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邀请,原因如下:

一、刘备手下人才数量尚可,但曹操父子、孙权手下也人才辈出,简言之:刘备没有人才优势。

三国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刘备手下曾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等一等一的大将,有孔明、庞统、法正、马良等谋臣;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荀彧、荀攸、郭嘉、许攸、司马懿、钟繇等大批名臣;孙权手下有周瑜、张昭、鲁肃、吕蒙、陆逊、诸葛瑾、甘宁、丁奉、徐盛等文臣武将辅佐,简言之,刘备在三雄里面人才上无任何优势。

二、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吕蒙偷袭荆州战役、刘备夷陵复仇战役耗光了刘备争夺天下最后的本钱。

赤壁大战后,刘备是最大的赢家,不仅在荆州有了自已的一亩三分地,还不断要求进步,带庞统、黄忠、刘封、魏延等挥师入川。可惜初期进展并不十分顺利,长于军事的军师庞统中箭身亡,刘备急急调孔明、张飞、赵云等入川,造成了荆州防御空虚。后来益州前线频频报捷,刘璋出城投降,得益州后刘备又在法正(前线参谋长)、孔明(后勤司令)等佐助下,张飞、黄忠、魏延等战场拚命,终于逼走曹操,又夺下空城汉中。革命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刘备得意了,得意就忘了形。本该化几年功夫巩固胜利果实,不能再贪多嚼不烂。但关羽不顾荆州空虚,贸然发动襄樊战役,利用水攻,攻破于禁七路援军,诛先锋庞德、俘大帅于禁、围守将曹仁,曹操部兵强马壮,随后派关羽老友名将徐晃率军南来,徐晃竟踏破关羽鹿砦、长趋直入!后方东吴吕蒙、陆逊白衣渡江,袭占荆州,关羽被魏、吴前后夹击,全军哗变,关羽、关平被擒杀,荆州属吴。刘封、孟达内讧,孟达、申耽投魏,上庸又失,意味着刘备从荆州方向北伐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美梦。刘备为夺回荆州,发动夷陵战役,急性子、虐卒爱好者张飞被部下所杀,刘备在夷陵被陆逊红烧,败退永安城,至此,刘备纠集数十年的四海精锐丧失殆尽,蜀汉内忧外患,想自保都难,遑论收复中原?其间黄忠、马超又病亡,刘备连病带伤心,撒手西去,和老友、心腹关羽、张飞喝老酒去了!

幸亏不世出的孔明,东联孙吴,南抚南中,蜀汉休养生息数年,恢复原气后,孔明为报刘备知遇之恩,率军北伐,第五次病逝五丈原。蒋琬、费祎时代尚能自保,到姜维时代一味穷兵黩武,百姓面有菜色,黄皓专权、陈祇和他沆瀣一气,钟会大兵压境,缠住沓中屯守的姜维,邓艾偷袭阴平关,孔明子诸葛瞻老子英雄儿子混蛋,兵败自杀,蜀汉灭亡!




最佳贡献者
2

蜀国亡在能人过多

先回答问题,三国时期刘备拥有那么多的厉害人物,为什么最终蜀汉会灭亡呢?我的回答,蜀国亡在牛人过多。

后世人谈论蜀国的败亡,主要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诸葛亮之后蜀国政坛后继无人;二是后主刘禅昏庸;三是大将军姜维大意,没有在阴平天险屯驻足够的守军,致使被魏国的邓艾抄了后路……。

诸葛亮对接班人的培养其实是非常重视的,但其标准要德(忠于刘氏政权)、识(大局观)、才(才能)三点兼备。从这一点讲,魏延不受重用是当然的事情(因为太狂妄,缺少大局观),马谡一度受到器重也说得通(街亭大败的本质不过是轻敌,属于技术层面错误)。诸葛亮亲选的接班人蒋琬、费祎,都是理国高手,也都有大才。孔明去世,朝野感觉天塌地陷一般,蒋琬上任后,无悲喜之色,举止还和往常一样,很快稳定住了人心,这倒有些演义、评书和戏曲里虚构的“安居平五路”中诸葛亮的风采了。

费祎不止为孔明赏识,出使东吴,其才智也为孙权所欣赏,甚至以自己的宝刀相赠。费祎在诸葛亮时代以善于在魏延和杨仪这对乖戾冤家间和稀泥、维护一团和气著称,但孔明去世后,魏、杨先后因擅自举兵和对朝廷有牢骚,均被费祎上表,在决定二人的命运中起到关键作用。

搞政治是玩团队。所以诸葛亮在世时,“备胎”找了很多。除了提携蒋、费和姜维,以及自己玩砸的马谡、杨仪,尚有董允、邓芝、马忠、王平,这些人都曾不同程度的在蒋琬和费祎时期代理国政和最高军事指挥,大都恪尽职守。不过,他们跟诸葛亮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军队太少,而且还在逐年递减,加上因为地理和交通,粮草往往供应不上。后主投降时,全国部队据说才十万人出头,而这时魏国伐蜀的部队就有十八万!

