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乾盛世,本该是康雍乾盛世。

近代日本清史研究名家稻叶君山在《清朝全史》第四十六章中有云:雍正“帝承康熙疏节阔目之后,稍加清理,遂创定清朝财政之基础,至后日盛运期之财政,实帝之所赐也。譬如农事,康熙为之开垦,雍正为之种植,而乾隆得以收获也!”

康雍乾三代国力,相辅相成!

承上启下、至为关键的雍正,却被后来严重忽视,乃是有不少历史账没有算清。

一、在位时间太短。

自太祖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国伊始,传承十二任皇帝(大汗)。雍正在位不足十三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仅长过了太祖的十一年、咸丰的十一年及宣统的三年。

宣统少不更事,未行实际统治。太祖建国前,已颁定国政、自称国主十余年。雍正四十五岁登基,过渡政治环境不稳定,亦乾纲独断,不意死得突然,堪为暴卒。

相较于康熙与乾隆各自在位时间超过六十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零十月;乾隆在位六十年零四月,实际执政达六十三年有余),雍正在整个康雍乾时代一百三十四年(1661—1795)里,主政时长不到十分之一。

雍正被康乾的光亮遮掩,如同前明,嘉靖在位四十五年,万历在位四十八年,虽政绩不斐然,但皆以长达数十年的懒政,远比夹杂在他们之间、推行隆庆新政的明穆宗朱载垕要出名得多。

二、负面影响太多。

在传统意识和仇满情绪中,雍正以残暴寡情而著名。

他的得位,有清版烛影摇红的可能。传说康熙在畅春园病重,雍正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康熙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

雍正在做皇子时,虽然爵封和硕雍亲王,但并不深受康熙的喜欢。康熙多次在夏秋之际外巡塞外,带走了皇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褆,留下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处理京师事务。胤禛后来奉命参决政务,也是长期排名在胤禩之后。

康熙在四十七年九月、五十一年十月,两度废黜太子胤礽后,秘密实施建储计划。雍正明里谈禅论道、韬光养晦,实则努力争取、结党谋私。然而,康熙给满朝王公大臣感觉是,对皇十四子胤祯寄予厚望、授予军权,而对办事果断、颇有心计的皇四子胤禛并不属意。

胤禛即位突然,连其生母德妃乌雅氏都不敢相信大行皇帝选择了她的儿子雍亲王为继。雍正“闻之惊恸,昏仆至地”(《大义觉迷录》卷一),似乎他很被动。

雍正成为新帝,皇室成员表现异常冷漠。雍正四年正月,严惩允禩时,有一条罪名:“迄今三年以来,诸位母妃未曾遣人至朕前一问起居。诸位母妃深居府中,一切皆诸王主持,此必允禩从中阻扰,诸王亦遂观望不前耳。”(《清世宗实录》卷四十)诸母妃不派人向新君问安,让雍正十分尴尬和忿恨。

雍正极力笼络的首席总理事务王大臣、和硕廉亲王,让雍正感叹“若肯实心任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清世宗实录》卷三十一,雍正三年四月癸未),承认他与自己“能与相当”(《上谕内阁》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但还是恼怒于其不归附自己,而对其及其支持者、同情者展开了一系列严厉的打击。

允禩被议罪四十款,允禟被议罪二十八款,允禵被议罪十四款……诸兄弟,天潢贵胄,却或长期拘禁幽所,或论死亡于非命,不少皇子王孙被开除宗籍。

昔日,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嫡,明成祖以靖难一役篡夺侄皇帝的龙椅,满是大规模的暴力杀戮,但他们以明君传世。然而,雍正帝以不流血的即位,却背负了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的滚滚骂名。

湖南士子曾静派人前往西北,策反宁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岳钟琪不成功后,被擒。雍正为自证清白,特地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命曾静师徒到全国宣讲。

他没想到,事先曾静为之总结的十大罪名,还是流传后世。乾隆上台后,立即斩杀曾静师徒,禁毁雍正的自白书。

三、秘密建制不断。

雍正治世,多以秘密行事,如秘密建储、设立军机处,以及进一步扩大密奏制度、组织推行特务政治的粘杆处(即传说中的“血滴子”)秘密监控满朝文武,以紧张政治和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反对者和不法官员,久而久之,不免留下非议。

