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护膊)

“中国人何时开始信星座的?”

讨论这个话题之前,需要厘清一些概念。

现在有些人,其中可能青年人居多,相信“星座”之说。与此相关的解释,大多来自国外,时间也没很长,多说也就二三十年?

关于“星座”之说,主流的叫法是“占星术”,或者“星占术”,国外也有专用的名词,比如英语,是“astrology”。对“占星术”,一般的定义是——“通过观测天象来预卜人间事务的一种方术。

(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天文气象杂占》)

一,“占星术”,曾在国外很流行,但“起步”并不早。

国外的“占星术”,被认为大约公元前3世纪,起源于美素不达米亚一带。

随后,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十分盛行。

中世纪传入中亚和印度,后流行于整个西方。

17世纪以后衰落,但至今依然存在,且有一定“市场”。

国外这种“占星术”,曾在中世纪欧洲,被不少国王所迷恋。他们把“占星术家”奉为高参,请他们根据星象占ト作为重大决策的根据。

后来,国外的“占星术”,推及到对广泛的个人命运进行占卜。

(敦煌卷子紫微垣)

大约南北朝时期,国外的“占星术”由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以“星命术”为特点的“占星术”产生了融合,但仍以中国原有的“占星术”为主干。

融合之后的特点,是主张人之命运与降生时的星宿位置及运行情况有关,因此,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地支为八字,推测人的命运。

唐宋时期“四柱命学”的命运占ト术,是这种融合后的“占星术”的典型表现。

(陶寺遗址观象台)

二,中国古代的“占星术”与天文学共生,产生的很早。

学者们认为,中国的天文学与“占星术”密不可分。当观象授时与王权基础相联系的时候,朴素的“占星术”就诞生了。

就是说,在新石器时代,至少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陶寺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朴素的“占星术”。

距今33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甲骨卜辞证明,商王关心的不仅是星象变化对气候和作物的影响,更关心的似乎是所预示的凶吉。

西周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以岁星当位作为吉兆。这是把“星占术”与军事战略决策相联系的确证。

(西周利簋及铭文)

《汉书.天文志》曰——

“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虚实阔陿(xia),及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历鬭(dou)食,彗孛飞流,日月薄食,晕适背穴,抱珥虹蜺,迅雷风祆(xian),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犹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是以明君睹之而寤,饬身正事,思其咎谢,则祸除而福至,自然之符也。”

这是说,天象的变化,无不与地上的事情相关联。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将地上的皇宫与天上的紫微宫联系在一起。还详细讲解了作为天神的天帝,旁边有三公、王子、正妃、后官、藩臣等等,与人世间皇帝及其宰辅、大臣、正妃、后宫等等一一对应。

(唐代星占图)

中国早期的天文家,应该同时即为“占星术家”。

《史记.天官书》曰——

“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萇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竈(zao);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夫。”

(汉石画北斗)

三,“分野”学说,是中国古代“占星学”的基石。

所谓“分野”学说,是将地上的州国与天上的星空区域具体匹配,通过星象变化占ト人间的吉凶的理论。

中国“星占学”体系,是以“分野”学说为基石的。

中国古代的“星占术家”们,各自建立了多种分野体系。但从根本上说,其所依据的,均来源于同一种最原始的恒星建时方法——即以北斗作为一种中介星象,由此规划并解读圆天的天象。

《史记.天官书》曰——

“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汾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

北斗的魁四星主建“海岱地区”,这种说法,与新石器时代山东及至浙江地区的古代文化所普遍流行的“斗魁”形象相吻合。这表明,此种“分野”,体现了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原始“分野”观。就是说,至迟在那个时期,“分野”思想已在中国产生。

西周墙盘铭文载:“青幽高祖,在微灵处。”“青幽”指史墙,其高祖为殷王帝乙。这是说,这位高祖死后升天,住在属于自己的分星“微灵处”。显然,商代已建立分野体系。

《史记.天官书》关于北斗的记述,应该来自《书.尧典》。《尧典》尽管成书当于春秋,但其记载的天文星象及相应观念,不仅包含了殷人的成就,还很可能包括更早的认知。

(西汉瓦拓,二十八宿)

