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还是病死的。今天就和朋友们一探究竟。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周瑜这个东吴天之骄子、大都督死去前,以手指天悲然而逝的最后一句话。

●《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既生瑜何生亮”结束一生。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心胸狭小,不能放下自己高贵的地位及风流倜傥的面子交好诸葛亮,更不能接受诸葛亮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而选择了羡慕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作死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英年早逝。这是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出诸葛亮智慧超群,无所不能的主角形象,并虚构了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哪些片段和结果。这些毕竟是演义和戏剧。周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天嫉英才,病死巴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 。出身名门庐江周氏,长壮有姿貌、能文能武、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当然,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英俊潇洒,智勇双全深受吴主孙权及文武百官敬重。周瑜是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将。

  • 剧照

《三国志》记载,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瑜少精意於音乐。

《三国志·周瑜传》: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显然,周瑜不是诸葛亮气死的,而是巴丘病死的,时年三十六岁。下面我们看看他都有那些功绩。

?丹阳借兵,助力孙策开拓江佐

  • 剧照

周瑜出生官宦室家,与孙策少年交好,兴平二年(195年)周瑜丹阳借兵协助孙策率兵东渡长江回到吴郡,孙策十分喜悦,说:“我有了你,事就成了。”周瑜在做居巢县长认识了鲁肃,两人关系像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一样。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和约鲁肃一同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周瑜随从孙策先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逼走刘繇。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协助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镇守丹阳。奠定了东吴基础

?官居要职,辅佐孙权稳定局面

  • 剧照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孙权统业时,年龄尚小,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张昭和周瑜等人认为孙权能与他们一起成就大业,所以倾心服侍他。

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当时孙权只是将军,宾客礼节都很简单,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表达对孙权的支持。

周瑜一次对鲁肃说道:“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如今我的主人孙权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我正通晓此理啊!”并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在建安七年(202年),为控制江东,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至亲做人质到曹操那里。孙权不想送人质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陈述厉害提出不送人质。当时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 黄祖的将领甘宁前来归降,周瑜和吕蒙一起推荐他,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征讨江夏的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抓获黄祖。孙权下令斩首黄祖。

自此江东政局稳定,在周瑜等辅佐下,孙权统一了江东各郡,为三分天下打下来基础。

?忠贞不二,联刘抗曹赤壁之战

  • 剧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大军压境之际,孙权本意与曹操一战,向下询问计策。然而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重臣谋士张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商议。

周瑜先是指出: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北方人惯习陆战不擅水战,水土不服;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孙权感叹道:“曹操想要废汉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讳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势不两立,你所说的话甚合我意,这是天把你赐给我了!”

孙权最终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敢说投降的人,就像这个桌子一样!”

周瑜先命黄盖诈降 。后用火计将曹军打败,曹操果然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大败北还南郡。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经过一年的交战,周瑜对曹仁“所杀伤甚众”,使得曹仁只好弃城而走,周瑜随大败曹仁,但被飞箭射中右胁,留下伤疾。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州陵三个县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江表传》记载,曹操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曾派善于辩说的蒋干前去游说周瑜, 周瑜既十分坚决的回绝了蒋干。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自此赤壁之战后,逐步形成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的局面。

?壮怀激烈,病卒巴丘

  • 剧照

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苏轼有词赞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小结】

●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所以周瑜能文善武,熟音律,为人忠义;因病卒英年早逝于巴丘。

-墨骨读书

最佳贡献者
2

周瑜并不器量狭小

周瑜是戏剧舞台上的一个幸运儿,关于他的戏不但剧目多,而且出出戏差不多都是比较成功的作品,再经过杰出戏剧表演家的多方塑造,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形象鲜明的舞台人物。有关周瑜的戏目有《凤凰二乔》、《激权激瑜》、《群英会》(《赤壁之战》)、《甘露寺》、《美人计》、《黄鹤楼》等。在这些剧中,周瑜是一个少年英俊而又富于谋略,在強敌面前指挥若定,具有旋转乾坤气派的三军统帅,尤其是在表现赤壁鏖兵的《群英会》一剧中,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被塑造得更为成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可是也不能否议,在许多有关周瑜的剧中,却把他写成了心胸狭小的人,从孙刘联合一开始,他就处心积虑地企图谋害诸葛亮,毫不以抗曹的共同事业为意,他简直成了诸葛亮的生死冤家,以至在他临死时还喊出了“既生瑜而何生亮?”器量狭小到被诸葛亮“三气”就送掉了年青的生命。这个描写,不但有损于周瑜的完整形象,也把诸葛亮歪曲成了阴险狡诈的两面派,尤其是它不符合历史实际。历史上的周瑜,是个杰出的将领,他在孙权集团中的作用相当重要,是军事上的重要决策人物,他也并不器量狭小。

