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曹魏不仅仅有五子良将更是有典韦、许诸等虎将,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家将共百余军事首领;蜀汉同样有五虎上将及向宠、张翼、陈到等偏将几十,因为《三国演义》着墨曹魏和蜀汉的章节较多,似乎东吴的战将并不是那么出名,实际上东吴实力非常强劲。

?

东吴的第一梯队的战将当属历任“大都督”

第一任: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

第二任: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第三任:吕蒙

吕蒙(178年?[1]??—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年末(220年初),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第四任: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第二梯队的当属“孙吴十二虎臣”

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故名。

更有太史慈、朱然、马忠、吕范、全综、朱桓、朱据、吕岱、步协、诸葛格、凌操等战将百余员。






最佳贡献者
2

东吴能守住领土不失,与曹魏、蜀汉并存数载,自然是文臣武将众多。其中周瑜、鲁肃、陆逊、吕蒙等人都是帅才,而将才就更多了。

相比于曹魏的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上将,东吴的四大都督,每一个都是耀眼的明星。他们文能入相,治理地方,武能打仗,上阵杀敌。

1.东吴美周郎

周瑜属于东吴的开国功臣,和孙策是铁哥们,他不光长的帅,还文武双全,晓通音律。

当年孙家落难,孙策不得不寄人篱下,周瑜变卖了所有家产,帮助孙策东山再起。在他的谋划下,江东之地逐步落入他们口袋,为后来东吴势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孙策不幸早逝,孙权即位,但其地位不稳,因为他早年有父兄的庇护,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遍访诸位名士、武将。在这种情况下,周瑜力挽狂澜,明确了要拜孙权为主,如此孙权得了强援,反对的声音逐渐被压了下去。

周瑜主导了赤壁之战,一战成名。他用反间计杀曹魏水军统领蔡瑁张允,用苦肉计和黄盖配合骗过曹操,用火攻计破敌。这一套连环计使下来,精彩绝伦,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常胜将军:陆逊

陆逊亦为外能成将,内能入相的人杰。

公元222年,陆逊成为大都督,在面对以刘备统领蜀汉大军的疯狂报复时,能沉住气不骄不躁,面对内部的舆论压力也同样不为所动。这一战如果打赢,将为东吴带来数年和平,败了的话,东吴将倾家荡产,从三国除名。他用火攻之计,烧掉刘备大军,让蜀汉实力大损,刘备自此一蹶不振,口吐鲜血,郁郁而终。

孙权登基为皇帝位后,以陆逊为相治理东吴,他深谋远虑,秉性正直,实乃东吴的栋梁之才。

3.真汉子:鲁肃

或许是被三国演义误导,鲁肃给人的形象,是一种老好人的感觉,经常被诸葛亮忽悠地找不到北。

事实上,鲁肃性格豪爽,学富五车,擅长骑射,从小练武,是一个豪爽的真汉子。当年周瑜缺粮,鲁肃眼睛都不眨,将三千斛粮食借给他,解决了周瑜的燃眉之急。

他也是一个谋略家,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前,就提出了以江东为根据地,逐步图谋西川,进而争雄天下的战略构思。当年曹操率领全国之兵南下,鲁肃和周瑜力排众议,表明要和曹魏决一死战,体现了他雄心勃勃的一面。

4.白衣渡江:吕蒙

吕蒙有个故事叫做“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他学习能力很强,颇有胆略。

当年刘备集团占领荆州不还,他主动示敌以弱,趁荆州空虚,一举夺回荆州,生擒名将关羽,令东吴国土面积大大增加,从此之后东吴凭借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水军。

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杀了关羽之后不久,因病去世。

欢迎朋友们关注@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故事

3

东吴名将:周瑜、陆逊、孙策、丁奉、黄盖、朱然、凌统、甘宁、吕蒙、鲁肃、程普、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徐盛、潘璋等。

1.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

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二宫事件时卷入孙权孙和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2.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

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3.荡寇将军程普(?—210年)

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4.黄盖

偏将军、武陵太守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主公。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5.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220年)

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少年有力,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建安九年(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建安十年(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

建安十三年(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偷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

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折冲(常胜)将军。《三国演义》中虚构在吴蜀之战中在病重时被蜀国将领沙摩柯一箭射死。