《左传.昭公元年》所载高辛氏二子的故事,属于由北斗建时而形成的识星系统的另一种恒星分野形式。

《左传》称,天帝迁高辛氏的长子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又迁次子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二子分居商丘和大夏,各自主祀大火与参星,二星于是成为商人和晋人的主祀之星。

有学者认为,这种观念,反映了二十八宿分野体系的起源。

(汉石刻风雨雷电)

而北斗与二十八宿兼而使用,便可形成新的分野形式。

《史记.天官书》曰——

“二十八舍主十ニ州,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于狼、弧。吴、越之疆,候在荧惑,占于鸟衡。燕、齐之疆,候在辰星,占于虚、危。宋、郑之疆,候在岁星,占于房、心。晋之疆,亦候在辰星,占于参、罚。”

(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二十八宿画)

这一体系,更为完整,但也不能说不古老。

说“完整”,是指这一体系,除“秦分狼、弧”之外的四方之星,恰好可作为赤道周天四个象限宫的中心星宿。此种北斗建星方法,补充了拱极星与南宫星宿,比司马迁《天官书》中所传承“杓携龙角,……”体系对天象的描述更为完整。

插上一句,司马迁幼从名师,是当时的天文学大家。

说这一体系“不能说不古老”,是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战国初年曾侯乙漆箱上的“二十八宿星图”,清晰地描述了这一体系。就是说,这种“分野”,至少于东周就已形成了。

“二十八宿”,建立了天周坐标,由此基础上确立的分野体系,似最为适宜。

(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二十八宿画)

但是,到了《淮南子.天文训》,又有了新说法。其曰——

“角、亢,郑;氐、房、心,宋;尾、箕,燕;斗、牵牛,越;须女,吴;虚、危,齐;营室、东壁,卫;奎、娄,鲁;胃、昴、毕,魏;觜嶲、参,赵;东井、舆鬼,秦;柳、七星、张,周;翼、轸,楚。”

这种“分野”,所出既晚,而且混乱。

汉代,拼凑和附会已渐成风气。

二十八宿,作为天象坐标,其用途之一是用来记录岁星的行次。为此,古人又创建了“十二次”体系。有人将二十八宿、十二次与相应的州国对应,看似是一种新的“分野”,实际上并无新意。于是,也就不再赘述。

大致的情况是这样。

最佳贡献者
2

论起古代文人在今人心中的地位,李白、杜甫、苏轼都必须拥有姓名。其中,苏轼更因为身兼旅行、养生、美食诸多标签,收割了广大年轻粉丝。不仅如此,苏轼甚至对星座都颇有研究,他在笔记杂论《东坡志林》中就曾说过:

“退之(韩愈)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韩愈说过,“在我出生的时候,月亮正在直斗中”。根据韩愈的话,我(苏轼)才知道原来韩愈是摩羯座。我(苏轼)也是摩羯座,这一生毁誉参半,正是和韩愈一样,拜身为摩羯座所赐啊!

“半鱼半羊”的摩羯座

没想到吧,就连苏轼也认为自己命途多舛是拜星座所赐,算是星座信奉者的鼻祖了。以后有人再对星座不屑一顾,你可举出苏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苏轼都信”。

不过,苏轼之所以能说出这番话,说明至迟到宋代,人们已经有了“星座”和“命理”概念。我们现代常说的星座,其实是以古希腊神话为基础,将人生命运与出生星象联系起来,是古代西方占星术的产物。那么,这种星座命理观,苏轼是如何知道的呢?

从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星座的起源

实际上,十二星座的真正基础并非古希腊神话,而是古巴比伦人首创的太阳历。古巴比伦人生活在富饶的两河流域,绝佳的地理环境孕育着古巴比伦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在田耕之余,巴比伦人热爱仰望星空:他们通过在天空上勾勒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发明了高度发达的天文历法系统。

具体而言,古巴比伦人根据自己对星体运行轨迹的观察,推算出共有三百六十天的理想年,并且进一步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再将这十二个月对应到太阳在恒星间的视运行轨迹(黄道)之中,从而成功把黄道分为十二个部分,成功划分出了“黄道十二宫”。在黄道十二宫的基础上,古巴比伦人进一步将每一宫都安排上特定的星宿,形成了最初的十二星座。

