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秦朝的灭亡实在是亡于秦始皇太过强大;亡于秦朝破天荒的将持续八百年的分封制完全废除,建立郡县制;亡于秦朝没能迅速的从得天下转变为治天下;亡于没能彻底清除六国残余势力。下面以史为鉴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一、强大的秦始皇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最终在秦始皇时期完成统一六国的霸业。秦始皇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之大已经超出古代的三皇五帝。于是创造了一个词语叫做皇帝,自己就是始皇帝,而自己的儿子便是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传承下去。

但是也正是因为秦始皇功绩太大,威望极高。天下都为秦始皇马首是瞻。但是秦始皇自身的权威,并没有传递给后世。长子扶苏,次子胡亥都没有秦始皇的威望。

等到秦始皇死在巡视路上的时候,没有明确表示继承人的弊端开始显现。给了赵高和李斯一个非常大的漏洞。

二、初创的郡县制

自从周公分封800诸侯以来,分封制深入人心。秦国草创的郡县制,只是在秦国一地得以广泛施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郡县制推向全国。但是在六国的固有领土上分封制还是比郡县制更深入人心。

初创的郡县制比起实施800多年的分封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三、马上治天下

秦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统一了天下。但是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在思路上并没有完成很好的转换。

只是粗暴的把秦国的经验推广到六国故土,并且开始修筑长城,修建秦始皇陵,修建阿房宫,修建秦直道。。。等一系列大工程。

可以说秦国在经过多年的征战之后,并没有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是很迅速的转向大型工程,这就让老百姓非常疲惫最终引发反抗。

四、六国余孽

秦始皇在平定天下之后,对六国贵族并没有大肆的清洗。(或者说条件还没有成熟)这就给了六国余孽以喘息的机会。甚至爆发了多次刺杀秦始皇的政治事件。

根据史记,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张良、项羽在秦始皇统治时期都有很多藏匿地点,并且有大量的金钱、人员用于招兵买马,准备反抗。

这四点原因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秦始皇一死,秦国的政治集团只顾着争权夺利,而没有顾及外部威胁,这给了六国反对集团很大的便利。

所以以史为鉴为这四点才是秦国灭亡的原因。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了齐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那时的秦国是空前的强大。灭六国后,秦始皇大肆修建阿房宫,派出30万精锐的秦国军队 ,抗击匈奴的同时大力修建万里长城,徭役付税加重,穷全国各地征招数百万民工,日夜不停劳作,苦死人数不计其数。数年后,秦始皇再派出50万秦国精锐大军征伐南越,秦国朝廷再无兵可用,这是造成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胡亥为修建秦始皇陵,再次从全国征调百万的壮劳力,实行严法苛政,当时的统治者,尤其是秦始皇后期以及秦二世胡亥,对百姓横征暴敛,苛捐杂税众多,徭役沉重,刑法苛刻,戍卒无法按期到达边地驻守,将被苛以死刑,一大批戍卒因为洪水爆发,在路上耽误了时间,去是死,不去还是死,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

秦始皇灭六国后,并未对六国的皇族和公卿仕族进行彻底的清洗,秦二世胡亥登基以后,为了巩固皇权,不惜对北方的蒙恬30万大军和伐越的50万大军将领进行大清洗,害得秦朝大军人心惶惶,在秦国爆发叛乱之后,两支大军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秦二世胡亥登基后忙于享乐,全国叛乱后,竟未对这两支大军进行招抚,似乎忘了还有80万秦军精锐可以进行作战,只是在各路叛军打到咸阳时,匆匆将修建皇陵的60万苦役组建成了军队,和士气大盛的叛军进行作战。

临时组建的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农民纷纷呼应抗秦,六国后裔公卿氏族出钱出力影响巨大。秦末项羽、刘邦两只起义军势如破竹,公元前207年,刘邦迂回进入武关,到达咸阳附近。那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继立的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向刘邦投降。刘邦攻占咸阳,秦亡于农民起义。

3

秦国在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下,持续贯彻商鞅变法的国策,综合国力逐步强盛,到秦嬴政时期,秦国已有扫灭六国之势。正是依靠秦国的虎狼之师,将六国逐一击破,扫灭群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历史王朝。


然而,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也与六国结下了血海深仇。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最难啃的骨头就数楚国了,给后世留下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嬴政统一全国后,为有效的维护大一统王朝,并没有采取修生养息的策略,反而穷兵黩武。北击匈奴,内修万里长城、秦陵等重大工程,老百姓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徭役负担。多年的统一战争,天下已是民生凋敝。