蜀国在诸葛亮后,还能在相对于魏、吴的弱势下继续生存30年,除了诸葛亮留下的人才外,后主刘禅富于亲和力的统治,也是一大功。刘禅17岁继位,有11年生活在强势丞相诸葛亮的控制之下。诸葛亮去世后,他正式亲政,废止丞相制,设立大将军和大司马互相制衡的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许给孔明立庙,却能重用他当年推荐的人才和后人……所有这些都证明了刘禅在玩权术和管理方面不是菜鸟。

 蜀汉之所以亡国,根源除了国弱、税重,牛人太多也是一条。刘备时期,庞统、法正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但三位师爷对彼此能力优长的清醒认识,大家倒也合作愉快;可惜擅长军事的庞统、法正都是英年早逝,刘备入蜀没几年也死了。王朝的根基,基本都靠不擅长军事的诸葛亮去勉力支撑。蜀国不是没有军事人才,李严就曾被孔明赞为“不逊于陆逊”,当然还有魏延之类,但这些牛人都是军阀坯子,缺少全局性思维,诸葛亮不亲力亲为也不可能。战时丞相的重任,加上死得又过于早,使得诸葛亮没有机会给刘禅提供军政方面的锻炼,刘禅虽然精明,亲政后自揽全局,虽防止住了蜀国像魏、吴那样出现权臣,但常年处于国事与人际的调节中,渐渐也就出现怠政的心思。

缺少强势且有大局观的军政领袖,君权固然保险,但一旦遇到危机,却很难政令统一。魏伐蜀前,大将军姜维曾急表刘禅,提醒增强阳平关和阴平等地守军,但这时姜因为连年出征耗损国力,声望空前之低,加上宦官已经干政,连公公们都成了牛人,姜的建议自然打了水漂。刘禅亡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3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大火,蜀汉集团的知名度远在曹魏集团和东吴集团之上。罗贯中可能是刘备的忠实粉丝,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始终坚持着尊刘抑曹隐孙的手法。

蜀国的文臣武将,大都名动天下。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在罗贯中的描绘下,智谋天下无双,算无遗策,勇猛天下无双,有万夫莫敌之勇。

实际上,曹魏集团的文臣武将比之刘备,丝毫不逊色。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兄弟,都是能征惯战之将,五子良将,都是当世之良将,许褚,文聘文鸳父子,皆为万人敌,钟会邓艾,各个都不简单。郭嘉贾诩荀彧荀攸,都是谋略超群之人,并不比卧龙凤雏差多少,更还有司马懿这样的老狐狸。

人才只是一部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蜀国的综合国力远弱于魏国。蜀汉建国初年,蜀汉人口才90万,兵力10万;而同期魏国人口高达45 万,军队50万人。曹魏人口和军队是蜀国的五倍,在消耗战中,蜀国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

经济实力,人口数量,才是蜀国打不过魏国的根本原因。

4

如果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讲,刘备确实请到了很多厉害的人,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谋有卧龙凤雏,可谓阵容鼎盛。但是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反而会被曹魏第一个灭掉,说白了还是实力使然。

争霸天下的三个要素

因为三国演义里面也提到了一统天下有三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在隆中对时对刘备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主公可占人和,天下三分成鼎足之势。

刘备的人和,就是个借口

其实这个人和,是诸葛亮杜撰出来的,曹操的基础太雄厚了,不可以与之争锋,孙权在江南有长江天险,确实是地利。对于刘备而言,本来就是个穷光蛋,什么都没有,如果说人才,曹操和孙权手下一点都不少,只不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压根就没怎么提及,为了突出刘氏正统地位,罗贯中让曹魏和东吴的人才都成为了陪衬。

