1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后由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大多数人对清朝的看法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耻辱地割地赔款……可如果客观地看待清朝历史,你会发现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腐败不堪,你会发现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从制度角度看待清朝

清王朝依然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农业依然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支柱。尽管在明朝时期,在很多的手工业领域,已经出现了机主出机,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但在“重农抑商”的经济指导思想之下,商业欣欣向荣之势,得到了遏制,并没有大的突破。

而此时的欧洲,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的扩张性让资产阶级把眼光投向全世界,古老而又富庶的中国自然是他们考虑的对象。

于是在正常通商未果的情况下,爆发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一系列侵华事件,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为了图强,清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引入的机器生产,为后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诱导性的作用。

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保持了中国长时间的统一和稳定。 二、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保持了中国长时间的强大和繁荣。 三、极大地开辟了中国的疆土,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 四、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上的融合。这里的融合不是五胡融入汉族式的全方位的融合,而是文化上的融合,比如满族,其语言、文字、习俗、生活方式、民族思维都和汉族没什么区别了,但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从现代角度而言,多元胜于单一,因此这种文化上的融合胜于全方位的民族融合。

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达到顶峰,康乾时期的经济繁荣和人口滋长就是证明。诸多的土地制度调整(比如摊丁入亩等)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历代封建社会所不及的。 因此从以上两个重要指标看,清朝的确是封建社会的进步。当然了,清朝制度上带来的弊病同样不少。以闭关锁国来说,我认为,闭关锁国是现象,并非根源。以日本为例,日本一直以来也是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可日本在被敲开国门后,很快的就发展成为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事实表明,闭关锁国是造成落后的原因之一,但绝对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一切归咎于锁国的话,那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理应和日本一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可事实并非如此,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这恰恰是其完善并达到鼎盛的封建制度引起的,是个矛盾的冲击。所谓月满盈亏,当封建制度发展至巅峰后迎来的必然是衰落。清朝封建制度的严厉和强大成为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大障碍。看看当时欧洲包括亚洲日本等顺利完成社会改革的国家,大多是封建势力比较衰微的。可清朝却完全不同,清政府作为统治者在当时有足够的能力与社会变更的时代趋势抗衡。尽管这种抵抗不会坚持很久,而且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但历史的规律却是,没有任何一支力量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更何况好容易将封建制度发扬至极点的清王朝。

二、从民族角度看待清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清王朝依然延续中央集权制,并且君权达到了顶峰。所谓盛极而衰,这样的体制之下,各级官吏尸位素餐,行政效率低下,一切惟上,而不惟理,体制僵化程度可见一斑。

清朝初期,在消灭农民政权和南明小政权的过程中,大肆杀戮各族百姓,特别是一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的推行,造成了华夏大地生灵涂炭,人口大量减少。大兴文字狱,造成大量的读书人无辜受罪,这是客观存在,是不能被遗忘的历史。虽然我们现在讲民族团结,但是也不能因为为了宣传民族团结而人为的去清除历史,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祖先的不尊重。

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一点就是,在清朝之前的时代中,周围所有的国家基本上都看汉人王朝不顺眼,都想要入主中原来当一回大王。可到了清朝入主中原后,这个尖锐的民族矛盾反而被解决了,这更是对现代中国的民族统一有了极大的助力。清王朝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和珅的兄弟和琳,就曾经担任过这个驻藏大臣,对于西藏的各项制度的完善,颇有功绩。在清朝的时候还完善了金瓶掣签制度,使个班禅额尔德尼和达赖喇嘛的传承有了明确的规定,不会再出现以往那种混乱的局面。

康熙年间出兵台湾,彻底解决了台湾郑氏割据政权,在台湾省建立起了有效的统治。雍正皇帝通过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于西南地区的控制。在新疆也颇有建树,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甚至在晚清迎接左宗棠以必死的决心和毅力,收复了伊犁。这些功劳我们作为后来人,自然不会忘记。

除此外,你看看清朝到底打下了多少疆土?历史上又能有几个封建王朝比得上清朝呢?想要完全客观的看待一件事情是十分困难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朝确实为中国做出来许多贡献,不管是庞大的领土又或者是民族融合,这些都有清朝出的一份力在里面。

同样满清的许多所谓“不平等条约”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份很简单的通商条约(注:涉及到领土割让和赔偿白银的条约还是不平等条约),大部分只是要求允许洋人的居住权与经商权,对国家主权并无影响

西方此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民主的决策机制尽管还不成熟,但已经迈出很大的一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共和制,都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资产阶级的扩张本性在这样的制度下得到满足。

