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决定了刘备是一个奔窜求存的角色,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不论个人的素质与才能如何,诸葛亮能起的作用总是要受历史条件的支配,他的《隆中对》也只能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这句话我看说的很对啊。
恰恰证明让诸葛亮永垂不朽的,是他的个人素质,而不是历史条件,历史条件对他是很吝啬的,但恰恰是这种条件之下,诸葛亮的生命被激发到极致。
中西审美讲的归根结底是一种东西,就是天人交战时人的作用,人的选择,人的牺牲,和人的最终的胜利。就算是毫无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友人,一次在饭局上求爷爷告奶奶一样求我讲蜀汉和天下的结局,当最终讲到高平陵之变和姜维的阵亡时,也同样痛哭流涕,感慨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公平。
而接下来,我看着大叔泪流满面的样子,微微一笑,又接着讲到了不久之后,宁平城下攒动的火把和十万大军背后复仇的嚎叫声。
用基督教的话说,就是,你不能因为一时和个人的胜负得失,就去质疑神的安排。用唯物主义的话,叫历史最终是公正的,你看得到还是看不到,那都是你的主观作用,不干扰到客观世界的运行。
至于这个问题本身。。。。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被评做管,萧之亚,事实上如何呢?
事实上在刘备活着的时候,他当了管仲,萧何,在刘备死了以后,他当了管仲,乐毅,早年抱膝长啸时吹的牛,最后都实现了。而且吧,决定刘邦能够打进关中的是韩信,决定刘邦能够和项羽对峙下去的是张良,陈平,但是谁是第一功臣呢?但是刘备当汉中王和称帝的时候,是诸葛亮的地位高还是法正的地位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