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豹眼愚钝,不清楚蜀汉统一天下的机会在哪里,也不清楚吴国有啥机会。只感觉曹魏还有一线希望,遗憾的是没能完成一统大业。

历史没有如果,事后诸葛也仅仅是事后,但回答这个问题,还是离不开如果和事后。

如果曹魏不是自乱阵脚,就没有司马氏的机会;司马氏能够一统天下,还是依靠曹魏集团给他留下的那些基业。

曹操挂了,没有给刘备、孙权留下机会;曹丕挂了,也没有给诸葛亮、孙权机会;曹叡挂了,依然没有给刘禅、孙权机会,却只留给了司马氏家族以机会。

这就是说,在任何时候,蜀汉、孙吴都没有机会。

如果司马氏还抓不住机会的话,最大可能还是曹魏自己能够抓住机会。

根本而言,机会还是由势力所决定的。

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来形容曹魏,恰如其分。在曹魏最烂的时候,蜀汉、孙吴都没有机会,就是说曹魏依然比他们强大。

诸侯争霸凭的是实力说话,人谋本身就是实力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曹操从陈留起兵,一步步成为最大的诸侯势力,就诸葛亮也得承认,曹操不惟天时,亦为人谋。曹操能够取得如此大的霸业,哪一步不是人谋的结果?

就是赤壁之战战败,在孙刘无疑是人谋的结果,在曹操也是人谋不当的结果。

不能说成功就是人谋,失败就不是人谋吧?

袁绍官渡之战,人谋还少吗?只不过正确的没有采纳,采纳了错误的建议而已,无一不是人谋的结果。

首先看一下曹魏的机会在哪里?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与孙刘联盟在赤壁展开决战。孙刘联盟借助人谋,成功击败了曹操,阻止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步伐。

这其中,孙刘联盟的策略得当是毫无疑问的,但当时疫情大发,北方士卒不习水土,导致了曹军战斗力下降。

如果赤壁之战能够像官渡之战那么持久对峙的话,孙刘联盟能有几成把握战胜曹操呢?

豹眼认为,这是曹操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因为战败,错失了一次大好机会。

曹丕主政时期,曾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南征。

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

是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

黄初三年(221年),孙权因为夷陵之战全力对付刘备,就向曹丕称臣纳贡。击败刘备之后,孙权就反叛曹丕。

魏文帝曹丕从许昌出兵亲自南征孙权,各路大军齐头并进,孙权依靠长江据守。

之后就没有之后了,曹丕临幸宛城,就回到了洛阳。

这里没有记载这次南征的结局,也没有记载南征撤军的原因。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硃桓以濡须督拒仁。

黄武元年(221年),曹魏派遣曹休、张辽等五路大军,分别进攻洞口、濡须、南郡。可见这次南征,曹丕整得动静不小,意在一口吞并江东。

孙权自然是不敢怠慢,调遣吕范等督五军据守。

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馀年。”

大敌当前,但孙权内部却因为扬、越等地蛮夷没有摆平,可谓内外交困。孙权就卑躬屈膝给曹丕上书,请求允许自己改正错误,说:“如果我罪难除,实在不能赦免的话,我将奉还土地和民众,请让我寄命于交州,结束我剩下的生命。“

孙权主动求降,曹丕顺坡下驴。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魏吴交战各有胜负,曹魏只是略占优势。

这里也没有记载,曹丕是因为啥原因,就同意了孙权求和,但绝不会因为孙权的几句妥协、示弱的话,曹丕就撤军的。

有资料说,魏吴在江陵展开了激战,战斗非常惨烈,又是因为疫疾,曹丕不得已撤军。

但豹眼没有查阅到相关的史料,无法予以佐证。

但没有记载曹丕是因为战败而撤军,参考孙权主动求和来看,加之汉末三国时期瘟疫频发,这个情况也并非不可能。

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

孙权复称藩。辽还屯雍丘,得疾。

从《吴主孙权传》来看,张辽参加了这次南征。

孙权再次称臣之后,张辽撤军屯守雍丘,随后就得了疾病。

曹丕撤军后,孙权随即又反叛。曹丕命张辽征讨,孙权得知张辽带兵出征,依然心有余悸。

也就在这一年,张辽病逝,年五十四岁。

有学者也认为,张辽突然病逝,恐怕是与瘟疫有关,很可能张辽在上次南征时感染了瘟疫。

不管曹丕这次南征是因为啥原因撤军,起码说明,曹魏的势力还是远远强大于孙吴。

孙权随即反叛,也说明孙吴并非不堪一击,但绝没有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

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一]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黄初六年(225年)冬十月,曹丕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

