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中宗复位后,为何不杀武则天帮凶武三思,反鼓励皇后与他私通?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来说说中宗这个人。

中宗是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三子,在强势能干的母亲武则天照护下,完全是温室中的花朵,性格懦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妈宝型孩子,立不起来。

本来作为武则天第三子,李治的第七子,在皇子中又不出色,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他。

但是奈何人家有个能耐的妈,为了当皇帝,废了能干的哥哥,改立了好控制,没政治头脑的他。

李显当了皇帝,还真没让他妈失望,一个月不到就让武则天抓着了小辫子。竟然要把皇位让给你岳父,那你还是下台吧。

李显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政治经验,糊涂,懦弱的人。

李显:

“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其次,韦皇后和武三思私通还得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人上官婉儿。

武三思本就是个好色之徒,上官婉儿也是一个祸乱宫闱之人,俩人早在武则天当皇帝时就有私情。

武则天退位后,中宗李显继位,韦氏韦皇后,上官婉儿为了巴结韦皇后,把武三思介绍给了她,俩个人就这么开始了。

而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李显对武则天以及武三思和韦皇后三个方面说。

李显——武则天

敬——惧——愧,这大概是李显对武则天的态度转变。小时候在母亲的强势保护下,对母亲可谓是敬。

害怕大概要从皇位被废后,就开始了。被幽禁在均州之时,武则天为了登基称帝,对李姓皇族大肆屠杀,再加上之前哥哥和他接连被废,李显每天都恍恍惚惚,担心不已,吓得不敢睡觉,生怕武则天连他也杀了。

后来回宫重新被立为太子,每天还是小心谨慎,生怕再惹武则天不开心。神龙政变之时,担心事情失败被武则天降罪,众人迎他出门,他要打退堂鼓。

好不容易出了门,连马都不敢上,愣是被人抱上了马。李显对武则天的害怕,已经到了惧的地步,提到她就浑身哆嗦

神龙政变时李显和众人对话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癸卯,柬之、玄暐、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馀人至玄武门,遣多祚、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王同皎诣东宫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今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太子曰:"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怛!诸公更为后图。"李湛曰:"诸将相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纳之鼎镬乎!请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同皎扶抱太子上马,从至玄武门,斩关而入。

神龙政变的最后,武则天看到大势已去,转身而去,李显看着母亲孤单寂寥,步履缓慢的背影,竟觉得不该这么对她,从此以后时常过来给武则天请安,陪着她。

用政变的形式让武则天交出权力,在李显看来是他伤害了母亲,所以他对武则天有了份愧疚之情。

摘自《资治通鉴》

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

李显——武三思

武三思虽然是武则天的侄子,但是因为武则天起初跟娘家同父异母的哥哥关系并不好,甚至还很讨厌他们,因为他们,武则天和她的母亲在武家受了不少委屈,又怎么会待见这个侄子。

而武则天登基称帝,需要娘家人的助力,就提拔了武三思,武则天还差点把皇位传给他。

而李显就是把对母亲的愧疚转嫁到了武氏族人身上,他重用武三思,大封武家人,对武三思的行为也不做约束,随便出入宫门,还把他最爱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以至于武家人的荣宠比武则天在世时更甚。

摘自《资治通鉴》

为五王所逐者复之,大权尽归三思矣。

李显——韦皇后

李显应该是很庆幸自己娶了个贤内助,被贬幽禁时,他每天担心害怕杀身之祸,是这个温柔贤惠的妻子每天安慰他,陪着他度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所以他跟韦氏承诺,以后若是富贵了,谁也不管谁。

这段同甘共苦的日子让李显对韦氏十分感激。李显也兑现了对韦氏的承诺,确实没有管她。另一方面,性格懦弱的李显,对韦氏的强势,跋扈有点害怕,毕竟这又是个跟母亲性格相似的女人。

所以,对于韦氏的所作所为,他是不会管,也不敢管。

小结:

李显对武则天,武三思,韦氏错综复杂的态度,让他对韦氏和武三思的私通视而不见。

最佳贡献者
2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段捂脸的事件:“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武三思和堂兄武承嗣,当年竭力讨好姑妈武则天,一心想获得皇太子身份。他们勾结党羽,把显哥和旦哥搞得七晕八素,多次面临险情。好在有狄仁杰、张柬之等一帮力挺李唐的忠臣,才让皇位又回到了李家手中。

从这个背景,我们确实很难理解,显哥即位后,为何不一脚踩扁武三思,反而把他拉到身边当亲信?武三思这个亲信太“尽责”了,他先私通李显的婕妤上官婉儿,又私通皇后韦氏,接连给显哥带了两顶绿油油。

不知道显哥是色盲,还是喜好春天的颜色,韦后与武三思玩(双陆)游戏,他还乐滋滋地帮他俩整理筹码。可惜我与司马光不是同一时代人物,否则我会对他说:君实兄,以你的妙笔,怎么写出这么干巴巴的文章?他俩总得有,双目偷瞄万言传,案下裙动情愫开嘛,显哥也该有个猥琐的造型嘛。

司马光一定瞪我一眼:你当我是兰陵笑笑生?

