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从文学角度看:刘邦的《大风歌》很好的表达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作者的境遇和心境。从文学角度看,刘邦创作的《大风歌》有其自身的特色和影响,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是文学水平不算太高。
我们知道,秦汉之际,有两个大英雄唱了两首被广为传诵的短歌。一首是刘邦的《大风歌》,是胜利者的哀歌。一首是项羽的《垓下歌》,是失败者的哀歌。都堪称千古绝唱。汉高祖刘邦创作的《大风歌》是一首流传度很高的诗,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留下来的作品肯定有它独特的魅力,整首诗只有短短三句并且通俗易懂,这首诗每一句都代表不同的场景和心境,读过之后让人感觉大气磅礴,热血沸腾,代入感非常强。只需要读一句,那一种俾睨天下的霸气,一下就出来了,我们看一下《大风歌》的原文来感受一下这首短诗的魅力。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知人论世
刘邦:沛县人士,汉文化开拓者之一。刘邦率兵起义经过"三年鏖战,四载奋斗"摧毁强秦,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创造延续四百多年的西汉王朝并称帝。这首诗创作于刘邦做西汉开国之君后,邀昔日乡邻欢饮数十日,一面击筑,一面把酒言欢。酒酣兴起,创作此篇《大风歌》,是即兴而作的。《大风歌》本无题目,题目为后人所加,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史记.高祖本记》。
文学价值
一、分析全诗
1、大风起兮云飞扬:该句的意思是"大风刮起来,云也跟着翻腾奔涌"首句起兴,唐代的李善说"风起云飞,以喻群竞逐,而天下乱也。"第一句是指秦末群雄竞起争天下的情状,风起云涌,群雄竞逐。没有直接描写他在战场上的场面是多么惊心动魄,歼剿叛乱的敌军时的激烈,用大风和狂卷的乌云暗喻恢宏的战争画面,可谓十分高明和巧妙。也写出刘邦身经百战,廓清四海的豪迈之情,酒酣耳热之际,引吭高歌。可谓是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
2、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该句的意思是"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二句说事,说的是平叛成功,天下归汉的刘邦从一个农民成为的开国皇帝,创建了汉朝基业后,得胜凯旋。还军途中,经过其故乡沛县,可谓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一个"威"字是大汉之威,写出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有刘邦成功后的踌躇满志和冲天豪迈气概!更有帝王之威为我们呈现了威风凛凛、所向披糜、舍我其谁的英雄形象。这是成功后的慷慨,"归故乡"写出对故土的深情怀恋。含有思乡的悲凉。在某种程度来看也反映了刘邦的某种心理活动,他登上帝位,实属有偶然的成分,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人对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是根本无能为力的。刘邦出身低微,碰上如此的时代,加上运道好,靠机运、上天的安排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同时代的人跟他有同样的机遇,最终获得成功还是靠努力与才智。
3、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该句的意思是"怎样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第三句言志,直抒胸臆,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统一并非是结束,天下初定,纷乱不止,"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严峻的考验正等待着刘邦,诸侯王们拥兵自重,有造反的威胁,政局不稳。北方匈奴"虎视眈眈。要保住天下大汉,让江山固若金汤!需要平乱保国的勇士,有治国之才的能臣。是否找得这样的猛士?他们能不能为自己服务?天下是否守得住?这让刘邦对前途深感忧虑和不安,面临巨大的压力。刘邦定天下过程中有猛士樊哙之类的,有军事家韩信,智谋能臣张良、陈平、萧何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说的就是如此。刘邦的心隐隐做痛,诛灭功臣,失去了许多猛士。有胜利后的孤独和寂寞。既是希冀,渴望猛士;又是疑问,天下是否守得住?
二、气场强大
这和刘邦的身份有关,其身份自带的气场。有"开国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霸气。这首诗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没有硬要凑成四句,三句写完,没有符合诗体,但是饱含阔达的气魄!这是精神内容,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气势磅礴,代入感非常强。只需要读一句,那一种俾睨天下的霸气,一下就出来了。但凡有过征战四方而最终称霸天下的帝王都有这气魄,不刘邦独有。李世民曾写"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帝王身份的特殊性加上经历过大风大浪、血雨腥风,所写的诗肯定普通人不同。赢得楚汉相争、定鼎天下的刘邦更是如此!经过九死一生,是非成败,战争淬炼过的男人,有不一样胸怀气魄!下笔必有神!
三、艺术精湛
1、楚风民歌
每句带有"兮"。刘邦故乡沛县虽原本为宋地,但其实已被楚国占有百年,楚地民风彪悍,楚辞便多了大气磅礴。文笔沾染些许楚风。楚辞因屈原的悲惨,而成为抒发愤懑的文体,刘邦选取这种文体,表现了他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不失王者风范。民歌类似于流行歌,是那时候常有的音乐形式。在那个年代是深入人心的,韩信在垓下围困项羽的时候,让人到城中去唱楚歌,士兵们就散了。
2、来源生活
《毛诗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首诗,无论是一统天下,楚汉相争的历史过程;还是衣锦还乡,内心成功的喜悦;担心诸侯拥兵自重,还是担心匈奴入侵。都是刘邦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诗歌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必须表达真实的心情。刘邦就是用民歌唱出了他真实的心声,"天然去雕饰",因而成为千古名诗。
四、语言特色
整首诗歌只有短短的三句,语言也很朴实,通俗易懂,有点"大俗及大雅,返璞归真"的意味,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与当时"华丽"的歌赋写作风格截然不同。
五、影响巨大
从古自今,历史上能写诗的帝王不少,真正流传下来却比较少,我们看乾隆特别喜欢写诗,有时候甚至一天写好几首诗,一生累计写了四万多首诗,几乎没有一首流传下来,刘邦的《大风歌》能够流传下来,不完全因为刘邦是皇帝,而是因为他这首诗确实写得好。
总的来说,能够流传至今的作品肯定有它的可取之处。《大风歌》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首句运用比兴、暗喻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秦末汉初的时代特点。语言朴实,有天然去雕饰的之美,这些都可以算得上他的文学价值。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一种精神状态,刘邦所向披糜、舍我其谁的气魄;远大的政治抱负;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