现代黄道十二宫

由此观之,发明十二星座的人其实并不是古希腊人,而是古巴比伦人。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对古巴比伦人楔形文字的研究,学者们发现,早在公元前687年的天文学泥板文献《犁星》(MUL.APIN)中,古巴比伦人就已经提到了后世所有的十二星座。

不唯如此,最早以黄道十二宫星象图为基础的生辰占星术,也早在公元前410年的两河地区出现。例如,这时的古巴比伦人认为,在火星、金星、月亮、水星、土星运行至蝎子宫的位置时,新出生的人(也即天蝎座)往往会因为个性顽固而不够吉利。因此,产妇应尽量避免在这一时期生子,颇有现代星座理论的样子。

不过,虽然《犁星》提到了后世所有的黄道十二星座,它对各星座的命名与现在大不相同。例如,在《犁星》中,处女座被称为女阴星、射手座被称为帕比勒桑神、水瓶座被称为古拉女神、双鱼座则被称为阿努尼图女神,与今天的星座命名出入较大。那么,是古希腊人修改了古巴比伦人对十二星座的命名吗?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古希腊地区与两河流域地区的文化交流逐渐繁盛,将古巴比伦的历法系统和天文观念带到了古希腊地区。借此机会,古希腊人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为基础,对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进行了重新演绎,形成了今天十二星座的蓝本。

描绘赫拉克勒斯大战涅墨亚猛狮的绘画

例如,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为了赎罪,必须完成十二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中第一项,就是要杀死丛林深处的猛兽——涅墨亚猛狮(Λεον Νεμειο?)。

涅墨亚猛狮的外貌与一般狮子无异,但一身厚皮、刀枪不入,性格也尤其凶猛残暴,食人无数。赫拉克勒斯赤手空拳与猛狮搏斗,最终以双臂扼住狮颈,使猛狮窒息而亡。然而,由于涅墨亚猛狮刀枪不入,赫拉克勒斯却无法剥去它的毛皮带回去请功。最后,赫拉克勒斯灵机一动,以狮爪自切其皮,还将狮皮做成甲胄佩戴在身上,以求防护。在这一切完成之后,涅墨亚猛狮升入天空,化为狮子座。

与狮子座相同,苏轼吐槽的摩羯座也同样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古希腊众神中有一神名为潘(Π?ν),乃是希腊人心中的牧神,因掌管牧羊,故为羊头人身。潘神长于吹箫,但因形象不佳,屡受众神排挤。

潘神画像

一日,众神之首宙斯召开宴会,潘神受到宙斯邀请,终于有机会当众演奏萧艺。潘神的萧声优美动听,淙淙地流淌在原野之中,让众神如痴如醉。就在众神陶醉之时,潘神的萧声却引来一个百头怪兽,吓得众神落荒而逃。有趣的是,潘神看到爱神维纳斯变成了一条鱼后跑得飞快,便也想变成一条鱼逃跑。但由于潘神是羊之身,一直在羊和鱼之间“选择困难”,反而变成了一只半羊半鱼的东西,最终升到天上,成了羊头鱼尾的摩羯座。

在发源自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星座被古希腊神话包装后,随着希腊人向东扩张的持续深入,古希腊改良版的十二星座传入了古印度。

那么,十二星座又是何时影响到中国的呢?

由印入华:星座的传播

目前,在中国境内所见有关十二星座的文物,最早属三国时期,且都发现于东吴(229-280)属地。在三国时,由于透明度较高的玻璃尚未发明,这一时期的东吴妇女梳妆喜用铜镜,这些铜镜的背面往往会印有各种纹饰,其中一些便与十二星座有关。

四叶纹瑞兽对凤镜·东吴

来源:王煜、王欢《三国时期吴地黄道十二宫图像》

在今天广西贵港发现一枚东吴时期的四叶纹瑞兽对凤镜,纹饰印有一只螃蟹和一个宝瓶,螃蟹右侧还有呈斗状的六颗星,星间有连线,可能是南斗六星,暗示宝瓶和螃蟹均为星象图。无独有偶,在汉晋时期的其他铜镜中,也常发现有宝瓶和螃蟹图像。这意味着,在三国时期的吴地,人们可能已经从某种途径知晓了部分有关十二星座的知识。

