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提起“锦衣卫”,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滥杀无辜、无恶不作;但史实中,曾经的锦衣卫是明朝的偶像男团,京城万千少女的梦寐以求理想男……。

初始“锦衣卫”也是恪守职责,中规中矩,法则严明;后来逐渐由与对明朝怼天怼地不满,滥用皇帝的严管政法,他们蜕变演变成为了皇帝御用“特务”。

而后又因权力过大而思想膨胀,“锦衣卫”才逐渐制造了一系列的冤假错案。

可能有人会问“锦衣卫”就没有做过好事吗?可以肯定的是:“锦衣卫”曾在多次对外战争中,做过很多刺探情报、做卧底,起到了很大的用处。

而史料有记载锦衣卫曾经发生过有趣的冤假错案:明崇祯年间,当时有传说一名木匠是奸细,遂派遣锦衣卫A去调查,A发现他只是一名木匠,是一起虚假传言冤案,因此A据实上报……;但是,崇祯皇帝随后又派遣锦衣卫B再查此案,而锦衣卫B在禀报崇祯皇帝时说:据查这位木匠确实是奸细,崇祯皇帝随即下令,将木匠立即处以死刑,锦衣卫A被降职;锦衣卫A则笑着说:“我不会拿一条人命换官职”……。

也有人会问:古代,有没有女性锦衣卫的?史料有记载:确实有一位女性任职“锦衣卫”领导的。我们文章里的“锦衣卫”用了引号,其实是为了说明这位女性下属的机构是带有“锦衣卫”职能的,但是叫法不一样,我们要说的就是武则天统治下的“内卫”,实则就是锦衣卫。

“内卫”和“锦衣卫”职能都是监视朝中大臣,稍微有些风吹草动,这些人首先出动,逮捕反对皇帝的大臣。这两个机构的特点都很突出,也很类似。实则,这两个机构,都属于特务机构。先说说锦衣卫,锦衣卫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设立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侦查社会活动,大臣动向。最厉害的是他们不需经过任何部门,直接向皇帝负责禀报,他们可以随意逮捕任何人,审讯犯人也是不公开的。这样大的权力,朱元璋后期也感觉到了可怕,就把这个机构撤销了。但是朱元璋死后,他也没料到自己的儿子朱棣会发动“靖难之役”拉开了长达四年的造反之路。并且造反成功,登上了帝位。朱棣上位之后,帝位更加不稳,就重新启用了锦衣卫。一直到大明朝结束,锦衣卫的身影伴随大明走过了276年的时间。

再说一说内卫,在古装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梅花内卫”。听这名字就很女性化,没错,它的老大就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这个机构的成员同样也是监视朝中大臣,凡是贪官污吏及反对皇帝者直接查处。朝中大臣和皇亲国戚无不胆战心惊,惶恐不安。直到武则天去世,由于皇帝和朝中大臣的反对,这个机构也就随之烟消云灭。





最佳贡献者
2

“刚娶过门的媳妇跟人跑了”是一个谜语,谜底就是——趣。

何谓有趣?

就是看别人倒霉呗 !

还有比刚娶了的新媳妇跟人跑了更倒霉的事吗?

凶残无人能制约其权力的锦衣卫有什么倒霉事情让人感到有趣呢?

被文武百官群殴致死的锦衣卫指挥马顺。


“土木堡之变”后五天,1449年8月23日,北京。

朱祁钰摄朝临政,文武百官气无所处,纷纷要求先清算王振的后账。

有人建议先杀了王振全族人,以出一口恶气,安抚人心。

朱祁钰稍微一犹豫,右都御史陈镒上前一步说道:“王振罪大恶极,殿下(这是偶朱祁钰还不是皇帝)如果不下令杀他全家以安定人心,我们就不退朝了。”

这是在要挟未来的皇帝啊!

但是这个要求也符合百官之心,众人纷纷附和,异口同声要求朱祁钰下令杀人,一时间朝廷之上人声鼎沸,失去了肃穆气氛,好似闹事街头一样,人人在讲话,实在不像个样子。

朱祁钰一时恐惧,决定暂避风头,起身往宫里就走,小太监们已经准备关上内门了,打算让朱祁钰和文武百官来一个物理隔离。

众大臣此时也不顾礼仪了,也不顾朝堂威仪了,推开小太监,跟着朱祁钰就闯入了皇宫。

这是“缠”上了的意思!不杀王振全家今儿不算完了。

朱祁钰被胁迫不过,只得下令“籍没王振家”,顺口派了锦衣卫都指挥马顺,“马顺,你去把王振家人都拿来。”

尽管马顺原来是王振的亲密手下,但其时,他也很“乐意奉命”的,由他“籍没王振家”,以后他摇身一变反而会成为功臣,可以在新皇面前继续得宠,可以在百官面前继续威风。

马顺兴奋地答应了一声,“是,殿下,卑职这就去办!”

但是,文武百官拦住了他,转身对朱祁钰说:“谁都知道马顺是王振的党羽,应该一同治罪,请殿下派陈镒去籍没王家。”

有一个叫做金英的太监,看着实在不像话,出于维护朝堂纪律,呵斥百官退下,“一切单凭殿下做主,你们这样闹,什么样子?”

朱祁镇都被人家抓去了,百官们还讲究样子吗!还要讲道理吗?几个人作势就要打金英。

金英还算聪明,赶紧闭了嘴,连走带跑,跑进了皇宫大内去了。

马顺也是该死,以为自己的威风应该比太监金英更威风,锦衣卫嘛!怕过谁?

马顺不仅不跑,反而站了出来,呵斥百官,“都退下,你们过界了,知道不知道!”

有一个给事中王竑脾气暴躁,正义感上身,举起手中的芴板朝着马顺的脑袋就是一下子,“都这个时候了,你还不知恐惧吗?”


我们要知道,满朝文武都是读书人,平时风度翩翩,不要说打人了,骂人都不带粗口的。这时候,大家又都穿着上班的制服——长袍大袖、礼仪感爆棚的朝服。

打架确实不方便!

然而,马顺平时实在积怨太深,众人看见王竤先动了手,如何肯落后,谁落后了谁就是王振的同党,性命交关之际,众人一拥而上 ,下手不知轻重,把马顺按在地下揍了一顿。

马顺当即毙命。

对,一群平时作诗填词,遇事就会逞口舌的文官,竟然把马顺合殴致死了。


有趣不有趣?

更有趣的在后面。

朱祁钰看见出了人命,怕的更是要走,被于谦一把抓住了,“殿下,你不能走,先要下令饶恕百官”殴打致死“之罪。”

朱祁钰倒也配合,马上下令,“马顺罪当该死,百官打人无罪,请百官各归其位,各谋其政。”

这件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事件,没有同类事情发生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