周瑜(175——210年),字公谨,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县)人,出身豪族。史书中就记载他“有姿貌”,看来把他塑造成风流倜傥的美雄形象是有根据的。他在家乡舒县时,就结识了孙策。他与孙策同年生,比孙策小一个月。孙策攻克皖城,得到桥公(戏剧中作乔公)的两个美貌的女儿,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从此两人又结成了姻亲关系。不过,从史书记载看,二桥似乎是孙策的战利品,因为孙策曾“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与《凤凰二乔》的故事大不相同,而且历史上的桥公竟连名字都沒留下,根本沒有戏剧中那个“乔国老”乔玄地位重要。

孙策后来死去,死前他嘱托张昭和周瑜共同辅佐弟弟孙权。孙策当时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确实很了解他的弟弟,孙权在为建立自己的政权而进行的政治实践中,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善于用人。孙策死后,他“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所以后人评史时,也说当时江东人材众多(“江东多士”)。尤其是重用周瑜,对孙权的事业起了重大作用。

孙权在后来周瑜病危时,曾赞扬他既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为人又“器量宠大”。周瑜确实待人恭谦诚谨,当孙权还是将军时,诸将对孙权远不甚恭敬,“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就是对同僚们,也是如此,他“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他对程普的态度,便是一个典型事例。程普自以为年长,看不起地位在他之上的年轻的周瑜,多次凌侮周瑜,可是周瑜始终不同计较,终于感动了程普,反过来更加敬重周瑜,两人成为知己。程普以他的亲身感受告诉别人说:“与周公瑾交朋友,好像饮味道浓厚的香酒,不知不觉就醉了。”周瑜与鲁肃的友谊,称得起是个典范。他曾两次推荐鲁肃,第一次是孙权代兄孙策开始执政时,如果这次推的作用当时还不十分明显,等到第二次在自己病危时,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那就关系着整个孙权集团的命运了。事实证明周瑜是很有眼力的,鲁肃也沒有辜负周瑜的推荐和信赖。周瑜还是古代一位音乐鉴赏家,史载“瑜少精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但是作为历史人物,周瑜首先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将军。

因为周瑜死的早,还沒有来得及给孙权政权建更多的功业,所以周瑜一生中最突出的历史活动,便是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当然,只此一事,也就足以彪炳千秋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自荆襄率大军南下,先给孙权发出一封信,信中的大意说自己是“奉辞伐罪”,刚刚挥戈南指,刘琮便束手投降,现在已治水军八十万,准备到江东与孙权一同会猎。这封最后通牒式的书信,实际是宣布孙权除了投降以外,别无其它选择。孙权将书信传给群臣看后,,“莫不响震失色。”在这关键时刻,孙策委托辅佐孙权的第一号人物张昭首先动摇,发出投降的主张。当时孙权集团的领导核心,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以朱、张、顾、陆等江东大族为首的南方豪族集团,一部分是以周喻、鲁肃和一些北方将领为首的流亡地主集团。在对待曹操进攻的对策上,前一集团中某些人倾向投降,而后一集团中多数人则主张抗击;但后者掌握军事实力,所以他们的意见,受到孙权的重视。当时周瑜多次反复地替孙权分析了曹操的力量虚实,他指出,曹操军队虽号称八十万,实际不过二十多万,而且就是这些军队,不是久战疲军,便是靠不住的新收降兵,人数再多,也沒有什么可怕的。他接着指出曹兵的另一些弱点,如不习水战,军中传染病的流行,再加上有关马超、韩遂的后顾之忧等。他认为曹操在这样条件下进行战争,夲来就带有冒险性,看来打败曹操已为期不远了。最后,他表示只要给他三万精兵,保证能够取得抗曹的军事胜利。听了周瑜这一席客观、镇定、具有说服力又信心十足的分析,孙权十分感动,他抚摸着周瑜的背部说:“你这番话,太合我心意了。张昭他们,只顾自己的老婆孩子,出以私心,太使我失望,只有你和鲁肃同我意见一致啊!”由此坚定了孙权的抗曹意志。为了表示决心和排除干扰,孙权拔出佩刀来,斫断了面前的奏案,发誓说:“如果还有敢再说投降曹操的,就同这个奏案一样!”

