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失荆州的问题。按照通常的思维,很多人埋怨关羽太骄狂,得罪了东吴;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留下足够的防御兵力,导致东吴有机可乘;还有人认为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及时调兵支援关羽,导致他兵败被杀。
其实这都是大家习惯于站在蜀汉的立场上考虑事情,而忽视了东吴的态度。咱们提出一个问题:以当时蜀汉的实力来说,能不能抵挡住曹魏和东吴的联手夹击?
答案很明显:根本不可能。如果蜀汉不与东吴联手抗击曹魏,以蜀汉当时的实力,甚至都扛不住曹操,更不要说抵挡曹魏和东吴的联手了。刘备之所以能夺取汉中,除了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之外,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东吴对曹魏的牵制,使曹操始终无法将精兵猛将集中于汉中战场一个方向。张辽、曹仁这样的帅才都被钉死在了江汉防线上。
汉中之战,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损耗是极其巨大的,刚刚夺取益州,喘息未定的刘备集团,抓住机会勉力发动了汉中争夺战,当时的形势也是险中求胜,逼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几乎就要崩溃了。
夺取汉中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有功的群臣武将都得到了封赏,张飞封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也成了后将军,都封了侯,毛头小子魏延还被越级提拔为汉中太守。
刘备率兵入川到夺取汉中之战的这段时间,有个人很不爽,就是关羽。关羽为什么不高兴呢?大家注意到,马超归附刘备之后,兵临成都城下,威逼刘璋出降,立下灭国之功,关羽闻知,要入川与马超比武较量,被诸葛亮劝止。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封赏功臣,关羽又不高兴了,“大丈夫誓不与老卒同列”。
关羽这是对马超和黄忠有意见?以前有过节?其实并非如此,关羽是对自己的处境很不满意。
自从刘备率兵入川以来,其他战将都策马奔驰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尽情发挥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冲锋陷阵、攻城掠地,各自立下不朽的战功。张飞独领一军,收严颜,破巴郡,三战张郃,夺取关隘;马超收取成都,逼降刘璋;黄忠“每战先登”,定军山阵斩魏军猛将夏侯渊,一举定江山;赵云米仓山夺粮,空营拒敌;魏延多有功劳,被超擢提拔;连刘封都“所在战克”,取房陵、上庸。
关羽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完全插不上手。别人都是因功受封,只有关羽以一介看客的身份寸功未立,却受封最高,成为前将军。关羽都怀疑,那些群臣武将们已经开始窃窃私语,悄悄向他瞥来质疑的目光。以关羽极度虚荣的心态和一向骄狂自负的性格,能受得了?
所以关羽很焦急,很愤怒,就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刘备对关羽的性格还是很清楚的,所以“假节钺”,是刘备给关羽的腹语:想以战功来证明自己,那我就给你“假节钺”,授予你调度征伐之权。所以,关羽北征襄樊,并非是一时冲动,擅自出兵,他是得到了刘备的首肯和默许的。关羽再骄狂,也不可能擅自动兵,那就形同于背判作乱了。
关羽北征襄樊,东吴很痛苦。在魏蜀吴三方,曹魏有统一天下的理想,蜀汉也有统一天下的理想,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是谁统一谁的问题。而东吴孙权是最不希望统一的。
统一就要打仗,而东吴地处南方,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庶,不愿意打仗,孙权缺乏发动统一战争的基层民众支持;东吴的豪门望族势力很大,派系林立,并没有完全整合,他们也不愿意统一;进军地势平坦的中原,就需要强大的骑兵军团,东吴也缺少这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搞统一也缺少政治旗帜。所以,东吴集团是抗拒统一的。即然不想统一,那么国家战略就是以防御为主。而根据东吴的地理特点,江防自然是最重要的命脉。
关羽北征,蜀汉和曹魏大战,无论谁胜谁败,东吴都不高兴。如果关羽胜了,夺了襄樊,那么蜀汉集团就拥有了长江和汉水两条大江的上游,关羽本来就是有水军的,再得到襄樊,从两个方向上对东吴的江面防御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东吴能高兴吗?同样,如果曹魏胜了,也是这样,所以荆州地区绝不能让任何一个敌人独占,那对东吴将是致命的。在曹魏和蜀汉分出胜负之前,东吴必须要夺取其中一部。要么夺取襄樊,要么袭击关羽。最佳选择无疑是趁关羽主力北征,后方防御空虚的情况下,袭击其后。所以,东吴动不动兵,关键是蜀汉是不是要北征襄樊,无论关羽还是诸葛亮、李严、赵云,或者其他什么人,只要你北征襄樊,吴蜀联盟必然会破裂,东吴将毫不犹豫地出兵进攻。
东吴一出兵,蜀汉马上就会面临着两线作战,以蜀汉的实力,能扛住曹魏和东吴的联手夹击吗?谁来也不行,诸葛亮带着马超、赵云和李严一起来也不行。事情就是这样,只要蜀汉不征襄樊,谁当守将都能守住荆州,东吴甚至愿意帮助蜀汉牵制曹魏的进攻;如果要北征襄樊,无论是谁来做守将,东吴都会出兵进攻蜀汉。东吴可以忍受蜀汉赖着不还荆州,但决不能容忍蜀汉再夺取襄樊,这是无法协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