曹丕意在与孙权再次决战。但由于当时天气大寒,水道结冰,舟船不得入江,不得已曹丕撤军。

次年,曹丕病逝,年四十岁。再也没有机会与孙吴对决了。

曹丕在位时间较短,仅有的两次南征,都是主动撤军。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孙权也曾经主动征伐曹魏,都是小打小闹。无非是想赚点便宜而已,并不具备灭掉曹魏的实力,也就是说,在此期间,孙吴根本就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曹叡登基后,面临诸葛亮屡次北伐和孙权的联合夹击。但年幼的曹叡,稳坐钓鱼台,连续击败诸葛亮的北伐和孙权的进攻。不必说诸葛亮没有机会,就是孙权也没有机会击败曹魏,一统天下。

此时的曹魏不能够碾压蜀汉、孙吴,但势力还远在其上。

最后,看一下蜀汉、孙吴的唯一机会在哪里?

曹叡病逝,年仅三十六岁,少帝曹芳继位,由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芳在位初期,曹爽与司马懿还是能够合作的。尽管曹爽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建议,屡屡出兵进攻蜀汉、孙吴,都以失败而终。但蜀汉、孙吴依然没有机会灭掉曹魏。

曹芳执政后期,曹爽控制了朝政,司马懿韬光养晦,不再参与朝政。

从正始八年(247年),曹爽将郭太后迁徙永宁宫之后,到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曹爽独自控制朝政最多不足两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曹爽专权,飞扬跋扈,曹魏朝政乌烟瘴气,这对蜀汉和孙吴来说,是唯一的机会。

此时的蜀汉是费祎主政,他放弃了诸葛亮时期主动北伐的策略,改为战略防御,曾经击败曹爽的进攻,但没有主动再继续北伐。

实际上蜀汉是没有任何机会能够战胜曹魏的。

而孙权此时在干嘛呢?

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太子孙和就与鲁王孙霸因为储君问题争斗不休。孙权年事已高,为了继承人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也没有心思再去考虑北伐曹魏的事。

曹爽专权时期,孙吴也已经进入了老年政治时期,完全丧失了称王争霸的斗志。不要说去一统天下,恐怕自保也是最大的愿望。

太元元年(251年),也就是在司马懿高平陵事变的第三年,孙权病重,次年病逝,年七十一岁。

这个年龄与司马懿倒是相当,但孙权之后的子孙们可就不成器了,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比,不可相提并论。

司马懿掌控了朝政后,对于蜀汉、孙吴来说,就没有一点机会啦。

因此,在豹眼看来,蜀汉、孙吴在整个时期,几乎就没有机会灭掉曹魏,一统天下。

唯一可能的机会出现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之前,曹爽专政的两年时间内。但由于孙权已进入了老年政治时期,不仅失去了斗志,也没有实力去与曹魏争夺天下。

司马懿控制了朝政,曹魏宗室失去了掌控力,但曹魏国家整体的势力还在。

曹魏宗室衰败仅仅是给与了司马氏机会,但司马氏并没有给蜀汉、孙吴任何机会。

豹眼认为,蜀汉根本就没有机会,孙吴的机会在哪里,豹眼也没有看到。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其实从中国历史上来讲,江南地区和四川盆地一般都是割据政权,极少能诞生一统天下的存在。

其中仅仅有两个例外。

一个是从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汉高祖刘邦。

一个是从乞丐白手起家建立明朝的朱元璋。

而刘邦和朱元璋在所有的开国之君中也是极为厉害的存在。

我们以三国时期举例。

蜀汉能有机会一统天下吗?

其实要是荆州未失,刘备未亡,蜀汉的确有极大几率完成刘邦出汉中一统天下的老路。

但是很遗憾,蜀汉首先失去了荆州,又失去了关羽这样一方领军大将。之后又在随后对待东吴的战争中丧失了蜀汉数年积累的精锐。

没有了这个基础,诸葛亮就算再有才能,也只能维持蜀汉割据一方的情况,很难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再来说东吴。

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北方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经济中心。直到南宋,经过几百年的耕耘,南方才逐渐和北方持平。

到了明清时期,南方才成为了经济中心。

三国时期,虽然东吴的占据面积看似极大,其实东吴的核心区域也一直是在长江沿岸。再往南走,不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便是充满瘴气的荒蛮之地。

这也是孙刘必须联合,才能共同抗击曹刿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三国时期,虽然孙权割据一方成功称帝,成为三国势力之一。但这也是建立在北方和四川盆地都处于战争中,无暇度过长江天险罢了。

