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管怎样腐败的政府和民众思想的压抑,都不影响几千年优秀古国华夏的素质文人,经典篇章!

最佳贡献者
2

看来题目作者的本意,是想吹捧元明两朝政治清明,读书人可以畅所欲言,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一共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其中汉人(汉人和南人)不到500人,那可是将近100年啊。

尤其是元朝刚建立之初的前42年,竟然没有开过一次科举,这就如同现代,废除高考制度(这种情况其实近代也出现过,其不良影响迄今尚存)。

元代读书人报国无门,社会地位又极其低下,九儒十丐,读书人比之娼妓尚且不如,只能借古讽今,因此元曲大行其道。而且文采盎然,关汉卿,汤显祖是其中的佼佼者。

读书人为了发泄对元朝统治者的不满,宋朝的皇帝们倒了大霉,被元代的读书人戏说了一个遍。


到了明朝,恢复了科举,读书人的地位似乎比元朝高了不少,但就是在明代,读书人的脊梁被彻底打折。朱元璋当了30年皇帝,开了11次科举,录取了不到4000名进士,结果依靠明初四大案,就杀掉了15万名官员,另外找借口被杀掉的不计其数。

设立锦衣卫,废除丞相制,宁肯相信特务也不相信读书人,曾经有这样的说法,在明朝,只要进私塾开蒙,就等于是一脚踏进了鬼门关(明代著名的文臣无一得善终)。

经过元朝近百年的摧残,中国的读书人已经伤筋动骨,朱元璋在这么一折腾,那些真正的饱学之士,再也无意于仕途,著书立说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朱元璋的后人们,对读书人的态度,比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朱棣雪埋了大明第一才子解缙,诛杀了方孝孺的十族。

成立了以太监为主的特务组织东厂,用这些被阉割了的东方不败们来监视天下的读书人,并创造性的发明了廷杖。

遥想大明一朝,那些经过数载寒窗苦读的官员们,被剥光了裤子,露出白花花的PP,在翻飞的廷杖下血肉横飞,这样的侮辱,不但让读书人斯文扫地,也彻底扼杀了读书人的自尊。


读书人再也没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

每日里只能慨叹“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这其中包含了多少的心酸和无奈。

明代有尊严,有眼光,有理想的读书人,再也无意于仕途,著书立说,借古讽今成了他们明哲保身的法宝。

清代康雍乾时情况,和明朝差不多,所以明清两朝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哪里是政治清明,分明是对读书人歧视的无奈之举。

“这是纹银300两,拿回家去度饥寒,教子南学把书念,千万你读书莫做官”。这是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中的唱词,年轻时候不懂,现在终于有些明白了。

3

“四大名著”为什么诞生在明清时期?这应该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凡是了解一点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小说的发展了经因了千年历史,它最早是从唐宋传奇和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小说的发展,也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向简单走向复杂,从短篇慢慢发展成长篇的。“四大名著”,都是长篇小说,在明清时代出现,是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发展完备的标志。是文学发展的正常规律决定的。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较早的小说,在唐代就出现了。那时叫“传奇”。传奇的传,与“传记”的“传”虽然读音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传是动词写;传是写出来的文本。唐代传奇比较有名的有《莺莺传》《霍小玉传》等等。做为小说的“传奇”与历史作品的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奇字。奇是不同寻常的,其中固然有不常记的实事,但也有作者艺术加工的成分。这就是小说与历史的不同。

到宋元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很繁荣,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以说书为生的艺人。开始说书的,大约是以讲史为主。在讲史的过程中,加上个人的演义,就与历史不一样了。把说书的内容记下,就是所谓的“话本”。因为当时说书称为“说话”。后来的《杨家将》《说唐》之类,就是在话本的基础上,演变成历史小说的。

到明代时期,几百年积累下来的素材已经非常丰富了。这是一大笔文学财富。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文人,对前代留下来的小说材料进行整理。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冯梦龙,其次还有凌蒙初。冯梦龙我们都知道,他写了《三言》,我们知道三言有《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喻世名言》开始的时候,叫《古今小说》,这个名字已经告诉我们,冯梦龙这本书中,是历史上特别是宋以后流传下来的小说的整理。当然,后来,也有很多是他自己根据社会现实创作的。

