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了以遏制东方势力,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全面针对苏联在欧洲、亚洲的扩张,双方的矛盾再次激化,冷战再度升级,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麦克阿瑟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

就在美国实施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遏制东方势力西扩的时候。无独有偶,美国提出在亚洲“要使日本成为对付共产主义的堤坝”,并调整了对日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持,并利用日本企业和军事基地,为美国在亚洲战略服务。

在麦克阿瑟等人的鼓动下,美国政府向日本,提供了总额达20亿美元的贷款和物资援助。作为日本的“太上皇”,他再次成为人们视野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虚荣心膨胀的麦克阿瑟,要求参加总统选举,而且志在必得。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凭借他对日本的成功实践,以及人们对其改革的认可和赞誉,麦克阿瑟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治理好一个国家。更何况他身边的人和国内的支持者,在全国各地都建有麦克阿瑟俱乐部,他们希望其竞选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是,在美国竞选总统,没有财团的支持几乎是寸步难行。但在麦克阿瑟的家乡威斯康星州,他的威望很高,在大大大小的书店里,都摆有他的传记。同时,拥护他的大都是有钱人,可以获得大量的竞选经费。他有了一种势在必得的心态。

更主要的是,麦克阿瑟对国内反对他的一伙人始终耿耿于怀,他们嫉妒其才能,处处给其“穿小鞋”、设置障碍。他对这些人的做法极为不满,发誓有一天要把国务院整治得天翻地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竞选总统是唯一的道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麦克阿瑟在各地的支持率并不是很高,就连在他的家乡,都没有获得绝对的票数,屈居第二位。这样的惨状,对极爱面子的麦克阿瑟来说,是个沉重打击。曾被舆论界不看好的杜鲁门,再次当选总统。

他将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在对东方势力的遏制。

1949年,麦克阿瑟竞选总统失败后,对国内那些反对他的人更加痛恨,甚至将他们看成是“亲苏的小集团”肆意抨击。而且,越来越在意针对他的负面报道,他一面禁止日本新闻界发表不利于其形象的报道,一面回击国内媒体对他的批评。

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左翼势力在日本有所抬头。这一年的大选,左翼团体的得票增加了200万张,议会中的席位更是从原来的4席激增到35席。这样的形势,显然牵动了麦克阿瑟敏感的神经。在他指示下,日本政府开始对这些团体进行打压。

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取缔或解散所有的左翼组织,查封左翼报刊,所有在公共机构、学校、企业等单位担任职务的左翼人士,以及他们的同情者要么被关进监狱,要么被开除公职,一年下来,有2万人失去了工作。

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当年的10月,中国的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美国全力支持的蒋家王朝退守台湾,对麦克阿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他一面借机批评美国政府的无能,一面积极倡导加强对台湾的扶持,叫嚣着反攻。

巧合的是,第二年朝鲜局势恶化,他梦寐以求的战争终于来了,他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带领驻日的美军第8集团军,先期开赴朝鲜战场。为了填补美军走后留下的空白,他命令日本政府建立一支7.5万的警察预备队,维持国内的治安。

这个组织在美军的帮扶下越来越壮大,而且从建设规模看,分明就是一支由美军提供装备,并接受美军指挥的正规军,这就是现在日本自卫队的前身。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日本结束了战后5年没有军队的历史,走上重整军备的道路。

反观这段历史,可以清晰看到,美国倡导的价值观永远是对自己有利的,为了遏制日本,可以将其改造为非军事化的国家;同样,为了遏制东方势力,又可以将其打造成反击的“桥头堡”,尽管有打脸的感觉,但“双重标准”用的是为所欲为。

当然,在麦克阿瑟的助推下,远东的局势再度恶化。从军人的角度说,时刻备战理所应当,但为了个人的目的,以及实现其时时受人瞩目的野心和虚荣心,不得不说,麦克阿瑟根本没有原则性,一意孤行、随心所欲,甚至显得十分幼稚。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结束后,同盟国占领日本当局——盟军最高司令部于10月15日撤销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又于11月30日发布敕令第680号,撤销了日本内阁的陆军省和海军省。12月1日,美军命令日本政府将原陆海军两省改为第一和第二复员省,负责进行对原日军官兵的复员工作。