由于东吴时期的海路较为通畅,航海技术亦有进步,有学者认为,巨蟹和宝瓶二座应当是与佛教一同由海路入吴的。由于这方面资料还不多,这种说法仍属于假说阶段。不过,汉文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十二星座观念确实与佛教经文密不可分。

汉译《大集经》·隋,《大方等大集月藏经》便收录其中

在距离三国300多年以后的隋朝(581-619),随着佛教在中土地区的发展,一批印度高僧入华,开始在汉地翻译佛经。在这批汉译佛经中,由那连提梨耶舍翻译的《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就说:

“是九月时,射神主当;十月时,磨竭之神主当其月;十一月,水器之神主当其月;十二月,天鱼之神主当其月;正月时,特羊之神主当其月;二月时,特牛之神主当其月;是三月时,双鸟之神主当其月;四月时,蟹神主当其月;此五月时,师子之神主当其月;此六月时,天女之神主当其月;是七月时,秤量之神主当其月;八月时,蝎神主当其月。”

在这段话中,已提及全部十二个星座,说明隋人有可能已经知道了十二星座的全部内容。实际上,不仅中国最早有关星座的记载来自佛经,就连将生辰星座与个人命运相连的观念,也同样来自唐代高僧不空翻译的佛经《宿曜经》中。在《宿曜经》中,有文:

“第十一觜二足,参四足,井三足,辰星位焉。其神如夫妻,故名婬宫,主胎妊子孙之事。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多妻妾得人爱敬,合掌户钥之任。”

根据学者考证,所谓“婬宫”,实际上就是《大方等大集月藏经》中的“双鸟之神”,也就是现在的双子座。因此,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双子座的人不仅可以多娶妻生子,还可以买房在房产证上写自己的名字,在一家之中掌握家政大权(“若人生属此宫者,法合多妻妾得人爱敬,合掌户钥之任”)。看来,在唐代(618-907)的印度佛经里当一名双子座,要比现在舒服得多。

双子座戴笠

由于唐代文献中就有了以出生星座决定人生命运的命理观,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苏轼能够抱怨自己是摩羯座了。实际上,不仅是宋代(960-1279)的苏轼,生活在唐代的韩愈本人也可能知道这件事。

1974年,在西安柴油机械厂出土的唐代雕版古梵文印本陀罗尼经咒,有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黄道十二宫图像。不唯如此,在新疆吐鲁番也发现有黄道十二宫内容的唐代佛教经文写本,证明隋唐人头脑中的星座命理观念,应是随印度佛教传入的。

网友制作的《西游记》版十二星座

到了宋代,十二星座在中国已经十分风靡,甚至影响了其他宗教,特别是道教。有趣的是,在接触了十二星座之后,擅长博采众长的道教,很快为外来的十二星座设立神位。例如,在宋代道教文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中,便有“白羊宫尊神”“巨蟹宫尊神”“人马宫尊神”等以十二星座命名的道教众仙。这种十二星座观念向其他宗教渗透的情况,意味着星座命理已经成为人们世俗生活的一部分,这也难怪生活在北宋苏轼能够成为星座迷的鼻祖了。

实际上,到了苏轼生活的宋代,不仅星座命理观念深入人心,就连日本(东瀛)地区,也有与十二星座相关的文物。日本最早的十二星座星图也同样出于陀罗尼经中,由于此经为宋人钱昭庆为自己的父亲祈福增寿所印,推算日本人所知的十二星座知识,可能直接来源于中国。

日本动漫《圣斗士星矢》的战士就以星座为背景

辽代大安年间(1085-1094),北京张家口出了一位大善人张世卿,他在张家口民众受灾时拿出了自己所有的谷物2500石赈济灾民,因此受到皇帝褒奖。张世卿死后,他就葬在了张家口。考古学家发现,张世卿的墓室墓顶包含了十一个星座的星象图,唯独少了金牛座。这并不是因为张世卿自己是金牛座,而是因为盗墓贼盗墓打的盗洞刚好穿过了金牛座所在位置,留下了一个大洞。大善人张世卿死了以后还要把星座画在自己的阴宅顶上,可见当时十二星座的流行程度。