等到北方一统,长江以南永远逃脱不了被兼并的命运。

这一点无论是晋朝灭亡东吴,或者说隋朝一统天下,或者是赵匡胤攻灭南唐……

基本上都是北方统一南方。除了朱元璋这位千年一出的人杰,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无人做到南方一统北方的壮举。

所以说在三国时期,东吴从来都是没有机会的。

我是以史为鉴,讲述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3

说实话历史上的孙权真没希望统一天下。

因为孙吴是国家制度上出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还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门阀政治。

虽然蜀汉和曹魏也有士族(或称为豪族),不过没有江东士族这么根深蒂固,再加上孙权本来就是继承父兄之业天生缺乏权威性,于是就导致孙权只能分蛋糕,不能做蛋糕(剥夺民脂民膏讨好士族的下场参考西晋),也不能夺蛋糕。(指孙权损害士族利益)

在当时和门阀政治做斗争也不止孙权他一人,隔壁曹操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可是……曹操能对士族采取又拉又打乃至压制士族的原因是得益由曹操一统华北的武功和作为第一任领袖的绝对权威。

反观孙权打个合肥,张辽满宠各种不给他面子,这不是为难孙权吗?整天搞公费旅游怎么树立权威?甚至有一次组织作战,朱桓因为和全琮有矛盾就直接擅自撤退了,孙权对此只能打哈哈,估计孙权内心已经崩溃了。

而更恐怖的是孙吴还有个制度叫私兵制,让世家大族拥有私有部曲,这下更是惹不起了,敢抢蛋糕?直接叛乱。

反观曹操那边,曹操让统兵的将领大多是自己亲族比如曹仁夏侯兄弟,或者他自己提拔的寒门将领比如五子良将。而荀彧陈群司马懿等等名门望族,最多当个参军,随军祭酒之类的,其他时候干干文职就可以了。

孙权在这方面也不是没做过尝试,比如吕蒙就是个成功的例子。然而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我上面说过曹操除了任用寒门将领外,他的亲族至关重要,曹仁曹洪夏侯兄弟都是曹操死粉,属于同一利益集团。

可是孙权这边……孙家是由不同的利益团体结成的,比如孙静一系和孙权一系就是两个的利益集团,还有外戚势力又是自成一派。

孙权和他们的关系就好像集合,有利益交集的地方,也有利益矛盾的地方。

所以在无法得到自家宗族的全力支援下,即使孙权靠提拔自己的亲信也很难战胜强大的江东士族,光是搞制衡孙权就很费劲了。

除了自身宗族问题外,孙权还有孙策旧部要处理,特别是张昭虞翻这样喜欢打孙权的脸的人,孙权十分不爽。所以孙权联合宗族和江东大族第一个搞垮的就是孙策旧部集团,该冷落的冷落(张昭),该放逐的放逐(虞翻),该夺取部曲的就夺取部曲(程普、黄盖),还有秋后算账的(周瑜和韩当)。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双方都有责任,孙权刻薄寡恩自然不用多言。而孙策旧部也是仗着自己是功臣老臣往往耍大牌,比如南郡之战周瑜程普互撕,夷陵之战诸将不服陆逊,中央张昭虞翻更是出了名的吊炸天。

作为一个领导,孙权需要权威、也需要面子,所以孙权逐渐把孙策旧部给清理了。

可是抢了孙策旧部的蛋糕后,获利的不只是孙权,江东大族,宗室势力也获利了。

接下来孙权就想尝试尝试抢抢江东士族的蛋糕。

而手段基本上是固定的,就是任用酷吏来找士族豪强的麻烦,当然有时候这种人也被称作小人,吕壹就是这么一个人。

不过最后以失败告终,就算吕壹有孙权撑腰也干不过树大根深的江东大族。

不久后太子孙登死了,孙权就又想出一个办法,一方面立孙和为太子,一方面宠爱鲁王孙覇。孙权的用心自然在于希望让江东士族分裂,然后开始内耗,而自己坐山观虎斗。

另外孙和做太子的时候和陆逊等江东大族走的太近,让孙权不放心自己死后,孙和会成为世家大族的傀儡,也有这方面考虑。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有,比如西魏宇文泰临死前,就因为担忧长子宇文毓会被外戚独孤信牵扯,宁愿把位置传给次子宇文觉。

然后众所周知孙权玩脱了…………首先两派之争把东吴搞得乌烟瘴气,影响了国家的运转。更重要的是孙权意识到就算江东士族分裂,但他甚至连铲除其中一派的能力都没有。

孙权只能无奈的叹息:“"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一人立者,安得不乱?"”

