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南宋建立的初期,政权非常的不稳固,金国军队几次大举南下,号称要搜山检海抓赵构。与金国军队反复作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韩世忠、岳飞、刘琦等大将各守一方的局面。其实,岳飞负责驻守湖北地区。对于金国和南宋来说,中部战场至关重要,一旦战败就会出现被黑虎掏心的局面。因此,金国全力经营河南地区,岳飞则在湖北与金国对峙。我们来聊聊南宋军队的情况,在南宋初年,总兵力大约40万人左右。

这40万军队基本上分散在两淮地区、湖北地区和川陕地区,其中,岳飞能够指挥的军队打到了10万余人。岳飞的军队分成了12个军,分别是: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由于在荆襄地区,因此必须拥有水军。我们主要讲一下背嵬军,这是岳飞最精锐的部队。背嵬军是岳飞精心训练的骑兵部队,拥有很强的战斗力。按照编制,背嵬军在名义上拥有8000人。其实,没有这么多,实际兵力有五六千人。

也许大家会问,在南方地区,岳飞从来弄来了这么多的战马?金国刚刚消灭北宋之后,没有立刻占领中原地区,而是扶持刘豫建立了一个伪齐政权。既然是自己一手扶持的,金国当然不能撒手不管。金国援助了大量的战马,而伪齐政权把主要的骑兵部队摆在了岳飞的正面。结果鄂州一战,岳飞缴获了15000多匹战马。依靠这些缴获来的战马,岳飞组建了背嵬军,这支部队将是岳家军的开路先锋。统帅背嵬军的将领,就是岳飞的养子岳云。

最佳贡献者
2

感谢问答官方邀请!首先纠正一下,岳家军的十二军包括背嵬军,全军约十万有余。

岳家军十二支分别是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十二军中,背嵬军属于岳飞亲军,是精锐中的精锐,“背嵬之名,始于西番”,岳飞此举是效仿韩世忠。游奕是游绰之意,踏白是武装侦察之意,选锋是指选拔精锐之士,但用作军名,已失去原意,只是成为吉利或威武的军号而已。岳家军原来没有水军,岳飞平定杨么水军后,缴获一千多艘战船,岳飞遂于汉阳军城的荒地建造水军营寨,岳家军始有水军。

岳家军的十二军由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和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分别率领,在二百五十二名将官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将各八十四名。王贵任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张宪任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两人可以代替岳飞主持全军事务,指挥其他统制作战之权,但由于王贵主持中军,因此地位在张宪之上。另外需要交待的是,岳家军只是民间的一种叫法,当时除了岳家军,还有韩世忠的韩家军、张俊的张家军等。岳家军的正式番号是行营后护军,还有韩世忠的行营前护军,张俊的行营中护军,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和吴玠的行营右护军。按照古时方位来讲,岳飞地位处于其他四将之后。主要原因是岳飞资历较浅,且与宋高宗认识较晚,交情不深。

岳飞在平定杨么之前,军力约三万多人。平定杨么后,得“丁壮”五,六万人,大部被岳飞编入岳家军。这样一来,岳家军就由三万多人陡增至十万人以上,在往后的岁月里,也大体一直维持这样的军力。在南宋五支大军中,岳家军兵力最多,素质最好,战力最强,纪律最严。这也是为何岳家军能万古流芳的原因。

3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岳家军的兵力有一个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一、岳家军兵力的发展过程

建炎三年(公元1129)初,岳飞作为东京留守司的统制,“有兵二千”,隶属于杜充。当年冬天,杜充降金,岳飞开始独立成军,在江南坚持抗战。

建炎四年(公元1130),岳飞克复建康,将金军逐至大江以北后,“军中精锐能战之士几二万人,老弱未壮者不在此数,胜甲之马亦及千匹”。

绍兴三年(公元113)春,岳飞一军维持了二万三四千的兵力。七月,宋廷“诏令岳飞就便差官兵三千人并家小,前去广州屯戍”兵力略有减少。

江西安抚大使赵鼎上奏说:“今计岳飞兵数二万一千有余,除火头、辎重、守寨、疾病人外,实得战士一万五、六千人。”



