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熙凤的管家能力与识不识字关系并不紧密。因为有识字的彩明帮她补上这一短板。王熙凤虽然不识字,却有着非常灵活的头脑,非常强硬的手段,非常圆滑的处事能力。这一点,在她协理荣国府时得到了很充分的展示。



王熙凤接受了贾珍的请托,马上在头脑中抓住宁国府的管理症结,并根据这些症结制定了规章制度:先是令彩明钉造薄册。再对下人讲明规章制度,责任到人。若是一般家族,大家各司其职也就可以把事情办妥了。



偏偏,宁国府的状况要复杂的多,不但人口混杂,遗失东 西;事无专管,临期推委;而且人心不古,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 苦乐不均;更有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大大增加了王熙凤的管理难度,但这一切都难不倒聪明的王熙凤,她早就想好了对应的着数。那就是抓住错处,严明制度。杀鸡骇猴,大展神威。



王熙凤既已明确规章制度,下人们也惧凤姐威名,大部分人战战惊惊的按时到了,偏有个别人不信这个邪,偏要去捋凤姐虎须,这样,倒给了王熙凤一个大展神威的机会,让人把迟到的人拉了出去,不但打了二十大板,而且扣了一个月的银米。



自此,于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这一段时间内,可以说令到禁止,令到事行,使秦可卿的丧事办得条条理理,风风光光。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件事上,可以看出王熙凤的管理才能绝非一般。

最佳贡献者
2

王熙凤不认字,为何能够管理好宁国府?道理很简单,她是协理,即临时性的把宁国府秦可卿丧事办好。秦可卿死的蹊跷,婆婆尤氏也在此时恰好胃疼的蹊跷不见了踪影。家翁贾珍就越性放手让王熙凤风风光光的把丧事办理。凤姐儿本就是荣府管家,接手这种事情,虽没经过但也不至于措手不及而乱了阵脚。

凤姐协理宁国府,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几件事。

一、分班管事,落实责任,职责明确。这是她认为“人口混乱,遗失东西,事无专管,临期推诿”的弊端之一。

二、考核精细。这是她认为“任无大小,苦乐不均”,所以必须“杜绝滥支冒领”。

三、严明赏罚,威重令行。为防止“家人豪纵,有脸着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这几件事下来,几把火一烧,杀伐决断,以强硬的手段打压了宁府的歪风邪气,将其打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合族中上下人等,无不称赞”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众人也就兢兢业业做事,不敢偷闲。凤姐自己也得到合家及来往官客的敬意。

一开始,王熙凤满口应承贾珍的请求,王夫人犹在犹豫之中,事后看来,王熙凤是胸有成竹,确有真才实学的,不是一味地“最喜揽事干,好卖弄才干”。

从她协理宁国府的整个过程,她的每一个脚步,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作是为家族之公,不是为自己之私利。宁国府总管来升闻说委请了凤姐,就直接告诫同事人等小心做事,不可等闲,“那是个有名的烈货。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可见大家对凤姐的能力见识性格在此时此刻的宁国府协理,是认可赞同的,认为她堪此重任。正如曹公感叹“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3

管理,需要的是思路,至于识不识字,识字当然更好,但是,古时候,不识字的女子更多,她们同样是出色的内当家,王熙凤就是这样的代表。我们来分析一下,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管理能力。

一来,凤姐的家庭出身决定了她的见识。王家是大户人家,凤姐小时候又被当男孩子养,家里对她的教养方式,估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散养。她的祖母或者母亲也可能影响了她,凤姐从小跟着她们一起,亲眼见长辈们如何管理下人,如何治家,一套娴熟的方法了然于心。

二来,也许有人会说,同样是出身于王家,为什么王夫人就没有显示出这样的干脆利落来。这就涉及到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悟性。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周瑞家的就曾经说过,说凤姐“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一万个心眼,说明主意多,十个会说话的男人说不过她,说明口齿伶俐。只有脑子转得快的人才会做到这样。那些想要糊弄她的人,估计转眼就给她怼过去了。

三来,我在生活中发现,一些不识字的人,反而记性特别好。可能识字的人很多还要借助于笔来记录某件事,不识字的人完全靠脑,反倒养成了他们动脑的习惯。我的婆婆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眼看着奔八的人了,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可是,家里儿子媳妇们都受过高等教育,说话说不过她,算账也算不过她。多少钱放在银行几分几厘的利息她一会儿就能算出来。但是,这样的人也是特例,反正我在生活中就见过我婆婆一个,《红楼梦》里也只有凤姐一个,所以,秦可卿说凤姐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就是那种少数的极品。