司马光肯定不是小说家,可他也不是司马迁。重申一万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是正史,它只是个人历史笔记,其内容是司马光个人对历史的解读,掺杂了大量野史和个人的主观理解,甚至情节编排!

这是一本给帝王阅读的治国参考,希望帝王以史为鉴,所以叫《通鉴》。你要是把它当正史,那是你的错,不是司马光的错!

所以,关于韦后、武三思和李显的这段撩人记载,根本不可信。

事实上,所有跟武则天有关的历史,都很难找到真相。因为史学家出于政治目标,掩盖了很多事实,甚至还编造了大量所谓的“事实”。

比如韦后与武三思的私通,《旧唐书》和《新唐书》只是借传闻的方式,模棱两可地暗示,根本没有明说。我个人认为,这种事非常可疑,基本不可信。

神龙政变那一年,李显49岁,韦后约47岁,武三思56岁。同时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并生有一子。

无论从身份、年龄和关系上讲,他们都不存在私通的可能性。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他们也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

很显然,这是谣传,是故意编排。为什么这么编排他们?很简单,是政治对手所为,为了打倒对手,从道德层面污化对手。这种手段是政敌之间,惯用的伎俩,一点不稀奇。

也就是说,李显、韦后和武三思,是一个政治联盟。他们之间关系亲密是真的,原因不能从《金瓶梅》里找,而要从《三国演义》里寻。

神龙政变后,李显的复位并未让天下安定,又一股新的政治斗争,随之拉开帷幕。朝中大致分成了三股势力:

  • 第一派,皇权党:以李显为核心,包括韦后、武三思、李裹儿;
  • 第二派,太子党:以太子李重俊为核心,包括李多祚、李思冲、独孤祎之等;
  • 第三派,相王党:以相王李旦为核心,包括太平公主、李隆基、张柬之、桓彦范等;

有一个人存疑——上官婉儿,这是个谜一样的女人,有人说她是皇权党,跟武三思、韦后打得火热。我个人认为,她很可能是太平公主在韦后身边埋下的钉子。

这三派各有利益诉求和矛盾。

皇权党的整体利益诉求,就是干掉太子党和相王党,建立以他们为核心的权力中枢。李显自从被老妈赶下金銮殿后,长期生活在房陵,京城势力薄弱,他能复位,依靠的是相王党的支持。

可是李显登基后,肯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班子,不可能容许李旦、太平公主及政变五王势力的存在。

另一方面,他们内部也存在矛盾。比如韦后和李裹儿,都有效仿武则天的野心,这一点显然不符合李显的利益。

太子李重俊并非韦后亲生,加上李裹儿的野心,所以李重俊与韦后、李裹儿形成不可调和的冲突。在双方冲突中,李重俊和李显父子俩都犯下了大错,导致形势恶化。

首先李重俊急于确立自己的地位,甚至抢班夺权,无视韦后和李裹儿的势力强大,悍然发动政变。其次李重俊不具备培养政治势力的眼光和才能,不能联手相王党,孤军奋战,这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源。

另外李显也犯了大错,在确立李重俊的太子之位后,他没有注意对太子的保护,而是过于依赖韦后、武三思对他的帮助,无视他们对太子的压制所带来的形势恶化。这个结果,事实上便宜了相王党。

相王党是李显要对付的唯一目标。李旦虽然无心角逐皇权,可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中心,他被迫成了政治利益的代表。以太平公主势力为代表,他们不可能将“革命成果”,拱手让给韦后、武三思,也不甘心让位于李显提拔的新贵。

史书一直把显哥描绘成低能的傻子,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李显之所以不清算武三思,目的只有一个——利用武氏旧势力,对付相王党!

武则天生前刻意让武李两家结亲,以化解两个家族的宿怨。应该说她的努力起到了效果,也让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复杂化了。武则天死后,武三思无非是想抱住李显的大腿,维持武家的显贵,他只能以旧势力供李显、韦后驱使。

所以,李显对武三思示好,绝不是心慈手软,也不是糊涂,更不是请他来搞绿化事业,而是把他牵过来看大门咬人。

当然,最后的胜利者是相王党,历史由他们书写,要宣扬旦哥上位的合法性,就势必描黑皇权党,如此而已。

3

中宗复位,可以给武三思头上计一点儿功劳。换个角度理解,等于武三思事先为自己打了“预防针”,得到一块免死金牌,所以没有被杀,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李显懦弱。

什么功劳呢?