绍兴四年(公元1134),岳家军举行第一次北伐,克复襄汉六都。宋廷为加强岳飞兵力自绍兴三年九月始先后将李山、傅选、牛皋、董先、李道等部拨隶岳飞。

岳飞完成北伐后,报告宋廷:“飞今见管军马,兼拨到牛皋董先两项,共一千余人,合飞本军都计二万八千百一十八人,辎重、火头占破在内。”

他认为自己防区广阔“宜且以正兵六万”,“余乞朝廷摘那,以足六万之数”。宋廷的回覆是暂时不可能大量增加兵员。但是,荆湖北路安抚司统制崔邦弼和颜孝恭两部,原先因攻打襄汉而暂隶岳飞,尔后又正式并入岳家军。崔邦弼约有三千人,颜孝恭约有千九百人,这两部的并入可使岳飞兵力增至三万以上。

岳家军兵力的大扩充,是在绍兴五年(公元1135)。杨么军被镇压后,“得丁壮五、六万人”。大部分人被编入岳家军,“得强壮者数万人以充军,而军益壮矣”;另有少部分人,或编为横江水军,或当作礼品,转送韩世忠和张俊,或流放到镇江府垦荒。

岳飞原先没有水军,因添加大批惯于戏弄风涛的健儿,又得到一千多艘战船,其中包括几十艘作为主力舰的大车船,“鄂渚水军之盛,遂为沿江之冠”。此外,荆湖南路安抚司原有军队二万多人,除统制吴锡(部兵六、七干人)、步谅等部外,统制任士安(部属有马準、李建和陈照三个统领)、郝晸、王俊,统领焦元等部,估计有一万多人,编入了岳家军。



江西南路安抚制置司统制祁超,统领高道、丘赞等部近一万人,也先后编入岳家军。原张浚都督府左军统制杜湛率领的几千士兵,也拨属岳飞,杜湛本人改任岳飞防区的黄州武知州。

由于兵力的激增,宋廷决定将岳飞全军由原来“拾将”的编额,扩展为“以叁拾将为额”。

关于岳家军的后期兵力,在绍兴五年,岳家军的编制由十将增为三十将,大致上反映其兵力三万增至十万上下。岳飞在罢兵权之前,最高的实职是宣抚使,其地位相当于仅次宰相的执政级大臣。

但他不是全国的统帅,而是京西南路和荆湖北路一个大军区的统帅。

南宋初,其他各支大军的兵力如下:(一)韩世忠:三万人(一说八万人)。(三)张俊:八万人。(三)刘光世五万二千三百十二人。(四)吴玠:六万八千四百四十九人。(五)杨沂中:三万人以上。(六)刘锜:不足二万人。

由此可见,岳家军不仅战功最大,素质最好,而且兵力也最多,在当时各军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愧为抗金的主力和中坚。



二、岳家军兵力编制

自宋神宗实行将兵法以后,军队的编制和将领的名称逐渐发生变化。到了南宋,军队的基干已非禁军,而是由宣抚使、招讨使、制置使、都统制等大军区司令指挥的屯驻大兵。

屯驻大兵设置队一级的编制,却无都、营(指挥)两级编制,军和厢两级编制大致由将和军两级编制所取代。

南宋军一级编制实际上相当于北宋前期的厢,故洪迈上奏,主张“法祖宗之制,正三衙之名,改诸军为诸厢”。南宋仍保留了“三衙”的名目,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的军队只分别成为一支屯驻大兵,而其他的屯驻大兵衙”已无权统辖。

为了说明屯驻大兵的编制,且以宋孝宗乾道时“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为例。

镇江的大军共分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和水军七军。水军五千人,其余六军各七千人每军设统制一员,统领两员(水军只设统领一员)。水军分三将,其余六军各分五将,每将设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一员。



南宋时,统制官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名目,统领官也有统领、同统领、副统领等名目,都是军一级的武将。统领或作为统制的副,有些人数少的军甚至只设统领军一级的兵员并无固定编额,以刘光世部下十统制为例,王德有5731人,郦琼有5055人,王师晟有4890人,靳赛有5721人,王照有3128人,王志有4172人,乔仲福有7038人,张景有6946人,王世忠有4478人,李进彦有5152人,参差不齐。