言下之意就是我立其中一个儿子,另一派的人就会在我死后造反,那样东吴就会重蹈袁家的覆辙。

于是孙权只好搞个了个双输,不久后孙权病逝。

回到问题,如果孙权要一统天下的机会,就要解决士族问题,而这基本上不可能,至少凭孙权一个人是绝无可能的。

如果孙坚孙权父子联合还有希望,这样文武双全军政全才,还能拥有无上权威,最重要的是能让宗室势力和孙策旧部成为一个利益集团,这样方有可能压制江东士族,进而一统天下。

欢迎大佬们来评论区留言~

4

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定太平。百年三国,最后的大赢家确是三国之外。

其实,在千腾万变的战局中,魏、蜀、吴三国都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一、曹魏的可能——惜哉



不能不说,曹魏拳大胳膊粗,九州之地魏占其七,地广、人多、粮足,军队加起来比蜀吴两家还多。

特别是,曹操是三国里亲自指挥战役最多的军事家。在军事才能上,孙权、刘备同曹操相比差得很远。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平定汉中,此时,如果曹操继续用兵,一举拿下益州,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的军情是,益州初定,人心未服,且刘备正与孙权对峙于荆州,成都缺乏主心骨。

《资治通鉴》记载,丞相主簿司马懿言于操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

所以说,曹操如果顺势而为,进攻益州,那些投降刘备的人很可能再次投降曹操。结果曹操以“人若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坐失良机。

三国归晋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统一天下的思路。

还有一次机会是,公元222年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此时,如果曹丕趁机进攻东吴,东吴一灭,离天下一统就不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的军情是,刘备因孙权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大举伐吴。孙权举全国之力对付刘备,吴国腹地空虚。

而孙权担心曹魏趁机袭击自己,就向曹丕屈服称臣。侍中刘晔一针见血指出,孙权并非真心请降,这只是权宜之计。

所以如果曹魏水路进攻吴国,再加上刘备的陆路用兵,不出一个月,吴国必亡。吴国一亡,蜀国就孤立了,也不会坚持多久。

《三国志 刘晔传》记载:“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可是,曹丕却傻儿吧唧地认为吴国已经称臣,伐之不义。

二、蜀汉的可能——痛哉



蜀汉也有一统天下的可能,就是在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胜利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又派孟达袭取了房陵、上庸、西城“东三郡”。

刘备打通了汉中沿汉水直通荆襄的军事线路,使汉中、荆州两条对曹魏进攻的战略成为可能。

可以说,此时刘备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至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战略规划已经完美地实现。

建安二十五年(220),一代奸雄曹操病故,那么诸葛亮所说的“天下有变”不就来了吗?此时,蜀汉抓住这个利好时机,兵分两路,夺取中原,一统天下,就在眼前。

但是,就是在这短短的一年左右,蜀汉发生了太多的不应该。

一不应该是,襄樊大战,关羽亡,荆州失。这样诸葛亮的两路出兵伐魏,就变成了只能从益州出秦川这一路了。

一不应该是,由于孟达和刘封的内讧,丢失了东三郡。这样从汉中东出,沿着沔水而下东击曹魏、南逼东吴的战略优势不再有。

一不应该是,刘备发动了极其错误的夷陵之战,结果几乎是全军覆没,更使蜀汉元气大伤。

所以说,假如荆州不失,假如东三郡不丢,假如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假如诸葛亮能多活十多年,三国归蜀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是,历史没有太多的假如,所以蜀汉成了三国里最早灭亡的王朝。

三、吴国的可能——哀哉



在三国里,孙权是个仅此于曹操的大英雄。孙吴最后一个灭亡,这得归功于孙权的知人善任。凡有军国大事,孙权都托都督负责。

建安十三年(207)曹操取荆州,饮马长江,但是,赤壁惨败,三国由此鼎立,直至曹操去世也没能灭蜀吞吴。

何以曹操没能统一天下?打不过周瑜,没有周瑜的挡路,曹操一统天下毋庸置疑。

在前后不到十天的时间,周瑜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打得雄才大略的当时天下第一的曹操抱头鼠窜,落花流水,使得东吴转败为胜。

更为重要的是,周瑜还根据敌我形势提出了一个战略规划:“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由此可见,周瑜要并益州,占襄阳,夺取中原,体现了他一扫寰宇的战略构想。

周瑜有一统之才,正如孙权所说,“公瑾有胆略”。赤壁之战后,如果周瑜有足够的寿数,是可以打败曹操一统天下的。此为吴国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天不假人,建安十五年(210)秋,周瑜箭疮恶化,一代优秀的军事统帅英年早逝。吴国一统天下的构想因此搁浅,实在叫人扼腕叹息。

总结一下:曹魏以处于有利战机,两次因审时度势欠缺,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实在可惜。

蜀汉则在短短的时间内,刘关张皆亡,失人失地,隆中对的战略,功亏一篑,想来想去确实悲痛。

吴国千载难逢的一统天下机会,却因一统之才周瑜的逝世而止步不前,真是哀哉。

欢迎转发、评论和点赞,谢谢,请多关注!

