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王”是硬实力称王;而“皇”是软实力称皇。
“皇”字的帽子发光。
那么,什么东西才发光呢?
太阳才发光。
太阳就是大家共同崇拜的神灵。
所以,“皇”字就是表示,他不是靠硬实力去征服人,而是靠软实力去使人皈依、崇拜于他。
他是靠他的近似于神灵的权威,去折服人心。
那么,三皇是哪三皇呢?
第一,就是伏羲氏。
伏羲氏,我们只要看他的一个“羲”字,就知道他是何方神圣,什么来历。
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这个“伏羲”之“羲”,是只用于人名,如伏羲、王羲之等。
而《説文解字》的解释则是:羲,气也;从兮,義聲。
那么,我们再看这个字的字形呢?
她的字形,就是“羊”+“禾”+“丂”+“戈”。
这个意思,不是放羊、种禾、以云中之龙为图腾、勇武好战吗?
这就是说,“羲”,是一个半农半牧,以龙为图腾、勇武好战的部族。
而史籍《三皇本纪》等都记载,庖犧氏(也就是伏羲)“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都于陈(今河南淮阳),东封太山”。
结合现在的考古发现,龙图腾,最早就是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遗址。
伏羲氏,首先其实是王——“木德王”。
但是,伏羲氏一共有三个可以通用的名号,分别是宓犧氏、庖犧氏、伏羲氏,而最后一个以伏羲氏为名的伏羲氏,才可以称得上是“皇”。
宓犧氏,是后来之庖犧氏和女娲氏的集合体。
他们,当时生活在甘肃天水地区,还处在从渔猎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过渡阶段。
庖犧氏,就在宓犧氏的后期,和女娲氏分道扬镳,到草原上放牧去了。
伏羲氏,就是从草原上,又返回中原,可是,又打了败仗,从中原逃到湖南的一部分人。
《三皇本纪》记载:庖犧氏“立一百一十一年崩”,“伏羲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
而正是由于伏犧氏到了湖南,做了一件大事,才使他登上了“皇”位。
伏羲氏在湖南,根据女娲氏所创作的《河图》《洛书》,创作了《八卦》。
据此,他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人文之祖,所以,被尊称为“皇”。
第二,就是女娲。
女娲的一个“娲”字,是一个“女”加一个“呙”。
这个“呙”,就是三足陶器,就是专门用来做饭的炊具。
为什么女娲的“娲”字,里面一个“呙”呢?
要知道,“娲”和“羲”一样,没有其它含意,就是专门用于“女娲氏”这个人的人名的。
所以,这个字中一个“呙”,就是说明,她是这个“呙”的发明者。
当然,她是“呙”的发明者,并不是陶器的发明者。
最早的陶器,是罐。
罐是用来盛装农作物的种子的,这样,就可以保证种子不会被老鼠吃掉。
所以,有了罐,就有了农业生产。
而呙,是在罐的基础上,对陶器品种的进一步扩展。
呙将陶器从盛装物品的范围,扩展到用于做饭的的范围,这就是女娲氏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那么,女娲氏生活在哪个地方呢?
我们看“娲”的读音同“哇”、“娃”、“蛙”。
汉字的特点,就是同音必有同义。
那么,“娲”,就有“圭”之意。
而“圭”,代表神灵和祖先。
这就是说,“娲”,是某些人的祖先,某些人,给他们的祖先加封谥号为“娲”。
那么,“娲”是哪些人的祖先呢?
我们看马家窑文化的遗址,就有明显的“蛙崇拜”的痕迹。
就是说,“娲”音同“蛙”,“蛙”是马家窑人的图腾,“娲”就是马家窑人的祖先。
所以,女娲,是仰韶文化之早期文化的主人,他们生活在现在的甘肃、陕西一带。
女娲氏之所以为“皇”,就是因为,她“杀黑龙以济冀州”,“断鳌足以立四极”,赢得了天下太平,创造了神农时代。
“杀黑龙以济冀州”,就是她帮助中原地区的原居民们,赶走了称王称霸的伏羲氏。
“断鳌足以立四极”,就是她提出了“四岳并举、八方共和、天下结盟”的政治倡议,从而赢得了天下持久的和平。
四岳,就是当时四大部族的神山,分别代表四大部族。
而四大部族,就是四极。
八方,就是四大部族的领地里,还有不属于四大部族的部落,他们和四大部族一起,就统称为八方。
伏羲和女娲为“皇”,都是后人根据他们的功绩而封赠的称号,实际上,他们在当时并不为“皇”。
真正在当时为“皇”,凭借神圣的权威而统领天下的,是“神农氏”。
“神农氏”又叫“炎帝”。
而“炎”,就是他当时的称号;神农,是他当时建立起自己神圣权威的手段。
“炎”,上面一团火,下面一团火。
上面一团火,是什么火呢?
上面一团火,就是太阳神,就是“皇”的头上发光的帽子。
下面一团火,是什么火呢?
下面一团火,就是刀耕火种,就是“神农氏炎帝”赖以成神的方式。
“神农氏炎帝”,就是靠积极地向大家传播生产技术,获得大家的好感,而成为神,从而获得权威与面子。
他就是靠自己的权威与面子,去开展自己的维护天下太平的工作。
“神农氏”为什么又为“炎”,又为“帝”呢?
这就是因为,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些人“腰壮气也粗”,脾气见长,就不太信仰权威,不太给“神农氏”以面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神农氏,”就只好由“炎”变“帝”了。
“帝”的字形,就是用一根绳子,将一棵树,或一个木架子(极)捆绑、统合起来,使其不要分崩离析。
所以,“炎”和“帝”,都是为公共利益而工作,但是,他们的工作方式不同。
“炎”是靠软实力,是靠权威与面子来工作;“帝”,是靠硬实力,是靠软硬兼施来工作。
这当然是由于时代不同,人们的心态不同,思维意识不同。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神农氏炎帝”一共有八代“炎帝”。
“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牦,牦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
那么,根据这八代“炎帝”的名号,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们谁是“炎”,谁是“帝”吗?
当然,不管是“炎”还是“帝”,他们这时的总体的“断鳌足以立四极”的政治体制还没有变,所以,他们就都还是属于“神农氏炎帝”时代。
直到这个“断鳌足以立四极”的政治体制,转变成了“协和万邦”的政治体制,“神农氏时代”才算结束了,真正的“五帝时代”就来临了。
我们还怀疑,三皇五帝,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