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类的思想越来越解放,说白点就是想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敢想了
4、社会制度,包括道德与法制,越来越完善了
第1、2两点不必多说,政治课上讲的太多太专业了,我想重点说下第3、4两点,这里面就隐藏着朝代更替越来越频繁和秦之后王朝史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超过两百年的原因:
一、人类的思想解放
1、原始社会,人们只想活着,没太大的思想发展空间。
在人类历史早期,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的主要任务是让生活更舒适点,说白了就是吃饱穿暖多活两年,所以人们的思想是很受现实条件束缚的,他没空想太多,只想活着。
所以,咱们可以看到,氏族公社时期,在人类历史上占了很长一个时间段,那时候的人们,生产资料服从部落分配,小范围内共产。
但是,这仅限于部落内部和谐,部落间对生产生活资料的争夺,仍是屡见不鲜的,而且一旦发生争夺,落败的部落会失去一切,不论男女,都会成为奴隶,男的生产,女的生孩子,遇到生活环境巨变,甚至会成为食物。
即便如此,部落的规模也都很难发展起来,有考证说,很少存在超过一百五十人以上的部落出现,因为那超过了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可以想见,那时候的人们,应该会把大部分时间留作应付生活环境的挑战,他们会努力去想着怎么活下去,而不是谁统治着自己。
2、生产资料私有制,让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扩大自己生产资料的拥有量和占有更多的公信权力。
原始氏族公社的状况,一直持续到私有制萌芽的出现。
私有制萌芽是什么呢?就是种植和饲养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当生产力足够整个部落生活还有盈余的时候,产品开始积累,部落开始突破一百五十人的瓶颈,向着部落联盟或者部落集群发展,直到国家的诞生。
这时候因为生产能力的大提升,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开始出现最早的贵族。
这些贵族们,每天想的都是该如何拥有更多的生产资料,而那些在争夺中失败的一方,在成为奴隶之后,生活环境甚至变得比原始社会更加恶劣,他们的生命与自由被当成了物品,而且已经被剥夺,但他们仍然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反抗。
因为成为奴隶,小心点还有勉强可以裹腹的食物让他们活下去,如果反抗,对他们来说,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那个时候的奴隶和平民,基本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反抗思想的,只有奴性。
从尧舜禹这种原始社会末期到虞夏商周这样的奴隶制王朝,其实都是这样不必统治者强权保证,奴隶自己就会束缚自己思想的情况。
那对生产生活资料的欲望得到满足的贵族呢?他们已经提前一步进入了思想解放的行列,所以那时候的权力更迭、王朝更迭,都是在贵族之间进行的,根本没平民和奴隶什么事儿。
3、封建制第一次思想解放大跃进
为什么西周末年会有春秋战国之乱?那应该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无法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人类的思想,要产生第一次大跃进。
当时的贵族奴隶主阶级,其实还是想着按照老规矩来,西周眼看就要完了,那这下该轮到我们坐天下了吧?
所以春秋战国,大家纷纷撇下周天子单干,但是,这会有个不算太和谐的声音,为封建制登场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商鞅变法。
商鞅提出的解放奴隶,发展生产力,是对奴隶制度的挑战,很悲惨的是他的下场不好,但是已经为人类第一次思想解放吹响了冲锋号。
历史的车轮向前倾轧,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又有两个人喊出了憋在平民与奴隶心里几千年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为此,陈胜和吴广是值得历史铭记的,他们为人类思想解放第一次大跃进提出了很有煽动性的一个口号。
但真正完成这次大跃进的人,却是刘邦。
按理说,刘邦这样的几乎可以视为平民的小贵族,是算不得贵族的,但是他能长年不事生产还可以请他那些朋友吃饭喝酒,又能当上亭长,可以猜出,他也算的小贵族。
但是,这样一个极像平民的人,纳了根红苗正大贵族子婴的降,还干败了旧贵族代表的项羽,这代表意义太强大了,他真正做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且冠冕堂皇地回老家显摆,让全天下人都看了个够。
于是,第一次思想解放大跃进完成了,每个人都明白,什么贵族不贵族,只要有机会,他们平民也能坐天下(当然,这只是大多数人的幻想而已。)
然后,没过不久,天下又陷入了战乱,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些时候,人们发现,他们高层玩儿的还是新贵族取代旧贵族的把戏,于是不禁在已经拥有反抗精神的心里,找到了这样一个疑惑。
寒门难出贵子吗?
对啊,难道出身贵族的人,就生来有大作为?出身寒门的人,就一辈子都无法翻身吗?
