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肯定是真心的,他的两个儿子都软弱无能。陶谦病入膏肓,他和曹操有深仇大恨,怕曹操率领大军来攻打徐州,所以把徐州托付给刘备,让刘备来镇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陶谦在六十三岁那年,染上了重病,身体是每况愈下,他自己的后事着想,把糜竺和陈登召来议事。糜竺说:*曹操的大军退去,是因为吕布偷袭兖州的原故。今年罢兵,明年春天肯定回来的,君两次想让位给刘玄德,那时君身体健康,所以刘玄德不肯接受。现在您病重,正好可赠于他,玄德就不能推辞了。*陶谦大喜,派人来到刘备的驻地小沛。请刘备开商议军事上的事情。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等几十个骑兵来到徐州。陶谦请刘备到内室。刘玄德给陶谦请安后,陶谦说:*请玄德公来,不为别的事,是因为我病情危在旦夕。希望以汉朝的城池为重,领受徐州的官印,我就是死夜瞑目了*。刘玄德说:*君有两个人儿子,为何不传给他们?*陶谦说:*长子陶商,次子陶应,他俩的才能不能担负重任。我死后,还希望明公教育他俩,不能让他们管理府州的事情。*刘玄德说:*我一个人怎么能担负重任?*陶谦说:*我举荐一个人,可以辅助你,他是北海人,姓孙名乾,字公佑。这个人可以派他做事。*又对糜竺说:*刘公是当世的英雄豪杰,你当尽力做事。*刘玄德还要推辞,陶谦用手指心然后就死了。徐州的军队举行哀事后,糜竺捧官印交给刘备,刘玄德还是推辞。第二天,徐州的老百姓们,都拥挤在官府门前哭拜说:*刘使君如果不领此大印,我们都不能安生?*关羽和张飞都再三相劝。刘玄德才领了徐州的官印,任命孙乾、糜竺为辅官,陈登为幕官。把小沛的军队和老百姓们都迁入徐州,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刘玄德和军队的士兵们,都穿戴孝服,大设灵堂祭奠,然后葬于黄河的源头。将陶谦的遗表,派人申奏朝廷。




最佳贡献者
2

陶谦着实是真心把徐州让给了刘备。他说过自己的儿子能力不行管不了徐州,这是真的。在那个群雄争霸,诸候混战的年代没有一点真本事,着实不行。再者,他无意得罪了曹操,这是一个难解的结,曹操肯定还会来报复。靠他的力量是抵挡不住的。还是儒家正统观念,刘备是皇室帝胄,把徐州让给他就等于把徐州还给了朝廷。

3

历史上好像没有“三让徐州”这一说,他倒是让徐州给刘备了。

陶谦这个人,在当时的局势下,他已是强弩之末,只有死路一条,又不愿让自己的儿子接替,因为他知道,他儿子接替他的话无疑也是死路一条,且死的很快。他为保护自己的儿子起见,不敢让自己的儿子接替自己,否则就断后了。若是不给徐州找个主人,他死后徐州必然处于混乱当中,最先遭殃的还是他家,他的儿子性命都难保。所以他必须给徐州找个替死鬼以保全他的家人—打着为徐州老百姓着想的幌子。

而此时他想到了那个野心勃勃又力量弱小的,还整天做着雄霸天下美梦的刘备,真是一个好棋子!!!必须给徐州找个主儿才能放心地死去,为老百姓着想?有点儿。从他任徐州牧后发展农业生产可以看出来?最主要的还是为自己家人着想。

是不是真心让给刘备?这个应该是真的,我估计他也知道刘备守不住。面对曹操这样的强敌,有几个能抗住的?