不仅如此,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内制定极为严酷的秦律,百姓稍不注意就会触犯刑律,往往九死一生。陈胜、吴广就是因为大雨延误时期,未能及时赶到按律当斩。去也是死,反抗也是死,于是召集众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起义口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平民起义,拉开了秦亡的序幕。


纵使爆发了农名起义,但以秦朝当时军队的战斗力,这些起义军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但是,秦嬴政的暴政使得天下苍生怨秦已久,加之六国后人均对秦怀有仇恨。起义一爆发,六国后人纷纷响应,割据称雄。这里就有楚国后人项羽和布衣出身的泗水亭长刘邦,一个自立西楚霸王,一个受封汉王。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秦朝至此灭亡,共立国15年零47天。


秦朝的覆灭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如果陈胜等人行程中没有下雨,就不会延误时期,也会因此担心被杀,也不会揭竿而起。秦始皇在巡行过程中突然暴毙,遗诏让长子扶苏即位,但是赵高勾结李斯合谋假传遗诏赐死扶苏及蒙恬,立胡亥为皇帝。


如果生性仁慈的扶苏即位以及在军中有蒙恬的支持,很有可能采取与民休息的国策,缓和社会矛盾,减轻百姓负担,如此秦朝还可能延续下去。无奈历史不容假设。


秦亡主要因素在于暴政高压统治下,百姓积怨已久,势必爆发反抗。秦始皇虽开创中央集权制度,但其创立的制度有着超越时代的特性,短时间很难被接受。综合各种因素,秦亡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4

【图文原创】

先简要讲一下秦国如何强大起来的。

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在七雄中最弱小、最落后。

秦孝公立志富国强兵,为此,他向天下广揽贤才。改革家商鞅顺应时势,登上了秦国政治舞台。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变法。

图一:商鞅

经过商鞅一系列变法,秦国经济迅速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由于奖励军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成为当时第一强国。为秦国以后消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秦军大将白起命令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重要转折点,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秦王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拥有雄才大略、卓越胆识。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经过十年征战,嬴政终于消灭六国,统一了中国。

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毫无疑问,秦国非常强大,才能建立秦朝,秦朝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这个国家就应该叫做秦朝了。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国与秦朝有区别: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再来看看秦朝如何迅速走向灭亡的。

一、严刑峻法,水深火热

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秦始皇把法律、法令推到治国的最高位置,秦统治者把“重刑”原则推向极端,对全国实行空前严酷的刑法统治。

秦朝死刑种类很多,常用的有:①具五刑,这是一种以极端残忍的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②族诛,即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亲族的刑罚;③枭首,即将犯人的头砍下,悬于木杆上示众的刑罚;④弃市,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秦始皇用严刑峻法规范臣子与百姓的日常行为,使得整个国家的人都如履薄冰,没有丝毫安全感。

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前往渔阳戍边,途遇大雨而误期,误期按法皆斩!刘邦押送沛县徒役去骊山修皇陵,途中不断有徒役逃走,如数不能按时到达,按法皆斩!禁止言论自由,两个认识的人在大街上偶遇都不能打招呼(偶语者弃市)。

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痛苦不堪。

二、大兴土木、负担沉重

图二:阿房宫复原图

筑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成为秦长城的一大历史遗迹。

阿房宫: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建陵墓:骊山陵墓,工程巨大。

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每一项浩大工程都要耗费难以计数的财力、物力、民力,当时民众并不富裕,有时候还会造成大量的民众死亡。

三、赋税繁重、民不聊生

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四、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图三:焚书坑儒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秦始皇“焚书坑儒”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摧残了先秦文化;开了封建统治者摧残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的先例。

五、二世残暴、农民起义

秦二世听从赵高的毒计,制定了严刑苛法,规定凡是有罪的人,不仅本人被杀,还株连三族或九族。秦二世曾一次车裂了10个公主和6个公子,还把公子将闾三兄弟囚禁在狱中,强令他们自刎而死。凡是有大臣提出异议的,都认为是诽谤,严加治罪。

秦二世统治时,阿房宫还没修完。秦二世下令,征集大批民伕,继续修建阿房宫,并征集了5万多人专门镇守咸阳。由于征集的人太多,粮食不够吃,秦二世又下令,凡是被征集的人,都要自带粮食。