实力不济,决策失误

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不是几个人能左右的,蜀国从人口数量、军队、武将、谋士、土地、经历各个方面上都处于劣势,加上关羽丢失荆州,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基本上把蜀国本来就不厚的家底打光了,后来才有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但是都因为无以为继而失败。在我看来,失败是必然的,如果成功了,才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奇迹。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5

蜀汉的灭亡本就是注定的,到后期不管是在人才、兵力、物力,还是疆域,蜀汉连东吴集团都比不上,你更别说是曹魏集团了,虽然在刘备死后,蜀汉在诸葛亮的率领下一直处于攻势,曹魏边界也连年被蜀汉攻击,但往深层次看,蜀汉的进攻对于曹魏政权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威胁,诸葛亮也从来都没能动摇过曹魏的根基,在我们现在看来诸葛亮连年的攻伐只不过是在延缓蜀汉灭亡的时间罢了,除此之外毫无意义。而随着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之后,接着赵云、蒋琬、黄权、魏延等蜀汉中流砥柱的相继逝去,蜀汉的国力就更加的羸弱,再加上蜀汉的君主刘禅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在封建时代乱世之时,一个国家如果不想灭亡统治者的素质是直观重要的,在三国这么一个乱世蜀汉出现了刘禅这么一个庸庸碌碌之君,怎能不灭亡呢?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刘禅其实很聪明,只是蜀汉本身太弱了所以最终蜀汉才会灭亡,其实个人完全不赞同这点,我们不看刘禅在位期间有作出什么政绩,就看当时邓艾率兵围攻成都之时,由于邓艾是从小道偷袭而来,手底下并无太多的兵力,刘禅完全可以凭借着成都这座雄城抵挡住邓艾的进攻,然后等待姜维等人率兵来解救成都之围,可惜的是刘禅并没有这么说,他反而是开城投降,就凭这个试问谁能说刘禅是一个有为之君?所以说综合以上原因,在蜀汉后期人才物力兵力都完全比不上其他两国的时候,蜀汉若不被灭,那真的是“天理难容”。

个人觉得从刘备丢掉荆州三郡,从蜀汉遭遇夷陵之败之后,蜀汉集团就已然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等待蜀汉的也只能是被中原的王朝占领的命运。其实刘备本不应该死盯着荆州,荆州虽然战略极其的重要,但也是一个四战之地,曹操和孙权也都在盯着荆州,凭借着蜀汉本就不富裕的兵力去跟曹操和孙权争夺荆州,本来就是一个错误,我倒是觉得当时刘备完全就可以将剩余的荆州三郡作为筹码与孙权进行交易,促使孙权和自己一起进攻曹操,刘备需要做的就是将荆州三郡的人口迁往益州即可,然后在孙权与曹操大战之是,趁机集中兵力进攻关中之地,凭借着手下大将马超在关中之地的威望,再加上精锐的大军,刘备完全有能力在曹操没回头神之际占领关中之地,之后刘备完全就可以借着潼关、散关、武关和萧关四个关隘闭关而守,再加上益州,蜀汉集团完全可以慢慢发展自身的实力,然后静等中原的变化,待中原有变之时,以关中的精锐军力攻击曹操,然后让关羽,亦或者其他的将领在益州牵制着孙权,这样统一天下的机会绝对要比从荆州和益州夹击曹操的机会要大的多。只可惜的是最终刘备还是亡在荆州之变上,蜀汉最终还是亡在曹魏的手上。

6

其实题主能够提出这个问题

就说明题主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了。

我们今天不从其他层面来解读为什么蜀汉会灭亡,但从题主所说的人才方面来说上一说。

诚然,刘备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并且都是当世顶尖级人才。

但大家有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

刘备拥有的厉害人物,真的很多吗?

武将出去关张赵马黄,外加一个魏延,这六个人之外,刘备麾下当真还有天下名将吗?

文臣除去诸葛亮、庞统、法正,更有何人?

说穿了,刘备手下的一流人才,两只手就能查过来。

就凭这九个人,难道就能一统天下?怕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吧?

而反观曹操麾下,无数咱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都聚集在曹操的麾下。

文臣随便一提,就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司马懿,这还不算中原大地无数人才涌入曹操麾下,担任各种中下层官员。

武将就更不用说了,什么五子良将、八虎骑、许褚、典韦什么的,简直不胜枚举,都已经被后世说烂了。

再有东吴孙权,虽然只是偏安一隅,但人家至少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还有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潘璋、徐盛、丁奉十二虎臣,还有江东第一高手太史慈,这些人物都是一时俊杰。

就算刘备手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在三国乱世之中,全都能打个一百分。

但是人家曹魏、孙吴的人才,那也是能打八十五分,九十多分的。

就算是单兵作战比不上你们五虎上将,卧龙凤雏,但我们一拥齐上,以数量取胜,你待如何?