康熙晚年画像

他困于康熙后期“九子夺嫡”的乱象,即位伊始,便考虑继承者人选,在元年八月拟定皇四子弘历为储君,肇启秘密建储制度。他对外不公开建储对象,皇三子弘时跳出,与允禩集团成员往来密切,结果被雍正废黜宗籍、秘密处死。

他重用非举人、进士出身的官员为督抚要员,不唯资历论、学历论,引发了广大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强烈不满。

王公和士人宣泄不满情绪,不免留下文字或制造谤词。

四、乾隆抬高自己。

雍正给年贵妃所生子取名:福宜、福惠、福沛,有意不同于康熙指定的弘字辈:弘晖、弘时、弘历……年氏初为雍王侧福晋,入府较晚,但在雍正即位时,被封为贵妃,仅次于皇后。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嫡长子弘晖幼殇,而年妃在却不断地生育。

妹因兄贵。年妃之兄年羹尧为雍正帝倚重的重臣,官拜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爵封一等公,加官太保,位高权重,雍正与之约定要做千古榜样。另外,他们的父亲年遐龄,以康熙朝总督荣休,被雍正进爵一等公,加太傅。

生母等级与外家威势,足以让雍正考虑过改立年妃生子为储。不过,乾隆不会让这些可能存在于史料中。

毕竟年羹尧倒台自裁,年妃及其诸子短命,成就了弘历的洪业。

乾隆即位后为自己入承大统做尽文章,让不少人认为康熙选择雍正,是因为看中了好圣孙弘历。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弥留之际,召首辅马齐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十一册)“胤禛第二子”即弘历,被齿序第四,却因老大弘晖、老二弘昀早逝,而重新顺序第二。

《清史稿·高宗本纪一》亦云:乾隆“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钟爱,令读书宫中,受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乾隆粉饰的史料,遥相呼应异域传闻。

生于乾隆四十一年的第八代礼亲王昭梿,也在《啸亭杂录》卷一中专门写道:少年弘历“天资凝重”,六岁能诵《爱莲说》,被巡幸雍王府的康熙帝发现,高兴地说:“此子福过于余。”康熙将他接进内廷,朝夕教养,“过于诸皇孙”。

弘历扈从参加木兰秋狝,康熙一枪击倒一熊,命弘历补射,好成就其“初围即获熊之名”。孰料,大熊突然立起,弘历临危不惧,康熙迅速将其枪毙。

圣祖识纯皇,显得很神奇。

康熙以此为弘历之福,“由是益加宠爱,而燕翼之贻谋因之而定也”。燕翼者,即为子孙谋划。昭梿之意,康熙在六十年秋就看中了十岁的弘历,拟定隔代储君。

若真如此,康熙如此深意,必为内外盛传,哪还有雍正即位不正的诸多疑点,雍正又何须弄出一项秘密建储行动暗定储君?

雍正以短暂的十三年,为康乾盛世夯实了基础、搭建了骨架、充实了内容。

清史大家萧一山以“文景之治”的景帝喻雍正,说:“清室之基础,至此乃大定焉。康雍两朝,其治术正相反;然天下之事务,惟相反者乃能相成。乾隆极盛之世,即两朝相成之结果也。玄烨性情施治,颇似汉文帝,而胤禛则景帝也。”(《清代通史》卷上第六篇《康雍时代之武功及政教》)

康熙前期统一全国做出巨大贡献,后期困于诸子纷争,吏治废弛,纲纪混乱。雍正及时整肃吏治,严查亏空,充实国库,仅各地上交的粮食,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度。

雍正即位时,国库仅存白银八百万两,而在短短的十三年,“躬行节俭,外整吏治,一时国库所积至六千万两”(稻叶君山《清朝全史》第四十六章)。即便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准噶尔战事,也留给了乾隆二千四百万两的“惊异之富足”。

然而,乾隆效法皇祖康熙为,一度废止包括军机处在内的雍正多项改革,后来逐一恢复,却掩盖了雍正留下的荣耀。

康乾盛世,盛名流远。雍正被忽视,却是一种遗憾。

最佳贡献者
2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康雍乾”三代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康乾盛世”严格说起来应该是“康雍乾盛世”。

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他在位十三年锐意拓新,改革除弊。使他在康雍乾三朝,承前启后,名垂史册。作为一个政治家,勤政是他区别于其他帝王的一个显著特征;选储,则是雍正留给清代的一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至于为什么把“康雍乾盛世”简称为“康乾盛世”,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雍正的继位扑朔迷离;一个是对年羹尧、隆科多的过河拆桥。