从他任徐州牧后用人上来看,我总觉得他本质上也不是个多么正派的人,你看他用亡命徒为他攻打黄巾军,用笮融这样的杀人狂魔做他的属下,…,他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





4

从小说和影视呈现的面貌来看,是真心的。斗胆揣测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有可能是真的。当时地方不尊中央的号令已成常态,陶谦早已把徐州当作私产,无奈子嗣不成器,面对群狼环伺的时局,如不让与他人,子孙必遭大难。主动让与名满天下的中山靖王之后,尚有回归正统的美名。

5

陶谦看上去像是个谦谦君子,可是能够在三国乱世雄踞一方的,有几个是省油的灯?

自从公元188年徐州黄巾军复起,陶谦被任命平乱从而以军功拜徐州刺史,由此经营6年,招徕流民,稳定生产,势力逐渐坐大。

陶谦是有野心的。董卓乱政,关东牧守拼凑起十八诸侯联军,占据一州之地的陶谦却默不作声,反而派了使者从小路到洛阳去朝拜天子,献上地方贡物。董卓看到陶谦这么上路很高兴,就拜陶谦为徐州牧。这里多说一句,陶谦与董卓有旧,当年曾在张温(朝廷太尉)征讨羌胡的军中共同效力。

当董卓挟驾西迁,关东诸侯各自散去,陶谦却又联络徐州附近州郡,推宿将朱儁为首,倡议奉迎天子,讨伐董卓。董卓本来以为给了陶谦好处就笼络了他,哪里想到陶谦这么快就翻脸?这个事当然也没做成,朱儁最终还是接受了朝廷的征召,去了中央做官了。

陶谦为什么事事与人不同呢?这说明陶谦根本不想做为他人做嫁衣的事。他找的同盟都是比他地位低的人,其用心无外乎是提升自己的声望。他着急提升声望的原因,也与他在徐州的处境不妙有关。

陶谦不是徐州本地人,而是丹阳人(现在的安徽南部地区),他以军功起家,平定黄巾叛乱是得到了徐州本土世族的支持的。可是,黄巾军被消灭后,徐州本土的世家就不愿意继续支持陶谦的争霸策略了。

陶谦算的明白,徐州是个四战之地,不管是北军南下,还是南军北上,都要经过徐州。徐州如果没有强大的军力和实力,最终都要被别人强吞的。可是徐州本土人并不愿意投资支持陶谦去争霸。为什么呢?

陶谦来到徐州时就已经57岁了,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年纪了。他的两个儿子也没有表现出十分出色的军政能力,徐州本土世家不愿意将身家性命托付在陶谦身上。这与陶谦的争霸策略背道而驰,陶谦不得已,只好大力重用认同自己策略的外地人。外地人用的多了,与本土世家的矛盾就逐渐凸显了。这样一来,批评陶谦用人的声音就很多,说他用人唯亲,政出私门等等。

陶谦对徐州的掌控力度因为与本土世家的矛盾的增多开始减弱,可是他对外却表示出了雄心勃勃的进取之心。当初天下大乱,只有陶谦管理的徐州还算太平,各地流民纷纷涌来,被陶谦安置在徐州各地,总数有数十万人。这些人都是外地人,得了陶谦的恩惠,因此成了陶谦管理徐州的根基力量。

眼看陶谦在徐州的势力越发强大,邻居曹操是坐卧不安。如果任由陶谦发展,曹操的兖州地方被黄巾军祸害的最重,最后难免也将被陶谦吃掉。实际上,陶谦就曾经以讨贼的名义占据了兖州的一些地方。

曹操的父亲曹嵩过境徐州被杀,史料说法不一。有说是陶谦的部将见财起意,谋财害命,有说是陶谦下令的。不管怎样,这样的绝好借口,使得曹操大军义正言辞,为父报仇。

有句话说,叫做冤有头,债有主,曹操要报仇,找陶谦算账不就行了?可是曹操却下令屠城。当初被陶谦安置在各地的流民,都被曹操屠杀了。曹操这个做法是从根本上断绝了陶谦的政治根基。这种凶狠的做法,完全不给陶谦活路,还一连做了两次。