秦始皇末年,天下百姓已经对秦始皇产生了怨恨和不满。

秦始皇死后不久,便发生了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在项羽和刘邦分别领导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不久,刘邦入关,秦朝灭亡。

图四:大泽乡起义

由于秦朝统治非常残暴,人民痛苦不堪、无法生活,所以,人民起义造反不断,秦朝很快从 强大走向灭亡。秦朝是一个仅仅持续14年的短命王朝。

5

谢谢邀请谢谢观看以下是我的回答

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护送周平王迁都被分封于秦地,在大大小小等多场战役后,秦国逐渐成为了其中一个霸主,又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后因为商鞅的变法和都江堰的建设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首强,秦国在长平之战结束后放眼天下再无一个国家可以与秦国抗衡,于是就出现了连纵抗秦的现象,秦国一一灭国后把不参加连纵抗秦的齐国也消灭了,于是秦国统一六国,在秦始皇的带领下秦国一一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并加修了长城派蒙恬大将和长子扶苏在此抗击匈奴,秦始皇又修建了灵渠,最后征服了古代的南蛮之地,秦始皇又用郡县制来治理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并且沿用法家思想,经过焚书坑奴等暴政事件后,许多国民都不服秦国的统治,秦始皇觉定巡游天下,最后暴毙身亡,最后将秦始皇草草埋葬之后,赵高帮助胡亥篡位,并杀死了比自己更适合做皇帝的扶苏等兄弟姐妹,并且杀死一些功臣,而胡亥还不论朝政,直接导致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全方面瘫痪,在加上胡亥更加残暴的统治,于是出现了一次大的起义刘胜吴广起义。这次起义过后不久秦国立刻土崩瓦解,后期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后汉朝建立。

以上为秦国从建国到灭亡的全过程。

谢谢邀请谢谢观看如有错误请大家指出我会提供更好的回答??

6

秦国起初很穷,属于不入流的诸侯国。战国初期,秦国被压制在关中地区,难以东出,经常被魏国欺负。但是,秦国出了一个明君,他就是秦孝公赢渠梁。

秦孝公在位时,任用商鞅,推行新法,革除弊政,秦国由奴隶制社会迈向封建社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秦国走向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必定高于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当时,秦国虽然最穷,却率先解放了生产力,商鞅变法在农业上的措施,就是奖励耕织,他还在秦国实施了土地改革,秦国民众开荒的积极性大增。

换言之,秦国以最弱的国力,建立起了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商鞅新法,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解放了生产力。商鞅废除井田制,是向落后生产力开刀。商鞅建立郡县制,建立军功爵制,限制贵族特权,在客观上保护了新的生产力,进一步促进秦国生产力的发展。

秦国之外的六国,虽然也进行了变法,但其广度和深度,皆不能与商鞅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变法,从实质上推翻了奴隶制时代的生产关系与社会规则,建立起了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关系与统治体系。

商鞅死后,秦国继续推行新法,治国理念转为“法家思想”。秦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其军事实力的强大。商鞅新法,还激起了秦国人的积极性,主要是建立军功爵的积极性,这转化为了强悍的战斗力。战国时期,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指的是秦国军队普遍不怕死,敢于冲锋在前,作战十分勇猛。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称秦始皇。嬴政进一步巩固胜利成果,他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这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嬴政没有走革新路线,他在秦国吞并六国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旧有的统治逻辑。

如此一来,秦帝国的上层建筑,日益脱离新的经济基础。毫无疑问,秦帝国的体制僵化了,不灵活了,秦帝国的统治者,开始墨守陈规。秦始皇晚年,还有一个巨大失误,他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权力体系,在他死后,赵高等人谋取大权,公子扶苏被谋害。

秦二世在位时,继续走秦始皇的老路,秦帝国的体制进一步僵化。论好大喜功,奢侈浪费,秦二世要远胜于秦始皇,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暴君,昏君。陈胜吴广起义后,秦二世视而不见,他认为天下不存在反贼,一切说实话的人,都遭到秦二世的迫害,导致多数人不敢向他讲真话。没过多久,六国相继复国,秦帝国难逃灭亡的命运。