雍正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和之后,在对兄弟和近臣的态度上,表现出两种性格,两张面孔和两副心肠。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后人认为他得位不正。民间一直盛行种种说法,有人说他篡夺了十四弟的皇位,也有人说他更改了康熙的遗诏。这些传说使雍正的继位更加扑朔迷离。


继位不正,逼父、逼母、弑兄屠弟

雍正继位之后,野史笔记民间传说沸沸扬扬,雍正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组织了御用文人亲自审定,写了《大义觉迷录》。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雍正,有十项罪恶,这就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雍正在《大义觉迷录》里面做回答。其实雍正自以为聪明,结果做了一件傻事,这就叫做欲盖弥彰,愈描愈黑。

第一:雍正逼父,传说康熙病重的时候,雍正给他父亲敬了一碗人参汤,把他父亲给毒死了。

第二:逼母,雍正的母亲生了三个儿子,老大皇四子就是胤禛,老十四,还有一个儿子早死了。所以雍正的一母同胞就是他们俩,他和皇十四子。那他这个弟弟在他父亲死了之后,要求来奔丧不让进城,不让给他父亲祭奠,把他发到遵化景陵守陵,这就不通情达理。他还把这个弟弟皇十四弟囚禁在景山寿皇殿,他母亲要去看他这个弟弟,雍正不同意,传说,他母亲一气之下,撞在铁柱子上撞死了。


第三:弑兄屠弟,雍正的二哥,就是废太子允礽,被雍正弄到了山西祁县郑家庄在一个兵营里头,折磨死他。

雍正的三哥允祉是一个学者型的皇子,很有学问,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允祉做了很大贡献,雍正对这个弟弟也不放过,也给了不应该有的处理。五弟允祺,雍正对他也进行了处理。

八阿哥允禩,雍正把他先封了亲王,搞了一个两面手,比如有人去祝贺,八阿哥说有什么可贺的,说不定明天就死了。不久,雍正把他的八弟允禩给定罪“阿其那”,也进行了处理。

老九,雍正说他“塞思黑”,弄到保定折磨他,最后说暴疾而卒,也是把他谋害了。

十四阿哥被雍正锁禁在景山寿皇殿,所以可以看出来,雍正继承皇位之后,对他这些兄弟应该说做得不够合情合理,做得实在是过分了。


对年羹尧、隆科多卸磨杀驴

年羹尧是雍正的宠臣,在雍正登上帝位的道路上功不可没。雍正帝登基之后,对年羹尧找了一个茬儿,给年羹尧定了92条大罪,不但把年羹尧杀了,把年羹尧的儿子也杀了。

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一手策划扶持了雍正的帝王之路。

雍正登基不久,也将隆科多处理。在畅春园的旁边修了三间小破房子,把隆科多囚禁起来,隆科多不久就死了。

年羹尧和隆科多对雍正继承皇位可以说出了大力的人,但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年羹尧和隆科多最后就得了这么一个结果。


雍正在“康雍乾”三代里,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之雍正在位13年,对许多的事情做了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所以到了雍正的末年,扭转了康熙末年的一些不好的风气,而使清朝的历史继续向上发展。所以雍正既继承了他父亲康熙的有力的措施,又纠正了康熙时期一些错误的措施,改变了康熙晚年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雍正的许多措施,也为后来乾隆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所以说雍正是“康雍乾”三代,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说“康乾盛世”,严格说起来是“康雍乾盛世”。

3

雍正在康乾盛世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康熙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他很小的时候,就将权臣鳌拜扳倒了,之后,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为中华民族立下了赫赫功劳。可是,康熙皇帝的这一系列丰功伟绩,也是建立在消耗国家资源的基础上的。

康熙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大清已经非常疲惫了,国库就能够看出来。康熙驾崩的时候,大清的国库里面已经没有多少钱了,这给后来的雍正执政带来了诸多不便。


雍正上台后,开始大力改革。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整治贪污和官吏。雍正上台后,他非常的勤劳,每天处理大量事务。雍正最让人称道的地方就是他惩治贪污腐败这件事,雍正的铁腕治理腐败,受到了后世之人的崇敬。