神龙政变后,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武则天自觉无力回天,于是答应还政于李唐,并派人去房州(今湖北房县)迎回被贬为庐陵王的中宗李显。而去接李显的任务恰好交给了武三思。

其实,武三思受命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武三思曾经为太子之位,同李显有过激烈的角逐,所以此去颇有献媚的意味。而武则天也想趁此机会修复李家与武家的关系,可谓是一石二鸟。

武则天剧照

武三思到达房州后,李显被吓得魂不附体,他误认为武三思是奉命来送他“上路”,所以瘫在地上哭作一团。曾经的皇后韦氏也扑在武三思脚下则不住的磕头,并且泪如雨下。武三思急忙去搀扶韦氏。而就在韦氏抬头的一瞬间,武三思被眼前这个梨花带雨的漂亮女人惊呆了。

片刻后,武三思才回过神,赶忙大声说:恭喜王爷王妃,武皇有旨,请王爷速速回京复位!韦氏听完破涕而笑。没想到,韦氏笑起来更妩媚。而武三思这个英气逼人的男人也让韦氏略生好感,因此也为日后二人的苟合埋下伏笔。

可能是出于对武三思千里迢迢的迎接所感动,李显心中那些不愉快的往事也就烟消云散,所以复位后并没有刻意去找武三思的麻烦。如此一来,武三思又开始活跃赶来,并且愈加有恃无恐。

武三思先是同上官婉儿媾合,而此时的上官婉儿尽管已经是李显的一名妃嫔,受封为昭容。而武三思不仅不去理会上官婉儿的特殊身份,而且还一直没有放下对韦皇后的觊觎之心。更何况,如今的韦皇后大权在握,于武三思更是一棵可依附乘凉的大树。

后来,武三思请上官婉儿牵线搭桥。于是,早就耐不住寂寞的韦皇后与武三思一拍即合。当然,韦武结合还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因为韦皇后并不满足于中宗对她的俯首贴耳、言听计从,她要的是坐在龙椅上君临天下,而野心勃勃的武三思正好可祝其一臂之力。

对于自己的两个女人被武三思‘一箭双雕’,中宗李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因为他实在是惹不起那个曾经与他患难与共的韦氏,但是中宗也没有下作到鼓励他们的乱搞的地步。

不久,太子李重俊不忍韦后跋扈专权,于是改动政变,处死武三思,韦后则幸运逃脱。李重俊政变失败,后被处死。武三思死后,韦后很快又在朝臣中物色倜傥俊俏的男人,以供自己消遣。因此不难看出,韦后本就是一个饱暖思淫欲而又水性杨花的女人,没有中宗的鼓励,她也照出墙不误。

再后来,韦后伙同女儿安乐公主将中宗毒死,她就更为所欲为了。因此中宗虽是皇帝的身子,却是武大郎的命。而他之所以落个悲催的下场与他的懦弱性格、且智商不足是分不开的。

中宗的发妻并不是韦氏,而是一个赵姓女子。中宗还没有登基时,赵氏就被武则天处死。于是李显又娶了韦氏。第一次登基后,他就立韦氏为皇后。由于韦氏出生并不高贵,所以不久,中宗又开始为韦氏娘家人加官进爵,如此一来,便引起了朝臣们的担忧与阻挠,因为外戚势力过大势必制约皇权。但是李显非但没有意识到事件的负面性,反而赌气说:即使把江山让给岳父也无防!

而武则天本身就没打算放弃权力,于是她正好以‘中宗对李室江山不负责任’为由,将其贬为庐陵王,移居房州(今湖北房县),自己则着手称帝事宜。但是武则天还是对这个被“废了武功”的儿子不放心,于是经常派人监视其一举一动。所以中宗一直过的战战兢兢,生怕一夜之间丢了性命。而当时能陪中宗一起煎熬度日的只有韦氏。

因此,再次复位的中宗对这位曾经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妻子非常宠幸,以致于在这个女人面前没有一点威严。如此一来,韦氏的野心才急剧的膨胀,最终毫不犹豫地将最宠她的那个男人害死。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4

唐朝的历史,编剧都不敢这么编!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早逝,被追封为皇帝,次子李贤因为能力太强,被武则天逼杀。剩下俩儿子李显和李旦,属于软弱无能之辈,所以武则天让他们轮番做了皇帝。

李显登基以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妈武则天给拿下了。为什么?因为这哥们扬言,自己的皇位传给老丈人韦玄贞也可以!