所以蜀汉后期人才凋敝,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平定天下,从来都是可以依靠一个或者几个厉害人物,就可以办到的。要同时考虑到政治环境、地理位置、人口民心等多种综合因素。

否则当初霸王项羽傲视天下,难逢敌手,早就一统天下,登基称帝了,哪里还轮得到刘邦反攻?

7

谢邀。没错,蜀国阵容在当时足以一统天下了,但是请注意当时是三国鼎立,刘备的错误就是打破了这种平衡,作为刘姓皇族后人也是情有可原的。蜀攻魏时,吴国不可能坐视不管,不然下一个就是自己了,不管是出于自保还是别的原因,吴国不可能让蜀国灭掉魏国的。其次就是随着五虎将死的死老的老,蜀国已没有震撼魏国的强将了,刘备郁郁而终后,刘婵继位更加加快了蜀国的灭亡,诸葛亮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帮助蜀国灭掉这个强敌,却六出祁山未果,只能含恨而终,诸葛亮死后更加注定了蜀国为了一统天下了复兴汉室的所做的错误决定!

8

刘备麾下人才众多,但曹操麾下也不少。汉中之战后,是刘备的巅峰时期,随后关羽北上,但遭到吕蒙袭击,刘备军损失惨重。关羽,张飞死后,刘备发誓报仇,大举伐吴,却在夷陵遭遇惨败,蜀汉受到重创,成为三国最弱一方。

说到人才,刘备损失了关羽,张飞两员猛将,还有诸多身经百战的老兵,在人才方面损失巨大。即使有人才,但高素质士兵没了,那也只能采取守势,至少要练几年兵。刘备死后,蜀汉出现了人才断层,即使诸葛亮很牛,那也是无能为力,而魏蜀吴三方,都在吃汉末的老本,那些人才基本上是汉末时期培养的。

蜀汉国力最弱,人口最少,可用之才自然也是最少。魏国人口最多,占据着最为富庶的地区,名士众多,世族基本都在北方,人才源源不断。吴国原本就自古多才俊,经过孙策,孙权的经营,聚拢了诸多人才,诸葛亮也十分羡慕,有道是孙策之后有孙权,周瑜之后有鲁肃,吕蒙之后有陆逊。

蜀汉的情况,就十分糟糕。在武将储备上,五虎上将相继死去后,独当一面的大将就很少了。诸葛亮不是不培养,而是没有时间培养。练出十万精兵容易,要训练出有勇有谋的战将,就不容易了,更何况蜀汉随时都有亡国之危,诸葛亮只能在战争中培养人才,寻找接班人。

后来,诸葛亮找到了姜维,可总体来看,可用之才非常少。后期,蜀汉甚至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诸葛亮北伐,用的是刘备时期的老本,实力最强的,也就是魏延了,但他不被诸葛亮待见,应有的价值难以发挥,而剩下的战将,很难独当一面。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可壮志难酬。根本原因,是蜀汉的实力太弱了,纵使姜维有大才,可他的队友们不给力,后方还有捣乱的,岂能有胜算?随着老将一个接一个死去,蜀汉的北伐大业也就难以为继了。

9


赤壁之战后,天下已然三分,魏蜀吴三足鼎立,不过蜀国这条腿有点细。

说刘备或者蜀国厉害的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分天下最初由鲁肃提出(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而诸葛亮提出的是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应该说,鲁肃对当时天下形势比诸葛亮看得长远。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东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还是那句话,蜀国的腿有点细。

蜀国并非富庶之地

从三国版图看,魏占领长江以北,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

蜀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在农耕社会,谁获得可以耕种的土地多,就意味着国库的更加丰盈。魏的疆域是小麦的主要产区,吴的疆域是水稻的主要产区。蜀国主要依靠出口蜀锦增加收入,从国库的丰盈程度来说,蜀国不及魏国和吴国。

