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晚年的时候,为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事情费尽心机。他为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不仅仅多次在朝中把这件事提出来说,和那些大臣们争论。而且后来,当他决定不再废刘盈的太子之位的时候,还伤心地唱起歌来。并且由此对自己去世后,刘如意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忧心忡忡。专门把刘如意很小的时候就派到藩地去,并且选择了正直的大臣周昌担任刘如意的相国。当他听说樊哙会对刘如意不利的时候,大发雷霆,让周勃和陈平去把樊哙杀掉。
(刘邦剧照)
既然刘邦为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事情,如此大费周章,为什么不干脆把吕后给废了,直接封戚夫人为皇后。如此一来,不就一了百了,天下太平了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刘邦已经发现,刘盈的太子之位已经不可撼动。
当时,刘邦本来准备换太子,但是不久,他就发现“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后。而这四个人是自己曾多次召唤,他们都不来的。而他们却愿意归附刘盈,说明刘盈已经有强大的实力。
这话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刘邦为什么要废太子刘盈?当然有他特别喜欢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刘邦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做事情当然不会全凭自己的喜好来。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才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他不满意刘盈的一点,就是刘盈太仁慈。因为太仁慈,因此刘盈如果当皇帝,他就管束不到那些大臣,那些大臣就要造反。
当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的时候,他就问“商山四皓”,为什么我召唤了你们很多次,你们都不来,而刘盈一召唤你们,你们就来了呢?
当时“商山四皓”讲的理由是,因为刘邦对人傲慢无礼,所以他们不愿意来受辱。而刘盈礼贤下士,很尊重他们四个老人家,因此他们就跟随到太子身边了。
(戚夫人剧照)
刘邦回来后,就对戚夫人感慨说,太子羽翼已丰,撼不动了,我已经没办法改换太子了。
其实,刘邦给戚夫人说的这个话,明显是假话。为什么呢?因为刘邦不满意刘盈的是他的仁慈。而“商山四皓”跟随了刘盈,只能说明刘盈更仁慈。前面我们也说了,在刘邦看来,如果是在战争年代,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才辅佐。“商山四皓”加入进来,虽然他们不一定有什么本事,但是象征意义是很大的,会让更多的人才归顺。
但现在国家已经统一了,天下已经太平了,这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多人才了。反而人才多,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当时最重要的,是稳定。要稳定,就需要君王有气魄,有威信。
所以说,这件事在刘邦看来,不是刘盈羽翼已丰,而是刘盈更加“不类我”,更加不成器。
既然刘盈更加不成器,为什么刘邦却说刘盈羽翼已丰呢?
(吕后剧照)
我认为,刘邦看中的,是“商山四皓”出山的这个事实。
刘邦显然很清楚,刘盈是没能力请出“商山四皓”的。这件事,肯定是吕后干的。不过,按照吕后的智力,似乎她也不可能请出“商山四皓”。这件事,肯定是朝中大臣在暗中帮吕后。再加上刘邦准备废太子的时候,周昌等很多朝中大臣都反对。这说明,帮吕后的人实在不少。
刘邦所担心的,就是他死后江山稳定的问题。事实上,无论刘盈,还是刘如意,都不是恰当的人选,因为他们都无法控制朝廷。刘盈太仁慈,太荏弱。刘如意虽然未来可期,但是那时候他还太小。
由此可见,刘邦去世后,朝政肯定是掌握在太后手里的。吕后和戚夫人这两个女人比较,显然吕后要强势,对朝廷的控制能力要强得多,受朝廷中的大臣的拥护会更多。而且吕后心狠手辣,她主政,朝臣们都会很害怕她,因而也不敢轻易造反。
反过来,如果是戚夫人主政,戚夫人本身没什么能力,也没什么威望,更没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她怎么控制得了朝廷呢?
因此,出于整个朝廷长治久安来考虑,刘邦显然认为,吕后比戚夫人更适合。从这点来说,刘邦是肯定不会废黜吕后的皇后之位的。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