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国土扩张策略属于资源挤兑型的。
什么意思?
这是说,古代中国的国土扩张策略奉行的并不是直接的军事占领,而是通过不断的突破两族交接的模糊地带,对外族的生存资源产生挤压,一步一步夯实中国自己的国土范围。
古代中国直接实施军事占领而得到的土地要么守不住,要么属于拱卫核心领土或者是对外族施加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战略前线。比如:越南和西域。
民族融合和汉人的繁衍
汉人核心领土是秦始皇时代打下的基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能够耕种的土地才是有效的领土。
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耕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只有耕地才能保证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这是所有国土扩张策略的立足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史上,丢掉西域,丢掉安南不一定会亡国或者出现分裂,但是一旦农耕民族内部出现矛盾,或者造成核心领土的分裂,这个朝代一般不能长久。
比如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国。
所以,汉人扩张领土的基本策略是人口在地理上扩张、获得更多的耕地、繁衍种族、拱卫耕地、人口暴涨、人口在地理上扩张、获得更多的耕地……
在新获得的土地上,汉民族必须保证当地民族能够被融入到汉文化体系中,文化趋同才能把新获得的土地夯实,并以此为前沿继续扩张。
所以,说古代中国入侵其他国家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地理扩张是文化扩张的结果,文化扩张又必须伴随地理扩张来实现。
中国人采取了一条比较温和的手段,通过不断挤压周边民族的生存资源,要么把周边民族同化到自己民族来,要么把周边民族排挤到更远的地方去,以实现农耕区域永久性的占领。
这就能解释为何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中国农耕文化能够快速同化周边民族的一切文化的问题。
这也能解释为何西域这么大一块断断续续被中国占领的土地总是出现独立的问题。
因为中国文字、社会文化能够进入西域,但是农耕文化始终无法同化西域的本土文化。在古代,移民实边和军垦始终解决不了西域的文化问题,因为西域不存在大规模持久性的农耕条件。
军事占领和战略前线
打下了国土,就要想办法去守卫,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整天打仗的土地上是无法耕种庄稼的,想要耕种,就不能让战争打到庄稼地里去。
东边大海,古代那个航海技术,没人从海上来打。西南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天然的地理隔绝,谁会闲着没事兴师动众的弄几万人天天跑山里去打山鸡?
北边是草原,游牧民族没事就能来打,西北的西域是游牧民族的大后方和同盟国。
所以,古代中国几千年来的防卫策略就是重视北方和西北方。只要能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汉人的核心领土就不会出问题。
有能力的朝代就控制西域,直接切断游牧民族的后方支援并对其形成威胁。没能力的朝代就要死守河西走廊,不能让游牧民族越过黄河直接威胁汉族的核心领土。
九边一线是王朝的生死线,这道防线一破,这个王朝基本就over了。
侵略还是防御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
为什么我说中国古代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侵略呢。
古代的国策是农业资源挤占和国土防御并行的。这是资源挤占型的扩张策略,不是一个国家打另一个国家的侵略。
要知道,中国的惯用手段是羁縻政策,不是侵略政策。就是用农耕文化同化拥有耕地地区的非农耕文化,最后实现文化同化并产生文化和政治向心力,最后实现文化和地理上的实际占领。
直接说侵略的人,恐怕是对我国先民们的政治智慧有一定的误解。
云贵一带,自秦汉时期就被并入中国版图,但是一直处于一种游离于中央政府的状态,直到明朝的改土归流再到清朝的压实,经历2000年中国才完成了对云贵地区地理和文化上的实际占据,除了中国,谁家的侵略这么有耐心?
你说中国侵略别的国家,不如改成农耕文化扩张反应到地理扩张上的表象,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
如果大清朝再延续300年并且没有遇到西方的工业革命,以后越南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