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落后呗,腐败呗,朝廷不管百姓,百姓不理朝廷,一盘散沙,还在睡觉的狮子,只有冷武器,能打过拥有热武器人数并不多的八国联军吗?所以,落后就要挨打。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徐卅郑卅一带布署了二十几万部队,都没抵挡四五万日軍的进攻。

最佳贡献者
2

八国联军是哪八个国家,侵华人数具体多少呢?

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刚开始(8月中旬)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共16000人,其中日军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奥军58人,意军53人。

为什么拥有4亿多人口的清朝,打不过数万人的八国联军呢?

一、科技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差距明显。(制度差距)

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但是由于"师夷制夷",治标不治本,经过3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出现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企业,但与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这时期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资本主义开始领导世界。

二、内患严重。

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清朝是举全国之力。雪上加霜的是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华期间,先是东南各省和列强签订了互保协议,被清政府寄予厚望的袁世凯新军也没有入京勤王,此外东北还有17万沙俄军士压境,面对此情此景清皇室选择了不战而逃。此战过后慈禧有句名言:宁与洋人,不与家奴

三、清朝的腐败问题。

封建制度传承到清朝本就腐朽不堪,到了清朝晚期更是百官相护,贪污成性。李鸿章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官,他力主建成的舰队就连炮弹里都是沙子,李鸿章如此有权势都镇不住贪官,更不要说其他人了。一个国家已经从根子坏掉了,就算清政府能打赢几战,也不过是多活几日而已。

四、上层统治者的软弱。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改日战争,当时的中国已经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华战争发生时,当时慈禧太后掌握大清国,已有足足40年!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她一直都是大清国最有实权的人,没有之一。面对八国联军,刚开始,慈禧史无前例地对洋人“硬气”了一回。

《对万国宣战诏书》中有这样几句:“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於彼……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朕即刻严诛,绝无宽贷。”

慈禧那句“临阵退缩,即刻严诛”,说的字正腔圆、掷地有声!但是清军和义和团士兵“艰难”地抵抗了一个多月之后,还是被八国联军一路平推了。慈禧见势不妙,立马带着光绪皇帝,以及一帮文武大臣、太监宫女等等西逃了。路上还下了一道诏书,即《罪己诏》。这张《罪己诏》,可谓无耻至极!

慈禧一上来,就把所有的黑锅全都抛给义和团,并宣布义和团为拳匪。然后呢,又说自己跟洋人作战,也是有苦衷的啦!具体是什么苦衷,反正也不能对你们这些洋人说啦,一说就又要挨打啦。说到最后,慈禧喊出了那句震彻古今的名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泱泱中华,从来都是“与国”结中华之“欢心”;到了慈禧这一朝,竟然舔着脸向这些他们向来视为“蛮夷”的人求饶。于是,正在前方与洋人打仗的义和团,在一脸懵逼的状态下,就成了大清的敌人,被洋人和清军联合剿灭。

3

因为清王朝腐败无能、畏敌如虎,不思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宁可割地赔款、一再妥协,苟延残喘而惶惶不可终日,也不愿昂首挺胸、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去克敌之短。

毛主席讲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据说英军上岸者仅四千余人,不仅如此,而且当时英军通过海运补给一次需数月之久,如果清王朝士可杀、不可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击侵略者的话,以其地之大、物之博、兵之多,全歼上岸之英军,并非什么太难的事情。

4

这个问题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有过非常详细的回答。清军看似几十万士兵,但是实际作战的时候清军的兵力其实并不比英军多,甚至在某些战役中英军的人数还要多于清军,而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兵力最高的时候大概只有两万人。

因为说清朝几十万兵士是总兵力,而实际上这些士兵是分散的。当时绿营兵有60万,八旗兵有20万,但是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动员的总人数只有大概10万。

因为军队不是说一有战争就能立马奔赴前线,那时候的交通落后,而行军又没有交通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在鸦片战争几乎已经结束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军队走在行军的路上

而且当时士兵的编制也根本不像军队,清朝的士兵更像是被安插在各地维护治安的警察。因为清政府所看重的是维持国内稳定,当他们选择闭关锁国的时候他们就注定对外不能形成合力。

而这些被组织起来的“警察”根本不能够和当时先进的英军作战。因为第一,当时的士兵素质很低,关于绿营兵的故事也不用多讲,而英军大多是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士兵,或者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士兵。无论是作战理论,还是作战能力,清军就已经输了。

第二清军的武器在英军面前也是笑话,当时清军的火器还比不上明朝,而且他们的火器老旧,年龄最大的一支鸟枪已经有166岁了。而英军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无论是射速还是射程清军根本比不上,结果就是清军在英军的射程之内,而清军的火器根本碰不到英军

而且作战时清军的数量和英军差不了多少。清军是分散的。

更可笑的还是,身为入侵者的英军经常以逸待劳,因为他们有当时最先进的军舰,他们打哪儿,清军就要跟着跑,这样一来清军更被分散了。

所以不要用总人数来对比,要用作战的人数来对比。鸦片战争时我们的人数并不占优,士兵素质、作战武器更是相差巨大。

5

1840年以来清朝对外战争几乎没有胜利过,即使有镇南关大捷,最后也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归根结底是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清朝几十万的军队根本无法统一指挥,兵力相对分散,八国联军也不是数千人,用于作战的就有1.8万人。

清朝到了末期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先后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清军不仅要对付洋人,还要抽出兵力应对西洋人的入侵。当时清朝武器严重落后于西方列强,不仅武器不如人,国内还一团糟这样的清军怎么是西方列强的对手,即使面对不到两万人的西方侵略军,清朝也无能为力。

是不是清军贪生怕死,畏缩不战?