最后,用什么角度看待清朝,是每个人的个人问题。史观本身无法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你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总而言之,处在世界转型期的清王朝,各方面都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它的使命就是消亡,从而产生与这个世界接轨的新的政权。这是历史的必然。纵观整个清朝历史,有功也有过,我们不应该片面的看待清朝,不能因为今天为了宣传民族团结,或是强调什么地方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就不负责任的抬高清朝,同时也不能因为晚清的丧权辱国,以至于让中国国力下降,直到民国险些被日本灭国,就把清朝说的一无是处。每一个拥有正确历史观的人,都应该合理的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最佳贡献者
2

小编这里采用两个角度来看待清朝。

第一个角度政治军事:清朝开明进取的政治和骁勇善战的八旗军战胜了明朝腐朽黑暗的政治和离心涣散大明军队。清朝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义,先后统一了女真,建立了后金政权并且建立八旗军制度,这里要注意八旗制度其实是一种相比落后的带有奴隶色彩的军队制度,分割财产,奴隶等,但这也激发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努尔哈赤 图来源 网络】

同时,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广纳人才,改革制度,仿效明朝建立六部,开科举等,如满清汉臣第一人范文程,大明将领祖大寿,洪承畴等人,逐步使得清朝的政治进一步开明,运行有效,执行力强,形成相比于当时明朝官场黑暗腐败,宦官乱政,君弱臣庸等内部团力量极强大的政治治理组织。再加之八旗士兵常年对外作战,久经沙场,具有强大战斗力。因此清朝在政治军事方面逐步强大并且超越明朝。因此,清朝用武力征服了明朝,满族征服了汉族。

【满八旗军服 图来源 网络】


【清朝疆域 图来源 网络】

另外一个角度从文化生活角度而言,是汉族两千多年的文化征服或者说同化了满族,满清入关之后虽然采取专制强硬的文化政策,但是历任皇帝仍然注重学习汉族为代表的的儒家文化,尊重学习儒家文化圈,康熙皇帝就御赐“万世师表”尊孔敬孔子,开科举制度,仿效汉制度,建六部,地方保持巡抚制度,依赖汉人及汉文化巩固大清帝国统治。识汉字,读汉书,与汉族通婚,重任汉人,除保留一部分游牧民族特色外,学习农耕文化,鼓励农耕,重农桑,耕农事等等,皆是被汉族文化生活所同化的结果,最终融入到汉族文化圈。站在这个角度,明清易位,朝代更替是历史巨轮前进不可阻挡,但是确实汉族最终同化满足。而今天,应该是各民族团结和谐一家亲。

【万世师表 图来源 网络】

【清代官制剖面表 图来源 网络】

最后,小编想说,看待一个朝代,历史事件或人物等等,要看站在什么立场或者角度进行评价或分析。正如最近在看《哈佛中国史》中葛兆光先生说,中国学者编写通史,一般都会一根主线:政治与事件、若干之流:社会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等。这确实是我们一般看到中国古代史通史的书籍的立场或角度。小编在这里再给大家提供几个角度:环境气候、性别医疗、社会生活、物质文化、宗教信仰、日常礼仪、市民生活、宗族文化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立场和角度,依据史实,言之有理,皆可成一家之言。

以上内容属于原创,请尊重。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予以删除。

欢迎大家关注“青年读书说”,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3

我是地缘观天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用什么角度看待清朝?这个问题本意应该是如何评价清朝?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末期腐败无能,饱受帝国主义摧残,是中国难以抹灭和启齿的一段屈辱史,所以这也导致人们普遍对清朝的评价不高,甚至有的完全否定清朝,其实,这都是不太客观的。人无完人,历史上没有完美的古代帝王,更没有完美的王朝,所以,评价清朝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参杂主观臆断,我认为清朝的是非功过,五五开,原因如下:

伟人对清朝的正面评价

为了避免我们盲目评价,我们首先看一下,伟人是怎么评价清朝的。1994年载于《人民日报》第10版文章《毛主席对老舍谈康熙》中记载了一段毛主席对清朝的客观评价:毛主席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的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并指出了康熙的三大贡献:一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土地;二是统一战线政策;三是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


《周恩来选集(下卷)》收录的《接见嵯峨浩、溥杰、溥仪等人的谈话(1961年6月10日)》

溥杰是溥仪的同胞弟弟,嵯峨浩是他的妻子,周总理当着清朝宗室的面,对清朝的评价更为客观和权威。周总理的原话是:“现在谈谈满族的问题。满族统治阶级入关统治中国近300年,奴役各族人民,虽然曾使中国一度强盛,但最终还是衰败了,这应由清朝皇帝和少数贵族负责,满族人民是不用负责的,他们也同样受到灾难。”