扩展资料江表之虎臣

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4

三国时期孙吴战将有孙坚、程普、甘宁、太史慈、周瑜、陆逊、陆抗、吕蒙、鲁肃、周泰、凌统、韩当、黄盖、祖茂、诸葛恪、蒋钦、潘璋、吕范、吕据、丁奉、朱桓、朱异等。

5

太史慈,千里报恩救孔融,和小霸王孙策酣斗不分胜负,可惜天妒英才40而逝,“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个人评价:忠义之人,三国最有魅力的人之一。

甘宁,被孙权比作张辽,百骑截曹营,结局被射中额头坐于树下而死,死时乌鸦盘旋,是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人物,也是吴国少有的大将之一吧。

周瑜,曲有误周郎顾,其实这个问题问的是战将,我大都督放在这里不太合适,吴国第一代大都督,别被演义误导,周瑜一点也不小气,相反他谦虚宽容相貌堂堂,折服了东吴老将程普,深得将领爱戴,赤壁之战就是他的手笔。惜乎英年早逝,否则三国会更加精彩吧。

凌统,完全是名字加分,让我记住了他,就记得他爹被甘宁射死,他为了国家和平没有报仇,这个不好说对不对。

程普黄盖韩当,还有早早领盒饭的祖茂,都是跟随孙坚的老一辈将领。黄盖和周瑜演苦肉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程普是赤壁之战东吴副都督,周瑜的副手。

周泰,猛男,类似曹魏的典韦许褚,救了孙权好几次,全身的伤。

我也是从三国演义看的,讲吴国的将领是集中讲的,我记得还有蒋钦,陈武,董袭等等,大多存在感不高。

6

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能人辈出、人才璀璨的时期。不仅是身藏锦绣、腹有良谋的文臣谋士众多,就是武艺高强、能征惯战的虎狼之士也是繁星满天,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提起这些猛将的名字,可谓如数家珍、令人赞不绝口。曹魏的典韦、许褚、张辽、徐晃、于禁等人;蜀汉鼎鼎大名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等。地处江东的吴国也是不甘示弱,有名的武将层出不穷,提前这些人的名字,都是掷地有声,令人起敬。像程普、黄盖、甘宁、太史慈、吕蒙、凌统、韩当、周泰——等等很多人。这些人的名字,随着三国历史的普及,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地介绍一下东吴这些大将的生平事迹。

第一个进入我们眼帘的是程普,程德谋。程普是东吴一员老资格的战将,曾跟随孙权的老爸讨伐黄巾起义军,在讨伐奸贼董卓的战斗中也没拉后,孙坚死后,又追随‘’小霸王‘’孙策平定江东。孙策不幸英年早逝,他又与周瑜、黄盖、张昭等辅佐孙权,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可谓功勋卓著,为东吴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位出场的是黄盖,黄公覆。因一句俗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盖与程普一样都是东吴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始终追随于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的左右,为东吴的立国与茁壮成长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三位是甘宁,甘兴霸。一听这名字就给人一种霸气四露的感觉,而甘宁战斗的一生也真无愧于这个霸气的名字。甘宁少年时喜好游侠,时常纠集一班人马,手持弓箭等各种武器,骚扰地方。又曾在长江上拦截过往商船,劫夺财物,人称‘’锦帆贼‘’。后来幡然悔悟,改过自新,熟读经史百家之书,曾投靠刘表、黄祖,但因为曾做过‘’打家劫舍‘’的勾当,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后来率领部下投奔孙权,从此走上了建功立业的道路。在这期间,甘宁身先士卒,攻城掠地,身经百战。他曾率领一百多人夜袭曹军营寨,杀得曹军哭爹叫娘,溃不成军。在有名的逍遥津之战中,他舍生忘死保护孙权死里逃生,,以至孙权动情地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甘宁为人粗野,性情暴躁爱杀人,违抗上级指示,不把上司放在眼里;但同时他又性格豪爽,有勇有谋,轻财好施,爱惜士卒,深得手下人的拥戴。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可以说是名至实归。