周瑜不仅帮助孙权在赤璧战前坚定信心,而且也在战争中为孙权立下卓越的战功。周瑜和他的部将黄盖等,以少胜多,用火攻战术,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曹军,创造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战例。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对赤壁之战中的周瑜,给予了生动的描写和高度评价。他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撸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孙权赤壁之战的胜利,证实了周瑜事前分析的正确与张昭等人的目光短浅,这个胜利,挽救了孙权的危机,确保了他在江东统治的巩固,并为他以后的建国奠定基础。所以孙权对周瑜这奇功,与对张昭当初的动摇一样,都一直念念不忘。就在后来孙权称皇帝时,周瑜已经去世十二年了,孙权还对公卿们说:“沒有公瑾,我那里有皇帝可当!”同时又批评张昭说:“当初要是依你的主意去做,今天怕是要向别人乞讨来过活了!”当然,总的来看,张昭对孙权还是“忠謇亮直,有大臣节”的,而且孙权也很敬重他。

说起周瑜与赤壁之战,不免就会想到《群英会》里那个蒋干。剧中的蒋干,被描绘成一个志大才疏,在曹操面前口夸得比天大,实际却到处掉进别人圈套,因此给曹操带来不少麻烦的一个可笑的小人物。但是历史记载中的蒋干,不但不是这样的人,相反,却是一个“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的奇才。他确实为曹操去充当过说客。曹操听说周瑜年青而又才华出众,以为可以被言辞所打动,便派蒋干去访周瑜。蒋干布衣葛巾前往,周瑜陪同他视察了自己的资蓄和军容,并表示自己对孙权的矢志不渝。蒋干对他根本沒进行游说,“干但笑,终无所言。”蒋干回到曹操营中后,一再向曹操赞扬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看来蒋干非常了解周瑜,而且明知游说不成自己便方讨沒趣,可见他不但不是蠢人,倒是很有见地。历史上虽然沒有蒋干盗书这件事,但是那出戏作为艺术还是相当成功的。

戏剧中的周瑜曾施过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奇计——美人计

这件事在历史上有记载,但是两者的出入却很大。戏剧中的美人计,是从孙权嫁妹妹给刘备开始的,并且是周瑜的如意算盘;可是历史上的孙刘联姻,并不是什么阴谋,而且与周瑜无关。那是在赤壁战后不久,刘表的长子刘琦病死后,将士们拥戴刘备为荆州牧,刘备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的时候,慑于刘备在荆州对自己的压力,孙权才“进妹固好”,实际是属于和亲性质的友好活动。至于周瑜曾打算使美人计,那是孙刘已经联姻以后的事。刘备到江东与孙权会见以后,周瑜曾经上疏孙权,建议“宜徙备置吳,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但这也只是周瑜的建议,并沒有象戏剧中那样付诸实行,这是因为孙权不同意。“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孙权还是从共同抗曹的大局来考虑的。其实,即使孙权同意周瑜的意见,怕也是一厢情愿,刘备并不是那样容易被美人旨酒动摇了的人。宋代秦少游就评过周瑜的美人计,“其策何如?此又大不可也。先主(刘备)尝见其髀肉生慨然流涕,叹功业之不建,其在许也,曹公与之出则同與,坐则同席,意亦不留,此其岂以美女玩好老于吴者耶?”(《淮海集》卷21)《美大计》中的刘备,却真的沉溺于温柔乡中,那是沒有历史根据的。

由《龙凤呈祥》新改篇的《美人计》,将孙夫人描写成一位胸怀大局,甘心为孙刘联合这一大事献身的人,作为戏,改得当然很好。可是,历史上的孙夫人与刘备的关系,似乎并不很融洽。初见面,就使刘备心怀畏惧,“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凛。”这一点,问题还不大,主要是孙夫人到蜀之后的骄横不法,“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连诸葛亮也对她怀有戒心地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他们可能怕孙夫人里通孙权,所以当时专门派赵云去管理内府的事,“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看来他们的担心是必要的,在刘备入川西征后,孙权果然大派舟船来迎妹妹,孙夫人又想乘机将刘备儿子阿斗带回吴去,后来多亏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阿斗)还。”戏剧中的截江夺阿斗故事,就来源于此。

《龙凤呈祥》剧中曾安排了一个吳国太,作为刘备的救命星。历史上孙权的母亲中,确实有个吴夫人,因为孙权当政时年轻,所以吴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有一次曹操派人向孙权逼要人质,孙权偕周瑜一道去与吴夫人商量,周瑜表示拒绝送质,吴夫人支持周瑜意见,并且高兴的对孙权说,自己要把周瑜当儿子一样看待,希望以后孙权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周瑜。这个吴夫人颇有作为,不像《甘露寺》里那个糊涂的老太婆,不但不知诸葛、关、张、赵,甚至连“刘皇叔”都不知为何许人。不过,这个吴夫人,早在刘备入赘之前七年就已经死去,她根本没有亲眼见到女儿的出嫁刘备,当然历史上也就不存在什么”甘露寺国太看新郎了。”

3

周瑜肯定不是诸葛亮气死的。因为从赤壁之战到周瑜病死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诸葛亮一直在荆州南部负责钱粮赋税调度,周瑜则在江陵前线与曹军作战。俩人在当时都是各为其主,基本没什么交集。