日本本土防务将由以美军为核心的占领军承担,并以美国本身的战略意图对日本进行改造,包括非军事化、逮捕战犯进行审判、制定《和平宪法》规范“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等,从而自形式上、经济上和政治上消除日本的战争潜力。


然而美国的对日方针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有所变动,美苏两国围绕欧洲的对立逐渐升级,亚洲原想扶持的国民政府也在国共内战走向衰亡,使美国决定改为扶持日本,成为其远东地区的主要盟友。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肯尼斯·克莱伯恩·卢瓦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说,提出修改对日政策,使后者成为“远东地区阻挡共产主义洪流的堤防”。



1947年的美军已经从战时的1200万人下降到160万人,如此大量复员的背景下,加强盟友的力量成了最务实的选择。驻日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也跟着对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大幅修改。美国陆军则在“卢瓦尔演说”后开始研究重新武装日本的计划,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948年10月7日通过美国国务院以“NSCB/2号文件”为方针制定的日本警察强化武装方针,后又于11月22日以指令方式下达到盟军最高司令部,其内容便是创设具有机动力的“警察预备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决定全面介入,驻九州的第8集团军第24步兵师首先赴朝作战。时至7月上旬,第8集团军下辖的第25步兵师、第7步兵师和第1骑兵师都已派往韩国,而美国还在日本留有25万的军属和后勤人员,日本当前的防卫和治安维持出现巨大隐患,因此恢复日本的武装已刻不容缓。



7月8日,麦克阿瑟向日本首相吉田茂递交一份公函,要求日本组建一支编制4个师团、共75000人的警察预备队。8月10日,日本政府以“波兹坦命令”的形式发布“警察预备队令”(昭和25年政令第260号),正式开始了日本的重新武装。


由于希望秘密进行重整军备的作业,美军考虑由盟军最高司令部参谋二部(G2,情报部)或参谋三部(G3,作战部)进行编组任务,情报部当时掌控了全日本的公安部门,部长查尔斯·威洛比少将认为新设的警察预备队自然应由其指挥,但其受参谋三部部长和民政局局长考特尼·惠特尼准将等人的反对,最后由7月14日设置的“民事局分室”负责创设、培训和指导的任务,室长为威廉·薛帕德,连同美军顾问团也编进其领导之下。


由于战后日本已废除征兵制,警察预备队的队员只能以向民间招募的形式,招募活动由参谋二部负责,提出以当时失业人口众多的日本社会来说相当优渥的条件,队员每个月工资为5000日元、包吃住,任满两年后可以给予6万元退职金,这些待遇远高于当时日本的平均工资。



8月13日,警察预备队开始募集,很快就有高达38万人前来应征,而到了10月12日,经过连选淘汰后,共募集74158人,而第一批队员于8月23日便送往日本各都道府县的警察学校进行培训,并授予全员二等警察的警衔。


警察预备队的功能为驻日美军至朝鲜作战后,维护日本本土的治安,因此只配有美军二战剩余的轻型武器——卡宾枪。然而朝鲜局势丕变,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1月25日入朝作战,并在第二次战役期间重创联合国军,使美国感到远东形势严峻,进而更加放宽了日本的武装限制。


1951年1月3日,韩国首都汉城(现首尔)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占领的前一天,日本政府向美国提出了采购307辆M26坦克在内的760辆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的请求,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核准,但国务院表示反对,使警察预备队的重武装化不得不延迟。


然而警察预备队走向进一步的解禁已是势在必行,1月29日至2月7日,麦克阿瑟与吉田就日美媾和问题进行会谈,答应由美国提供日本重整军备的部分费用。另外,警察预备队的人事背景限制也解除,至6月1日,前帝国陆军士官学校第58期毕业生加入了警察预备队,同时招收了245名干部候补生入校学习,此后招募前陆军人员的层次逐渐从尉级官扩大到佐级军官。



