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明祖康熙
这七位君主英明神武,皆具备不世之才,都将国家民族推上了一个历史高峰。
如果不论武功,单论文治,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和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超凡的治国能力
众所周知,李世民武功强盛,擒充戮德,赫赫武功彪炳史册。
然而李世民不仅在武功上首屈一指,在治国理政上也是一把好手。
隋末大乱,人口锐减,以致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李世民以亡隋为戒,励精图治。
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 李世民在政治上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不问出生,设立弘文馆。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
-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
-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
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各项善政,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中兴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业。
各大史学家、名人皆对贞观之治加以赞赏:
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汉武帝之文治
世人皆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打的匈奴疲于奔命,岂不知汉武帝在内政文治上也同样出类拔萃。
汉武帝在位期间:
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在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同时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若论其次,则明太祖、秦始皇、康熙治国理政比较厉害,成吉思汗、宋太祖并没有在治理内政上有什么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