此话一出,武则天就找到机会把他给拿下了。回头又把老四李旦给扶上了皇位,李旦乖得跟武则天养的宠物一样,什么都不敢忤逆武则天,最后甚至长跪不起地劝自己老妈登基称帝,这可把武则天给感动坏了,于是李旦就被武则天给拿下了。

武则天登基以后,这俩儿子都靠边站了。她开始重用武家的人,尤其是武三思,更是一路高升到了王爵,和李显、李旦处于同一作战序列,随时有登基的可能。


张柬之一顿操作猛如虎,发现扶持了个二百五。

武则天在位期间,没人敢瞎逼逼,她手握大权,心腹都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而那些支持李唐江山的宗室,也被武则天先后镇压下去了。

所以她安安稳稳地做了多年皇帝,一直等到晚年老得不中用了,张柬之带着一票人冲入宫中,逼迫武则天将大位还给唐中宗李显。

这就是著名的神龙政变,武则天的俩小情人张易之、张宗昌都被张柬之给做掉了,因此武则天压根就没有可以依靠之人,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唐中宗复位以后,张柬之满心以为,自己是辅佐李唐的大功臣,他们几个也都因此被封为王爵,可是不久都被打发到了地方上去。


为什么?因为唐中宗李显认为,就算张柬之这帮人不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还是会把皇位传给自己,张柬之这帮人这么做了,不仅会让李显背负不孝的名声,而且只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扶持功劳罢了。

李显再次登基以后,比上次似乎更加二了,他开始纵容自己的老婆干政,甚至包庇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等人,让他们一边瞎搞,一边执政。

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丙午,复于位,大赦,赐文武官阶、爵,民酺五日,免今岁租赋,给复房州三年,放宫女三千人。---《新唐书》

弄到最后,李显的媳妇儿韦皇后也想做第二个武则天,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想做第三个武则天,她求着李显封她为皇太女,这样她就有继承权了。

李显这个时候稍微有点清醒了,一直没有答应女儿的这个无理要求。最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伙把李显给毒死了。


李显为何纵容武三思和韦皇后?

第一次被废了以后,李显这心里特别焦虑,他担心自己会跟二哥李贤一样,最终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给毒死,所以常常想着要自杀。

这段时间,凭良心说,是韦皇后一路跟随在李显身边,她不断地给李显鼓劲儿打气,希望李显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李显深受韦皇后的感动,因此他曾经向韦皇后许诺过,将来如果他有复出的机会,那你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那么好了,李显后来真的复出做了皇帝,韦皇后也真的开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了。在上官婉儿的怂恿之下,韦皇后开始插手政务,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这个时候上官婉儿又跑去把武三思给拉了过来,表示只要韦皇后跟武三思好上了,那么就等于是缔结了联盟关系。

武家在朝中还是很有地位的,所以韦皇后毫不犹豫地跟武三思好上了。李显眼睁睁看着这些事情陆续发生了,头顶上的青青草原已经可以放牧了,可他是什么都做不了。

他是个生性懦弱之人,从小就被武则天这种母亲看管着,他心里别提有多害怕了。长大以后,也见识到了政治的可怕,所以李显对韦皇后的所作所为基本上处于无动于衷的地步。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旧唐书》

武家的力量还在,对韦皇后的誓言还犹言在耳,因此李显丝毫不知道该怎么阻止武三思和韦皇后之间的事情。


编剧都不敢这么乱编,这样的唐朝让人三观稀碎。

早在武则天还活着的时候,上官婉儿作为她十分信任的人,一边负责处理政务,一边跟武三思之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等到李显上台以后,立刻把上官婉儿提拔到了女宰相的位置上,并且册封他为昭容,李显顺理成章地把上官婉儿收入后宫了。

上官婉儿为了活命,把自己的情郎介绍给了韦皇后,从此后宫就热闹了。等于是李显、武三思和韦皇后、上官婉儿这四个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着。

本来他们还想拉上相王李旦一起玩,吓得李旦立刻装病,这才躲过一劫。李显被毒死以后,韦皇后立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继位,自己学习武则天临朝称制。

结果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大侄子李隆基和小姑子太平公主就发动了唐隆政变,将韦皇后、上官婉儿都给诛杀了。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旧唐书》

此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将李旦扶持上了皇位,这才平息了唐中宗时代的乱象。那么唐朝的乱象结束了吗?这才刚开始罢了。


总结:唐中宗不堪其用,武则天才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其实武则天头两个儿子还是非常出色的,但是正因为他们太出色了,所以武则天才会忌惮他们。

反倒是后面俩儿子没什么大本事,所以武则天才会放心大胆地将他们立为皇帝,毕竟他们俩谁来做皇帝,都不影响自己执掌朝政的事实。

唐中宗李显但凡有点用,那也不可能让武则天称帝了。因此武三思、韦皇后乱政的局面,都是因为唐中宗的懦弱造成的。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5

武则天先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给废掉,自己做了皇帝,这也终结了李唐王朝,可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自己死后,到底让谁来继承皇位,这一直都在困扰着她。

武则天早期是看不起自己的娘家人,她在娘家可没获得什么好待遇,因此她得势之后,立即就把这些娘家人给流放了,但要做皇帝,她还是需要这些娘家人的,她就提拔了不少武家人,其中武三思作为她的侄子,更是受到了她的信任,她还差点就把武三思作为储君。