5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三国时期,曹魏在赤壁之战前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赢了便可以一路高歌,囊括寰宇;蜀汉在关羽失荆州前也有了吞天下的气势,荆州、益州各发一军,完成隆中之愿景。那么东吴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了吗?我觉得还是有的,并且还是有两次机会。

一、江东猛虎,纵横汉末

??孙坚网络形象

其实孙坚、孙策的死实在是太可惜了,二人皆是开疆辟土,英勇善战的人物,而孙权守成有余,开拓不足,逍遥津一战就是明证,所以注定东吴成不了大气候。

孙坚在东汉末年是出了名的能打敢打之将才,他镇压过黄巾起义、西凉叛乱,平定过长沙叛乱,打败过董卓,战功卓著,东汉被朝廷封为乌程侯。如果他能不死,背靠袁术,那么他极有可能在汉末割据之初,为东吴打下一片大基业,囊括扬州、荆州,成为南方真正的霸主。以此为开端,一面由江淮窥探中原,一面出荆襄图谋宛洛,与北方诸侯会战于兖州和冀州,天下大业可期也。所以说,如果孙坚不死东吴的潜力更大,能够在初期形成领地优势,不会出现后来孙权偏安江南的局面。这应该是东吴争夺天下的第一次机遇,只是被扼杀在萌芽之中了。

子承父业,江东称霸

??孙策网络形象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了他的优点,也是一个勇猛善战之人,多为世人称赞。他忍辱负重,借助袁术的力量扫荡江东势力,所向披靡,二次开创东吴基业。就连曹操在听闻孙策一统江东时,都不禁感慨:“孙策这个孙坚的虎儿难以与之争锋啊。”因而还与孙氏展开联姻,希望借此拉拢孙策。那时孙策带领的江东集团,的确是蓬勃向上,人才济济,文有张昭、张纮、虞翻、鲁肃等一众俊才,武有周瑜、太史慈、程普、周泰等一众虎将。

??孙权网络形象

原本,在曹操与袁绍展开官渡大战的时候,最担心的便是孙策会跨江北上,由江淮杀出袭击许昌。事实上,孙策暗地里一直在筹备偷袭曹操,可惜他在建安五年四月的时候就被许贡的门客搏刺杀了。而曹操到了同年十月,才靠火烧乌巢翻了盘。如果孙策不死,那么四五个月的时间,他绝对能给曹操带来致命的威胁。而且,天下大势,本就瞬息万变,孙策只要首战告捷,还会引导天下观望势力一齐攻曹。曹操一破,则天下局势必然大变。届时,孙策无疑将接替曹操成为最有潜力的天下争夺者。袁绍和刘表虽然势大,但都已经垂垂老矣,无法持久。所以,孙策如若在世,东吴的机会依然很大。

结语

其实东吴有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主要在于这个政权的开拓能力和抢占前期优势。到了孙权时期,孙权固然算是明主,但是一则浪费了前期抢占优势位置的时机,二则孙权不擅军事,面对曹魏更是难有什么开拓可言。

6

很抱歉,东吴并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东吴的优势,地理上只有一条长江之险,军事上只能靠当时最强的水军。东吴的最强水军力量想要离开长江挥师北上,面对北方强大的骑兵和辎重步兵,几乎没有胜算。所以东吴保一方政权尚可,统一天下嘛,痴人说梦!看到这,也许看官会疑惑了,在东吴自己训练一支强大的骑兵不行吗?这不是不行,而是没啥用。你在江南就算可以练就出一支骑兵,再厉害你有北方平原上的战马厉害吗?更别说人家曹魏有着源源不断的西凉战马的资源供给。而骑兵在南方获得部署并对北方的骑兵入侵起到效果直到宋朝的时候才出现。想要北定中原,没有一支力量强劲的骑兵是万万不可的,曹魏的骑兵本来就属于上等水平,再加上西凉铁骑,简直就是如虎添翼。这一点诸葛亮看得明白,所以蜀汉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为何不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路线,而是走大老远的祁山战略?一来是不想冒险,二来主要还是想借此收复陇西,进而占领西凉战马的资源!那换过来说,曹魏和东吴就不一样了,曹魏可以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军,毕竟曹魏也可以共享长江一面的江岸,他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所以说,三国天下必定会走向统一,不是曹魏,就是蜀汉,东吴基本上可以忽略!