即便刘备集团当时要有人跟周瑜打交道,那也是刘备本人。诸葛亮的地位还达不到。

至于周瑜是不是病死的。如果按照正史中的记载:周瑜在攻打江陵期间受箭伤;养伤期间遇到曹仁劫营,被迫亲自督战,可能又导致伤口二次破裂;再加上之后周瑜带伤回江东向孙权分析进攻益州的可行性。最后再马不停蹄的往回前线赶这几点来看,周瑜因伤未愈而病死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周瑜从受伤到病死,前后拢共也就一年时间)

(公元209年)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国志·周瑜传》

(公元210年)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周瑜传》

毕竟,在抗生素发明之前的年代,刀剑创伤造成的感染是大概率事件,而能熬过感染存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咱们当代的武侠小说和古代民间武混子(就是古代街头卖艺顺带卖药的那种人),喜欢吹嘘祖传金创药的奇效,搞得好像一个人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只要擦了金创药,就一定能痊愈似的。

但其实这都是瞎扯。因为只要有心留意,就能发现很多三国名人都是死于创伤。比如孙策让人射了一箭,当场被抢救回,没死。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死了。

还有张郃,之前之前都是活蹦乱跳的,最后膝盖中了一箭,死了。

另外除了创伤,现在看起来不是什么大毛病的拉肚子,传染病,在古代都可以轻易要一个人的命。比如建安七子,那在当时都佼佼者,享受的医疗服务远比老百姓好的多。结果一场瘟疫,陈琳、刘桢、应玚、徐干和王粲全部病死了。(五人均死于公元217年的瘟疫。王粲死于前线,另外四人死于邺城)

值得一提的是,周瑜病死于荆州(具体在巴丘还是巴陵,有争议),而荆州在赤壁前后都有瘟疫发生。周瑜死在荆州,也不能排除他在荆州感染上瘟疫而病死的可能性。毕竟周瑜身体一直有伤,身子骨应该很虚,碰上瘟疫大概率扛不过去。

所以说,中了一箭,之后又没办法专心养伤的周瑜会突然病死在瘟疫区,也很正常了。

另外除了周瑜因伤病死的说法,目前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阴谋论,说他死于孙权的谋杀。

这种说法的逻辑是这样的。

①:荆州地理位置重要。众所周知,荆州和扬州说是荆扬互制,但现实中吃亏的往往是荆州下游的扬州。所以任何一个统治扬州的统治者都希望把荆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②:周瑜并非孙权的心腹。周瑜虽然是东吴老臣,但他是和孙权哥哥孙策一起开拓江东基业的元老,不依赖于孙权,就能在吴军中拥有崇高威望,所以周瑜对孙权存在一定的威胁。站在孙权的立场来看,如果真的让周瑜养成了气候,他不免会有尾大不掉之苦。

③:综合前两点,周瑜攻取南郡后,握住了孙权命门。再加上他是东吴元老,其地位不在孙权之下,所以孙权对他难免会有猜忌。



但是彼时周瑜正处在威望的顶点,实在不好下手。万一弄成鱼死网破之局,就便宜了曹操和刘备。所以孙权三思之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制衡的妙策:让鲁肃和刘备制约周瑜。

具体怎么制衡呢?

按照阴谋论的观点,周瑜打下南郡后,刘备去找孙权借南郡。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三国志·鲁肃传》

这个时候,孙权是可以不借的。但想到周瑜的势力,孙权最终和鲁肃唱双簧,利用了刘备在大胜之后急于扩张自己势力的心理,生生的把周瑜打下的南郡抢了出来,转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为了保住地盘,就和周瑜构成了制衡关系。

这点结论,有两个史料依据。

一是《江表传》中曰:刘备与孙权会谈时悄悄的说周瑜可能有不臣之心,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挑拨离间,孙权没有表态。

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江表传》

二是《周瑜传》中曰:周瑜回柴桑期间,一改之前单独行事的作风,表示愿意与孙权的堂兄孙瑜一起取益州,待拿下成都后,留下孙瑜镇守,他再去取襄阳。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周瑜传》


正常来说。刘备作为外人,在孙权面前说他的大都督可能会有不臣之心,这就好比孙权说诸葛亮会有不臣之心。孙权应该会大骂刘备一顿才对,但孙权居然没骂刘备,这就不正常了。

这里可以猜测,孙权当时对周瑜应该是有忌惮的。这种忌惮就跟他后来猜忌陆逊一样。

再就是周瑜。周瑜之后回江东向孙权申请打益州,特意强调要和孙瑜一起去,并且表示打下益州之后,让孙瑜留下来镇守,他再去取襄阳和樊城。这种奇怪的举动,也难免不让人怀疑这是周瑜感受到了孙权对他的猜忌之心,急于通过表现,化解孙权的猜忌。