可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让武三思当皇帝的梦想落空了,他之前当权的时候,可是迫害了不少李唐宗室,还与李显对立,可没想到,李显继位之后,不仅没有杀掉武三思,他的皇后韦氏还与武三思有私情,李显是清楚这些事情,只是他也当作没有发生,李显这是绿帽子戴到底了,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不见得会像他这样做,为何李显不仅原谅了之前的政敌武三思,对皇后与武三思通奸还视而不见呢?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首先,李显与武三思是亲家,他最喜欢的女儿安乐公主,就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为了这个女儿,李显是什么都愿意做,甚至差点都让女儿继位了,因此他不忍心让女儿成为寡妇,也就原谅了武三思。

武三思也觉得自己继位是没希望了,他就全力讨好李显和韦后,李显这个人其实没什么主意,真正做主的就是他的老婆韦氏,韦后虽然有野心,但她在朝中的权力没有那么大,她需要慢慢培植权力,一开始张柬之等人成为她当政的阻碍,韦后就需要武三思的帮助,才能应对张柬之这些人。

韦后对于权势非常迷恋,她的丈夫又过于懦弱,什么事情都听她的,她就产生了要学习武则天的念头,自然在男女关系上也不是那么检点,她与武三思发生关系,也是为了能进一步拉拢武三思。

唐朝这些贵族女性,在这方面都不怎么注意,李显或许清楚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可他实在不忍心责怪老婆,而且自己要想稳住皇位,也需要老婆与武三思的帮助,他做出这样荒唐的举动,也就很正常了。

武三思这些大胆的举动,都是由于韦后给他撑腰,一开始韦后要面对张柬之这些敌人,后面她又想废掉不是自己亲生的李重俊,这些事情都必须要在外廷中有人协助,武三思在朝中的权势很大,得到他的帮助,自己在朝中当权就更方便了,为了权力,各类荒唐事都有可能发生。

唐朝当时处在政变频繁发生的阶段,韦后她们的权力也不是非常稳固,因此对她们来说,只要能帮助自己的人,都可以好好利用,她与武三思其实是政治合作,他们的合作对于李显的皇位也有好处。

因此李显也默许了这种行为,其实韦后自己玩得开,李显玩得一样很开,他就纳了上官婉儿这些人,甚至还公然与武三思一起分享韦后,或许长期的囚禁生活,已经让李显的心里有些不太正常了。

不过李唐皇族在这方面一直不注意,之前唐太宗,高宗各类荒唐事情都发生过,这些也让他们受到了后人的批评。

李唐皇族有着胡人的血统,古代的胡人对于这方面确实看得没有汉人那么重,出现这些事情也正常,而且皇族是特殊的阶层,由于权力的影响,是不能以正常思维来推测他们的行为,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皇族里面比这更没下限的事情还有更多。

6

神龙政变之后,唐中宗李显登基复位,很快便与武三思结成了攻守同盟,并且垂帘听政的韦皇后还与武三思暧昧勾结。武三思本应是李氏皇族的政敌,出人意料的是中宗不但信任武三思,还对武三思与韦皇后两人的暧昧之情视而不见。这是为何呢?小编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唐中宗掌控朝廷政局的需要。

神龙政变之后,一代女皇武则天退位,张柬之、敬晖、恒彦范等政变五大臣迎回李显重新复位。复位之后的李显虽名为皇帝,朝政大权却落入了五大臣之手,并且还面临着太平公主、相王李旦这两支政治势力的威胁。

要想掌握实权,李显就必须组建自己的势力。他的第一步就是让韦皇后垂帘听政,以加强自己的力量,当然这也是韦皇后的要求。第二步就是与武三思结盟,共同对付五大臣。

之所以选择武三思,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两人是儿女亲家,本来就有姻亲关系;其次,武三思是李显的妃子上官婉儿曾经的情夫,而且武三思与韦皇后关系也不一般,有这两人的鼎力支持;再次,武三思是武氏势力的首脑人物,有着强大的政治势力,这也是李显所需要依靠的;最后,五大臣是李显与武三思共同的政治敌人。正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李显才会不杀武三思,并且与其联手消灭掉了政治对手。

其次,是唐中宗性格软弱,放纵韦皇后

在中宗李显流放于房州的十多年间,一直是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三人相依为命,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正是韦皇后的陪伴才让李显得以重见天日,李显在最困难的时候就答应过韦皇后“他日重见天日,我一定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禁止”。所以,李显复位后就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并准许她垂帘听政。

李显不但放纵韦皇后,还尽情的放纵自我。复位后的李显几乎不把心思放在朝政上,而是想着如何寻欢作乐,要把他曾经失去的享乐拼命给补回来。李显只顾着自己享乐,朝政交给韦皇后,性格软弱的他对韦后和武三思之间的事也选择无视。

总之,正是唐中宗的软弱和无能才会出现这种荒诞之事。在中宗的放纵之下,韦后和安乐公主企图效仿武则天称帝,最后甚至狠心毒死了中宗。

7

唐中宗李显懦弱、多疑又胆小,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一方面是承继了父亲高宗李治柔弱的基因,另一方面也拜强势母后所赐。