  •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天津,逢炮台之战炮战持续了三个小时,由于英军炮火击中炮台火药库引发剧烈爆炸,英法联军以为清军要投降,可是销烟散尽清军再次开火。最后几乎炮台的士兵都战死。
  • 北洋水师虽然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那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我们的水师的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也是可歌可泣的。自杀殉国的丁汝昌,带领致远舰撞向敌舰的邓世昌,光绪帝赠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谁能说我们的战士不够卖力,谁敢说中国军人没有血性。对于外敌入侵,中华民族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但是中国依然败了。

中国的失败是落后制度的失败,是统治高层腐朽无能的失败,是农业国家对工业化国家的失败。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到了1850年英国的工业产值已经是世界的一半,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而且是已经走到末路的腐朽王朝。中国的军人拿着刀剑以血肉之躯冲锋,面对西方列强强大的火力那也只是飞蛾扑火,焉有不败之理。

6

太平天国兴起的偏远山区,生活底层文化层次不高,说实话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幸运是偏远山区,清军当时不愿打、不能打.战斗力极低。

7

1900年,俄、英、日、意、德、法、美、奥,八个国家组成联军,号称五万人,实际不到两万人,对清朝展开攻击。此时,清政府有11万的正规军队,还有号称刀枪不入的二十万义和团人员,但面对人数只有两万人的联军,一战而溃。


主要原因,还是内部的管理不行,官兵们都想着如何保命。而联军还未打来,慈禧便带着光绪皇帝出逃,完全不顾京师百姓的死活。


一个月不到,大沽炮台就失陷了。


两个月不到,天津就落入敌手。


三个月不到,北京就被攻破了。


然后就是之前的流程:双方谈判——赔钱割地——双方签约——敌人撤军。



是清军的武器太过于落后吗?并不是,鸦片战争时候,说清军武器落后还情有可原。但清政府经过了洋务运动,武器装备早已经达到当时的水平,但为何还会败。


归根结底还是制度不行,统治阶级的不行,他们早已经被这些外国人打怕了。正是如此,先进的革命前辈才知道,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依靠清政府中国永远不会站起来。


至于说一二十万的义和团,他们人数上是占据优势,但是武器上却被碾压,冷兵器又如何打的过人家的枪炮,落败是正常的表现。


因此,清政府的十几万正规军加上数十万的义和团,面对联军只能溃逃,导致京城沦陷,无数百姓性命命丧敌手。

8

清朝,落后,封建,腐败,有些骄傲自大封国门自己玩,盛极必衰。

甲午战争也是弹药是沙子腐败了,传送信息更加落后,敌人对我们了如指掌,我们却蒙在鼓里。

为什么华为5G受到美国各种强势打压,就是因为这些历史,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先发制人,各种领域上都能快人一步。

信息很重要,开放更重要互相了解帮助贸易互利共赢。


9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1900年5月底,英、法、德、美、俄、日、意、奥八国以保护其北京东交民巷使馆为名组成八国联军入侵清王朝,这次战争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虽然清政府方面还有义和团方面也有对此做抵抗,但终极还是以失败告终。

1900年7月14日,在清政府消极备战的政策下,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此时八国联军的总兵力为12000多人,待到8月4日准备进攻北京的时候,由于登陆人员的增多,兵力已达到20000多人。

1900年8月3日,18000余人组成的八国联军正式向北京进发,在这支联军中人数最多的是日军,有8000人之多;第二是俄军,有4800人;第三是英军,3000人;第四是美军,2100人;第五是法军,800人;第六是奥地利军,58人;第七是意大利军,53人。

另外,还有7000名德军在海上,来不及上陆,并没有参加对北京的作战。所以真正对北京作战的八国联军的兵力有18811人。

而此时统计整个清王朝的总兵力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清王朝的兵力分散于全国各地,就算清政府计划与八国联军死磕,匆忙之间调集全国的兵力也不现实。

所以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下京津地带清王朝的兵力,在北京未沦陷之前,京津地区有清军有十五万左右,义和团团民三四十万,从30:1的兵力对比来看,清政府无疑是占势的。但是结果呢,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只用了10天时间就攻陷了北京

在占领北京后,八国联军也进行了增兵,兵力最多时达到十二万左右,也是在这些兵力的作用下,八国联军又南下河北攻占了好多地方,甚至向西深入到山西境内,这般的侵略作战深深地动摇了清王朝通知。

总结清军失败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军队的腐朽,武器的落后以及统治者消极的抵抗。但造成其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统治者的“以战促和”的幻想作战,而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则是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穷途末路。

10

实际上当时清朝的政治形势有一点奇葩。

当时的朝廷向八国联军宣战,南方督抚普遍反对,而且还联手东南互保,也就是半壁江山不参与朝廷的破事。

所以实际上直接与八国联军干的也就是京畿的武卫军和义和团。

义和团大家都知道,在八国联军面前本就不堪一击。

武卫军听起来可怕,但是实际上都是满清勋贵,真打战不一定行。

所以你就看到不堪一击的清军。

实际上,如果东南没有互保,慈禧不要盲目宣战,八国联军不敢一起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