不过,孙权貌似并不领情。因为益州离扬州遥远,周瑜的这个计划中,没有刘备。周瑜给孙权画了一张“划江而治”的大饼,可事实上一旦他取蜀成功,到时候不管留守的人是孙瑜,还是周瑜,恐怕就不是孙权说了螚算术的了。

并且,《三国志·周瑜传》里,周瑜还提到了要收关羽、张飞为麾下的想法。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三国志·周瑜传》



孙权不傻,现在的周瑜已经很难对付了,再让他收了关羽、张飞,那东吴到时候是姓周还是姓孙,就真的不好说了。

于是,孙权一方面拒绝了周瑜软禁刘备的建议。另一方面,又虚与委蛇,答应了周瑜伐蜀。让周瑜大喜,失去警惕性,最后下了一杯毒酒(猜测是慢性毒药),让周瑜在远赴前线期间突然病死。

当然,也不一定是孙权毒死了周瑜。因为以周瑜的聪明,他不可能不知道孙权心里的真实想法。他突然暴毙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自己抑郁而亡或者是仰药而卒,然后对外虚报病故。

证据就是《江表传》中,记载了周瑜留给孙权的遗书。在遗书中,周瑜先回顾了自己光荣的过去,然后表了一下忠心,表示自己真的没有其他的心思,接着推荐鲁肃代替自己来安抚鲁肃;最后反击了一下刘备。末尾的时候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其中蕴含的心酸不是这一封信可以道尽的。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江表传》

人生病不奇怪,病死也不奇怪,但是恰恰死在这么关键的节点上,那就奇怪了。

不过由于孙权和鲁肃都是既得利益者,对这种事情自然会装糊涂,而陈寿作为蜀人,不清楚其中内幕。自然只能按照吴方的记录为准。所以事后关于周瑜的死因,就写成了因病而卒。

以上就是周瑜之死的阴谋论内容。其中有网友对史料的大量臆想和猜测,不具有权威性,仅供参考。

4

谢谢邀请。

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还是病死的?提这个问题的,是三国演义看多了。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

《三国志》中明确地说,周瑜是回江陵的路上,病死在巴丘。时年三十六。

但是,由于《三国演义》太深入人心了。特别是形容周瑜心胸狭窄,被诸葛亮三气周瑜,给气死的。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诸葛亮气死了周瑜。

事实是怎样的呢?

1、周瑜是心胸狭窄的人吗?

许多史料表明,周瑜其实是一个气度很大的人。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这样写道:“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既然孙策与周瑜友好,周瑜想离开袁术回到东吴投奔孙策于是他选择假借任居巢长来返回东吴,从这里我们看出他是一个胸怀大志,志向高远的人。程普曾经因为周瑜年轻,不服气周瑜,经常与周瑜做对,但后来还是成了周瑜最好的帮手。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2、周瑜到底是得什么病死的?

周瑜的确是在受过箭伤。《三国志周瑜传》里是这样说的周瑜解甘宁之围之后,亲自骑着马督战,恰巧流箭射中他的右胁,伤势很重,随即撤回。

阿呆却认为,真正要了周瑜的命的,不是箭伤,是瘟疫。

巴丘,这个地方大家是不是感觉眼熟?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郭嘉传》

看见料吧?曹操在赤壁之战,在巴丘遇上了很严重的瘟疫,导致曹操彻底失去斗志,把船烧掉,撤退了。

周瑜也是在巴丘病亡。这与曹操在巴丘遭遇瘟疫泛滥的时间很近。阿呆可以大胆推测,周瑜带着伤病,行走到巴丘地带,由于原本身体抵抗力,遭遇瘟疫感染。伤病+瘟疫,一下子撂倒了周瑜。

3、周瑜的死更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关系?

阿呆可以负责任地说,没关系。所谓的三气周瑜,都不存在。

一气周瑜时,建安十四年,而这一年周瑜正带兵与合肥的曹操较量,怎么又会率兵攻取荆州?穿越了?

第二次气周瑜更不可能,刘备娶孙权妺是建安十四年,刘备返荆州发生在建安十五年。孙权放虎归山,放的是妹夫。周瑜是下级,又是外人,何气之有?

第三次更是荒唐。因为周瑜并不是死于攻打荆州的战场,而是死于征蜀的备战中。

总之,阿呆认为周瑜是被伤病+瘟疫,一下子撂倒的。与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5

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还是病死的?

这个问题很有趣,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

《三国演义》宣扬的是诸葛亮的智慧,所以站在《三国演义》的角度看:周瑜是诸葛亮气死的!

《三国志》的宗旨是尊重史实,所以站在《三国志》的角度看:周瑜是病死的!

到底相信《三国演义》的说法,还是相信《三国志》的说法呢?