宣化辽墓墓顶星象图·辽

来源:李清泉《宣化辽墓》

随着十二星座的普及,无论是各界名流,还是普通百姓,都加入了星座算命的大军,其情景可比今日的星座迷狂热。根据某位作家的梳理,在中国古代星座迷的圈子中,最流行的“烂梗”,要数苏轼首创的“摩羯苦命”了。在吐槽摩羯座苦的路上,不仅韩愈、苏轼榜上有名,周必大、文天祥、袁枚和曾国藩都算是后来居上。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就不妨欣赏一下他们吐槽摩羯座的朋友圈吧:

“亦知磨蝎直身宫,懒访星官与历翁。岂有虚名望苏子,谩令簸恶似韩公。”

——周必大

“我生之辰月宿斗,如何谤誉由箕口。月明只合醒眼看,斗亦何须挹浆酒。”

——文天祥

“诗书失后无余本,戚友来时话再生。莫叹遭逢磨蝎重,世间风浪几层平?”

——袁枚

“诸君运命颇磨蝎,可怜颠顿愁眉腮。年年力战略城邑,不分上国土一坯。”

——曾国藩

不得不说,人们愿意将命运与星象相结合的感情在古今都是相通的。这些共性与个性的星座解释,让人们既能与同类抱团取暖,又在人生陷入困境中提供一丝安慰。所以信则信矣,毕竟,当生活的考验来临,终究还是靠自己。

参考文献

吴宇虹:《巴比伦天文学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华天文学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

夏鼐:《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

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为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而作》

霍巍:《唐宋墓葬出土陀罗尼经咒及其民间信仰》

王煜、王欢《三国时期吴地黄道十二宫图像初探》

保全《世界最早的印刷品—西安唐墓出土印本陀罗尼经咒》

李天飞、韩旭:《苏轼和星座——浅谈唐宋之际的星命术》

韦兵《日本新发现北宋开宝五年刻<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星图考——兼论黄道十二宫在宋、辽、西夏地区的传播》

马伯庸:《星座照耀中国》

3

中国的文化,就是星象文化!


  •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国家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南怀瑾老人解析易经的时候说,河图洛书就是天文星象的浓缩,也许是上一个文明发达到极致,从而遗留下来的文明。

我们的先人受到启发:

孕育了伏羲先天八卦,揭露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

西伯侯姬昌演绎出了后天周易八卦,揭露了天地之间万物繁衍生息的方位图!


  • 三垣二十八星宿

古人发现,我们的地球轴心永远指向一个方向,那个方向就是北极星。就是我们的天穹所在。

古人把我们的天穹分为三垣,分别是紫薇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并把各个星团神话,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总结出星光的变化和运行轨迹的变化,对地球物候的气候的影响。


古人观测到我们的日月系统是在一个众星环绕的天体球之中,日月系统在天球运行一周的轨迹,古人称为黄道。

古人把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团分为28宿,也就是: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我们生活的应用中处处可见!


  • 黄道十二宫

木星运行一周是12年,古人虚拟了一个太岁星,运行周期也是12年。每年当值一宫,叫做太岁当头坐。

古人把黄道分成12分,叫做黄道十二宫,28星宿当值不同的宫。

相传天皇用自己十二兄弟的名字命名十二宫: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十二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干支纪年法

黄帝采用干支纪年,运用十天干,十二地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已经用了5000年经久不衰。

  • 三元九运

古人观测到北斗九星对地球气候和物候的影响是周期性的,每20年,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世界格局,都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古人总结出了三元九运的运行规律。

天有九星(北斗七星加左辅星和右弼星),地有九宫(后天八卦配上洛书),九星入九宫,从而周而复始的影响地球的万物。



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运用的是星象学!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华夏文明是崇尚天地之道的文明,而天地之道,是建立在对星象的研究之上!

4

个人意见,中国普通老百姓之所以了解十二星座,其实是源于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的引入,有一点可以佐证,中国人基本都把室女座读作是处女座,原因是当时引入动画是的翻译把日文的処女座直接直译了过来,而并没有去参考天文方面的书籍。所以从这点可以间接证明,中国普通人民最初了解星座是从《圣斗士星矢》这部动画开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