顺便说一句,凤姐只是协理宁国府,她管理的是荣国府。之所以后来探春改革,一些问题并没有在凤姐手上处理,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凤姐都做了,探春如何改革?二来,凤姐作为媳妇儿,对待小叔子小姑子们,有些事也不能过于苛刻。比如姑娘们的头油钱,小子们的学堂钱。探春来改是可以的,凤姐主动提出削减是不合适的。所以,探春说到每一项的时候,平儿都说我们奶奶早就想到了,我觉得完全 是有可能的。

另外,凤姐虽然不识字,但是她有手段,下面人也不敢糊弄她。

4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人物,红学家王昆仑曾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鲜明的人物个性加上87版邓婕入木三分的表演,凤姐成为许多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一。

作为王夫人的内侄女,金陵王家的小姐,王熙凤虽有神仙妃子一般的才貌,却识字不多,但她却能在大体上将荣国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连秦可卿丧事,也是因贾珍看重她的管事能力,才叫她协助打理宁国府。

不大识字的凤姐,为何能管理好荣国府,甚至宁国府和整个贾府呢?

一、凤姐自身才干。比起每日只知读书写字、穿针绣花的闺阁小姐。王熙凤更具一番格局,“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脂粉队里的英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儿万不及一的”,曹雪芹加诸王熙凤的词,无不表明凤姐是个有才干,善决断之人。比起满腹诗书的钗、黛等人,凤姐并不逊色多少。

二、贾母、王夫人背后支持。贾母是贾府地位最高之人,虽每日主要事情是要儿孙们陪着她玩乐,但在贾府树立起来的多年威信,使她依然是事实上的一把手。而凤姐又与贾母关系融洽,贾母当着众人叫她“泼皮破落户”“凤辣子”“猴儿”无一不是在表现她对王熙凤的喜爱之情。

黛玉初进贾府时,那一段心理活动就写得很传神“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一段既表明大家族守礼,也是衬托了王熙凤的受宠。自身能力,加上贾母宠信,还有姑妈王夫人的依赖和重托,凤姐管理荣国府当是如鱼得水。

三、平儿的协助。古往今来,大凡管理者,身边一定会有得力干将,对凤姐来说,平儿就是她的得力干将,带去的四个陪嫁丫鬟,最后只剩平儿,也足见平儿处事能力过人。

第三十九回,李纨夸平儿“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命却平常,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可见平儿对王熙凤的重要性。

探春协助管理大观园时,赵姨娘挑起她一腔怒火,平儿一番得体的话,让她转怒为安;柳五儿事件,她劝凤姐得放手时且放手,没必要多得罪人;岫烟无钱买御寒的大衣,是她送去凤姐的衣服,替凤姐做了一番人情,为她博得众人称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凤姐能管理好荣国府,平儿功不可没。

综上来看,虽然王熙凤识字不多,但这与她具备治家才干并不矛盾,且因为有贾母、王夫人等人在背后的大力支持和信赖,且有平儿从旁协助,王熙凤的治家才干更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她也在理家过程中,渐渐识得了一些字。

作者:长安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5


王熙凤管理的是荣国府,而只是在秦可卿死的时候协理了几天宁国府。

先说协理宁国府。很多人对凤姐儿的手段赞不绝口。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王熙凤不过是用威来镇压宁国府的乱象。

秦可卿死后,贾珍贾蓉尤氏都撂挑子不管事,奴才们看主子不管事自然开始偷懒。王熙凤接手宁国府,首先就立威,打了敢于迟到的奴才,给所有人画了个底线,让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随后,王熙凤只是分派了所有奴才各管一摊各负其责而已,那些奴才本身就是做老了事的。只是疏于管教,王熙凤立了威,再梳理一下,已经可以让事情井井有条。何况秦可卿之死,属于应激事件,差异不二,也不会有人认真计较。

王熙凤这里宁国府并没有彻底解决宁国府的根源问题。王熙凤离开了,宁国府必然故态复萌,至于她是否识字,和管理宁国府无关,当时她有小厮彩明为她唱名读账。

由于长期管家,王熙凤渐渐也是识得字的。抄检大观园,迎春房里搜出了司棋和潘又安的情书,凤姐儿就是当众念出来的。可见凤姐也是自学成才的。

关于王熙凤管家,我一直持有保留意见。因为王熙凤没有做出来一件为荣国府长远打算的事,也没有一件对荣国府的改革。王熙凤的管理方式只是保守管家而不是科学管理。她经常说的都是我何必做那个恶人,我乐得享受。

连探春想要免了少爷房中的学堂费用,平儿都说这话须得姑娘说,我们奶奶断乎说不得。这个逻辑是完全不对的,作为一个管家人,一定要为整个家族考虑,而不是只是为了给自己挣好名声。

在这一点上,王熙凤根本毫无建树,而贾家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局面,就算秦可卿托梦的身后家族自保之举王熙凤也不做,平时只知道自己敛财,可见在王熙凤心中,贾家生死和她无关,她只管自己是否有权利,是否有钱赚,而贾家也在她手里最终一败涂地。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6


鉴古可知今!