正将、副将准备将是将一级的武将,统称将官”在将官之下又有训练官部将、队将、队官等名目将级的兵员也同样有多有少,人数多的将与人数少的军相比,兵员甚至还更多一些。

岳家军共分多少军,缺乏完整的记载,依现存资料统计,至少有十二军:(一)背嵬军,(二)前军,(三)右军,(四)中军,(五)左军,(六)后军,(七)游奕军,(八)踏白军,(九)选锋军,(十)胜捷军,(十一)破敌军,(十二)水军。

十万人的队伍如以十二军平均计算,则每军为八干余人。然而实际上各军人数不会相等,如背嵬军是岳飞的“亲军”,“背嵬军马战无俦”,作为最精锐的部队,光马军即有“八千余骑,加上步军,应有一万几千人。

据绍兴九年(公元1239)二月统计,岳家军共有二十二名统制,五名统领,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岳飞的部将经常有小的人事变动。

前面说过,绍兴五年时,岳家军兵力由三万多人增至十万人,编额由十将增至三十将,则平均每将为三干多人。绍兴九年时,依每将设正将、副将、准备将各一名计算,则二百五十二名将官应为八十四将的编额,而每将平均减至一干多人。



在二十多名统制中,最重要的是王贵、张宪、徐庆、牛皋和董先五人。王贵、张宪和徐庆三人参加岳家军很早,是岳飞最信用的部将,认为他们“数立战效,深可倚办”。

特别是王贵和张宪两人,一直是岳飞的副手。王贵任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张宪任前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他们兼了后两个略有高低的头衔,可以代替岳飞主持军务,并指挥其他统制作战。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四月,岳飞任枢密副使,罢兵权后,由王贵任鄂州大军都统制,张宪任副都统制。张宪很快与岳飞一起被害。宋高宗和秦桧对王贵也十分猜忌,命张俊的心腹庸将田师中取而代之,将王贵免职闲废。

牛皋和董先都有过投降伪齐的污点,“先好货,皋嗜酒”,然而都以“骁勇”著称。

三、岳家军的幕僚

以下再介绍一下岳家军的幕僚机构。

岳飞本人当过佃农,早年不可能学到高的文化知识。但是,他向来以文武全才的标准律己,渴求文化知识,最喜欢延揽文人当幕僚,并向他们虚心请教。

在宋代重文轻武的歪风恶习之下,凡担任武将幕职的士人,不论是干才或庸夫,都被别人嗤之以鼻,号称“从军”,至有“好士人岂肯从军”之说。

但是,一方面是抗金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岳飞本人的态度,很多“一时名人”还是不怕别人议论和讥笑,萃聚于岳飞的幕僚机构。岳飞军务丛聚,他的宣抚使司有许多往来公文,包括大量奏札,也必须由幕僚处理或者代笔。



只有个别重要奏疏,才由自己动笔。在南宋,文武大臣主持的都督府、宣抚使司、招讨使司、制置使司等机构,其幕僚的名目和等级基本相同,人员的数目则或多或少。

今以绍兴六年(公元1136)二月岳飞的招讨使司为例,计有:

(一)参谋官一员,(二)参议官一员,(三)主管机宜文字一员,(四)书写机宜文字一员,(五)千办公事六员,(六)准备差使八员,(七)点检医药饭食二员。

先后任岳飞参谋官的,有薛弼、朱芾等人;先后任参议官的,有陈子卿、李若虚、高颖等人。薛弼曾与秦桧、万俟房有交往,岳飞遇害,惟独他不受株连。他虽深谙保身之道,内心深处还是同情故帅的。由薛弼抚养成人的侄儿薛季宣,对岳飞推崇备至,无疑是受了伯父的影响。

朱芾原由宋高宗和秦桧派充朝廷耳目,监视岳飞,却与岳飞情投意合,在绍兴十年(公元1140)北伐时,“参机略于中权,虑无遗策”。他和李若虚、高颖等一批幕僚后来都道受投降派的迫害。



必须指出,幕府并非全是文士。岳云是一员奋击无前的勇将,按当时规定担任书写机宜文字一职。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