第四位是太史慈,字子义。他是东汉末年名将,当过建昌都尉,弓马娴熟,尤其是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曾与‘’小霸王‘’孙策有过一段拼杀,双方战了个平手,后来被孙策的情义感动,于是甘心受孙策指挥,为孙策荡平江东,建立吴国立下了大功。太史慈临死时曾有一句名言:‘’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豪情壮语,千百年后,依然能打动人心。

第五位是吕蒙,吕子明。吕蒙年少时即以胆气著称,先后追随孙策、孙权,南征北讨,攻城掠地,战功赫赫。他一生最得意的一笔便是‘’白衣渡江‘’,夜袭关羽。这一战,不仅扩大了东吴的地盘,最重要的是除掉了东吴的心腹大患关羽,重创了蜀军,获得了一个完整的长江防卫线。

吕蒙不仅是个优秀的将领,同时还是发奋苦学的代表。与他有关的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脍炙人口,催人上进。

第六位是凌统,凌公绩。凌统是凌操之子,为孙权手下大将,屡立战功,在东吴破刘表、杀黄祖的江夏之战、赤壁之战、逍遥津之战等战役中都有突出的表现,深为孙权倚重。

程普

陈寿曾评价凌统说: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所厚待也。‘’凌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可谓评价中肯。

第七位是韩当,字公义。韩当工于射箭,尤其是臂力过人,他也是东吴老资格的一位将领,在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手下都干过,对东吴的逐渐稳固和建立出力很多,被陈寿称之为‘’江边之虎臣‘’,实非虚言。

三国形势图

第八位是周泰,字幼平。周泰在孙策平定江东时就与同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的军队,孙策死后,为孙权手下大将,多次在战乱中不顾自己的安危保护孙权的安全,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孙权为之深受感动,曾在一次酒宴上让周泰脱下衣服,指着他身上的每一次伤疤一一询问,这是哪一次战斗负的伤,那一处又是哪一次负的伤,周泰都明确地说出是在哪场战斗中负的伤。孙权动情地说:幼平,你为我们东吴负了这么多的伤,我怎么能不把你当做我的亲骨肉看待,委任你以兵马重任,我应当和你同荣共辱。‘’赐他青罗伞盖,以表彰他的功勋。

三国石头城遗址

除了以上这几人,还有徐盛、丁奉、蒋钦、潘璋、陈武、马忠、陆抗、诸葛恪等多人,他们都对东吴的安危做出过贡献,这里就不一一细表了。

7

一、孙坚,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

二、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三、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

四、周 瑜 (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五、程 普 (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六、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七、吕蒙,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八、甘 宁 (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

九、周 泰 (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十、凌 统 (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十一、徐 盛(字文向),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黄武年间,徐盛病逝,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十二、丁 奉 (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一,位至大司马。

十三、黄 盖 (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后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十四、朱 然 (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曾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

十五、朱 治 (字君理),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

十六、韩 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

8

评价一下陆逊吧。在军事才能上,没的说。我们看看他的经济才能。先说结论,他是一个货币战争的猪队友。公元246年蜀国的蒋琬不断派人以直百五铢在孙吴境内购买物资。一枚直百五铢在蜀国要当100枚五铢钱来花,在吴国也能当10枚左右五铢钱用,然后吴国人民就开始捣腾外汇了。吴国人花10个五铢钱换来的直百五铢偷偷去蜀国购买粮食,相当于用10块钱买了100块钱的粮食,利润达到百分之一千。要是这么发展下去,孙吴将完胜,蜀国将完败。这时候,主人公陆逊站出来了,你不是一枚铜钱当100枚用吗?我就当1000枚2000枚5000枚。在他的主持下,孙吴开始铸造大泉当千,大泉两千,大泉五千,重量比直百五铢还轻,全部运去蜀国买粮食。但是蜀国可以封锁边境,而吴国由于基本全是世家,无法封锁。最后这些钱基本都流回了吴国境内,而且这钱是吴国的法定货币,能够用,最后蜀国的蒋琬居然还试图用这个钱购买吴国境内的铁矿。本来货币战争能够躺赢,结果陆逊骚操作,葬送大好局面,他的货币制度引起了江南豪族的一致不满,在他们的反对下,陆逊也被罢相。陆逊,一个军事才能很高,经济才能为负数的吴国人。

9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在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3、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4、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5、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为江表虎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