陈胜吴广为何造秦国的反?其实是被逼的。秦帝国的法度,规定违期就斩。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吴广必然揭竿而起。很明显,这套法度,不适应一个大帝国,帝国幅员辽阔,早就不是原先的秦国,但无论是秦始皇,还是秦二世,都没有意愿改变。巧合的是,汉高祖刘邦,落草为寇的原因,与陈胜吴广一样,也是延误了期限。

7

秦国的灭亡,被腐儒诬陷为暴政。而什么叫暴政、衡量暴政的标准是什么,儒家一直三缄其口,选择回避、选择逃避。很显然,暴政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理由有三:

其一、人口是战略资源

“周游列国、士子风尚”。春秋战国时期,民众的流动是自由的,虽然受到奴隶制的限制,但并非诸侯国之间的限制。恰恰相反的是,在那个生产水平底下的时代,人口、土地是“硬实力”。“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战国时期列国普遍变法,但真正成功的、真正涉及底层百姓利益的却极少,根本正在于得罪民众、民众流动,会彻底让一个诸侯国失去战争能力。成为待宰的羔羊、砧板上的肉。

其二、商鞅变法是棋高一着

商鞅变法的其中之一是“齐风移俗”(向山东六国学习)。将适龄婚配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标准之一,同时强制分户(大概是结婚、或者到龄)就必须分户成为独立的家庭。家庭的增加,带来税收基数的增加,进而富裕国家。长期处于战争时期的诸侯国,财货是战争的基础。保持税率稳定,通过增加纳税基数来增加税收,无益是棋高一着。

甭拿这是变相征税说事。几百年战争的背景下,税收收入是各国必须追求的。增税是“刚性需求”。商鞅变法所采取的措施,增加的不仅仅是税收新户、还是新增人口。

其三、各种巨型工程,修长城、建驰道是军事防御,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修河渠是基础建设。最根本的是,秦朝的各种修修修、建建建,是有高明而且详细的“薪酬”保障的。以70年代出土的睡地虎秦简为例,工钱被细分为做工、自备口粮做工、携带妻子做工、携带妻子和未成年儿童做工等不同类型,报酬也相应不同。在那个“千里不运粮”的时代,口粮是做工的一个巨大保障工程。这样的分类,不仅能极大的缓解口粮保障的巨大工程量,还能充分发挥非标准劳动力(女性)和增加做工者的收入。简言之,商鞅变法、法治秦国的治国智慧,是远超后世腐儒想象力之外的。


那么,秦国是如何从强大到灭亡的呢?我以为主要是两点。

其一,是秦始皇的急功近利。10年完成六国统一,可谓前无古人的伟大成就。但是,这种成就是建立在忽视法治的民众承受力和普法的延迟性代价上的。同样的商鞅变法,在秦国被坚守150年。甚至到秦朝崩溃前夕,还有章邯刑徒军----这个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而在山东六国,商鞅法治成为激起民变的导火索。

其二,秦始皇的过于优秀,让法治实际上滑向人治----秦始皇卓越的能力,逐渐形成一言九鼎的局面。在秦始皇之前,秦国君王依靠法治治理国家,丞相、上将军、廷尉、长史(驷车庶长)各司其职,各有所长,皇权很少做“直接指挥”的事。比如围攻邯郸、白起被杀等等,都体现了军队的相对独立性。在秦始皇当政前期,秦始皇的卓越能力无异于催化剂,让秦国各个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转,皇权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负面影响,就是大臣们的主见、独立性越来越弱。秦始皇死后,胡亥所以能为所欲为,正是基于文臣武将的独立性逐渐消退。强如李斯被赵高左右,势大如蒙氏家族被胡亥逼迫、扶苏自杀、蒙氏入狱,这些人都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阴谋、被权势所欺凌,予取予夺。

8

之前写了一系列秦国历史的文章,其中一篇和这个问题比较契合,贴在下面和大家交流:

文章标题《细数600年秦国的起源和归宿》

本文是《细数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的起源和归宿(第三期)》。前文讲到公元前349年,韩赵魏三家废除末代晋国君主晋静公姬俱酒,晋国绝祀。此时的秦国正在雄才大略、开启了“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治下实力大增。秦晋相持三百多年的局面终于将要被打破。对被晋国牢牢遏制了东进之路的秦国而言,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秦国始祖是帝颛顼的后裔。帝舜时期,大费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又擅长驯养鸟兽,被帝舜赐姓嬴氏。商朝末期,秦国先祖飞廉和恶来效力商纣王。周武王伐纣时,恶来被周武王所杀,其后裔长期散落在西戎之间。直到西周孝王姬辟方时期,非子养马有功,被封在秦邑,号称秦嬴,秦族重新被周王室接纳,为西周稳定西戎。