曹操如蝗虫过境的征讨行为过去之后,陶谦在徐州的政治生命也就结束了。徐州世家本来就不认为陶谦能够守境安民,如今更是做实了,而陶谦的根基流民集团又被曹操杀光了。陶谦此时,被徐州世家架空了,他已经不能做主了。

忧心忡忡的陶谦,最终选择在临终时告诉糜竺,说要把徐州让给刘备。这是史书中不多的记载陶谦让徐州的文字。

糜竺是什么人呢?他是刘备的天使投资人,还是刘备的小舅子,还是徐州富甲一方的巨豪家族。他也知道乱世之中要找一个英雄托身,才能保得身家性命。糜竺选择的明主,不是陶谦,而是刘备,不久之后,他就把妹妹糜夫人嫁给了刘备。

刘备听了糜竺的话,也不敢接这个位子,一连推辞了好几次。直到徐州本土有头有脸的世家都表明了拥护的态度,这才接受了徐州牧的位子。

徐州的本地世家为什么要选择刘备呢?

刘备本身是成名已久的英雄,当时不到40岁年纪,年富力强。同时他在徐州毫无根基,他不可能像陶谦那样任用自己的私人班底,反而要重用徐州本土世家。这样看来,刘备与陶谦相比,他们自然会选择刘备了。

至于陶谦怎么想的?在这时候,陶谦能够善终,就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6

从历史角度来看,陶谦让徐州于刘备,确实是出于真心实意的。陶谦身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徐州之主,他却并没有把徐州传给自己的后代,而是让给了刘备。从这一点来看,陶谦是非常智慧的。因为陶谦深知乱世来临,凭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是无法掌控徐州的。即使自己把徐州传给了孩子,也不过是交给他们一个负担而已。俗话说的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陶谦知道自己的儿子根本没有能力守住徐州,所以徐州在他们手里反到会成为催命符。索性陶谦就把徐州主动让出去,给后代换一个富贵终身,岂不美哉!

陶谦出身并不怎么高,勉勉强强脱离了庶民这个群体罢了。陶谦的父亲是一个小小知县,虽然地位没有多显赫,但起码陶谦也属于官宦之后。但可惜的是,在陶谦年幼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所以陶谦的生长环境中并没有父亲的身影。也因此锻炼了陶谦坚毅的性格。后来陶谦痴迷上了学习,并且考取了功名,开始入仕为官。陶谦此人年前时候非常有冲劲也有魄力。所以官职提升的也很快,后来在北宫伯玉造反时,陶谦还随着皇甫嵩一同征讨北宫伯玉,最终大胜而归。

中平五年开始,黄巾余孽在各地又开始兴风作浪起来。当时朝廷也没多少可堪一用的人才。所以陶谦这个文武全才就被派遣到了徐州担任刺史镇压地方叛乱。陶谦上任后招募了臧霸和孙观为将,一举击溃了徐州的黄巾余孽。从此后陶谦也正式开始其独霸徐州的计划。陶谦这个人有野心,但是没有魄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东联军讨董的时候,陶谦并没有参与,这就组建陶谦心里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后来朱儁号召各郡出兵讨伐董卓,陶谦又派人参与了进去。可见陶谦这个人就属于那种有贼心没贼胆的人。

初平三年时发生了李郭之乱,陶谦本想联合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北海相国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一同迎丰汉献帝,但最终也无疾而终。因此陶谦也明白大势已去,开始有了独立自保的想法。他上书汉献帝要求获得徐州牧就是明证。本来陶谦谁都不惹自己玩自己的也挺好。但陶谦拍曹操马屁未遂,反倒是手下人把曹操父亲曹嵩给搞死了。这就导致曹操有了借口吞并陶谦的徐州。陶谦也急忙向人求救,刘备就是此时来的徐州。