还有,雍正上台后不拘一格用人,让很多能人得到了重用,比如李卫,此人在雍正的领导下,在江南等地为民众做了很多的好事,而雍正年间的经济也是逐步攀升。康熙年间的疲弱状态,在雍正皇帝的努力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也为乾隆上台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乾隆上台后,他是站在爷爷和父亲的功劳簿子上继续奋斗的。也就是在乾隆这一朝,康乾盛世达到了顶峰。乾隆上台后,继续加强封建统治,他对外作战,对内发展民生,而且这时候的大清和西方国家也不断加强联系。

丝绸、瓷器、茶叶等等都是当时大清重要的外贸经济。而且这一朝,中国的人口急剧增长,为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力资源。

然而,也就从乾隆一朝开始,大清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康乾盛世的辉煌也不再出现了。为什么清朝走下坡路,这和乾隆皇帝是有很大关系的,他大力对外开展,而且下江南,对贪污问题视而不见,导致出现了和珅这个天下第一贪官。


总之,康乾盛世出现在康熙年间,结束在了乾隆这一朝。虽然康乾盛世没有出现雍正的名字,但是雍正的功劳是非常重大的,他是对康乾盛世的转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人确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帝王,如果没有雍正,康乾盛世达不到如此高度。

4

先不说所谓的“康乾盛世”的水分,每当明离子看到有人说康乾盛世,总会默默心疼老四几秒。

夹在老爹和儿子这两位长寿皇帝中间,雍正皇帝成了小透明,但事实上,他仅有的14年执政期,其含金量要比康乾两朝要高的多的多。

没有雍正皇帝,别说“康乾盛世”了,清朝有没有近300年的国运都很难讲。

前期的康熙皇帝,开疆拓土,勤于政务,算得上是一个明君了。但到了后期,年老体衰的他却开始倦怠起来,躺在功劳簿上固步自封,官僚贪腐视而不见,居然还提出了所谓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意思就是说,增加的人口就不加赋税了。

看似是对老百姓好,但事实上这多出来的人丁赋税却肥了官绅地主的腰包,老百姓的日子甚至比之前还要苦不堪言。

总之,康熙皇帝给雍正皇帝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雍正皇帝一上台,马上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没办法,再不改大清就要被自己玩死了,好多人说他是工作狂,鬼才想当工作狂呢,谁不知道醉卧美人膝痛快?高度责任感的雍正选择了以天下苍生。

首先,他的摊丁入亩政策,把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人口几乎全部挖了出来,让财政收入瞬间倍增数倍。又通过严惩贪腐,耗羡归公等铁腕政策,让吏治为之一新。

一改前几任皇帝对汉人的防范,重用张廷玉、李卫、岳钟琪等一众汉人官员,唯才是举。设立军机处,加上了中央集权。

但是,雍正皇帝的系列改革都严重触犯了官绅地主阶级的利益,别忘了,书写史书的笔杆子就在这些人手里掌握着。

但雍正皇帝的改革措施确实挽救了清朝,乾隆皇帝顺利接班,前期对雍正皇帝的政策还是比较坚持的,但到了中后期,犯了和爷爷一样的毛病,好大喜功,给自己安了个“十全老人”的名号,吏治也开始再次腐败起来,豪绅亦开始隐瞒人口土地,据统计,到了清末,被隐瞒的土地竟然占全部土地的50%。

清朝的国运,也就从这位风流天子手中开始走向了难以逆转的下坡路。

5

很简单,因为雍正时期并不是盛世,而是烂摊子

在康熙末年的时候,清朝就出现了严重的国库空虚,官员薪资非常低,基层的管理也一度出现问题,社会矛盾也一度出现问题。

对于这些事情,一向为政宽松的康熙也并没有过多的干预。

所以很多人说这也是为什么康熙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他知道大清目前是什么样的状况,所以他在众位皇子中,选择了处事风格最为严谨的雍正继位。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的政绩是不可磨灭的,他的付出对清朝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雍正的统治,清朝有可能不到百年就被赶到关外。

而之所以将这段期间说成是“康乾盛世”,一方面是因为雍正在位时间只有13年,和康熙、乾隆的60几年相比,显得也就尤为的不重要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雍正和康熙、乾隆相比,在文治武功方面相对比较弱一点,更多的他是做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雍正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一上位就雷厉风行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这些改革进行的非常困难,但是他还是坚持将其推行了起来,使得清朝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上升,到了雍正末年的时候,早已亏空的国库也慢慢的充盈了起来,同时也为乾隆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雍正在清朝的历代皇帝中可以说是最勤奋的一位帝王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只做了短短的13年皇帝,就离世了。