非子之后四代,传到秦襄公。犬戎之乱时,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获赐已经沦陷的岐西之地,周平王向秦人许诺“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秦人终于得以立国,并将在与西戎的铁血征战中崛起。


秦国立国后,即开始了无休止的征战之路。秦襄公从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带兵东伐,死在途中。即位的秦文公继续矢志向东,大破西戎,秦国地至岐山以西,以东的区域按约献给了周王室。秦武公时期,秦国地至华山。秦宣公时,崛起的秦国和晋国首次交锋,秦国小胜。从此开启了秦晋两国长达300多年的争锋。秦宣公不传子而传贤,兄弟相继,秦国国君之位被传到文治武功的秦穆公手中。


秦穆公即位之时,晋国正处于“曲沃代晋”后的强盛时期,晋献公武功卓绝。秦穆公亲征伐晋,收效甚微。秦国随后决定和晋国和平相处,准备通过外交手段获取土地,在晋国内乱时先后扶持夷吾和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但是秦国并没有获得晋国君主的投桃报李,夷吾还曾主动攻击秦国,晋国甚至在重耳时期抵达鼎盛,成为春秋霸主。于是,重耳死后,秦晋再次开展,四年间三场大战,秦国在殽之战几乎全军覆没,在彭衙之战不利而还,最终在王官之战一雪前耻。其后,秦人又大破西戎,秦穆公成为公认的春秋霸主。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秦国人才凋零,秦国进入“失落的200年”。秦晋长期互相攻伐,争夺黄河东西的控制权,彼此压制。直到200多年后,前384年,秦献公时期,秦国才再次复兴。此时遏制秦国东进的对手是魏国,经魏文侯和魏武侯的经营,此时魏国正处于鼎盛时期。


秦献公21年,在石门之战大破魏军,斩首6万。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即位,痛心于秦国的没落,决心修德行武。秦国发布求贤令,招揽天下贤才,卫鞅入秦,开启了影响深远的“商鞅变法”、其后秦国实力大增。秦国的对手魏国则在中原争霸中先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惨败给齐国,实力大损。


秦惠文王时,秦终于全盘拿下争夺百年的河西之地。秦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向西拿下义渠,向南拿下蜀国,向东大举攻伐。其后经“举鼎而死”秦武王、“战斗狂魔”昭襄王、“三日而死”孝文王、“奇货可居”庄襄王,秦国蒸蒸日上,终于传到秦王嬴政手中。


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25年内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创建了皇帝制度,称“始皇帝”。之后,通过多次廷议,秦国确认了“郡县制”的行政管理模式,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中国千年来的版图、文化、度量衡等基础,秦始皇堪称中华民族的奠基者,被誉为“千古一帝”。

图.秦始皇帝统一天下


秦始皇去世后,即位的秦二世胡亥资质平庸,受赵高操纵大肆杀害亲族,最后胡亥也死于权臣赵高之手。秦国严苛的法律也引起天下反叛四起,最终起义军中楚军将领刘邦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国三世而亡。楚霸王项羽进入关中后,大肆屠杀秦皇族,秦皇族几乎消亡。嬴氏数百年浴血奋战,也曾辉煌无两,没想到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真应了杨慎的弹词: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本文由阳光旧事录原创。欢迎关注阳光旧事录,看历史与现实交织。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99582289619845635/

9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将秦国的兵力部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秦国本土军队以及秦国早先抢夺六国地盘所争得的军队。这些军队的人员构成主要是秦人和早先就已经接受秦国法治统治的群众。这些人对于秦国国政的认可度高。因此保留他们作为秦帝国的军队。无论从战力还是人心来讲都可以使得秦始皇放心任用,军队人数大致在100万左右。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在灭掉楚国之后。依然南下攻伐岭南而并没有回师。另外有30万,由蒙恬统领。北击匈奴,筑长城,还有10万陇西军镇守西陲。另有10万拱卫帝都咸阳。

