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由于邓艾死得过早,所以他的传奇战绩 “偷渡阴平”,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详细的史料记载。例如:当时邓艾究竟带了多少人马,成都还有多少人马,刘禅投降的真正原因等。但是,依旧可以通过诸多的历史痕迹,揭开那一个个隐藏的神秘面纱。
探秘邓艾偷渡阴平真实兵力
俗话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一个笑话。”3千对10万,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又是客场对主场,不要说围困成都,本来就没有围困成都,怕早就被清剿干净了。所以,题目的兵力数量、围困成都的说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那么,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的兵力究竟有多少?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邓艾兵力的说法:
邓艾命令儿子邓忠、副将师纂领5千精兵为先锋,不穿甲胄,各持刀斧等器具,凿山开路,遇涧架桥,为后续大军开路。
邓艾又选出3万兵马,带上干粮绳索,沿着邓忠的先锋部队踩踏出的痕迹前进。
邓艾、邓忠率领部队翻过阴平小道最大的山头摩天岭时,仅剩2千人马。
也就是说,邓艾、邓忠的兵力总数是3.5万人马,但是走出阴平小道时仅剩2千人马。接着,江油城(又称“江油关”、“江油戍”)守将马邈不战而降。但是,当时的江油关位于蜀汉的战略后方,从马貌丝毫不担心魏兵会从阴平小道偷渡而来的态度就能看出,刘禅朝廷对于江油关并不看重,驻兵的象征意义也绝对大于实际意义。所以,兵力顶天也就1、2千人马。以此来算,当时邓艾的兵力最多只有4千。
但是,令人感到矛盾的是,率领4千人马的邓艾,在到达绵竹城外时,师纂、邓忠的先头部队被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掩杀20余里,邓艾感叹:“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 看看,只有4千人,却损失了1万余人。
不过,文中也提到邓艾占据江油关后,又接引阴平小路诸军,全部会师江油关。由此可见,当初邓艾率领的进入阴平小道时的3万大军,应该都来到了江油关,否则又哪里来的万余人马去损失。
对此,罗贯中还曾赋诗:“魏兵数万入川来,后主偷生失自裁。”
当然了,作为演义中的描述自然不能当真,只能作参考。但是,正史《晋书·帝纪》中的记载,可信度应该非常高。
“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破蜀将诸葛瞻于绵竹,斩瞻,传首。进军雒县,刘禅降。”
以此来看,邓艾当时的兵力仅有1万多人,并且全部成功偷渡阴平小道成功。就算加上招降的蜀国士兵,最多也不过2万人,其中:包括江油、绵竹、涪、雒四城的降兵。
因此,当邓艾攻陷雒县(今四川广汉北)后,并没有立即兵围成都,而是暂屯雒县进行观望。如果,以他2万兵力去攻打城高墙固,又有大军防御的成都,根本没有攻取的可能。同时,由于蜀中降卒军心未稳,如果邓艾强令降卒充当炮灰进行攻城,则很容易引发兵变;如果,魏国军队充当先锋强行攻城,万一损失惨重,蜀中降军则难以统驭。如此以来,不要说攻取成都,自身怕是也非常危险。
所以,邓艾屯驻雒县进行观望也是唯一可行的策略。可见,邓艾偷渡阴平的策略有多么的侥幸。
那么,当时成都城中有多少兵力呢?