如果从丰功伟绩上来说,他似乎不如康熙,也不如乾隆,但是正是因为他在为时期对清朝的修正,才让乾隆有了更多的施展的机会,也正是因为他一直都在做修补、稳固的工作,因此才显得他没有那么的耀眼。

其实说起来,如果没有雍正在位期间的政治改革,乾隆或许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伟绩。

也正是因为他一系列的铁腕,阻碍了一些集团的利益,所以他的名声也一直不如康熙河乾隆好,甚至还有很多人故意忽视了他的贡献,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雍正在位期间的严厉整治,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康乾盛世”了。

6

您好,我是怪哉书虫,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其实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多半指的都是康雍乾盛世。雍正朝在康乾盛世里,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具体咱们细说。

只是因为,雍正这位帝王,无论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中记载都不是那么太好,所以被人不喜欢。

继位之后,开始补足康熙后期挥霍的银钱

我们知道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但是这多半是针对晚年之前的康熙来讲。

康熙到了晚年之后,开始喜欢热闹,喜欢摆排场,所以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这对银子的需求是无限大的。


而前期,康熙在不断的打仗,国库的存银也并不多,在经过后期的这么挥霍,可以说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国库空虚。

而雍正在皇子时代,曾经掌管户部,所以对国家有多少银子,是有深切认知的。

这也就导致,雍正在继位之后,很是焦虑,毕竟这么大个国家,没有钱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所以,为了国家的安定,雍正下手就比较狠,发现贪污、腐败、各种不规矩的官员,那么直接采取的措施就是——抄家。

这手段固然是比较狠辣,但是不得不说很实用,当然也很得罪人。

当时的官员彼此之间都有些关系,要么师生、要么亲戚,眼看着这么一个个的倒下去,学子们、官员们,私底下自然是不会说他的好话,尤其是与刚刚过世的宽仁康熙帝一比,彻底让人又怕又恨。


雍正后期,开始忙于给乾隆帝一个稳定的江山

可以说雍正虽然在位的时间短,但是绝对是很忙的一位帝王。

显示收拾自家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接着为即将继位的儿子做打算。

收拾父亲的烂摊子,采取的是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最喜欢的是抄家

而给儿子打算,则是更觉得狠了一些,据说这位帝王还秘密处死了自己一个有野心的儿子。

总之,这位雍正帝似乎真的不在乎名声,只要是办法好用,那就直接拿来用,至于身后的骂名,压根不放在心上。

所以,短短十几年在位时间,处理了康熙朝后期的弊病,给乾隆留下来一个盛世江山

每次看清朝的历史,我总觉得不太受人喜欢的雍正帝,在清朝前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被称为盛世的乾隆帝,我觉得完全是建立在自己老爹的基础上,而这位皇帝也是很喜欢挥霍的一位,但从历史作用来讲,我觉得乾隆可能还不如雍正的功绩大。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怪哉书虫,欢迎留言和关注哦~

7

看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进一步增加了对雍正帝的了解,应该说电视剧中一些史实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的。

雍正当了十三年皇帝,还是做了很多事的,只不过任上时间不长,加之康熙政尚宽仁,雍正继以严明,对雍正帝的负面印象多一些。实际上,康乾盛世包括雍正朝,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康雍乾盛世。由于康乾盛世称呼已久,所以似乎这个盛世就不包括雍正帝创造的伟业。通常称的康乾盛世包括雍正朝。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历史中,上溯秦始皇下至20世纪辛亥革命爆发,能称得上是“盛世”,即繁盛、和平的时代只有四个: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以及18世纪康熙、雍正、乾隆朝三代大约一百年。

雍正在位13年,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不管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一致肯定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勤政的皇帝,也是一位改革积弊的皇帝。他整顿吏治、摊丁入地、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励精图治,使他在康、雍、乾三朝,承前启后,名垂史册。

雍正帝留下的负面历史遗产也不少,诸如完善奏折制度、实行军机处制、秘密建储制度、文字狱案件等,极大地强化了皇权,强化了君主集权制。另雍正帝对其兄弟处置,舆情颇有微词。

雍正帝是一位政治家,对他历史地位的评价主要应看其政治功过。

8

雍正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

康熙皇帝的前中期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可谓是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大事:

1康熙年幼继位,在康熙八年(1966年)囚禁当时权倾朝野的鳌拜,另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与鳌拜勾结,废除一等功爵位,自此完全掌握国家政权,开始亲政生涯。