第二部分就是六国的军队,他们虽然在灭六国的过程当中。并没有给秦国以多大的杀伤。但就实而言,六国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人数仍不可小觑,始皇为了稳固秦国对于天下的统治。对于六国的近百万军队并没有遣散回乡,而是将他们编入行伍。为新建立的帝国修建诸多工程通过者等方式消除壮大的反秦声浪,另一方面使得六国军队在秦帝国范围内。通过建造诸多的工程,削好军队的力气。另一方面,使得六国军队通过为秦帝国建造诸多工程的方式逐步使得六国的军队获得对于秦统一天下的认可。秦始皇的做法,可以说在初期是对的,意图也十分明显,也取得了实际成效。。

但同时代价也是有的,主要就是在于山东六国并非像秦国一样的法治国家。军队长期不还乡,使得六国的土地耕种无法完全的照常进行,这也是史书当中说的秦国透支民力的一种体现。但这种透支并非无可挽回在秦始皇几位的12年里,后五年秦国并没有开设新的工程也就是说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除了蒙恬北击匈奴驻守长城以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八年秦国国内的建造大部分已接近完工,等到秦始皇十年以后长城也基本修筑完毕,若再给秦始皇一定的时间。或许真的可以迎来秦政变更的机会。

毕竟无论是扶苏还是李斯其实都对当时的情境有想法。扶苏不用说了,就李斯来讲秦二世上台以后,李斯也多次上表希望变更秦政,与扶苏相比李斯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改革,但秦二世基本只是个傀儡。真正的实权者还是属于后期的赵高。之后,由于赵高,李斯密谋害死扶苏,蒙恬,使得驻守长城的30万军队寒心。再加上秦国是法制国家。没有中央的许可不得擅自动用军队,赵高在害死蒙恬之后驻守长城的30万军队一直是赵高的心病,但又设于这30万军队,对于秦国来讲十分重要。因此不到最后不愿意秦二世下令动用这30万军队。

而在咸阳的10万军队也早早已被赵高的所控制。在陇西的10万军队也被赵高所压制,还有占领岭南的50万军队。在秦国内乱时根本无法出岭北上救援而六国军队在秦始皇时代,修筑了许多工程。在秦始皇的末年,虽然未将其遣散归乡。但这一结果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再秦二世以后又上马了诸多享受性的大工程,比如说阿旁宫。使得六国的将士回乡无望。内心对于秦国的不满,再一次爆发。在天下大乱之前曾经爆发了一次暴动,但是被镇压下去了。

后来由于秦国激赏军功而组成刑徒军开赴战场。与原有的秦军共同对农民军作战。讲到这里在他眼里六国的统一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秦始皇只用短短十年的时间,便在制度,经济政策,法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完全的构建,其所修正的军事设施可以短时间控制天下六国。但这是建立在中央有切实的能力去控制四方的基础之上。

中央的赵高,李斯和秦二世合谋发动这场恶性政变之后。赵高为了获得安全感,大杀功臣将帅以及宗室子弟。还将各地的军队得罪了个遍,直到东方农民军被复辟势力利用之后,一直等到大势不可逆转才下令出动秦国的军队镇压。这时被赵高所打击的三股军队。恐怕早已没有了对于大秦帝国的留恋。其中有心里失望的原因,更有赵高一手压制解散军队的原因。总之,陌路的秦国,不得不依靠刑徒所组成的军队开赴前线镇压农民军。战国时代最终完结。

10

秦国强大,始于商鞅变法。本就彪捍的秦人,加上国力的不断富强,于是开始了宏图霸业的实施。

似想,再弱小的国家,也不想亡国。于是便、或联合、或独立的与秦抗衡、战斗。

秦面对的不是一、二个国家,而是六个。短时间内可以击败弱小的国家,而遇到如赵国这样的强国,战争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并且廉颇用的是托延战术,这使得秦军要消耗掉大量物资。待秦国平定六国之时,以进行了十五年的战争。要知道,战争不但损失大量的人力,还大量的财力。此时的秦国,国库将空。如何战后的重建?唯有征收更多捐、税,才能保证国家的运转,唯有征得大批的劳力,才能保证那些大的工程的完成。

捐、税的狂征,加之官吏的层层盘剥,早以民不聊生。再加上沉重的徭役,更使得人民雪上加霜,田园荒芜。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国力更衰,民怨剧增。

在这样苛政下,秦始皇以武力支撑了十二年。当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传到更不懂治国的胡亥手中,于是便锋烟四起。一个秦始皇一手打造出的帝国,就这样淹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十年,虽是短命的一朝。但它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也留下了一段发人深思的历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