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定都一般有三个方面的要件:第一,政治基础;第二,经济实力;第三,交通地势。长安、洛阳能成为都城是因为自华夏开阜以来,都是华夏民族的人口中心、经济中心,再加上有利的地形条件,成为天然的东西二京。开封在宋代成为都城纯属偶然,主要得益于人口的集中和漕运的崛起。而宋朝之后的元明清三代这三个要件都发生了变化,也就决定了中原故都走完了自己成为政治中心的历史使命。
一、政治基础的变化
在宋朝之前,中央王朝的政治中心一般都集中在在中原大地上。这个不难理解,毕竟这里是华夏族群的龙兴之地,是中国古代文明发源的地方。无论宗教、文化、礼制都是来自华夏祖先的千年沉淀。特别是,这里一直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有足够好的群众基础和前人创造的政治成果。即便是北方游牧民族入逐中原,为了能统治如此庞大的先进文明,也一样改旗易帜,信仰儒、道、佛,融入中原族群之中。故而成为宋朝之前历代帝王定都的首选。
但是自元朝开始,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对于统治者来说,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意义。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蒙古骑兵南下,曾遭遇南宋军民浴血抵抗几十年。作为种族之间你死我活的拼杀,这场战争的背后,蒙古人是以草原作为后方,汉人则是以江南作为后方。中原汉族人和江南汉族人虽然已隔绝百年,但毕竟同宗同源。蒙古人从来在中原地区就没有任何政治基础,更为不同的是,蒙古人虽然也用汉臣、尊汉学,但他从来没有想像鲜卑人一样真正融入中原族群中,而是把自己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寄生于中原族群。因此蒙古人把长安、洛阳、开封作为政治中心的政治基础根本不存在。
明朝兴起于元末的乱世,但这个政权从开始打天下的时候,主要活动区域就不在中原地区。他的群众基础在长江流域和江南。但毕竟是个汉族人的政权,中原的长安、洛阳、开封作为盛世的故都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朱元璋认为明朝朝廷迁往中原还是有政治基础的,曾考虑过让太子朱标去考察长安、洛阳、开封的故地,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迁都北上。可能这些故都龙气太盛,倒霉的朱标回去之后一命呜呼了。之后,明朝就爆发了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而恰恰燕王朱棣的地盘在燕地。比起中原故都,元朝留下了大都城对朱棣来说更有政治基础。
满清入关和蒙古人南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毕竟是外来民族要统治中原。任何群众基础都没有的情况下,清朝也不敢贸然把政治中心放在汉人的核心地区。特别是,满清入关时,还有许多汉人势力在南方地区,比如三藩、郑氏台湾、南明残余势力。所以,清朝把都城放在北京,南可长驱直下,北可退守满洲,是个最佳选择。
二、经济中心的变化
古代定都有个永远都无法绕过的考虑,那就是当地的经济支撑能力。如果当地连粮食供应都成问题,那么朝廷不可能选择因为粮食短缺而无法形成人口聚集的地方。隋唐时期,因为关中缺粮,朝廷多次“就食于洛”,这也是洛阳能在隋唐挑战长安政治中心地位的原因。在北宋时期,开封作为政治中心也和粮食漕运发展有关。讲一个经济中心作为都城,一则是为了以经济为后盾维护政治中心的稳定,二则是保证了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
但自“靖康之耻”之后,南宋偏安江南,北方多战乱,中国大地的经济中心开始逐步南移,从经济层面上,长安、洛阳、开封已经没有了任何吸引力。元朝在选择政治中心的时候,首选排除的是江南,因为那里的反抗势力最为强大,况且蒙古人在江南没有任何政治基础。而这时,燕云地区作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线步入了蒙古人的眼睛。无论涿郡、还是幽州,历史上,这个地方一直是汉族人建设的重镇,比起经历了无数战乱的中原三都,没有任何劣势,于是元大都诞生了。
明朝除了最初基于政治考虑,定都在南京之外,还有一层考虑就是经济实力。南京是个很特殊的城市,虽然定都此地多位短命王朝,但它却多次挽救华夏于危亡之际。随着江南得到充分开发,明朝建都时,南京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国家经济中心。而此时的北方故都已经严重衰落至普通州府的经济水平。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继承了元朝大都城给留下的经济政治遗产。
从经济层面上考虑,中原三故都在清代也一样没有争夺的实力。明清时期,北京城已经成为了北方,甚至全国的经济中心。洛阳成为了豫西地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开封还可以被选为河南省府所在地聊以慰藉。
三、交通条件的变化
自古建都之地,往往都是四通八达,水陆交错,有雄关扼守,有山岭依托。从地形上看,长安、洛阳是史上最为成功的一对CP。洛阳位于天下之中,是最早开发的地方,古时多以洛阳为中心形成官道网络。洛阳位于中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度地带,东边是平原,西边是山地,伊洛二水贯穿其中形成一个盆地。东边的平原就是大粮仓,虎牢关、轩辕关等镇守于此,往西可退守长安。长安坐拥八百里秦川,东有潼关、函谷关镇守,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之后,洛阳的天下交通中心地位更为突出了。北通涿郡,南抵江浙,天下物产皆可融通四海。宋代定都于开封,也是基于漕运的功劳。江南富庶之地通过大运河可以将粮食、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往北方。同时,长安、洛阳为交通中心,亦可把天下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输送到西方去。
但元明清三代,无论陆运、漕运、还是海运,长安、洛阳、开封都已经是昨日黄花。首先是元朝重新修通大运河,让漕运重新成为沟通南北的黄金通道。但是,这个运河已经不再是隋朝修建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而是后来被我们叫做京杭大运河的河道,疏通的也仅限于东部地区。中原故都彻底失去了交通中心的地位。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商业贸易通道,丝绸之路逐步被废弃,中原故都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也失去了他原本的作用。在中国明代时期,随着西方探险家门开辟了新航道,大航海时代来临了,海上贸易成为了主流。中国东南沿海的商埠逐步开始成为交通中心的有利竞争者。
在元明清时代发达的运输网络中,北方的中原故都不再是国家的交通中心,国家的政治中心亦不再对当地丰富物产有过高的依赖性。
中原故都失去国家政治中心地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历史变迁的作用结果。即便即日沦落为三四线城市,这些故都依然是华夏民族的圣地,依然是炎黄子孙的根。
雕栏玉砌已不在,华夏丹心从未改!此祭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民族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