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历史上许多朝代建立后,大多都有屠杀功臣的例子。汉代刘邦大杀功臣,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成语。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几乎把功臣都屠杀干净。历代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根本原因是出于巩固自身权利的需要,巩固自身权力,巩固后代的权力。汉朝光武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仁厚之主,能够善待功臣。原因是什么呢?
刘秀建立东汉与刘邦建立西汉、朱元璋建立明朝时的背景不一样。
刘秀建立东汉的背景是:王莽的改革失败导致当时人们彻底否定王莽,进而人心思汉。比如新莽政权的末年有许多是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来反对王莽,西汉宗室刘玄建立了更始政权,赤眉军拥立了西汉皇室后代刘盆子为皇帝。此后刘秀扫灭各地起义,重新建立汉朝。功臣集团受“人心思汉”的影响,忠于刘秀,忠于汉朝。
刘邦建立西汉是在扫平战国七雄旧贵族的基础上建立的。当时贵族政治思潮还有残余,比如项羽是楚国贵族之后。相当一部分人比较热衷于恢复战国七雄的局面,比如田横的齐国、张耳被封为赵国,也就是说刘邦建立的汉不是所有人选择的唯一目标,因为还可以选择齐、赵、楚这样的国家。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时在灭掉张士诚、陈友谅的基础上建立的。张士诚当时对待百姓非常仁慈,人们比较感念张士诚的恩德,同时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没有很强的号召力,最起码没有刘秀建立的汉朝有号召力。
刘秀中兴汉王朝顺应了人们“人心思汉”潮流,因此刘秀心里想我是西汉皇室之后,功臣假如造反很可能就像王莽一样被看作是乱臣贼子,因此功臣也不太可能造反。
刘秀的功臣实力很强,刘邦的功臣、朱元璋的功臣实力比较弱。
刘秀的功臣出身很多是豪强地主,像窦融、邓禹都是豪族出身,这些人除了在中央的官职,在地方上有很强的实力。比如刘秀要清点豪强地主的土地和人口时,招致豪强地主的不满,进而引发州郡大姓的起兵,最终刘秀妥协。
刘邦的功臣、朱元璋的功臣大多出身比较低下。比如樊哙是屠狗的,周勃是吹鼓手。朱元璋依靠的淮西将领如徐达、常遇春出身都很低,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们宗族实力,经济实力不是很强大。
因此刘秀的功臣是豪强地主出身,实力强大,功臣在没有犯大错的情况下刘秀不会轻易屠戮。刘邦和朱元璋的功臣出身比较低,刘邦和朱元璋敢于向他们开刀。
打天下时,刘秀与功臣已经是君臣关系,而刘邦和朱元璋与功臣还不是君臣关系
刘秀是在公元25年取得河北地区以后称帝的,当时刘秀还只是众多割据势力中的一只,面临关中赤眉军,西北有卢芳割据安定,隗嚣割据天水,窦融割据河西,割据四川的公孙述等势力的威胁。因为这些势力存在刘秀不可能屠杀功臣,需要功臣帮助他剿灭各地反叛势力,等到公元40年,刘秀统一时,君臣名分已定,大臣都比较谨小慎微,没有像其他朝代的功臣那样飞扬跋扈。
刘邦在公元前209年起兵,在公元前207年使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又与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西汉。在刘邦称帝前,刘邦的功臣与他地位是平等的,比如刘邦是汉王、韩信是齐王,彭越是梁王,英布是九江王,英布刘邦称帝后,这些人不是很服刘邦,更不会对吕后和惠帝有敬畏之心。刘邦刚当皇帝,大宴功臣,功臣在大殿里呼喊乱叫,喝醉酒后拿剑砍柱子,行为很不端。
朱元璋是在1352年参加农民起义,1355年开始单干,之后朱元璋采纳了名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一直到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设置百官。从1352——1364年朱元璋和他的功臣并没有明确建立君臣关系,反而朱元璋还有一个名义上的领导人韩林儿(皇帝)。因此明朝建立后,功臣比较飞扬跋扈,
比如功臣朱亮祖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番禺县令道同
因此,朱元璋需要诛杀功臣巩固统治秩序。
刘秀早在起兵时已经称帝,功臣和他的名分已定;内部统治秩序比较稳固。刘邦、朱元璋称帝时间比较晚,与他们的功臣集团还没有建立很强的隶属关系,内部统治秩序比较混乱。
因此刘秀基于这样一个想法使他没有屠杀功臣:我当皇帝几十年,早在我起家时,这些大臣已经是我的臣子,每个功臣对皇帝比较敬畏,滋生造反的想法的概率比较小。
刘秀的继承人比刘邦的继承人、朱元璋的继承人要优秀的多。
刘秀的继承人是汉明帝刘庄,汉明帝公元28年出身,刘秀是在公元25年开始统一大业的。刘庄自小经历了战争,得到了锻炼,而且史书记载他非常聪明,
刘秀即位后清查豪强地主的土地和人口,看到陈留的史牍,发现写着:“颍川、弘农可以认真如实的检查土地和人口,而河南、南阳不可以认真检查”,大惑不解,旁边的东海公说:“河南有都城洛阳,有许多亲近的大臣出自那里,南阳有许多人跟谁刘秀打天下,且是皇帝的出生地,有许多姻亲在那里,所以那里的大臣不敢如实禀报”,刘秀听了以后,派人一查,果真是这样
这里的东海公就是后来的汉明帝,从这件事件可以看出刘庄揣测人心的能力非常强,知道下面官员是如何对待上面的政令。因此刘庄即位后,治理国家的能力非常厉害,后来实现了“明章之治”。
刘邦的继承人是汉惠帝刘盈。刘盈比较懦弱,一次事情可以证明。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病,欲使太子将,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
这段史料说明汉惠帝刘盈是众人心目中的羔羊,功臣是众人心目中的豺狼。因此刘邦必须替刘盈剪除功臣集团。
朱元璋的继承人是建文帝。建文帝是在他的父亲太子朱标去世后被拥立为皇太孙,建文帝比较年轻,没有经历过人心险恶。一次建文帝埋怨朱元璋杀人太多,朱元璋拿出荆棘让建文帝去掉荆棘,建文帝无从下手,朱元璋说我杀掉功臣就是在为你去掉荆棘。
因此刘秀心里想我的继承人刘庄非常优秀,完全能镇得住功臣集团,刘邦和朱元璋的继承人都比较软弱,因此刘邦和朱元璋提前给他们的继承人消除威胁。
结语
刘秀没有屠杀功臣的原因想法我们就可以大致勾勒出来了。
功臣一直是刘秀的臣子,已经确立了尊卑等级;而刘邦和朱元璋还没有在功臣心目确立尊卑等级秩序。
刘秀可以借助前汉的国力强盛,经济富庶唤起功臣集团对他这个西汉宗室后代的忠心,刘邦和朱元璋没有这样的外力可借。
刘秀又优秀的继承人刘庄,有底气,刘邦和朱元璋没有优秀的继承人。
结果,刘秀在面对功臣时,比较自信,感觉能驾驭功臣,完全没必要杀害他们,刘邦、朱元璋看到功臣时,总是感觉功臣是威胁,必须铲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