理智来看,应该相信《三国志》的说法!

感性来看,或许相信《三国演义》的说法!

因为有了《三国演义》,诸葛亮就成了中国百姓心里的神,所以,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神,有人宁可相信感性判断!

如果再去探究事实真相,也许还有一种说法!

因为关于三国的历史,除了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外,还有一本《三国志·裴松之注》,这本书的真实性,应该介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之间。

一般的人都以为周瑜与孙权的关系好的不得了!

在朝廷之上,他们是君臣关系;在朝廷之外,他们是兄弟关系。可是,孙权对周瑜心存芥蒂。

刘备到孙吴娶亲,临走时,孙权来送别。

孙权送别刘备时,对刘备说:“周瑜是了不起的人才,但是他今后就不是我的臣子了!”

这让刘备惊呆了!

孙权凭什么怀疑周瑜要离开他呢?

孙权话里说出了一部分原因,就是周瑜太优秀了,自己呵不住!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大家看《三国演义》知道蒋干盗书的故事。

蒋干受曹操派遣,来刺探周瑜的情报,被周瑜发现了,最后顺手偷了一本书而去!

《三国志·裴松之注》却不是这样说的。

蒋干受曹操派遣,来周瑜军营,不是来刺探情报,而是来策反周瑜的。

周瑜对蒋干的策反,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当孙权知道这件事情后,对周瑜有了猜疑之心。

由此推测,周瑜忠心耿耿,却受到孙权的猜疑,内心忧郁,无法排遣,最后被气出病来,病死在去南郡上任的途中!

综上所述,对于周瑜的死,三本三国史料,有三种说法,您相信那种说法呢?

山野老人讲三国,不管您相信与否,都盼望您阅读后能写两句您想说的话!

6

“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诸葛亮三气周瑜,致使周瑜吐血而亡。


7

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诸葛亮是个光彩照人的谋略大师,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之所以要设计周瑜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和诸葛亮唱对台戏,根本上还是为塑造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服务的。

周瑜本是一个形象潇洒,聪明睿智而又少年得志的青年才俊,领导人曾把周瑜比喻成一个“共青团”,可见周瑜的确是青年才俊。这样一个优秀青年本来应该是鹏程万里,大展宏图的。

可是为了剧情的需要,作者就把周瑜刻画成一个心胸狭隘,而又阴险毒辣了的大将军形象。这样一来,艺术性更强了,对人物的刻画也更深刻了。

在周瑜姿容秀丽的外表下有一颗险恶的心,这样的形象比单纯的周瑜从里到外都很美好更丰满、更立体、也更真实。

周瑜为了杀掉诸葛亮先是派诸葛亮去聚铁山劫曹操的粮草,结果诸葛亮说了一句话“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这句话传到周瑜耳朵里把他给气坏了,不要诸葛亮去了,要自己去,这说明周瑜一生气什么都忘了,连自己派诸葛亮去劫曹操粮草的目的都忘了。

还是诸葛亮说破了周瑜的用心,他才打消了劫曹操粮草的想法。后来又要诸葛亮督造十万支箭,还交代后勤部门不要给诸葛亮充足的原料供应,企图到时间诸葛亮完不成任务按照军令状杀了他。

没想到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本事,算定三天之内长江之上必有大雾,利用大雾的掩护诸葛亮巧妙地施展草船借箭的计策,顺利完成了督造十万支箭的任务。这令周瑜大为吃惊。

最惊险的就是诸葛亮七星坛祭风,周瑜一见东南风起立即派出两路人马从水旱两路出击,一定要杀掉诸葛亮。诸葛亮早就算定周瑜要这样做,所以早就安排赵子龙来接自己。于是,周瑜的计划再次落空。

这些事情分明告诉读者周瑜是斗不过诸葛亮的。

赤壁之战胜利后,诸葛亮和周瑜都想夺取南郡,但是最后诸葛亮夺得了南郡,周瑜不但没有夺取南郡还损兵折将,受了很大的损失,周瑜自己也受了箭伤。这样为周瑜被气死埋下了伏笔。

周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使出了美人计,要把刘备引诱到江东扣留下来换取荆州。诸葛亮又将计就计派出大将赵云护送刘备前往江东求亲。

由于诸葛亮计划周密,挫败了周瑜的美人计。先让刘备的随从到街上购买结婚礼物,大肆宣传刘备和孙尚香即将结婚的消息。

又让刘备去拜访乔国老,乔国老又去找了吴国太,说明了刘备和孙尚香即将结婚的消息。

这样一来解除了刘备的被动局面,原来的美人计被诸葛亮给搞成真和亲了。于是假戏真做刘备真的娶了孙尚香,这让孙权很是生气。

周瑜又献一计用富贵温柔乡困住刘备,结果还是诸葛亮预留的锦囊妙计齐了作用,依靠孙夫人的权威,刘备得以逃脱软禁,回到荆州。

这时候周瑜还不甘心派出水军追击,结果诸葛亮也派出水军接应。周瑜没办法,诸葛亮手下的士兵大声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样无情的嘲笑对于一个自视甚高,又很有才干的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羞辱。面对这样的羞辱,身为三军统帅的周瑜又无能为力,加之他本人心胸狭隘,气满胸膛,箭伤复发,所以就死了。