《红楼梦》中有一回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操办秦可卿丧事,整顿宁府内务,着力打造“层次领导、按级负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协理期间诸事井然有序。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管理模式,对公司或企业抓精细化管理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点击穴位革故鼎新

王熙凤协理前,仔细分析了宁国府五大管理弊端:

1、人中混杂,遗失东西;

2、事无专职,临时推诿;

3、需求过费,滥支冒领;

4、任无大小,苦乐不均;

5、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对此,王熙凤对症下药,定向发力。

首先,针对问题立章法,召开会议,确保人人熟知规矩;

其次,严格执法,对事不对人,绝不迁就照顾;

第三,公正执法,公开施奖,公正处罚。

正是由于她的果断施政,严厉执法,很快解决了这五个关键矛盾问题,一举扭转了宁国府管理混乱、人浮于事的局面,赢得了宁荣两府上下的绝口称赞,实现了管理最大效益化。



细化权责具体到人

在严格章法前提下,王熙凤根据举办丧事和家务活动的各项任务加以分类,并按任务大小实行定员,建立宁国府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实现了人岗责的精准定位,把谁去做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也正好对应于现代管理权责清晰,确保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公司抓管理必须坚持明权责、落人头,将管理责任细化分解到各部门经理、组长、骨干,甚至一线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规范、处处有管理、时时抓监督”的封闭式管理“回路”。

明确流程规范程序

“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巳卯正二刻我来点卯,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 王熙凤既写明做事流程,又规定具体时间,同时删除烦繁琐无用的程序,压缩管理层级,实施扁平化管理,使管理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一些公司在精细化管理中常出现“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底”等问题,显然与此相违背,只有一级干好一级的事、一级负好一级的责,实施能级管理方能顺畅上下管理渠道,实现精准管理、精准指挥。

立起规矩严格奖惩

王熙凤上任伊始,就定人定责,定时定位,言明奖惩。同时警告众人“明日再有误,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她以制度规矩代替人情,奖先罚劣于当面,这也正应了“奖惩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这 一观点。

公司或企业精细化管理同样离不开奖罚,实施中就 要建立一整套以量化为核心、以考核为依托的评估机制,举起奖罚大旗,真正让管理 与不管不一样,管好管理不一样,以此提升公司管理层次与水平。

7

古代女子在娘家主要学习管家、宅斗,不学诗词。

古代女子倡导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多高门大户的女子都不识字。但是她们都是内宅的风云人物。因为她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大宅门内的勾心斗角,妻妾争宠,奴仆内斗,妯娌争锋,兄弟阋墙。

经历得多了,自然而然的也就学会了如何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古代的女子在娘家可以不学文化,但是一定会学如何管家,如何驾驭奴仆,如何讨好公婆,小叔子、小姑子,如果做一手漂亮的针线活。

李纨就是按照典型的闺阁女子培养的。她的父亲不要求她有诗才,只要求她认识几个字,能读写列女传之类的文章就成,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罢。李家教给李纨的知识就是纺绩井臼。

《红楼梦》里识字的女孩,在今天相当于学霸

《红楼梦》里识字的要求很高,不是简单的认识字,能读封信,认识账本就叫识字了。这样的人属于不识字。识字的人需要有高深的文化知识,出口成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像林黛玉、薛宝钗、妙玉这样的人才叫识字。贾宝玉在大观园里属于垃圾那类的,每次诗社,宝玉都垫底。而且宝玉不爱读书,大家都说宝玉“天下无能第一”,“一肚子草莽”。《红楼梦》里识字的姑娘放在今天是妥妥的学霸。

王熙凤不是学霸,但是认识字

王熙凤并不是不识字,只是她的文化水平不高。她能认识字,账本她能看明白,也能读信。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她就读了司棋表弟写来的信。高深的书籍,王熙凤就看不懂了,而且王熙凤不会写字。