【半步巅原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7

三国鼎立,自曹丕建国到东吴被灭,持续了六十年。一强两弱,内部矛盾是此起彼伏,却又奇特的坚持如此长的时间。尤其是东吴坚持到了最后,比之三国中最弱的又连连出击的蜀汉还多了十多年,要说一次机会也没有根本无法说通。

在寻找吴国出手机会之前,我们先看下三国真正鼎立时吴国发生了什么。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废汉称帝。二年(221年),刘备称帝。八年后即229年,孙权由吴王升任为皇帝。

对于孙权的做法,刘晔一语道破其想法。

“(孙)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帝不听,遂受吴降,即拜权为吴王。
晔又进曰:“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

曹丕废汉称帝,刘备听闻汉献帝被弑,以皇室贵胄身份也称帝。两人先后称帝,为世人认可为正统,因得自于汉室。孙权自行称帝,没有合法性可言。即便是吴王也是迫于形势,以臣服于曹丕的代价交换而来的。为此曹丕内部还发生一场君臣间的辩论,以刘晔为代表认为王爵仅次天子一级,不可轻授。最终曹丕内部的决议是仍然赐封孙权为吴王,附带的条件是让孙权遣子入侍,用来羁縻孙权。

孙权内部群臣对此是一致反对,劝谏吴王不要接受,而是自称“九州伯”,取古时分立天下为九州之意,而伯虽次于王爵,但好在为九州之伯,意思为天下霸主。

孙权则是在获得曹丕赐封之后,立刻着手应对这一不堪的局面,坚决不同意曹丕和群臣的意见,而是接受了吴王的封号,册立孙登为太子且不入朝侍奉曹丕。

也就是说,夷陵大战之前后,孙权虽然以少胜多,赢了蜀汉,占有整个荆州,扩大了地盘,削弱了蜀汉,却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况,政治地位的不合法严重制约了他。

之后,为了增强政治合法性,孙权采取曲线救国的方法,先是设立东宫,以东宫太子的名义招揽当时名士,扩大孙氏政权的影响力,进而提升东吴全国的影响力。

后因孙登早死,改立孙和。可由于孙权的偏爱,孙霸又介入进来,东吴陷入了长久的太子之争,就连被视为东吴当时中流砥柱的陆逊也被迫牵连进来。东吴的政治动荡一直延续到了暴君孙皓继位才告一段落,但是此时东吴已经是油尽灯枯。

也就是说,孙权在夷陵大战之后,困于外部和内部,更多的是内部的原因,无法出手统一全国。另一方面,慑于之前偷袭荆州的过往,东吴虽和蜀汉主动抛弃前嫌而言和,内部却是怕重蹈关羽的覆辙。

那为什么说孙权还是有机会统一全国?

东吴鉴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其辖内河道密布,多以水军为主,骑步兵为辅。

鲁肃在为孙权策划应对当前局势时,如同诸葛亮一般,鉴于曹操占据北方,势大而不可为,而要驱逐刘表占有荆州,进而争霸天下。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的意思是占据荆州,而后伺机继续向长江的源头发展。在实际操作中,鲁肃鉴于形势主动寻找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具体的做法就是,在能力范围之中资助一心抗击曹操的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劝阻孙权承认刘备与刘琦占据零陵、长沙、桂阳、武陵四郡的事实,还要主动将江陵借与刘备。

江陵,从南郡分割出来,紧邻曹操所占有的襄阳郡。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退兵,周瑜率兵进占江陵。

鲁肃决意将江陵借与刘备,是从全局考虑。北方的曹操听到孙权借给刘备江陵,惊的手中的笔都掉落下来。这其实就是孙权的统一全国的机会。

诸葛亮在隆中对说道,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本是依附在刘表之下,半生飘零。赤壁之战后,借助刘表之子刘琦的名义才占据了荆州五郡,而后取益州,完成诸葛亮两路进击中原,中兴汉室的宏大愿景。虽然明知道孙权同意借荆州,就是为了保证孙权自身的侧翼安全,也不得不接受。更何况,借荆州本是刘备自己主动提出。