周瑜之死,死于他的性格。《三国演义》的作者很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所以刻画了 周瑜这样一个悲剧性格的悲剧形象。

8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周瑜不是诸葛亮气死的,其实是病死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范成大的“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周瑜,周公瑾。庐江人,东汉末年名将。年少与孙策较好。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帮助孙权,荣升大都督。在赤壁联合刘备大破曹操,又击败曹仁。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享年三十六岁。

三国演义里为了衬托诸葛村夫的光辉形象,特意把周瑜写的小肚鸡肠,心胸狭窄。首先提出连刘抗操的是周瑜,火烧赤壁的也是周瑜。羽扇纶巾本来就是苏轼描写周瑜的,结果在演义里却成了诸葛亮的经典形象。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周瑜给气死啦,还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而且再大破曹仁的时候受了重伤,一直没有完全康复。

为什么周瑜的死有很多争议呢?是因为他死的时间确实有点蹊跷。他死之前被孙权叫回去研究攻打益州的时候。孙权刚同意,攻打益州让周瑜回驻地的路上,周瑜死了。当时刘备也在准备攻打益州,如果周瑜也参和进去刘备能不能当上汉中王还是个未知数啊。当这个巧合遇到一起的时候,就传出好多版本了,到底那个真那个假,就看客官您相信那个了。

周瑜的历史地位可是相当高的,在唐德宗时期,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还为他们设庙,三国时期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到宋朝,也社庙周瑜依然在列。

9

首先他是被射伤的,这是个前提,赤壁大战以后,曹操败回许都,留下曹仁镇守南郡,

后人多以为曹仁有勇无谋,其实则不然,曹仁是有勇有谋之将。

让曹仁镇守南郡是曹操考虑成熟之举,曹操一向知人善用,这一点问题不大,南郡和当时东吴之地,处于战略防御前线,极度紧张,你攻我打状态,南郡处于战略一线,曹操新败,处于军心涣散,士气不佳状态。

东吴周瑜士气高昂一心想吃到南郡,南郡曹仁镇守和曹洪镇守彝陵,是犄角之势……

对东吴非常不利地势,周瑜强行进攻,被曹仁毒箭射伤了,当时毒箭无人能治,医疗条件限制,周瑜毒箭,毒气攻心了,虽然找到神医华佗留下的秘方,很难治好了,不能生气,生气就箭创崩发,曹仁利用这一点,频频气周瑜,导致周瑜箭创伤崩裂,只剩下半条命了。

在让诸葛亮一气在气,导致周瑜一命呜呼。





10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周瑜临死前所说的一句话。话语中,充满了周瑜的愤懑与无奈。这句话,即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把周瑜的心胸狭隘刻画的入木三分。

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终于把周瑜气到箭疮崩裂,口吐鲜血而亡。这件事,还要从赤壁之战后说起。

诸葛亮袭南郡,一气周瑜

曹操在赤壁兵败之后,退走华容道。关羽念及当年曹操的知遇之恩,放走了曹操。周瑜得知曹操已逃,便收兵点将,上表叙劳,犒赏三军。之后,周瑜挥兵直取南郡。刘备见状也屯兵油江口,准备随时攻取南郡。

周瑜看出了刘备之意,便亲自拜访刘备。双方约定,如果吴军没能打下南郡,便由刘备去取。

此战,周瑜先是中了曹操留给曹仁的诱敌之计,被有毒的弩箭射中左胁。而周瑜则趁机佯装箭疮发作而死,迷惑曹仁,诱骗曹军出城劫营。不出周瑜所料,曹仁中计,弃南郡直逃襄阳。

周瑜则收住吴军,直奔南郡城下。当周瑜到达南郡城下之时,只见城上旌旗密布,城头站立一员大将,乃是常山赵云赵子龙。原来,诸葛亮早已探知消息,在曹仁引兵出城之后,便让赵云轻松攻取了南郡。同时,诸葛亮还派人诈称曹仁求救,将把守襄阳的夏侯惇诱出。关羽则趁机袭取了襄阳城。

周瑜听说诸葛亮不但抢了南郡,还偷袭了襄阳,只气的箭疮崩发,昏迷半晌才醒。

诸葛亮三锦囊,二气周瑜

刘备得了荆州、南郡、襄阳之后,广纳贤士,得了马良、马谡五兄弟。刘备听从马良之策,随即南征又得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

