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杭州),标志着南宋政权的崩溃,1279年,崖山之战中,陆秀夫背负赵昺跳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
南宋被强大的蒙古人所灭,现在之所以值得大家同情和惋惜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未能跟上节奏,调整治国方略
南宋是在北宋刚刚灭亡的基础上,匆匆建立起来的,各项治国方略都未成形,最初的任务就是如何抵御金国的南下,南宋的灭亡,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还未适应当时各民族之间的竞争态势,北方先后崛起了辽国、金国、蒙古游牧政权,南方的汉人依然埋头在小农经济中求生存,南宋建立后缺少激励民族战斗力的政策。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以掠夺为生,进攻南方政权时采取的战略是以战养战,无多少后顾之忧,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非常适合战斗,所以他们势力越来越强,民族之间的争斗,往往是乘机而动,一言不合就干架,之前的五胡乱华,未能成为北宋的前车之鉴,等到北宋被辽国所灭,南宋已然没有时间做出调整,以便快速顺应时代的争战状态了,在一个四面受敌之地,却依然秉持重文轻武政策是不合时宜的,北宋开创者赵匡胤定下这个基调后,南宋还在坚持着,一时也难以改变,宋高宗时期,即使有一两个崭露头角的将领,也被打压下来,因为政权刚刚建立,害怕兵变政移,可是等到南宋第二个皇帝宋孝宗在位时,想要改革一番,重整军威时,已然来不及了,所以说南宋未能跟上当时的竞争节奏,也未及时做出适应时代的方略,并有力地推行。
二、政策的失误,推崇无实际作用的理学
两国交战,国力的强弱并不以其国家的所有人力物力多少而决定的,而是由国家所能运用的竞争资源的多少而决定,南宋后期,政治腐败,封建制度弱点暴露无遗,官员贪污,大肆搜刮民财,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化,当强敌来攻时,官府已经大失人心,想要动员全民抗敌肯定是不可能的,而只能依靠朝中的抵抗派,或者正在腐化的主和派,南宋朝后期,军政腐败,人民困苦,以前赵匡胤推出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几乎成为幻想,因为现在一部分士大夫正在歌舞升平中堕落了。
在宋理宗时期,其大力提倡理学,从此理学确立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上的正统地位,信奉理学成了做官入仕的必经之途,而大多数理学家及其信徒,并无真才实学,只能高谈阔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理学思想弥漫朝野,给南宋后期的政治带来了极大的祸害,铸就了许多的主和派,他们一味的退让使百姓们深恶痛绝,军队士气受到严重打击,最后导致国破人亡的结局,如果当时南宋统治者能够趁蒙古内乱时,厉兵秣马,安抚百姓,放权于武将,当蒙古内部出现争权夺利时,趁虚而入,估计可以与蒙古一争高下,可惜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享受生活,建立之初那种进取的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南宋之后再无南宋
外族的压迫,特别是一些残酷对待农耕人民的措施,激起了紧挨边界汉族人民的民族觉醒,之后进而引起了全民族的觉醒,于是民族主义便渐渐出现,北宋时期,因为时常受到北方的西夏和辽国的威胁,可以说是中国民族主义的萌芽阶段,到南宋时代,民族主义逐渐成长。民族主义的形成,让南宋人不在官府的组织下,也会组成义军抵御蒙古铁骑,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危急存亡之时,南宋时期的汉人团结一致,打退过蒙古的很多次进攻,比如:合州之战打退了蒙哥,襄阳之战打退了忽必烈,南宋军民坚持了四十多年之久才被元朝吞并,其中肯定有民族意识的作用,它让大家战斗着、坚持着。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元军大举渡过长江后,其在赣州任上接到勤王诏书后,立即变卖家产,招集民兵一万多人驰援临安。临行前,友人劝他何必以卵击石,文天祥回答的是:我当然知道不能力挽狂澜,但是国家养育我这么久,一旦国家有难,我当万死不辞,只希望以身殉国,激起天下忠臣义士都能救亡图存,其实他就是想要加快唤醒民族意识的速度。
南宋的灭亡也宣告了读书人幸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知识分子在两宋时期备受尊重,读书人的活跃带动了科技文化的兴盛,四大发明中有三大成就,都是在两宋时期得以完善并大力推广的,元朝之后科举制度变质,主要功能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皇权,以前那种相对公平、公开的选官制度已然不再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不免让人痛心疾首,思想被禁锢起来势必导致国家各项政策也会出现偏移,比如清朝时期统治者夜郎自大,鼠目寸光,为了维护统治而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最终受西方国家欺辱。
结语:南宋的灭亡让大家以为其很弱,其实不是这样的,南宋刚刚建立之初,能够抵御金国南下实属不易,更何况岳家军还一度收复了北方大片失地,南宋后期之所以显得羸弱,原因在于它遇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族,连西方很多国家都灭于其手,大家熟悉的,以同样游牧起家的金国、西夏都难以幸免,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被称为“上帝之鞭”,南宋军队与之相比,确实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却不比当时的金国、西夏差到那里去,如果很弱,也不会坚持抗战四十余年了,我们惋惜的是南宋末年有那么多的大宋子民愿意为其殉国,如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还有崖山之战中的数万军民,痛心的是南宋之后再无一个宽松的社会氛围,让人们的思想任意挥洒,提笔挥斥方遒,之后人们的思想被束缚起来,导致明清时期不能融入世界潮流,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