刘备病危白帝城,临终遗命诸葛亮辅佐朝政,李严掌管军事。李严军权被夺后,诸葛亮全权掌握蜀汉,继续他的策略,联孙抗曹。诸葛亮的继承者姜维同样如此,却最终多次因路途和补给的原因,终蜀汉亡国,也是一事无成。

所以,孙权完全可以继续执行鲁肃两弱联合抗一强的策略,在刘备取得益州后,配合刘备双路进军中原的计划,或者进攻合肥响应刘备,坐观刘备与曹操对抗,消耗彼此。退一步讲,即便刘备无法战胜曹操,孙权在刘备和曹操互攻之下,积极稳定本国内政以及平定吸纳南方百越,增强实力。同时接受辽东公孙渊的请求,行船北上,联合乌桓从北向南袭扰曹操。

然而,事实是鲁肃死后,吕蒙接掌,数次劝谏孙权取回荆州,之后甘宁,周霸也相继劝谏,以及驻守荆州的关羽一再藐视东吴,抢掠东吴军粮,拒绝孙权的和亲请求等等,最终促使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困于益州一地而无法自如进军,促成了夷陵大战,使得孙刘联盟名存实亡,需要派驻大将重兵驻扎荆州防御蜀汉。

8

蜀汉从来没有机会统一 。

吴国也没有。

因为:蜀汉江东都是人口少,钱粮少,没有北方世家的支持。

军事力量更是不足。蜀汉军队以山地轻步兵为主,江东也以水军为主。面对曹魏的重步兵与骑兵,不管是蜀汉还是江东,在北方平原都是被虐的命。

比如,209年1月,曹操自赤壁撤退,留下曹仁守备南郡,周瑜气势汹汹带领3万新胜主力包围攻击江陵,结果打了一年才在张飞等人协助下逼迫没有援军的曹仁退到襄樊。

同样,219年5月,关羽主动进攻襄樊,虽然水淹七军,但打到11月,历7个月也没拿下襄樊任何一个城市,终被江东偷袭而惨败。

此外,江东方面五次发起合肥战役,均被人数少的曹魏击败,说明江东战斗力低下。

所以,蜀汉江东不占天时(没有北方世家的支持),军事力量薄弱,也没有人和(人口经济缺乏),只有地利。因此,蜀汉江东只能固守以延缓失败的到来。相对而言,十多次次北伐失败的蜀汉最先灭亡,较少北伐的江东最后灭亡就是证明。

9

一直以来,东吴给大家的感觉都是配角出场来着,因此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三国中东吴是最没有机会一统天下的。

但我有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吴国至少有三次机会统一天下的机会。

1、第一次??,袁绍与曹操相持于官渡,孙策曾定计暗袭许昌,迎奉汉帝,并已为此调兵遣将,但就在计划即将实施的时候,孙策被人刺杀,伤重不治,计划未及实施。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如果孙策不出意外,能如刘备般长命,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可能就不是曹操而是孙策了。这里面的好处简直大到无法想象,受儒家思想、世家教育影响,汉代世家以及百姓的意识形态都偏向于效忠汉室正统,汉帝在谁那,自然就跟谁混,这也是归顺曹操的文臣武将以及世家都比较多的原因。天子尤其对文臣和世家影响最大,文臣提供谋略,世家提供资源,有钱有人有地盘自然赢面就占了一大半。这本是东吴日后一统天下最好的一次机会,因为孙策意外殒命而丧失。

2、第二次,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之后,周瑜曾献两策:其一,软禁刘备,使其与关羽、张飞分开,自然成不了大事。其二,趁曹操新败,无力插手,尽快拿下巴蜀,与马超结盟,再图北方。此两计若成,不仅可与曹操旗鼓相当,成二分天下之势,而且除掉了一个潜在的强力对手。可惜的是,第一计因为孙权怕控制不住刘备没有采纳,第二计未及实施,周瑜就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了(赤壁之战后因率兵救被曹仁围困的甘宁为流矢所伤)。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权......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趶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可惜了雄姿英发的周郎,想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第三次,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打得曹操欲迁都之时,东吴如果不选择背刺关羽,而是协调关羽先打魏国,结果将完全不一样。从来只有老二跟老三结盟对付老大才有翻盘的机会,老三选择了跟老大一起坑老二,那就只能一直乖乖做小弟了,很多事情做完选择的时候结果就已经定了。话说回来,即使选择背盟,拿下荆州,封锁长江之后,也还不是沉迷享乐的时候,此时应该大力发展造船业,走海军出海才是出路,海上贸易也好,经略夷洲也罢,总之应该励精图治,尽快积累资源才是正道。结果孙皓贪图享乐,暴虐无道,白白葬送了大好江山,该说是长江天险给了他错觉吧?