短篇小说是互相独立的。长篇小说,有许多也是历代积累下来的材料,文人加工之后形成的。《水浒传》和《西游记》在小说形成之前,都有许多人物故事流传了。作者把这些材料积累起来,加上自己的创作,就形成了长篇小说。这类小说,就是所谓的世代累积型。到《金瓶梅》就形成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了。

到清代,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就更多了。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中国古典小说巅峰水平的,就是《红楼梦》了。

所谓的“四大名著”,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这本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称谓。而是因为建国后建国后出版社把这四本小说一起出版,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说法。

上面应该把问题讲清楚了。下面说点闲话。

看到这个问题好长时间了。今天有点空,想聊一下的时候,发现问题合并了。而且在这个题目之下,题主有大通描述。凭心而论,我原来看到的题目是:四大名著都是明清时期出世,有什么原因吗?

这个提问,虽然问的是常识,但也没有错。从文学史的角度上,是可以回答的。也就是我上边所说的内容。但合并后的这个问题,无论是题目还是题主的描述。都是错误百出,胡说八道。不知所云。不信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先看题目:有人说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都诞生在明清时期,为什么?

四大名著是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指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是什么?恐怕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诗经》是不是名著?《庄子》是不是名著?《史记》是不是名著?总之,文学史上的名著,包括任何文学形式。而约定俗成的四大名著,就是四本小说。所以,这个题目的本身,是不知所云,不知所指的。

再看描述,几乎没有一句话是正确的。全部都是胡说八道。但还说的大气磅溥。把它帖过来再欣赏:

从唐诗宋词开始,文学的酸腐和平民的政治地位相符。到了元代,蒙古统治者比较放松,甚至有点散漫无章。那些说南人地位低下,应该是《明史》的恶意的胡编乱造。元曲的发扬光大,揭示着平民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不第破落书生汤显祖的深受大家喜爱。也迎合了大众口味。这与文诌酸腐的宋词,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也许放在宋代,这样的文字读物简直会要了这帮文人的命!随着元曲的故事性和曲调的平民化,推进了明清时期章回小说的大发展。也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次高峰: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及金瓶梅四大名著的诞生!这个应该是毕昇的印刷术及元代统治阶级的文字宽松相关。同时代的欧洲,也应该是印刷术和新教的发展,开启了贵族文艺生活,莎士比亚才有机会。

“文学的酸腐与平民的政治地位相符”是个什么理论?文学越酸腐,平民的地位是越低还是越高?唐诗宋词是酸腐的吗?莫名其妙的表述背后,是一种自名清高。

接下来,蒙古的统治比较放松,南人地位低下,应该是《明史》的恶意编造。撒谎有点水平好不好,元代的等级制度之下,南人的身份最低,这个历史事实是靠谎言就能抹掉的吗?况且,《明史》恶意编造元代的故事,是什么神仙干的活儿?

元曲的发扬光大,揭示着平民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元代的社会等级划分是这样划分的吗?最好笑的是“不第落魄书生汤显祖深受大家喜爱”这句。汤显祖是元代人吗?是落魄书吗?看了你描述,我还真有点怀疑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牡丹亭》的作者是不是汤显祖了。汤显祖在文学上迎合了大众口味吗?“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这是大众口味?

就算你说的是关汉卿,是元曲。元曲俗一点,宋词雅一点。但雅俗之间,没有截然不同的界限。最优秀的文学都是雅俗共赏的。元曲是俗一点,但宋词中就没有俗的了吗?一样有。怎么俗一点就要了文人学士的命了?

随着元曲故事性和曲调的平民化,推动了明清章回小说的大发展。我们承认,元曲的发展与小说的发展有某种联系。但不是根本性的。小说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道路。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金瓶梅》从来没有被称为“四大名著”过。

最后,描述中提到了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小说的发展。这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但是,题主最终的观点似乎还是落在了元代政治宽松上。元代政治宽不宽松,历史放在那儿。读过史的人,只有结论。

通过这一段描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题主若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者,就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跟风者。如果是前者,你运用史料上的错漏百出就是有意的。因为你的述求不在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在于把大家引到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的结论上。明清小说的繁荣,是因为元代政治宽松的环境造成的。但参与讨论的答主们未必都是傻子。未必跟着你的逻辑走。