他还说了清朝做了几件好事:“第一件,把中国许多兄弟民族联在了一起,把中国的版图确定了下来了,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第二件,清朝为了要长期统治,减低了田赋,使农民能够休养生息,增加了人口,发展到四万万人,给现在的六亿五千万人口打下了基础。第三件,清朝同时采用满文和汉文,使两种文化逐渐融合接近,促进了中国文化发展。清朝在确定版图、增加人口、发展文化这三方面做了好事。


从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清朝的评价可以看出,他们都充分肯定了清朝的三大贡献,即在版图、人口和文化三个方面,同时周总理也提到了清朝存在问题,但没有具体指出哪些方面。

清朝的负面影响

清朝有它的正面影响,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谈话中基本概括全了,在这主要讨论一下清朝的负面影响。为啥说清朝的是非功过五五开?其实,从清朝的整个统治时间来看,也就好了前100年,清朝中叶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开始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年的白莲教起义基本结束了清朝的鼎盛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陆续入侵,清政府与侵略者开始签订一系列卖国条约,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的负面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极为恐怖,保守估计200余起,而且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各种冤假错案。

二是闭关锁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大大限制了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让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也是加速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三是损失几百万的领土。清朝后期,不断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损失了几百万的领土,让无数中国人痛心疾首。
清朝前半段兴盛,后半段衰败,三方面主要贡献,三方面主要过错,所以个人认为是非功过,五五开。我是地缘观天下,我的回答完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评论和发表您的高见。

4

大多数人对清朝的看法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僚系统贪污无能、耻辱卖地赔款……

可在抛去带有颜色的眼镜后,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你会发现作为中国历史中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腐败不堪,甚至还为现在的中国做出了不少贡献。

在汉人的概念被确立后,只要是以汉人为主题的中原王朝都需要面对四周少数民族国家、部落的侵袭。

拿汉朝来说,当初汉武帝北上征伐匈奴看似一时分光无二,反而是将大量的国力消耗在上面,为后来的汉朝被灭埋下了隐患。而另一边,南越国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同样将汉人中原王朝当成“异类”。

唐朝也是如此,被称为“天朝上国”的唐朝,几乎无时不刻都在和周边的国家打仗,突厥、契丹、高昌、奚族、高丽、百济、焉耆、南诏、吐蕃、回鹘……

是不是看起来特别厉害?到处征伐扩大领土,又或者保卫国土的本土防御战。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人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在清朝之前的时代中,周围所有的国家基本上都看汉人王朝不顺眼,都想要入主中原来当一回大王。

可到了清朝入主中原后,这个尖锐的民族矛盾反而被解决了,这更是对现代中国的民族统一有了极大的助力。

除此外,你看看清朝到底打下了多少疆土?历史上又能有几个封建王朝比得上清朝呢?

想要完全客观的看待一件事情是十分困难的,但不需要否认的是,清朝确实为中国做出来许多贡献,不管是庞大的领土又或者是民族融合,这些都有清朝出的一份力在里面。

5

我说一句实话,清朝前期开拓者都是有格局,有魄力,有勇气的伟人,而后期的继承者执政理国能力很差,导致清朝走向灭亡!

6

想起了清朝,就看到了当今,好象能用同一角度。

7

相对于清朝来说,我们正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所以现在可以用辩证唯物的史观,回头再去看这个已经逝去的王朝。

清朝国祚268年,是中国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历史进程,替代了明朝而建国的大清曾经有过堪比“贞观”“开元”的康乾盛世,在经济、疆域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新高,也因腐败专制,盛极而衰,在晚期被别人用鸦片和枪炮敲开了国门,使整个中华民族背负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为什么一个曾经如此辉煌强大的东方帝国积贫积弱,最后竟沦为西方列强 餐桌上的盛宴?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想可以用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来解释。这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定律。

据统计,1741年,乾隆第一次在全国进行了人口普查人口数为1.43亿,由于农业发展,政局稳定,到了1795年,清朝人口已经增至2.97亿,五十年的时间里人口翻了一番多。及至1851年的19世纪中叶,人口已经达到了4.36亿之巨。而耕地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人口的飞速膨胀,农业技术更是停滞不前,当时清朝的农具和耕作技术,基本上还是维持在宋代水平。以农业为第一产业的清朝,主要社会矛盾就是基于土地和农民的矛盾。

揭开康乾盛世的面纱背后,是农民阶层的极度贫困,这个盛世是基于庞大人口基数堆积出来的数字而不是真正的民间富足。当这种矛盾无法压制时,必然爆发各地的农民起义,比如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捻军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日渐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