曹操数次攻打徐州,要不是因为粮草不济,要么是因为兖州有故,反正陶谦命好,徐州一直安然无恙。但曹操的威胁却彻底让陶谦害怕了,他整天活在战战兢兢之中,也终于挺不住了。陶谦临终前自然要安排后事,当时徐州虽然暂时摆脱了曹操的威胁。但陶谦知道曹操对徐州贼心不死。陶谦也深知自己的儿子没什么能力,给他徐州是害了他。因此他决定把徐州让给刘备。一方面感谢刘备救援,另一方面刘备的名望也值得陶谦托付。更重要的是,刘备有能力收复徐州的那些世家大族,而他陶谦的儿子没那个能力。再说了,以陶谦当时的情形来看,也没有过多的选择。刘备也确实是他最合适的托付人选。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7

兴平元年(194),陶谦病危,向头号辅佐官别驾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不管形势所逼或者认可刘备能力,“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把徐州让给刘备是出于真心,为何这么说呢?

当时群雄并起,“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即势力大的吞并郡国,中者占据县,小的夺取乡村,相互厮杀的年代,刺史、州牧等职位是虚的,最重要的是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地盘。

当时,虽侥幸后院起火,曹操撤围返回兖州,不然曹操把徐州早已收入囊中。不仅仅是曹操,还有割据淮南的袁术也虎视眈眈。故此,陶谦所希望的继任者为既可以抵抗外部入侵又可以安内的人。

那么先看一下,当时陶谦身边有哪些人可以接管徐州呢?

两个儿子

按常理首先考虑“子承父业”,史料记载陶谦有两个儿子陶商、陶应,两人均没有加入到公务员行列,因史料记载寥寥无几,其它情况不是很清楚。

陶谦(132)比刘备(161)年长二十九岁,按常理陶谦两个儿子年龄上与刘备相当,当时刘备为34岁的中年人。身为高干子弟,倘若真有能耐早闻名于世,但默默无闻,由此推断或者无能力接管徐州或者陶谦有意让儿子们不出仕(不让后代加入自己所属行业的现象,目前也不少)。

故此,排除两个儿子接管徐州,那么通常,让自己得力部下接管的情况也不少,看一下陶谦的所谓高级属官们。

本地人士

曾经与陶谦共事的本地高级官员有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下邳人陈登、东汉人糜竺等等。

赵昱,原本为别驾从事就是陶谦身边第一副手,其为人忠厚直率、嫉恶如仇、有识有义,但是疏远贤人,任用小人的陶谦,之后让他担任广陵太守,从身边支开,故此,也排除在候选人名单中。

王朗,原本为治中从事,后来调离到扬州,担任会稽太守,若陶谦有意王朗为接班者则肯定不会让他调动到扬州任职。

陈登,主管徐州农业的典农校尉,政绩斐然,很有能力,按理应该为挺有竞争力的候选人,但其本地大豪族身份,让外地人陶谦有所提防。本身徐州政权为陶谦为首的丹阳集团和本地豪族集团的联合产物,除非万不得已,不能让本地豪族独大,反之丹阳集团无法在徐州继续生存下去。

糜竺,徐州本地大富豪,别驾赵昱的继任者(193),刚踏入政坛不久,政务能力有待商榷,加之本地大豪族身份,不是陶谦所希望的候选人选。

丹阳人士

笮融,黄巾起义发生后,投奔老乡徐州刺史陶谦。陶谦让笮融监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粮运,兼任下邳相,这可是肥差,倘若不是陶谦亲信能担任此职位吗?