这说明第一次思想解放大跃进,它的完成对思想的解放是不彻底的。
这时候,一个地位尴尬的贵族,给了寒门一点机会,我们必须为他鼓掌,他开启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大跃进,给了寒门子弟突破阶级固化壁垒的希望。
他就是杨坚。
3、封建制第二次思想解放大跃进
杨坚本人是贵族,可是在北周末年他贵族的地位和实力,受到诸多世家门阀的限制,想要坐稳江山太不易。
可是他家道中衰的原贵族老婆独孤伽罗说的对“大事已然,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所以杨坚勇敢地扛起了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篡位了。
那怎么解决世家门阀对他权利的限制问题呢?
科举制度!
这是个开创性的构想,影响了几千年国人价值观的战略设计,再之后不久的两三百年后,一位特喜欢菊花的老爷们,就因为这个战略没能让他改天换命,而捅翻了大唐王朝的龙椅。
我们再看看科举到底给国人的思想解放带来了什么?
①平民接受更多的教育
②平民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③平民在书中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④平民靠读书就可以突破阶级壁垒了
总之,平民开始封建制社会第一次对阶级这种东西的反思,开始有机会了解到为什么他们一直是被压迫的,开始有机会了解别人是怎么反抗的,也有机会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之后还有第三次人类思想解放的大跃进,不过都已经是千年之后,封建王朝的末期了,有了第三次思想解放大跃进,人们才真正意识到民主和自由的价值,才敢想象并见证什么叫人民当家作主。
但是这一部分不再题干讨论范围内,所以不再赘述。
二、现在我们来回头总结一下
1、奴隶制跨越到封建制,让奴隶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2、刘邦完成第一次思想解放大跃进,告诉了全天下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民也是能掌握最高权利的。
3、杨坚完成第二次思想解放大跃进,告诉了所有寒门子弟,固化的阶级壁垒是可以打破的。
好,那么既然思想上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为什么那么多不满的平民不没事就造个反,还要让封建王朝撑那么久呢?
三、制度与思想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次思想解放大跃进之后,是短暂的休养生息,安抚民生,然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与恢复,疗愈战争创伤……
再之后呢?
统治阶级制定的制度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严苛,阶级固化从未得到解决,突破阶级壁垒的也只是少数人,其他人只有思想解放了,受压迫的情况,并没有改变。
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是制度,还是解放思想的政策,都是为统治阶级专门打造的统治工具。
看到这个事实之后,问题就很好分析了,既然已经开启了民智,那么人们在生产力大发展之余,自然会想更多的事情。
首先他们想到的,是如何掌握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
对他们来说,每天造反,是不利于生存的,所以王朝存在的时间并没有变成一天一个皇帝那么夸张,因为大多数人还没有到有改朝换代需求的阶层,他们只想过的更好点,变得更富有点。
但是王朝存在的时间,确实比民智尚在痴顽阶段的奴隶制时期,要短很多。
其次他们想到的,是阶级的不断跃进。
其实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就能了解到,人们在实现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之后,才会想尊严啊、爱啊、自我实现啊等等不同阶层的事情。
但是,阶级跃进是有个极限的,当阶级跃进到一定层次的时候,改朝换代就成了最后一关最后一条路。
所以我们看到,王朝的更替更频繁了点,这是必然的,因为有太多高端玩儿家想要坐庄。
没错,这就很矛盾。
统治者为了不受旧贵族限制,所以要让人民得到教化,可是受了教化的人们,却在努力打破统治和被统治者两者之间的壁垒。
那么靠什么来平衡这种关系呢?
就是制度的不断完善,制度不断完善,人们接受的教育都是统治者制度里规定可以接受的,那么只要在这个循环里转,统治者是鼓励的。
超过这次循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争夺才会发生。
这其实也是考验被统治者的耐性的重要一环,当思想解放程度超越这个耐性极限的时候,一个王朝可能离它破灭也就不远了。
五、总结
1、人类思想解放,提供了王朝更替的思想基础。
2、王朝制定的规则,确定了人类思想解放的程度和范围。
3、人类思想解放程度与规则限定的不断博弈与磨擦,决定了变更者服从规则的耐性。
以上三点的相互平衡与制约,决定了秦以后开启民智的人们,能不能实现阶级跃进,也决定了阶级跃进到达瓶颈的人们会不会改朝换代。
换言之,就是决定了王朝存在的时间会不会超短。
可以分析得出的是,思想解放的程度越来越深入,人们的耐性也是在提升的,其实很多旧有的问题,从来都是存在的,只是人们对它的忍耐程度和能力都在提升,譬如绕不开的财富与阶级固化问题。
当代年轻人中,出现很大一批所谓的佛系青年,其实就是这部分人无法通过努力打破已经固化的财富与阶级壁垒,寻求的另一种平衡的方法。
这也是我们这些佛系青年最无奈的选择……
PS:其实笔者私以为,真正的思想解放,其实就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儿干,脑袋里想出来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