不过,王熙凤的文化水平用来管家绰绰有余。

王家对女儿的教育主要是管理能力,事实证明王熙凤有能力当管家

王家是武将出身,王熙凤的叔叔也是武将。他们家对女子的培养不是诗词歌赋,而是有杀伐决断。

王熙凤是王家的嫡长女,她注定要嫁到钟鸣鼎食人家,因此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如何当一名合格的钟鸣鼎食人家的媳妇。王熙凤小时候被当男孩子养,因此她和男孩子一样,有杀伐决断。这些教育和经历对王熙凤管家有非常大的帮助。

宁国府里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王熙凤就是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炼达的人。

秦可卿死后,尤氏犯了旧疾不能理事。贾珍请王熙凤料理秦可卿的丧事。

王熙凤一边管理荣国府,一边管理宁国府,一边处理外交事宜。例如缮国公诰命亡故,王熙凤料理王邢二夫人去打祭送殡事宜;西安郡王妃华诞,王熙凤打点送什么样的寿礼,可以讨王妃的喜欢;镇国公诰命生了长男,王熙凤预备礼物庆贺。


又有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一面写家信禀叩父母并带往之物;又有迎春染病,每日请医服药,看医生启帖、症源、药案等事,亦难尽述。又兼发引在迩,因此忙的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得清净。刚到了宁府,荣府的人又跟到宁府;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到荣府。

王熙凤日夜不暇,筹理得十分的整肃。王熙凤通过料理宁国府的丧事,而名声大噪,让全族的老少人等对她刮目相看,对她的管理能力非常佩服。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

8

首先这个问题有点问题,王熙凤主管荣国府,在秦可卿去世丧礼期间,她协理宁国府,而且打理的井井有条。

好,我们回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古代,女人无才便是德,读书对他们来讲并不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才有林妹妹刚进贾府的时候说没读过什么书,女孩子把女红做好,学会操持家务就好了。

王熙凤生在大户人家,多大呢,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可见王家的势力非同一般,而王熙凤的父亲从小教导王熙凤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把他当男孩一样培养,家里每有议事,总叫她来听,耳濡目染再加上王父刻意的培养,自然成绩了得。

再就是当时多数是媳妇掌家,打理好家里的一切,书中有一个地方,史老太君回忆自己年轻时打理贾府的日子,与王熙凤有过之而不及,所以熙凤打理荣国府只不过是人尽其才罢了,也符合其自己成长经历。。。

9

说她管好了宁国府?我看不见得。但宁国府办丧事那几天,她确实管好了。

王熙凤虽然不识字,但她毕竟出生名门,见识很多,走的桥比普通人家的小姐走的路都多,所以放得开,拍马屁的本事一流,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出口,马上让贾母浑身舒坦,她的才能主要是在人情处理上。

曹公在《红楼梦》里说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就是知道了人情或者看懂了世事,那就是个厉害角色了。

在贾府,懂了人情世故当家基本就不成问题了,因为她主要管理的是内勤,外勤的事都是贾琏在打理,家里的事说穿了就是管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横竖管好几个嚼舌根的人,杀几个鸡给猴看到了,自然就有威信了,她是把赵姨娘搞得没一点面子。曹公在书里也写到过她从此要做几件刻薄事情出来了,为了是不让别人到王夫人跟前告状去。所以曹公对王熙凤说的话基本都做了PS,很多话都拿捏了分寸,把她的能力拔高了很多。

在宁国府管事,也就是宁国府办丧事,家里管事的女眷刚好有各种原因不能理事,她是被借来用的。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她也例外,同时她还有几个优势:第一,贾手下都知道她的威名,宁府众人在心理上先怕了一分。第二,大家还是在给她男人贾琏面子,因为他是大总管,场面上的事都是他处理。像赖大家的事,大部分都得靠贾琏斡旋,为了给自己留个后路,也没太给她难堪。第三,她本身也有管理的才干。综合一看,她还是占了光,方才管好了宁国府那几天的事了。
后来贾府的事情越来越乱,牵三挂四的,王熙凤也管不下来了,一些老资格开始试探着摸老虎的屁股,结果她竟然落了几滴热泪,硬是忍下来了。可见,她的能力还是有短板的,那就是太急着出风头,不能洞明世事,把握不了大方向,晚节不保,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10

《红楼梦》中有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话正适合王熙凤,王熙凤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王家,从小就在大家族里耳濡目染,对管理上应该学到不少东西,嫁到贾府之后,又受到贾母等人的影响,加上本人天资聪明,即便是不识字,仍然具备较高的管理才能,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主理荣国府,协理宁国府的精彩表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