蜀国战斗力并不高


最初,三股势力,在战斗力方面不相伯仲。但是,经过赤壁之战之后,尤其是荆州、夷陵两战,蜀国战斗力大大减弱。

220年关羽在荆州之战中战死

221年张飞被下属刺死

222年黄忠被潘璋射死

222年马超病死

222年夷陵之战刘备去世

短短三年时间,蜀国五虎将死了4个,加上刘备去世,蜀国失去精神领袖,所以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军事威慑力蜀国都大打折扣。

在冷兵器时代,人口数量越多意味着可以应征的士兵更多。据史料记载,公元263年,蜀国有1082000人;魏国有4432881人;吴国有2562000人,魏国人口是蜀国的4倍,吴国是蜀国的2.5倍。

国家的富饶程度影响军队的装备,也就是说,越富有的国家,越能征集到更多的士兵,越能拥有更加优良的装备,军队也就越有战斗力。

从国家富饶程度、名将数量、可以征召的士兵数量来说,蜀国战斗力并不高。

蜀国连年征战

三国鼎立之后,蜀国并没有时间休养生息。225年至263年,历经了南中平定战、诸葛亮北伐(5次)、姜维北伐,直至263年蜀国被灭。连年征战,收获不及回报,国势日衰,没有不亡的道理。

国无明君

三国鼎立之后,刘禅在治国能力以及号召力上远不及刘备。没有明君,国家的发展受到限制,而这时的曹丕及孙权都是雄才大略之辈。可是谁又能想到乐不思蜀的刘禅居然能在位42年,超过中国大多数帝王。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

谢邀。

作为三国爱好者,那我就先分析一下,刘备的人才。

1,熟悉演义的人一定,会说,文有卧龙凤雏——被水镜先生司马徽称为得一可得天下之人;武有五虎上将,三国武力几乎第一人的关羽,以及和他并列的万人敌张飞,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的西凉锦马超,一身是胆赵云,还有老将黄忠。那刘备一定是可以问鼎天下,一统三国。但是实际上,刘备的人才,当称帝之后,天下真正三分之时,庞统已经像郭嘉一般过早夭亡。刘备的文武势力实际上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随着刘备出生入死的关张赵简雍孙乾糜竺等人,一部分是荆州旧部,包括诸葛亮、黄忠、魏延、霍峻(就是那个几百人守关一年的牛人)、伊籍、马氏五常(马良马谡兄弟),还一部分自然就是收编的西川旧部,包括法正(西川最重要谋士号玄德公)、李严(刘备托孤大臣)、严颜、吴懿(刘备皇后吴皇后之兄)、费祎、蒋琬、董允(蜀汉四相,三个是西川旧部,也都是出师表提到的人物),这些构成了刘备的人才体系。但是这几部分人才可不是轻易处理平衡的,所以刘备的人才,是一个大群体,虽然可以说得上人才兴盛,但是却很复杂。后来法正亡故,李严被诸葛亮所杀,也有斗争的原因在其中。反观吴魏,哪个又不是人才济济,五子良将双夏侯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就连曹操的族人也是人才辈出,曹仁曹真等等。江东周瑜之后,鲁肃吕蒙陆逊等都督,甘宁程普等猛将就不一一而论了。

2、有人才就可以统一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备虽然坐拥文武无数,但是却依然无法改变他只有区区一两州之地的根本形式。打仗拼的的综合国力,按现在的话,打的就是GDP,益州虽然医院不错,可是人口和土地却依然无法与曹操的中原大地相抗衡。诸葛亮隆中对之中,也已经说的很清楚,想要实现最后统一,需要占据荆襄,以待天下有变,才是机会。可是在吕蒙偷袭荆州之后,彻底失去了隆中对中的计划。若不是凭借刘备手下人才,恐怕连自保都有困难,更何况是要一统三国?

3、纵观历史上,从南而北或者从北而南统一的都有王朝,但是从益州西蜀之地,想要统一,却没有出现。究其原因,益州易守难攻,也是因为占据着秦岭,路途崎岖,不便行军。这地形是把双刃剑,敌人不好攻,自己也不好进军。因为粮草辎重难运,对攻守双方,都是一个大难题。故而想要仅仅凭借益州,想要攻取中原广袤大地,历史上还没出现。更何况益州疲弊,若不是诸葛亮的领导,魏国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了。

毕竟,历史不等同于游戏,人才虽有,但是却也不是说占据着优势。而且刘备起点太低,根基太弱,伐吴之战后,更是陷入了极大危机。所以,刘备的失败,并不是人力所能抗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