李显有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他们热衷政治,性格中也不乏刚烈果敢之气,但都不明不白地死去。正是李显身上的诸多缺点,使他获得了更大的生存机会。要知道,唐朝自太宗玄午门开手足相残之先例,其后世为了皇位,早己不再看重亲情。

经过长期的流放生活,李显性格中的棱角早已磨去。长安元年,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和女婿魏王武延基因窃议二张之事,得罪武后,武后将三人交付李显自行处置,李显出于自保心理竞不敢出手相救。有史书言武后并无杀戮之意,可李显出于自保,怕触怒武后,将儿子、女儿、女婿三人缢死。

神龙政变时,张柬之等人率军队至玄武门,众大臣至东宫迎李显。此时武后已衰老不堪,佞臣二张手中既无兵权,政治上也没有盟友。大事成功在即,李显竞然不敢出山,众臣泣泪相劝,李显方出。政变队伍杀死二张后,来到武后寝殿,武后惊起,质问左右。张柬之等大臣与武后对答周旋,李显则跪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显然,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他仍对武后心有余悸,在政治上无所适从,只能维护武后开创的李武联合政权的局面。鉴于第一次被废的惨痛经历和凄惨的流放生活,他最担心的是失去皇位再生事变, 对拥戴之臣提出的诛杀诸武的建议,根本置之不理。

李显与皇后韦氏,也算得上患难夫妻。当年,在贬往房陵的路上,妻子韦氏生下安乐公主,道路漫长,李显只好脱下自己的衣服,包裹小孩,故安乐公主小名"裹儿“。

幽禁的日子里,夫妻二人备尝艰辛。每次武后派使者来,李显惶恐得想自杀,正是韦氏多加抚慰,才使李显有信心活下去,两人可以称得上感情甚笃。这种患难关系使他对韦氏和安乐公主深感歉疚,复位后大有补偿之意。他任由韦氏干政,对安乐公主也是娇宠异常,安乐公主自请为“皇太女",这是极不合理法的,李显虽未同意但也不谴责。李显与韦世的关系,很像是当年高宗与武后关系的翻版。

他们的关系若是搁在寻常百姓人家,倒也其乐融融。可韦后仰慕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权力熏天,面对皇权巨大的诱惑力,当年的患难夫妻,变成了政治上互相利用的筹码。李显为保住皇位,默认韦后为所欲为。

至于说李显鼓励韦后与武三思私通,这在当时真不算个事。太宗纳弟媳杨氏为妃,武则天伺侯太宗父子二人,武后母亲杨氏与外甥不伦,高宗与魏国夫人母女有染……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候。

李显一辈子生活在母后的阴影中,武则天一手锻造了他懦弱、多疑、胆小的性格。复位后,仍然无所作为,反而轮为不正常家庭关系的牺牲品,最后竞死于权力熏心的妻女之手。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

8

唐中宗与韦氏是患难夫妻,所以再次即皇帝位后听凭韦氏专权。至于鼓励皇后与武三思私通,没见哪本史书有这样的记载。相反,正是因为韦氏淫乱行为太过于放肆,导致朝野尽知,地方官燕钦融上书指责韦皇后淫乱,韦皇后怕唐中宗查究她的淫乱之事才密谋毒死了唐中宗。至于不杀武三思,则是因为在中宗的印象中武三思没有欺凌迫害过他,武李两家互为姻亲,中宗当时的太子之位主要是因为张氏兄弟而不稳。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当皇帝还不到两个月的唐中宗李显,在乾元殿被皇太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中宗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

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因此,中宗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在狄仁杰、王方庆等人的劝说下,年事已高的武则天,召李显回洛阳,九月,重立李显为太子。

唐中宗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

就这样,他的一个女儿即后来的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唐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长安元年(701)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不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显而易见,张易之、张昌宗已对唐中宗一家构成了威胁。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初,82岁的武则天病情恶化。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等五大臣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诈发动宫庭政变,诛杀了武则天身边的两位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逼迫武则天退位。随后,李显再次登基,恢复大唐国号及唐时旧制,并平反昭雪被武则天杀害的李唐宗室,恢复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

为了兑现在房州受难时对韦氏的承诺,复位后的李显,立即册封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反对,追封韦立贞为洛王。并让韦氏每临朝,垂幔坐殿上参与朝政,一如武则天在唐高宗之世。韦氏千方百计扩大韦氏家族势力,使得韦氏一族势力迅速膨胀。

李显还接收了武则天身边最受信任、风流妩媚的女官上官婉儿,并将她封为婕妤,不久,又进为昭容;让她仍然专掌宫中文书,撰制诰命,授予很大的权力。上官婉儿为了拉拢韦皇后,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便将自己的老相好,高大威猛的武三思,推荐给了韦皇后。因李显身体不佳,正欲火中烧的韦皇后,得到武三思后,如获至宝。由是,韦皇后与上官婉儿联手,在中宗李显面前大肆吹捧武三思如何能干,昏庸无能的唐中宗也因此对武三思十分信任。李显除了经常私访武三思府外,还允许武三思随便出入宫禁。