看得出来,东吴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越来越小的,一是因为东吴的强力人物英年早逝,二是因为对手实力的增长,所谓此消彼长,东吴在下坡路上是越走越快。

所以说,东吴真正一统天下的机会在孙策和周瑜,这一对绝对是三国的黄金组合,结果天妒英才,致使东吴数次一统天下的机会尽皆丧失,有时候也不得不说是命啊!

10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吴国有没有机会统一天下?答案是有的,而且不止吴国,蜀国一样有机会,只是这些一闪而过的机会,吴国和蜀国都没有抓住,双双被曹魏势力压制,而魏国严格意义上说也没有统一天下,它只是消灭了蜀国,之后曹魏便被司马家族创立的晋国取代,晋国最后消灭了东吴,真正统一了天下。

那么我们便来说一说吴国可以统一天下的机会在哪里。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吴国的创立,要归功于小霸王孙策,在父亲孙坚战死的情况下,孙策带领孙坚旧部先是屈从在袁术手下,后来在袁术称帝时与之决裂,带领军队返回江东,建安四年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和江夏太守黄祖,建安五年夺取豫章郡,统一整个江东,这份功业在三国时期,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小霸王之名,孙策绝对担当的起,如果不是孙策早亡,以他两多年横扫江东的能力,完全可以带领江东子弟博弈天下,可以说孙策的死,就是吴国第一次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孙权继位后,在武功方面不如孙策,但是在文治方面却强于孙策,吴国在孙权统治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内部非常团结,同样在这段时间里,吴国人才辈出,前有周瑜,中有鲁肃,后有陆逊,三位大都督带领吴国屹立江东不倒。

对比蜀国和魏国,吴国的一大优势就是掌舵人孙权年轻,活的久,正常情况下,他绝对会熬死曹操和刘备,伺机而动,事实也是如此,孙权活了70岁,把自己吴国的继承人都熬死了一个。

这里就要提到东吴错失统一天下的第二个机会,那就是错杀关羽。

有一句谚语叫“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很多不熟悉历史的小伙伴在《三国演义》的引导下,认为刘备借助诸葛亮的计谋,从东吴骗来了荆州,扩大了自己的实力,之后东吴再三讨要,蜀国就是不给,甚至还上演一出关羽单刀赴会的精彩桥段。

实际在历史上,东吴是出于战略考量,只是把荆州四郡让给了刘备,为的就是让刘备在长江对岸牵制曹魏,并不是把全部的荆州都让给了蜀国,而且在后来看到刘备集团窃取了益州之后,是东吴的鲁肃单刀赴会,自己去找关羽讨要荆州四郡的。

就在这段时间,刘备在张松和法正的帮助下占领了益州,实力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当初制定的隆中对设想,可以三分天下,双线出兵威胁曹魏。

吴国看到蜀国强大,自然要采取制衡措施,便想夺回荆州,掐断蜀国双线出兵的一条通道,因为荆州方面,既能威胁曹魏,同样能威胁东吴,于是就有了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桥段。

吴国击败关羽夺回荆州是对的,但是却不应该斩杀关羽,进而激怒刘备,使其发了疯一样亲自率兵攻击东吴,虽然后来东吴陆陆逊在夷陵打败刘备,使蜀国元气大伤,刘备更是因此含恨而死,但是东吴自己也错失了夺取天下的机会。

因为在这个时候,曹操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魏国曹丕在即位之初,还无法完全掌控魏国,正是曹魏最虚弱的时候,如果东吴和蜀国在此时联合起来攻打魏国,魏国多半是会败亡的。

可惜东吴错杀关羽,引发夷陵之战,纵然取得胜利,但是却永远错失了灭杀魏国的机会。

最后补充一下,很多小伙伴认为东吴没有强大的骑兵,所以无法在北方战场驰骋,不可能统一天下,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首先东吴最早通过水路便和辽东的公孙瓒有过贸易,可以获取战马,其次东吴的骑兵通过训练,一样可以与北方铁骑一较高下,大家看看孙坚早年在北方的辉煌战绩就能知道,江东骑兵一样凶猛,绝不次于西凉铁骑,孙坚可是唯一正面率兵击溃过吕布的猛人。

所以说东吴至少错失了两个机会,当然,以后人的角度看待历史,自然会比当时的局内人清晰太多,只能叹息天命不在魏蜀吴,最后落在了晋国的头上。

一家之言,难免疏漏,欢迎小伙伴留言指正,共同进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