探秘成都守城兵力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时期每郡的兵力在5千至1万之间,而益州共有22个郡,即:益州、蜀郡、汉中、广汉、越隽、朱提、犍为、永昌、梓潼、牂柯、建宁、巴郡、巴西、巴东等。同时,益州相对中原来说,较为边远,人口基数也明显较低,平均每郡的兵力最多只有6千左右。以此推算,蜀汉全国总兵力大约有13万左右。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
刘禅投降邓艾后,随之下令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蜀中大将投降。当时,姜维假意投降钟会,颇得钟会信任,并说动钟会叛魏。因此,钟会打算让姜维统领5万兵马,前去占领蜀中各地,然后效仿刘备,占据成都自立为王。
对于钟会“拨给”姜维的5万兵马,只可能是姜维蜀中的“原班兵马”,绝对不可能是魏国的兵马。如果将魏国兵马拨给了姜维,钟会自身的安全又将如何保障呢?关键是姜维也不一定指挥得动。
同时,防御蛮王等少数民族的南中地区,驻军少说也有1万多人;江州在李严时期,便是防御东吴的重镇,常驻兵力有3万人。
如此算下来,如果再除去各郡县的日常驻军,成都剩余兵力当有3万多人。
《三国志·刘二牧传》记载: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当初,刘璋以益州牧的身份投降刘备时,成都还有3万精兵,粮草也可支撑1年。以此来看,刘禅身为蜀汉皇帝,成都的总兵力应该会多于刘璋之时,至少有3至4万人马。只是在诸葛瞻抵抗邓艾之时,损失的成都兵力应该有2万多人。
当刘禅投降邓艾时,成都至少还有近2万精兵,若以坚城高墙固守的优势,完全有抵抗邓艾的能力。
因此,后人才对刘禅多有非议,刘禅也有了“扶不起的阿斗”的污名。
探秘刘禅投降的真实原因
当邓艾攻陷雒县时,刘禅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处境呢?
处境一:成都依靠的领军人物诸葛瞻、张遵等大将被邓艾斩杀,主要兵力受损。因此,刘禅对于能否守住成都,信心应该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处境二:有大臣建议逃往东吴,也有大臣建议逃往南中,却没有一个大臣提议坚守拒敌。也就是说,大家都没有守住成都的信心。因此,刘禅坚守成都的信心再次受挫。
处境三:光禄大夫谯周提出一番投降论后,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大家为什么没有反对呢?结果只有一个,都没有守住成都的信心,或者早就萌生投降的想法,只是怕落下后世骂名,没有人主动提出来罢了。而谯周所言,正好符合大家的心意,当然就没有人反对了。此事的发生,也是彻底摧毁刘禅坚守成都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处境四:东汉初年,公孙述就曾割据蜀地,不惜牺牲蜀中百姓与刘秀对抗,最终在历史上留下恶名。刘禅身为蜀汉皇帝,对于这段历史应该非常清楚。此事,对刘禅的投降决定,或许也有一定的影响。
处境五:想当初,刘备攻打雒城时,不但耗时1年之久,而且军师庞统也因流矢死于雒城之下。但是,邓艾仅用了数日时间便攻陷了雒成。以此来看,邓艾似乎比刘备还要厉害。此事,对刘禅的投降决定,同样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比之下,刘禅的处境还不如当初的刘璋。刘璋投降时,还有黄权进行竭力反对、王累倒吊城门以死相劝等忠臣出现。再看刘禅,身边竟无一个忠臣,尽皆为投降之辈。可见,刘禅这个皇帝做的有多失败,又多么的大失人心。
因此,当五子北地王刘谌冲上朝堂,义正言词地大骂谯周,提出与成都共存亡、背水一战时,结果同样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支持。看到这样的结果,刘禅只能大骂热血的儿子一顿。因为,没有诸位大臣支持的成都,并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守住。就算逃跑,也有可能被一些叛逆所暗杀。
所以,对于刘禅来说,当时已没有第二条路可选,唯有投降一途可走。
正所谓:“国君死社稷”。如果,刘禅有“为社稷死则死,为社稷亡则亡”的勇气,以成都的坚城优势,以邓艾日久生变的担忧,以姜维等将领的智勇忠心,以东吴出兵魏国的外部支持,完全有守住蜀中基业的可能。但是,既没有主见,又性格懦弱的刘禅,最终选择了投降,就这样将一场惊天功勋轻松送给了邓艾,自己却落下 “扶不起的阿斗”的万世骂名。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