纵观中国历史,清代是文化、科技、人文等方面贡献最少的阶段,政治上的极端专制,思想意识上的文字狱禁锢,对外闭关锁国,明末西学东渐的中止,使看似庞大的清朝逐渐失去了生命力,从而在19世纪世界豪强的竞相发展中失去了优势,反而日暮西山,其衰亡是必然的结局。

只能遗憾地说,虽然清朝不可避免地积聚了所有封建社会的历史沿袭,但是同样延承了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内核,本来有机会使王朝的命运走向不同的方向,但是至乾隆末期,那个号称千古一帝的弘历皇帝一念之间,这一切就已经改变了。

8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帝制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同时,它也是口水战最多的王朝,没有之一。正如一个人可以同时具备男人、中国人、某省人等多个标签一样。针对其中一个身份的褒奖/贬低,都能形成一套完善的逻辑。诚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正,人类本身也是傲慢又充满偏见的生物,但不可否定,从什么角度看待清朝,本身也是价值观的体现。


从民族角度看待清朝


清朝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其少数民族的身份,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认同问题。这个问题可谓贯穿整个满清的历史,从初期的剃发易服到中叶的文字狱,再到晚期的满汉之争,随处可见这种政治认同的缺失。



在早期,清朝无法获得汉地的认同,哪怕是投降满洲的官员也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非真心效忠清朝。爱新觉罗家唯一可靠的武器便是强悍的武力优势。他们利用武力优势打服了明朝的九边军队,迫使其效忠于自己,再用他们开路拿下南方。


为消除满汉的隔离,并彰显满洲人的优势与尊贵,满清颁布《剃发令》,要求汉人在头发与头颅之间选一个。事实上,汉民对剃发令的抵抗并非一些人想象中那么坚决。因为,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习俗显然不是他们誓死捍卫的对象,他们之所以愿意誓死抵抗,盖因统领他们的乡绅阶级在抵抗。这批地主乡绅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坚决拥护华夷之辩,对于外敌强加的命令和死亡威胁更是深恶痛绝。


【乡绅土豪势力越强的地方,清军遭受的抵抗便越是激烈】


面对这些乡绅士大夫的坚决抵抗,满洲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杀。清朝前期,江南地区的宗族共同体大幅度缩水,与当时的杀戮有着直接关系。


到清朝中叶,情况开始变得不同,漫长的岁月让士大夫阶级逐渐对满清产生认同感。虽然也有知识分子和地下帮会以及一些宗教势力的反对,但是规模和抵抗能力,已经其力量不再像过去在土豪领导下那么强大。最后,摧毁满清的也并非孙文这样的知识分子,而是像袁世凯这样的军阀势力,所谓“满汉之别”只是某个阶段中,被形势所迫搞出来的宣传而已。事实上,满清一垮台,政策就迅速调整为“五族共和”。


从阶级角度看待清朝


大部分80/90后心中的爱新觉罗家与其他中原王朝一样,都是“最大的地主”,是乡绅阶层的利益保护者。相比其他王朝而言,清朝多了一个新的阶级需要供养——八旗。



翻开80年代的历史教科书或者相关论文,一定会有批判八旗的部分,将八旗描绘成纯粹的国家蛀虫。这里其实有不少偏颇之处,因为八旗并非一个种族概念,而是一个军事集团。其本质与关陇集团和明初的功勋集团更为接近,其作用也像是宋朝的禁军。一直到乾隆朝为止,八旗都是清朝的机动部队,直属于爱新觉罗氏,忠诚度也是最高。后期随着旗人的人身依附逐渐从各自的旗主转向地方官僚,八旗的战斗力日益降低,再加上财政问题导致八旗兵丁连饭都吃不上,最终让原本骁勇的女真后裔成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但是,这个阶层本身的设置意义,并不完全是脱产的勋贵,更多的是一支可以直辖,又能分走皇帝部分权力的军事集团。



八旗另一个黑点在于其与绿营部队相比,无论是装备还是待遇,都更为优渥,这在强调公正的时代背景下,显然是一种黑材料。可是,若将双方的军事职能加入其中,我们会发现这么做十分正常。因为,八旗是机动部队,兼任地方主力部队。绿营虽然也是正规军,但是更加接近明朝的卫所部队,还需要负责各地的治安,军事化管理也远不如八旗。清末绿营依靠贿赂与走关系,尚且能外出寻找“兼职”,八旗却无法做到这点,结果导致清末的八旗在物质上还不如绿营。


当然旧史观对满清的批判不止如此,只不过传统的阶级史观已经越来越少有人使用,盖因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人感觉到其中的疏漏与武断。时至今日,在互联网上,能被人记住的就只有八旗的优渥待遇了。