2康熙一十二年(即1673年),康熙皇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于国家不利,开始着手撤藩。吴三桂(这个人物充满历史争议)于同年十一月起兵,揭开了康熙年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历时近八年在1681年平定云贵,攻破昆明,三藩平定。

3康熙二十年(1683年),康熙开始收复台湾,同年台湾终于再一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国土实现统一。

4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军围困雅克萨城,进攻入侵的沙俄部队,俄军最后撤出雅克萨,退回尼布楚,双方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国成功捍卫自己的领土。

5康熙二十六年(1986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对 葛尔丹的作战,于1698年葛尔丹战死宣告胜利。



康熙后期

1太子的废立,引起朝局的连续动荡,也更加增加了九龙夺嫡的乱象。

2让自己的儿子参与国家治理,各自为政,使朝局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3吏治的腐败,康熙对臣子过于宽松,贪腐现象到后期已成国家的一大弊病。

4康熙南游北兴,开奢靡之风,使国家财力受损,加之连年用兵,国家的实力消耗巨大。




在康熙后期由于诸皇子争夺皇位,是使朝局变的极其微妙,康熙皇帝废而又立从我看来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太子品行不端,不堪大用,康熙早就想废之,只不过没想到废了之后竟然使诸皇子夺嫡之心更盛,没有办法只能又一次扶出废掉的太子来稳定朝局。


康熙后期国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土地兼并严重,吏治腐败,国家政局错综复杂,前期为统一中央集权与国家完整而进行的种种军事活动对国力的消耗太多,国库连年亏空。

加之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国家基本处于常年稳定整个社会都是一股奢靡之风。康熙晚年的怠政使的这个国家已经危机四伏,西北的阿拉布坦就因为国库的亏空不能及时用兵,后期的康熙时代,已经不能称之为盛世,看似金玉实则其外败絮其中。

晚年的康熙能平稳的传位就已经是这个老人最后的智慧。看似强大的王朝已经成空壳子,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任君主。雍正继位时国家的情况如此,怎能称之为盛世。雍正只能是一位过度君主,他革除弊政,进行变法,澄清吏治。使这个国家在自己之后又一次焕发生机,同时也为乾隆盛世打下基础。

9

雍正的功绩和在位时间与康乾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他大兴文字狱的程度,在位的十几年里却与他的父亲和儿子120年执政的时间内旗鼓相当。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尽管近些年为雍正平反的呼声很高,但我依旧认为雍正是十大暴君之一。

举个典型案例。雍正年间,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试官,他出了一道作文题 “维民所止”,源出《诗经·商倾·玄鸟》。大意是说,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所栖息、居住的,有爱民之意。这个题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规范,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时盛行文字狱,雍正听说后,觉得“ 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这岂不是要杀自己的头吗? 这一下不得了,雍正下令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受到残酷折磨,含冤死于狱中,这还不算,连尸身都不得安宁,受到戮尸之辱。嗣庭的儿子也惨死狱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试。查慎行也受到牵连,奉旨带领全家进京投狱。他在途中写下这样的句子:“如此冰霜如此路,七旬以外两同年。”后来得以放归故乡,不久即谢世。当年的考生排名靠前的也遭到了迫害 关于査嗣庭科考案,《清稗类抄 狱讼类》 云:“或曰:查所出题为“维民所止”。忌者谓“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也。上闻,世宗以其怨望毁谤,谓为大不敬。”此说常为史家所征引。据法式善《清秘述闻》载,当年江西乡试三题为“君子不以言举人”一节、“日省月试一句”、“山径之溪间”一节,并无“维民所止”题。査嗣庭曾著“维止录”,其中记事有于雍正不利者,如首页云:“康熙六十年某月日,天大雷电以风,予适乞假在寓,忽闻上大行,皇四子已即位,奇哉。”《维止录》是査嗣庭获罪的原因,疑后人因此附会为试题。

10

雍正在历史上作用非常大,在康熙和乾隆两个王朝中间承上启下。若没有雍正励精图治打下的坚实基础,所谓乾隆盛世也不可想像。康熙末年,皇帝厌政,皇子争储,对大臣失于宽和,官员也乘机敛财贪污,朝政不如从前,中央财政出现了亏空。雍正拿贪官追国债,摊丁入亩,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吏治和发展生产。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前进。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础。说是康雍乾盛世也不为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