老实人鲁肃找刘备讨还荆州。结果,被孔明以取得西川之后归还为由,将鲁肃给堵了回去。周瑜听闻之后告诉鲁肃:“子敬中诸葛之谋也!名为借地,实是混赖。”这才有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典故。

恰逢刘备丧妻,于是周瑜再施计策,以结亲为由,诱骗刘备到江东,趁机幽禁刘备,然后以刘备换取荆州。

所有的一切,自然逃脱不了诸葛亮的法眼。诸葛亮定下三条锦囊妙计,交给赵云,由赵云护送刘备前往江东娶亲。诸葛亮第一条锦囊妙计,刘备成功与孙尚香成婚;第二条锦囊妙计,刘备成功骗得孙尚香同回荆州;第三条锦囊妙计,刘备成功借孙尚香之力,挡住了江东诸将,脱离险境,与诸葛亮会合,返回了荆州。

周瑜渡江上岸追击,又被关羽、黄忠、魏延截杀,大败而归。周瑜再次被气的金疮迸裂,昏厥倒地。

诸葛亮假犒军,三气周瑜

周瑜为了夺回荆州,准备直接用兵灭了刘备。

张昭、顾雍建议,为了防止曹操趁机偷袭,不妨先让华歆赴许都,表刘备为荆州牧,让曹操忌惮刘备,借机让曹刘相攻。

曹操是谁,自然不会上当。曹操听从程昱的建议,在收到孙权的上书之后,并没有封刘备为荆州牧,反而加封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这……都是老狐狸呀。南郡和江夏都在刘备手中,曹操不但没有上当,反而趁势挑拨了孙刘之间的关系。曹操为了不让计策暴露,封使者华歆为大理寺少卿,留在了许都。

周瑜、程普受职,周瑜那是越想越气,越想越要杀了刘备报仇。于是,周瑜再施一记,准备假途灭虢,以借道伐蜀为由,让刘备犒军,趁机杀死刘备,夺回南郡。

结果么,自然是逃不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切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

周瑜统水陆大军五万,到达江夏,受到了糜竺的热情接待。随后,又到公安,本以为刘备早已做好了犒军的准备。结果,四处空空荡荡,既不见军船,也不见士兵,空空荡荡,没有一人迎接。于是,周瑜直奔荆州。

荆州城前,赵云站在城楼之上,再次据周瑜在城门之外。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各带一支军马,四路杀来,喊声震动百余里。周瑜见状,大叫一声,箭疮复裂,跌落马下。正是:“一着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可叹江东周公瑾,生不逢时遇孔明。”

周瑜自知命绝,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数声而亡,逝于巴丘,终年三十六岁。

历史上周瑜的真实死因

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像演义中那么神。而历史上的周瑜,也跟演义中的大不相同。历史上的周瑜,气度恢弘,有勇有谋,而且相貌俊美,精熟音律,是真正的羽扇纶巾一儒将。

不过,周瑜之死,的确与南郡有关。

赤壁之战后,周瑜与程普搭档,攻打驻守南郡的曹仁。程普仪仗资格较老,不服年轻的周瑜,屡次激周瑜。周瑜敬重程普,只得与曹仁约期大战。

《三国志》载:“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历史上的周瑜破曹仁,并非诈死,而是假装没事,亲自“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瑜跟刘备借了关羽,让刘备断了曹仁的军需补给。曹操得知消息之后,就让曹仁退出了南郡,暂驻襄阳、樊城。

南郡是周瑜打下的,并由孙权拜周瑜为南郡太守。随后,周瑜屯兵江陵。

周瑜当时上书孙权,让孙权使用美人计,筑起宫殿,弱化刘关张的斗志。之后,,将三人分开,逐一攻破。周瑜的看法的确没错。关羽独守荆州,最后兵败身亡。而张飞独自领兵,也为属下所杀。剩下刘备,又夷陵大败,病死白帝城。刘关张三人,的确是聚则为龙,分则是虫。

接着,周瑜又陈述了天下二分之计,由他“与奋威(即奋威将军周泰)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取得益州和汉中。然后,周泰留守,结援马超,他则还军,与孙权一起“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觉得此策可行,便同意了周瑜的建议。周瑜受命,隐藏行踪,准备返回江陵,发兵取益州。结果,行至巴丘,病逝。推测,周瑜在与曹仁交战中,伤了右胁,箭伤就一直未愈。周瑜又倾心于江东的统一大业,费神劳力,加上舟车劳顿,这才病发而逝。

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很精彩,但是,那并非史实。历史上的周瑜,是因为在南郡城下的箭伤,留下病根,最在巴丘病逝。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江东周瑜周公瑾,自此也成了千古传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