10月1日,405名前陆军中佐级以下的军官获准加入,12月5日,又吸收了407名尉级军官。1952年,日本政府解除了对前大佐级军官的追溯,并在同年7月招收了10名前陆军、1名前海军大佐军官。


警察预备队编成后主要用于维持国内的治安,成立初期有不少人以为会跟着美军一起派赴朝鲜战场,但除了极少数日军武装参与战争,大多都驻于本土维持秩序,如为1952年劳动节的“染血五一事件”、“530事件”、6月25日朝鲜战争纪念日等等活动提供进行警备。

1952年4月28日,同盟国对日和平条约(旧金山和约)生效,日本将恢复国家主权,原警察预备队的存在命令将在180天内失效,因此日本政府于1952年7月10日向国会提出《保安厅法》,要求设置保安厅,后于7月31日批准。8月1日,保安厅成立,将警察预备队和海上警备队纳入管理。10月15日,警察预备队改名为“保安队”。


1952年4月26日,日本政府成立隶属于海上保安厅的“海上警备队”,之后于同年8月1日成立保安厅,为总理府的外局,并将警察预备队与海上警备队统合分别改组为保安厅统辖的“保安队”与“警备队”。这两个治安部队,实际上都具有准军事组织的性质。至1954年7月1日,日本政府将保安厅改组为防卫厅,同时成立由防卫厅管辖的自卫队,分为陆上自卫队(保安队改编)、海上自卫队(警备队改编)、航空自卫队(新设置)。

3

日本自卫队的诞生,是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发生的转变,让美国人做出改变亚洲战略决定的不是朝鲜战争的爆发,而更早的中国解放战争。但即便如此,也不要以为自卫队真的就是属于日本的,美国人可精着呢。这背后的历史关系错综复杂,且听达文来详细分析。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政策是什么?有何战略目的?

在美国军事化占领日本的初期,对日政策其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文件之中:1

  • 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中,盟国制定,并于7月26日由美、英、中联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
  • 美国政府1945年9月22日宣布的《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
  • 1947年7月11日,远东委员会发表的《投降后的对日基本政策》。这一文件把《波茨坦公告》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了。

这三份文件中,《波茨坦公告》主要内容是敦促日本所有武装部队立即无条件投降,并承诺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后,将被允许返回其家乡,得到和平的生产和生活。《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则是美国单独发表的对日占领政策文件,是美国占领政策的纲领性文献。

《投降后的对日基本政策》其实和美国的《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大同小异。但是第一部分规定了占领政策有两项最终目标:“(甲)保证日本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之威胁。(乙)尽速树立一民主和平之政府,以履行其国际责任,尊重他国权利并支持联合国之目标。”

对日占领政策,是美国一国政策吗?

肯定不是啊,美国虽说是对日作战的主要盟国之一,在盟国对日军事占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其他反法西斯盟国也同样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必然对日理事会和远东委员会在制定对日占领政策上,发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三个文件也不都是美国制定的,《波茨坦公告》和《投降后的对日基本政策》是由包括美国在内的反法西斯盟国共同制定的。

因此,在占领日本的初期,美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对日占领的目标是基本上一致的。正如以上三个文件中的主要精神,最终的目的是将战后的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

其中,盟军占领政策的核心是将日本非军事化。是指铲除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所有军事力量,拆散日本本土所有军火工厂,解散其一切军事机构,肃清战犯和军国主义分子。

然而,我们不要忘了,太平洋战争的本质是日美帝国主义争霸太平洋及亚洲大陆的战争。因此,美国对日的占领政策也必然会具有其帝国主义性质。虽然美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就占领日本政策在初期能够基本保持一致,但是他们之间的战略目的显然不会相同,时间一长,两者的对日占领政策,会展现出本质上的区别。

朝鲜战争是如何导致美国对日的占领政策转变的?

