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大秦帝国》是今人创作的历史小说,既然是小说就不可能是真实的商鞅。而是经过作者合理想象,根据剧情发展构思的商鞅形象。

对于真实的商鞅形象,因为距离时代太远,也没有留下更多详细的记载,史学家只能从故纸堆中记载的文字中去探寻商鞅背后的故事。

而文学家和影视剧编剧更多的是通过合理想象给与其另一重身份、感情、故事来丰满人物的造型,这就是我们在《大秦帝国》中看到的商鞅。

大秦帝国这本小说是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的著名作家孙皓晖历时十五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1993年秋天,孙皓晖动笔写《大秦帝国》。2008年4月,历时15年创作的《大秦帝国》全套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共6部11卷,504万字。

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关于商鞅,孙皓晖就一句话:“我坚信,那就是真实的商鞅。”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一般人更多的是推崇明哲保身之人,对于勇于牺牲的更多的是遗憾或者批评。比如大家纷纷称赞范蠡可以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甚至还虚构范蠡救了西施一起归隐的故事。而对于和范蠡齐名的文种,都是以狡兔死走狗烹来比喻。

商鞅也是一样,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但是商鞅本身的做法却一步步让自己步入危机,最后背上造反的名头被车裂。但在小说中,商鞅被作者写成没造反。车裂商鞅,只是秦孝公死后秦国朝野权力斗争的需要,以及和其他战国外交周旋的需要。


这种描述大胆创新,合理想象,让读者代入感非常强,以至于产生真实的商鞅是这样的错觉。当然这一点就要感谢商鞅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王志飞老师精湛的演技。

其实,笔者也非常喜欢这样有血有肉的商鞅,具体的商鞅是怎样一个人已经不可考证了,如果各位读者有兴趣倒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丰富商鞅的人物故事,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秦孝公和商鞅强强联手就像周文王和姜子牙一样,千年一遇

3

电视剧塑造的人物其实都有演绎性质的,只不过这部电视剧是正剧,基本符合历史脉络,历史真实的商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历史过了几千年,具体不得而知了。

4

我相信这是真实的商鞅,这符合历史上的“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商鞅历史形象,也有利地回击了那些批判法家学说,以及说商君天性刻薄等等的砖家学者。请问那些说法家残暴的学者,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秦国不用商鞅变法,他应该用哪家变法?儒家?笑话!你看看当时时代下,有哪个国家用儒家变法的?不是说儒家思想治国不行,而是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大争之世”,没人愿意用儒家思想,各国国君都想着通过战争来掠夺财富,你想跟这帮野兽讲道理,那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这是时代因素,这是没办法的事。有证据能证明这点吗?当然有!孔子在鲁国曾经短期执政,取得了很大成效,结果齐国受不了了,害怕鲁国崛起,于是用奸计挤走了孔子,致使鲁国错失了发展壮大的良机,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了我之前说过的问题所在。

那么商鞅变法同样如此,商鞅面见秦孝公,摆出了三套治国策略,分别是:帝道、王道,最后才是霸道,这你能证明商鞅天性刻薄?这只能证明商鞅博学多才,抓住了秦孝公的根本,也抓住了那个时代的主题,那就是“能攻善战”!你说你不用法家思想打造强大的军队,你用谁?所以这是时代的选择,是商鞅看到了那个特定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特征,而商鞅儒法并举,可以证明商鞅既务虚又务实,有理想又有实际的操作能力,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出将入相的无双国士啊!怎么在某些砖家叫兽的眼里成了天性刻薄之徒?至于说秦法严酷,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时代特色使然,通过法律来确定新的统治秩序,这是商鞅对于秦国的贡献,也是对于当时时代的贡献,而商鞅本人说过“治国不一世,便国不发古”,这说明商鞅是个通达知变之人,用法家思想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当秦国如果能统一天下,那治国策略也是要发生变化的,只是现阶段执行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国民同富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先国家后百姓,这个可以理解。而后来大秦帝国改变了法家的法律,使之变得暴虐,这才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所在,否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应当发生在秦二世,而是秦孝公商鞅变法之时。

另外,对于这种人才,他在进行自己的事业前,肯定明白自己的下场是什么,可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的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这就像后来的革命先烈一样,他们明知道冲上去是死,可是还必须冲上去,为什么?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他们不是最可爱的人,但是他们是最可敬的人!商鞅如此,吴起亦如此。变法触及老贵族的根本利益,必然遭到反扑,仅此而已。至于说法家思想失败,那更是无稽之谈?从秦汉起,法家思想就已经根深蒂固了,虽然诸子百家除了儒道外,已成绝学,但是被后来的大儒董仲舒全部糅合,赋予了其儒学形式,故百家思想从那时起,已经成了一个统一体,这才有了后来所谓的外儒内法之说。实际上,真正对中国历史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从来都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所以商鞅之死,绝不是作法自毙,而确实如《大秦帝国》上商君刑前所说“商鞅虽死犹生,甘龙虽生犹死”。一个能对本国历史产生几千年决定性影响的风云人物,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了很多!是的,儒家思想自从他成为统治思想起,就已经窒息僵化,而真正解决问题的,从来都是法家及其师——道家。儒家算老几?

5

不是的

6

内容基本真实,缺憾是衣着不对。

但缺乏相应的史料,也是没办法的事。

商鞅本名是卫鞅,也称公孙鞅。

他是卫国的直系继承人后裔,高级士族,是贵族,服装必须符合“礼”,必须让人一眼看出他的高贵,不需要通过学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就像以前的学生毕业于清华、北大有一个当时的高级文凭一样。

7

历史事实加情景想象

历史剧都离不开客观的历史背景,以此为前提加入合理想象,历史事实变化较少,但人物刻画方面为了可观赏性美化或丑化部分较多!

商鞅也不例外,过度美化人格魅力,隐藏个人性格缺陷,将他的残忍,无情等负面缩小,正义,坚强放大!

所以,历史剧人物形象已定型,时间那么久,已经失去了本人的真正特点了!

8

差不多真实,一个人学到了真本领,用自己的抱负改变了天下!

9

有时间大家看看《商君书》就知道商鞅是个什么人了,其对统一中国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其内容不敢苟同。

10

你只要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一致就行了,在那个年代这就是划时代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