如果题主只是一个跟风者,那就比较可怜了。提问中所显示出的历史和文学常识的硬伤确实太多了。稍微认真一点,哪怕上网查一下,也不至于这样。

4

社会模式走向成熟哈哈

5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能是想办法从以前的社会中选择些相似的有代表意义的故事向人民宣传从而达到自己的统治人的最终是目的。仔细看看四大名著是代表了各自不同时间段的。

6

这是中国文学艺术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这时候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市民多了,有了闲暇时间,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市场,这时候人口增加,百业兴旺,社会场景广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在这个时间能诞生四大明著。

7

首先谢谢您的邀请!

要这么看:文学在每个一时期,往往有每一时期的特点。

比如:先秦散文、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朝词、元代曲,都代表了当时朝代的不同于、甚至高于其它朝代同类文学体裁的伟大成就。到了明清,小说达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峰,就产生了四大名著,不足为怪。

您说的明清时期最压抑思想的朝代,不绝对。如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莫不是对思想的极大束缚。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清时期,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进步,廉价的纸张,让人们不再如前惜字如金,小说这种文字浩繁庞大的文学体裁形式,更通俗易懂,有利于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理解和阅读,自然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产生了四大名著。

8

这个问题太庞大了,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就简单地说一下我的观点吧。

了解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学文必学诗。在古代,作为一个文人,不会口占几句诗赋,在朋友圈里都混不下去。所以,就文学上说《诗经》地位不可动摇;在汉朝,司马相如一首歌赋,就可洛阳纸贵;一代强人曹操,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可彪柄千古;唐诗宋词,名篇名句更是灿若星河……

可惜,这条文脉到元朝时被折断了。崖山之变,中国文化精英,十去八九,文脉传续,已是气若游丝,自然就出现了一个断层。元明之后的文人,已经没法再登诗歌殿堂了,品位也变了,不得已,就玩玩脱衣舞、写写黄色小说吧。于是,元曲大行其道、平书小说成了时髦,下里巴人的东西成了流行,谁人还懂诗歌?自然,《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就出来了。

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像今天,不说格律诗了,就算是白话诗,又有几人静得下心来读一读的?所以,人们对文学的评判标准变了,于是诺奖也可以颁给鲍勃迪伦的,品味沉沦,“文学”要跟随大众的口味发展,是没法子的事情……

9

在现代教育教授自然科学及文学以前,经书是传播文字的最为重要的途径!活字印刷术和纸张出现,使得经学刊物大量出版。作为全球最大的世俗社会,能够有效帮助自己改变命运的如《大学》《论语》等书本是普通人家必备的文字读物。当权者对社会文学作品的容忍度与文化发展有直接关系。这个也与民众政治地位息息相关!元曲及章回小说明显更接地气,是我国古代文学史最伟大时代产物!与唐诗宋词的小格局不同,荡气回肠的时代背景,众多故事人物的出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矛盾关系,是世界名著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名著的气质!它需要有恢弘的时代背景,人物繁多,性格各一的呈现。有历史背景的真实故事,以及白描人物性格的故事铺垫。最后就是很强的时代感!明清小说已经具备这样的气质。并不是无厘头的问题!人类发展进步的体现!你总不能以《诗经》和《圣经》称为名著吧。宋词以前的文学作品受众与小众团体,而元朝时期元曲逐渐形成大众成为受众群体。这和活字印刷发明有关。大大降低了印刷品的成本。这才有了大众读书的硬件条件。当然也离不开元代的宽松制度的软件时机。西方国家在德国人哥德堡发明活字印刷后,路德新教的改革。产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成就如莎士比亚戏剧!近代的法国和俄罗斯人在著作上的成就据说都认为自己本族的语言是最具魅力和叙述最完整的语言。[呲牙]

10

历朝历代对文学艺术创作就没有要打击的念头,而且各个阶层都在发展自己的文化,一旦对文艺创作有了观念性的想法,政审等等都来了,比元、清文字狱还严,当然不一定是将作者抓来打杀,而是让你有顾忌、不敢随便作,作了也白作,发表不了,也无人看,更无人捧,作者要吃饭、饭都吃不上,还作哪样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