朝堂内外,武三思与韦皇后、上官婉儿沆瀣一气,将昏聩的李显玩弄于股掌之中。

唐中宗因韦氏的患难之情太过于相信她,虽多有风声传闻,但他都没有相信。即使看见韦皇后与武三思坐在御床上掷双陆,也未曾往那方面想,不但不恼,居然还站在一旁,为二人点筹码,叫好助兴。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处士韦月将向皇帝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李显见章大怒,下令立斩韦月将。因不合时令,大臣反对立斩,李显无奈,遂将韦月将毒打一顿后,流放岭南,一俟秋分,即行斩首。

安乐公主(李裹儿,684年-710年7月21日),出生于房陵,为中宗最幼女,母亲为韦后。 安乐公主自幼深受宠溺,养成刁蛮任性,横行霸道的性格。中宗恢复帝位之后,安乐公主恃其宠爱权倾天下,侯王权臣多出其门。曾自做诏书,蒙住前面的内容,请中宗画押,李显笑着答应其请。还奏请立自己为皇太女,左仆射魏元忠劝谏不可如此行事,安乐公主说:“元忠是山东愚顽倔强之人,怎能与他商议国事?阿武尚且当上皇帝,我本是皇帝的女儿,有何不可呢?”与太平等七公主全都开置府署,而安乐公主府属官员尤为浮滥,尽都出自屠贩之家,因是捐纳资财买得官职,批降墨敕斜封授职,以故被称之为“斜封官”。

就这样,中宗听凭韦皇后、安乐公主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

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皇后的怂勇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唐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唐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唐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

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怂勇中宗明升暗降,将张柬之等人册封为王,调出京城。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

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皇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太子李重俊(非韦后子)因不满武三思、韦皇后、上官婉儿的所作所为,且无法忍受安乐公主与武崇训对他的侮辱,于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以武三思勾结上官婉儿谋反为名,与李多诈等矫诏包围武三思府,并诛杀了武三思、武崇训;后又直奔宫禁,想攻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遇阻后,兵卒溃散,李多诈、李重俊被杀。韦皇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

武三思被杀后,韦皇后并不甘心寂寞,又分别以治病为名,与通医术的散骑常侍马秦客私通;以调膳为名,与善烹调的光禄少卿杨均淫乱;以骑马为名,与善骑术的国子祭酒叶静能勾勾搭搭。后宫淫秽,丑声在外。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五月,许州参军燕钦融上书中宗:“韦后淫乱,后宫丑闻已传遍民间;韦后干预朝政,造成诸多弊病,韦氏家族日益强大,必然危害国家社稷。”李显特召燕钦融进京,当面诘问。燕钦融在朝堂上大胆直言,神色不变。韦氏党徒竟蜂拥而上,当廷将燕钦融摔死。唐中宗见此,露出很难看的脸色,也许到此时他才真正相信韦氏的淫乱。“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见《资治通鉴.唐纪》)

韦皇后怕唐中宗查究她的淫乱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效法武则天。母女两便密谋害死唐中宗。

韦皇后知道唐中宗喜欢吃饼,于是命令情夫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命令宫女送入神龙殿。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不一会儿。忽然腹中绞痛,扑倒在榻上乱滚,太监急忙去报告韦皇后,韦皇后故意磨蹭,拖了许久才来,见唐中宗痛苦的样子,还假装问唐中宗怎么了。唐中宗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嘴呜咽的哭泣,没多久便死于长安宫中的卧榻上。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9

唐中宗李显身世显赫,被人称为“六位帝皇丸”,但是他显得极其窝囊。他自认为武三思是拥立他即位的大功臣之一,况且又是自己的亲家,所以非但没有杀他,反而跟他一铺床共睡自己的老婆,是一起很玩得来的“死铁”。

唐中宗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生的儿子,其弟弟是唐睿宗;儿子是唐殇帝;唐玄宗是他侄儿,因此和他自己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六位帝皇丸”,是一个很奇葩的家庭组合。但是唐中宗的一生却表现得窝窝囊囊。

公元683年,其父皇唐高宗病逝后,李显继位。为了组建自己的政治集团,以抗衡母后武则天的势力,唐中宗于是决定将岳父韦玄贞提拔为侍中(相当于宰相)。此举遭到时任宰相裴炎的不满,唐中宗说道:“你也来欺负我,朕把我们李家天下都给老丈人,汝又奈之我何?”裴炎无奈,于是将此事报告给武则天。