在美国军事化占领日本的初期,麦克阿瑟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解除了日本700多万的军事武装,解散日军的大本营、陆军省、陆军参谋本部、海军省、海军军令部等一切军事机构。之后,占领军又废除了日本的《国防保安法》、《兵役法》等军事法令,摧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力量。

最重要一点是,美国帮日本制定,并于1947年5月3日颁布实施了《日本国宪法》。其中,《日本国宪法》的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这成为日本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也是日本作为和平国家的重要保证。”

可见,美国在占领日本的初期,在执行前面三个文件所规定的有关非军事化的诸项要求时,还是很认真的。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的“非军事化”政策发生了转变。

1950年7月8日,美国政府通过麦克阿瑟下达指令,要求日本吉田内阁筹备成立7.5万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并且增加海上保安厅人员8000人,并拨给了吉田内阁12亿日元的相关军费。

这意味着,美国重新成立了日本的军事武装力量。

1952年10月,美国又把警察预备队改称为保安队,1954年7月进一步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改为“自卫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机构。

日本自卫队配备了陆、海、空三大武装力量,拥有健全的统帅指挥机构,这显然是对占领初期政策的改变,违背了日本国宪法的第九条。

日本建立了自卫队,是否就意味着军国主义复活?

事实上,美国也曾经一度想利用服部卓四郎等日本旧军人来建立警察预备队。但是在意识到服部等人有借助美国之手,重新复活昔日大日本帝国皇军的倾向,美国就没有选择他们。后来,美国人另起炉灶,从日本的文官系统中招募了预备队的干部。

一个军队的性质,不是叫什么名字决定的,而是它服从谁的指挥。因此,在建立日本警察预备队时,美国人非常重视对它的指挥权。

对此,在日美《安全条约》草案中注明了:

“在日本领域发生敌对行为时,根据合众国政府的决定,警察预备队及日本的其他一切武装部队,将置于合众国政府任命的最高司令官指挥的统一司令部之下。”

这说明了,日本的警察预备队或自卫队,虽然名义上是日本的,但实际上是附属于美军,要为美国的战略服务。

在建立日本的武装力量时,美国对昔日劲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是有警惕的。美国曾考虑缔结包括日本、东南亚、大洋洲的太平洋安全条约。其目的之一是防范日本再次变成侵略性国家。因此,建立警察预备队或建立自卫队不是复活昔日的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因此不能说是历史的倒退。

美国改变对日本的占领政策,根本原因是因为蒋介石的失败

二战结束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彻底失败,英、法两个传统帝国的实力又大大地削弱,而与欧洲隔着大西洋相望的美国却依仗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1946年4月6日,杜鲁门公开叫嚷说,“美国今天是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不是自吹自擂。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好一个“挑起领导的担子”,说的美国人多高尚的似的,你想当领导也得问问其他国家愿不愿意让你当领导啊。在国际政治中,所谓的“承担责任”其实就是称霸世界的同义语。

当时的美国的全球战略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

欧洲是近现代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所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尤其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逐渐成为现实后,也是美国在战后抗衡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前哨基地。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称,美国援助土耳其、希腊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昔日的大英帝国,填补东地中海的权力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并且宣称,世界已经两极化,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了“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这就是被誉为冷战开始之标志的“杜鲁门主义”。因此,作为抗衡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前哨基地,欧洲成为了美国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对德的占领政策,是先于对日本发生转变的,而且力度和广度都超过日本。这时候,美国之所以没有过多地担心亚洲,是因为美国相信并扶持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政府,相信中国可以在亚洲与苏联抗衡。

虽然,美国内部以周以德、麦克阿瑟为首的一些人主张“欧亚并重”,但杜鲁门、马歇尔等掌握实权的人还是努力地推进“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然而,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原本在美国人“掌控之中”的亚洲的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美国不得不将亚洲的战略等级提高。

美国企图把蒋介石统治下的中国变成其反对社会主义阵营和称霸亚洲的前哨基地和反共堡垒,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一举歼灭了国民党154万精锐部队。在美蒋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后,美国的远东战略也即将崩溃。在这种紧迫形势下,美国也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