从国家角度看待清朝


除开民族问题,清朝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在于晚年的丧权辱国。后期一系列奇葩的操作,更是让有着现代意识的人们瞠目结舌。无论是新旧史观,都会对清朝末期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采取抨击态度。



而然,在借用史观的同时,我们需要记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的意思是,历史本身并非“真相学”,而是对真相本身的解读和架构。每个时代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历史发生偏差,并非是史实遭到改变,乃是人们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评价发生变化。例如李鸿章在旧史观中属于该被“批倒斗臭”的卖国贼,甚至连他主导的洋务运动都被污名化,贬低了原有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李鸿章为首的一群“原卖国贼”们纷纷“洗白”,许多老史观的持有者对此痛心疾首。事实上,这并非某群人有意识地洗白他们,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变了,旧的时代已经过去,谁也无法阻止。


同样满清的许多所谓“不平等条约”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份很简单的通商条约(注:涉及到领土割让的条约还是不平等条约),大部分只是要求允许洋人的居住权与经商权,对国家主权并无影响,显然不能将其定义为不平等。



最后,用什么角度看待清朝,是每个人的个人问题。史观本身无法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你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9

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历史,就用什么样的角度看待清朝,我们每个人的历史观是不一样的,甚至每一段历史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是不一样的历史。所以怎么看待清朝由你决定,你说呢?

10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尤其是闭关锁国导致近代的耻辱,让如今的民众对清朝很是讨厌,那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清朝到底怎样的?

在说之前,简单介绍一下清朝的历任皇帝及所作所为吧。

努尔哈赤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城建立金国,他死后,皇太极即位,当了十多年的汗后之后就学着中原王朝将自己改成皇帝了,又当了7年四个月的皇帝后,顺治即位。顺治即位,实际上是清朝内部两大集团斗争的妥协,多尔衮与豪格的斗争最终让顺治当上了皇帝。

顺治坐了十八年的皇位,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去当了和尚。他死后,康熙即位,虽然康熙缔造了盛世的,但很可惜的是,文字狱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康熙晚年也犯了传位的毛病,最后几个儿子大大出手,在康熙晚年,清朝社会已经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再加上减少赋税,朝廷的财政已经快不行了。

雍正继位后,虽然果断狠辣,但康乾盛世中最大的功劳就是他,没他打下的底子,就没有乾隆时期的顶峰。仅按现存的雍正批奏的折子来算,大约是每天要看8000字。乾隆前期有所作为,后期就开始喜欢玩,花钱如流水,乾隆晚期,官吏贪污严重,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嘉庆虽然想着励精图治,但依旧阻止不了大清开始下沉的步伐,尤其是白莲教等农民起义的爆发,社会矛盾极速加剧。

道光皇帝或许是想以朴素治国,穿着打补丁的鞋子开始在大清这艘船上打补丁,很显然没有用,英国用大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逼着他签订了《南京条约》。到了咸丰皇帝,太平起义、英法宣战、沙俄的趁火打劫,使咸丰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慈禧掌权时最大的优点也就是任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了,打太平天国似乎还可以,但应付外国人慈禧的智商就跟电梯一样往下滑。光绪想自己掌权,找一大批人想改革,最后被慈禧软禁。

到了溥仪,清朝基本就名存实亡了。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到腐败时必定会催生出新政权。按理来说,清朝推翻明朝,虽然当时满族算是外族,但今天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份子了,但以当时的角度看,一个文化落后的异族占领中原,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稳定人心,结果清朝直接搞了个“剃发令”,这让无数民众站起来反抗,使清朝前期的社会发展无法进步。

但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接过了明朝,再度扩张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我们今天的中华版图,这也是毛主席极力称赞的。

在清朝时期,我国人口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到清末已经有了四亿,小农经济在清朝达到了巅峰(引进高产物种的功劳)。至于政治、科技等,我认为清朝是没有发展的,之所以学习西方还是被打才去学习的。清朝统治者以其少数民族旧习俗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极大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在文化层面,清朝编纂《四库全书》等资料,看上去是整合,实际上里面的内容是被清朝改过的,并焚烧了大部分的典籍,而文字狱更是将人们的思想禁锢住,虽然掌握百姓思想是封建王朝的常态,但清朝的这种禁锢是不利的。

从民族的角度,清朝也没做出什么民族融合的贡献,因为直到光绪二十七年,慈禧才下旨说各民族平等对待。

总的来说,清朝功占4成,过占6成。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稳定疆域,奠基我们现在的中国,如果没有闭关锁国,想必也就没有祖先的牺牲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