武则天闻之后大怒,当即下令废黜了唐中宗的皇位,并先后把他及其韦皇后押往均州(今湖北丹江口)、房州(今湖北房县)软禁了14年。这时的李显只当了55天的皇帝。

公元698年,狄仁杰、李昭德和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发动神龙政变,除掉了“二张”,然后逼迫81岁的武则天召回李显回朝复位。李显虽然又当了皇帝,但是由于他离开朝廷被软禁了14年,所以,还不如弟弟李旦、妹妹太平公主他们的势力大,而狄仁杰和张柬之等人只是忠于李唐王朝,而非李显的权臣。因此,李显依然没有什么势力。

因为李显有两个公主嫁给了武三思家为媳妇,所以,他希望可以依靠韦氏外戚,以及武氏家族,组成势力集团来对抗政敌。但是韦皇后仗着唐中宗的宠爱和纵容,竟然毫无忌惮地要掌控朝中大小事务,甚至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武三思虽说曾经是皇帝的候选人,红过一阵。但是,武则天死后,他也没什么权利了。于是武三思和韦皇后很快走到了一起,并暗生儿女情,经常私通来往。两人天天玩棋,眉来眼去,打情骂俏 。唐中宗非但熟视无睹,而且还为他俩清点筹码 ,甚至有野史记载,唐中宗、韦皇后、武三思及上官婉儿几个人在一张床上一起寻欢作乐。

公元710年6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下药毒死了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为皇后摄政,震惊朝野

结语:唐中宗是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他对母亲武则天恭顺,但母亲废黜了他的皇位,并软禁他;他为讨妻子欢心而纵容妻子,结果老婆偷汉子,给他戴绿帽子而背叛他;他立儿子为太子,可儿子竟然造他的反;对女儿十分宠爱,但是最终女儿却成为毒死他的帮凶。

君点个关注,点个赞哦。

10



  • 李显公元684年被武则天赶下皇位,贬居房州。


  • 公元698年才被武则天召回洛阳,立为皇太子。


  • 公元701年,李显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女婿武延基非议武则天面首张易之,结果李重润、李仙蕙、武延基被武则天勒令自尽。


  •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武则天复为皇太后,李显登基称帝,复辟唐朝。

为什么我要列时间线呢?

就是想让大家对李显705年登基称帝后的局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李显684年就被贬出洛阳,一直到14年后才回到洛阳,而且在洛阳这7年时间里,一直有人牢牢盯着李显,不然李显儿子和女儿两口子的谈话又是怎么被人知道的呢?

也就是说李显回了洛阳后也被人盯得死死的,他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

他当年当皇帝时的老部下要么就是贬斥死(老丈人韦玄贞)、要么就是已经和他不熟了,他空有一个皇帝名头,但是在朝堂里没有一个自己人。

而他的兄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是个什么情况呢?

李旦从684年当上皇帝开始一直到705年,一直没有离开洛阳,虽然他也在很长时间被武则天软禁在宫中,但是他毕竟是在洛阳,尤其是武则天从房州迎回李显,并且立李显为皇太子后,深受监视对象就从李旦变成李显。

李旦从698年—705年这7年里做了哪些事情呢?

699年,李旦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并且作为李氏代表参加了明堂盟誓,发誓李氏与武氏永远和睦;

701年,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成为唐军抵御突厥入侵的主帅,之后被任命为左右羽林卫大将军(禁军职务)

702年,李旦任并州牧,后改为雍州牧,雍州牧管哪里?长安。

也就是说李显被监视这七年里,李旦反而多了活动空间,和朝臣接触频繁起来。




事实上参加神龙政变的五王里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里有四个和李旦关系密切,袁恕己做过相王府(李旦)司马,张柬之是相王府长史姚崇推荐的;近年来考古发现,神龙政变时宫内许多女官都参加了这次政变,不少人还因此被杀,而这些女官靠谁联络?自然是太平公主。

也就是说,对于李旦来说,705年他登基称帝后面临的局面是朝堂上大部分大臣是弟弟李旦的人,就算不是李旦的人也和李旦更熟悉;

宫内大部分都是太平公主的人。

这对于任何一个合格的皇帝来说,都太过于危险。

这种危险不在于李旦和太平公主会真的杀死自己,危险在于李旦和太平公主拥有杀死自己的能力。

所以,对于李显来说,他必须要和朝堂上以及宫内某一派政治势力合作,来抵消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影响力,消除这种危险。




在宫内,李显找到的“合作者”是上官婉儿,而在朝堂上,李旦的合作者则是武三思。

对于李显来说,没有比武三思更好的合作者,因为不管是关陇贵族还是李唐旧人还是新进都想瓜分武三思以及武氏的政治财产,也就意味着武三思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李旦才能在朝堂上生存。

所以,武三思在压力会下100%忠于李旦。

这就是李旦为什么在神龙政变后坚持重用武三思的根本原因。

至于武三思和韦后的私情,我个人意见应该是李隆基继位后的栽赃,因为李旦称帝后还是以一品夫人的礼仪安葬了韦后,如果韦后真的那么不堪,李旦是不可能以这么高的礼节安葬韦后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