笮融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了数目巨大的钱财,用于传播佛教事业,且曹操第一次征讨徐州(193)之时,率众南逃,后来投奔赵昱、薛礼、朱皓,忘恩负义,为了夺取钱财,杀死三人。

由此可知,陶谦看人眼光极差,笮融不仅贪财还不仗义,最先抛弃陶谦自个儿逃命。当然不会选择为候选人,陶谦肯定恨得咬牙切齿。

许耽,丹阳人,身职中郎将,徐州军中王牌丹阳兵的领军人,后来,联合吕布反叛刘备。《英雄记》中记载当时反叛时情况,“丹阳兵有千人屯西白城北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此记载,侧面说明陶谦死后,丹阳集团在徐州过得憋屈,受到打压。

其他人士

刚当上徐州之主的刘备肯定安抚各方,当和事佬,故此,打压丹阳人的非本地人莫属。从而可知,丹阳集团和本地集团矛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早已存在。陶谦在世之时,反过来丹阳人打压过本地人的几率还是蛮大。

曹豹,下邳相,其籍贯不详,笮融的继任者。陶谦曾派遣曹豹和刘备在郯东迎击曹操,建安元年(196),被张飞所杀。

曹豹和许耽记载有限而无法准确判断其个人能力,但有共同点,身为带兵将领几乎无战功记载,说明其军事能力一般般,此点显然不能满足抵抗外敌的候选人条件。

△刘备

即不属于丹阳派系又不属于徐州派系的刘备,有利于稳定内部团结;在外部抵抗上,麾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的刘备,可以有效组织抵抗外敌,故此,选择刘备当徐州老大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当时局势之下,陶谦让徐州于刘备是保护好徐州地盘的最佳选择,故此,此举真心无疑。@叙三国

8

《三国演义》中有三让徐州的故事,说的是徐州牧(刺史)陶谦临终前,没有把徐州这块地盘让两个儿子继承,而是送给了刘备。

这段故事源于《三国志·先主传》中的一段记载:“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然后,刘备在糜竺等人的拥戴下,成为新的徐州牧。

而刘备能得到徐州,是因为在曹操以为父报仇的名义进攻徐州时,他率兵来援,战后就留在徐州帮助陶谦看家护院,最后被陶谦选中成为继承人。

严格来说,陶谦让徐州给刘备是不合法的,他最多只有举荐权,任命权应该由东汉朝廷来决定,只不过当时已经是乱世,法律法规基本上无人遵守。

至汉末,地方上的州牧都已经成为拥兵自重的军阀,州牧手下的军队只要能够威慑地方,外拒强敌,再和本州地方豪强搞好关系,得到他们的支持,朝廷的官爵和领地就成为了可以由自家传承的家产。

看地理位置就知道,徐州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州,只要能占据这块领地,绝对是财源滚滚来,不管谁是徐州牧,想来都希望自己的家族能把这个职位传承下去。

陶谦麾下的丹阳兵也是三国时期有数的善战之兵,刘备和孙策都是依靠丹阳兵纵横天下,徐州有财,丹阳兵善战,可为何陶谦还要将徐州拱手相让?仅仅只是因为得罪了曹操吗?

徐州是个好地方,不缺兵员,不缺养兵之资,可徐州也是一块大肥肉,要保住处于四战之地的徐州,能力和手腕都不能缺少,也需要盟友帮扶,但陶谦在外交和军事上全部陷入困境。

徐州强敌环绕,陶谦却把所有的强敌全部得罪了

陶谦主政徐州后期,当时的北方最有实力的诸侯非袁绍、袁术和曹操莫属,而陶谦和这三家实力强劲的诸侯的关系都不怎么好。

董卓乱政时,袁绍率先组织盟军讨伐董卓,可陶谦拒绝加入其中,一点面子都不给袁绍,随后,名将朱儁组织盟军讨伐董卓时,陶谦却马上“遣精兵三千助之”

只此一事,就让袁绍恨死了陶谦,要不是徐州和袁绍的领地中间还隔了个青州,而青州刺史田楷是袁绍死敌公孙瓒的部下,不买袁绍的帐,袁绍早就率军攻打徐州了。《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讨伐陶谦时,袁绍还派兵为其助阵:

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

曹操就不用说了,他的父亲是死在陶谦部将之手,不管陶谦是否参与其中,但无论是从扩充实力方面考虑,还是从孝道上考虑,曹操都必须灭了陶谦。

至于袁术,当时已经有了称帝之心,早已经把和自己领地接壤的徐州看成是囊中之物,他在占领扬州时,除自封扬州刺史外,还给自己加了个“徐州伯”的官爵,其用意天下人皆知。

因此,陶谦治下的徐州,环顾四周,只有青州刺史田楷能算是盟友,可他的实力最弱,在外部环境上,陶谦没有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助力的帮手。

陶谦军事能力差,麾下也没有帅才能帮助领军抗敌

陶谦是丹阳人,凭借这个身份能轻易招募丹阳精兵,丹阳兵也能打,可再好的兵也需要合格的统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实力。

遍数三国名将,就没有一个为陶谦效过力的,当曹操率军打过来后,能打的丹阳兵在无名将指挥的状况下,完全不是曹军的对手,根据《三国志·陶谦传》的记载: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 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 谦恐,欲走归丹杨。

陶谦都被打的准备放弃徐州了,最后要不是吕布偷袭了曹操的老巢兖州,曹军被迫回师,即使有刘备相助,徐州恐怕都守不住,军事上没有保证,徐州迟早是别人的。

综上所述,陶谦临终前,徐州已经陷入无可挽救的危机,实际上,接受陶谦馈赠的刘备后来也没有在徐州站住脚,连吕布都能击败他强占徐州,可见,守徐州需要多么强大的实力?

陶谦能做到徐州牧这个位置,肯定不是笨蛋,如果是和平时期,位置传给儿子也就罢了,即使混吃等死,徐州也养活得起,徐州的世家恐怕也巴不得州牧无能。

可陶谦临终之前偏偏是乱世,军事上通过和曹操的几次战争,陶谦已经知道自己是个软柿子,能力比自己还平庸的两个儿子就更不行了。

何况,徐州还不仅仅只有曹操一个敌人,且当时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实力上还不是诸侯中最强大的,袁绍的手暂时伸不过来,可袁术就在眼皮子底下。

陶谦如果让自己能力平庸的儿子强行继任徐州牧,别说周围的曹操和袁术了,徐州的世家们在安全得不到保证时,恐怕都会反水,拿着他儿子的人头去找实力更强的诸侯投靠。

把徐州送给刘备,也就是甩包袱,让自己的儿子放弃继承徐州牧的官职,且从此不再为官,是在向仇恨他的人求饶,遇到真正想成大事的诸侯,在陶谦的儿子没有任何政治威胁的情况下,是不会对他们下手的。

因此,陶谦临终前,是在充分考虑到徐州面临的危局后,为了子孙因守不住徐州这块大肥肉而遭仇敌杀害,是真心把徐州这个包袱让给刘备。

抛开其余对徐州虎视眈眈的诸侯不说,刘备当时已经身在徐州,若干年后,他纠结和刘表的亲戚关系,没有在刘表死后直接夺取荆州,可他和陶谦没有任何关联。

陶谦留徐州给儿子,没准刘备都会动心思,至于理由和手段,那就太多了,刘表的儿子刘琦在刘备手下都没活太久,何况陶谦的儿子?

徐州的世家们如果在陶谦之子和刘备之间选择的话,恐怕也是选择刘备的居多,毕竟,刘备给他们带去安全的可能性远比陶谦之子更大,陶谦让徐州,这是一个聪明的决定。

9

应该是,他也是为自己后人着想!

10

过分的恩赐往往使对方怀疑真假。所以吕不韦才有搬木赠金,一字干金之约。陶谦肯定是真心的,奈何刘备把虚伪的道德置于利益之前。所谓慈不掌兵义不聚财。朱温朱元璋斯大林之所以成功,就是斯大林说的,胜利者不受谴责。我把你消灭了,你到阴间去谴责我吧。刘备李定国李秀成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心太软!义气用事。伟人说,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翼王石达开就不懂这个道理,一直打不开局面,直至送命!在机会面前,多少人能承受得住?这世界,成功者少,失败者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