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本该是康雍乾盛世。
近代日本清史研究名家稻叶君山在《清朝全史》第四十六章中有云:雍正“帝承康熙疏节阔目之后,稍加清理,遂创定清朝财政之基础,至后日盛运期之财政,实帝之所赐也。譬如农事,康熙为之开垦,雍正为之种植,而乾隆得以收获也!”
康雍乾三代国力,相辅相成!
承上启下、至为关键的雍正,却被后来严重忽视,乃是有不少历史账没有算清。
一、在位时间太短。
自太祖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国伊始,传承十二任皇帝(大汗)。雍正在位不足十三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仅长过了太祖的十一年、咸丰的十一年及宣统的三年。
宣统少不更事,未行实际统治。太祖建国前,已颁定国政、自称国主十余年。雍正四十五岁登基,过渡政治环境不稳定,亦乾纲独断,不意死得突然,堪为暴卒。
相较于康熙与乾隆各自在位时间超过六十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零十月;乾隆在位六十年零四月,实际执政达六十三年有余),雍正在整个康雍乾时代一百三十四年(1661—1795)里,主政时长不到十分之一。
雍正被康乾的光亮遮掩,如同前明,嘉靖在位四十五年,万历在位四十八年,虽政绩不斐然,但皆以长达数十年的懒政,远比夹杂在他们之间、推行隆庆新政的明穆宗朱载垕要出名得多。
二、负面影响太多。
在传统意识和仇满情绪中,雍正以残暴寡情而著名。
他的得位,有清版烛影摇红的可能。传说康熙在畅春园病重,雍正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康熙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
雍正在做皇子时,虽然爵封和硕雍亲王,但并不深受康熙的喜欢。康熙多次在夏秋之际外巡塞外,带走了皇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褆,留下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处理京师事务。胤禛后来奉命参决政务,也是长期排名在胤禩之后。
康熙在四十七年九月、五十一年十月,两度废黜太子胤礽后,秘密实施建储计划。雍正明里谈禅论道、韬光养晦,实则努力争取、结党谋私。然而,康熙给满朝王公大臣感觉是,对皇十四子胤祯寄予厚望、授予军权,而对办事果断、颇有心计的皇四子胤禛并不属意。
胤禛即位突然,连其生母德妃乌雅氏都不敢相信大行皇帝选择了她的儿子雍亲王为继。雍正“闻之惊恸,昏仆至地”(《大义觉迷录》卷一),似乎他很被动。
雍正成为新帝,皇室成员表现异常冷漠。雍正四年正月,严惩允禩时,有一条罪名:“迄今三年以来,诸位母妃未曾遣人至朕前一问起居。诸位母妃深居府中,一切皆诸王主持,此必允禩从中阻扰,诸王亦遂观望不前耳。”(《清世宗实录》卷四十)诸母妃不派人向新君问安,让雍正十分尴尬和忿恨。
雍正极力笼络的首席总理事务王大臣、和硕廉亲王,让雍正感叹“若肯实心任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清世宗实录》卷三十一,雍正三年四月癸未),承认他与自己“能与相当”(《上谕内阁》雍正三年四月十六日),但还是恼怒于其不归附自己,而对其及其支持者、同情者展开了一系列严厉的打击。
允禩被议罪四十款,允禟被议罪二十八款,允禵被议罪十四款……诸兄弟,天潢贵胄,却或长期拘禁幽所,或论死亡于非命,不少皇子王孙被开除宗籍。
昔日,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嫡,明成祖以靖难一役篡夺侄皇帝的龙椅,满是大规模的暴力杀戮,但他们以明君传世。然而,雍正帝以不流血的即位,却背负了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的滚滚骂名。
湖南士子曾静派人前往西北,策反宁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岳钟琪不成功后,被擒。雍正为自证清白,特地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命曾静师徒到全国宣讲。
他没想到,事先曾静为之总结的十大罪名,还是流传后世。乾隆上台后,立即斩杀曾静师徒,禁毁雍正的自白书。