所以,在道奇赴日担任最高财政顾问前,杜鲁门对他说,中国的事态进展,使得日本的重要性倍增。

道奇在年底对国会的报告中称:“过去一年,尤其是最近在这一地区事态的倾向,就强调了我们加强在日本的地位的必要性。我们将来的远东政策的发展,要求把日本作为今后向远东地区援助扩张的跳板和供应基地加以利用”。

从此,日本取代了国民党蒋家王朝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成为美国在远东推行其战略的前哨基地和反共堡垒。

美国一方面实施“道奇计划”,稳定日本的经济,另一方面,在对日本的去军事化问题上,也开始了战略性的转变。

美国"遏制"政策的鼻祖,乔治·凯南赴日本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后,向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一份报告,称日本有“共产主义化”的危机,美国应该果断地采取遏制措施。

为此,凯南提出了著名的对日十一条建议:

  • 一、永久性地占据冲绳;
  • 二、重建一定限度的军备;
  • 三、为防止共产主义化,加强警察力量;
  • 四、恢复日本政府复兴经济的权利;
  • 五、限制远东委员会的权利;
  • 六、缓和赔偿;
  • 七、不提出新的民主化措施,对已实施的不加压力;
  • 八、整肃军国主义分子和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会阻碍日本经济的复兴,因此应该批评修改;
  • 九、缓和对新闻的检查;
  • 十、及早发现和处理乙级、丙级战犯嫌疑中的无罪分子;
  • 十一、日本文化的亲美化。

凯南的十一条意见成为美国在对日政策转变中的主导性意见,凯南为中心的美国国务院也就掌握了这一政策转变中的主导地位。

1948年6月,柏林危机使得美苏矛盾激化,而中国的形势,也因为辽沈战役的打响开始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国务院和陆军总部于1948年9月24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各自的报告,既以凯南的“十一条”报告为蓝本的NSC-13-1号文件。10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通过了针对部分问题(将远东委员会和赔偿等问题暂时搁浅)转变对日占领政策的NSC-13-2号文件(以NSC-13-1号文件为基础的升级版)。

然而,1948年底到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发动平津和淮海战役,并获得了伟大胜利。蒋介石的国民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新形势下,要举行和平谈判。但是,4月20日,两党在北京的和谈破裂,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险,相继解放南京、上海。

亚洲的形势急转直下,于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949年5月又通过了NSC—13—3号文件,完全同意了美国国务院、陆军部的意见。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已经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并以文件的形式下达了最后的决定性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才有了自卫队。

4

首先,日本欲求独立必要有军,其次,美国欲遏制中国最好选择就是在可控程度内扶持日本,类似英国对于欧亚大陆的平衡政策,美国为了全球霸主地位,第一岛链、南亚大陆、都是为了制衡中国

5

时间是抹平安慰创伤的良药。当几代人的过往后,创伤国、魔鬼国同样会趋于平复。德国、日本、意大利现在都有军队;当年犯人流放地,澳大利亚现在也有军队,人民也不会为18代先人的罪恶而不安。

6

首先,日本重新拥有军队是迟早的事。

自卫权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力,而实现这个基本权力必须依赖军队。因此,除了一些极个别的国家没有军队外,大多数国家都有军队,日本也不例外。

其次,中美彻底决裂是在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之后。在此之前,中美,中苏关系相当微妙,美苏都想拉拢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尤其是美国,希望借助中国成为插在苏联远东的一枚钉子。

但很不幸,随着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彻底倒向苏联,美国的梦想破碎,但此时美国仍需要一个能够威胁苏联远东,抗衡中国的国家。

在地图上看了一圈,日本大小长短正好合适:

首先,日本和中苏都有仇,刚打完仗,不大可能握手言和,称兄道弟;

其次,美国此时已经完全掌握日本,麦克阿瑟更是号称日本的“太上皇”;

最后,日本相较于韩国,东南亚小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其他,都十分出色。

所以,日本就成了美国扶植的最佳国家。

7

因为杜鲁门提出遏制东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