三、秘密建制不断。
雍正治世,多以秘密行事,如秘密建储、设立军机处,以及进一步扩大密奏制度、组织推行特务政治的粘杆处(即传说中的“血滴子”)秘密监控满朝文武,以紧张政治和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反对者和不法官员,久而久之,不免留下非议。
康熙晚年画像
他困于康熙后期“九子夺嫡”的乱象,即位伊始,便考虑继承者人选,在元年八月拟定皇四子弘历为储君,肇启秘密建储制度。他对外不公开建储对象,皇三子弘时跳出,与允禩集团成员往来密切,结果被雍正废黜宗籍、秘密处死。
他重用非举人、进士出身的官员为督抚要员,不唯资历论、学历论,引发了广大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强烈不满。
王公和士人宣泄不满情绪,不免留下文字或制造谤词。
四、乾隆抬高自己。
雍正给年贵妃所生子取名:福宜、福惠、福沛,有意不同于康熙指定的弘字辈:弘晖、弘时、弘历……年氏初为雍王侧福晋,入府较晚,但在雍正即位时,被封为贵妃,仅次于皇后。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嫡长子弘晖幼殇,而年妃在却不断地生育。
妹因兄贵。年妃之兄年羹尧为雍正帝倚重的重臣,官拜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爵封一等公,加官太保,位高权重,雍正与之约定要做千古榜样。另外,他们的父亲年遐龄,以康熙朝总督荣休,被雍正进爵一等公,加太傅。
生母等级与外家威势,足以让雍正考虑过改立年妃生子为储。不过,乾隆不会让这些可能存在于史料中。
毕竟年羹尧倒台自裁,年妃及其诸子短命,成就了弘历的洪业。
乾隆即位后为自己入承大统做尽文章,让不少人认为康熙选择雍正,是因为看中了好圣孙弘历。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弥留之际,召首辅马齐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十一册)“胤禛第二子”即弘历,被齿序第四,却因老大弘晖、老二弘昀早逝,而重新顺序第二。
《清史稿·高宗本纪一》亦云:乾隆“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钟爱,令读书宫中,受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乾隆粉饰的史料,遥相呼应异域传闻。
生于乾隆四十一年的第八代礼亲王昭梿,也在《啸亭杂录》卷一中专门写道:少年弘历“天资凝重”,六岁能诵《爱莲说》,被巡幸雍王府的康熙帝发现,高兴地说:“此子福过于余。”康熙将他接进内廷,朝夕教养,“过于诸皇孙”。
弘历扈从参加木兰秋狝,康熙一枪击倒一熊,命弘历补射,好成就其“初围即获熊之名”。孰料,大熊突然立起,弘历临危不惧,康熙迅速将其枪毙。
圣祖识纯皇,显得很神奇。
康熙以此为弘历之福,“由是益加宠爱,而燕翼之贻谋因之而定也”。燕翼者,即为子孙谋划。昭梿之意,康熙在六十年秋就看中了十岁的弘历,拟定隔代储君。
若真如此,康熙如此深意,必为内外盛传,哪还有雍正即位不正的诸多疑点,雍正又何须弄出一项秘密建储行动暗定储君?
雍正以短暂的十三年,为康乾盛世夯实了基础、搭建了骨架、充实了内容。
清史大家萧一山以“文景之治”的景帝喻雍正,说:“清室之基础,至此乃大定焉。康雍两朝,其治术正相反;然天下之事务,惟相反者乃能相成。乾隆极盛之世,即两朝相成之结果也。玄烨性情施治,颇似汉文帝,而胤禛则景帝也。”(《清代通史》卷上第六篇《康雍时代之武功及政教》)
康熙前期统一全国做出巨大贡献,后期困于诸子纷争,吏治废弛,纲纪混乱。雍正及时整肃吏治,严查亏空,充实国库,仅各地上交的粮食,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度。
雍正即位时,国库仅存白银八百万两,而在短短的十三年,“躬行节俭,外整吏治,一时国库所积至六千万两”(稻叶君山《清朝全史》第四十六章)。即便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准噶尔战事,也留给了乾隆二千四百万两的“惊异之富足”。
然而,乾隆效法皇祖康熙为,一度废止包括军机处在内的雍正多项改革,后来逐一恢复,却掩盖了雍正留下的荣耀。
康乾盛世,盛名流远。雍正被忽视,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