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是一位帝王,按道理司马迁应该将他像陈胜一样列入世家,但是司马迁却将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这是为什么呢?
《史记》中对汉朝帝王的描述有阴暗的一面,为什么《史记》没被销毁?
我认为把项羽列入“本纪”,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历史因素,也有司马迁个人的主管原因。
至于为什么《史记》没被销毁,是因为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让它问世。
历史客观因素
1.本纪是纪录什么的?
“本纪”之意是法则、纲纪。以天子、国君的事迹作为纲领,采用编年、记正朔的形式,反映朝代的变迁、时代的大势。
也就是说,本纪是按照编年的体例,依照年月的顺序,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以及当时的重大事件的。
它的内容并不简单是帝王的传记,其主要的作用是按照编年的形式来记载一朝的大事。
本纪作为纪传体史书的编年部分,其实是贯通全书的纲要部分。刘知几在《史通本纪》中说:“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则见之于年月。”
2.本纪中的两个例外
在《史记》中一共有十二本纪,其中《吕后本纪》和《项羽本纪》中的吕后和项羽都不是帝王,但司马迁却把他们都位列本纪。其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项羽本纪》是表现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之际的历史。在其之前是《秦始皇本纪》,其后为《高祖本纪》,在秦始皇之后刘邦开朝之前这段时间内,也唯有以项羽为主线才能完整的纪录当时的历史。
司马迁个人主管原因
1.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形象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著之中。通过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了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司马迁的个人感情对《史记》的影响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们也盛赞司马迁的“直笔”。但是,这里所说的“直笔”不是完全按照历史客观公正的意思,而是司马迁知道什么写什么,尽量的去客观的纪录,所以《史记》里面的内容就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司马迁的个人感情因素。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史记》中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来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
他赞扬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的伍子胥,塑造出一位烈丈夫形象。他笔下的虞卿、范雎、蔡泽、魏豹、彭越等人,或在穷愁中著书立说,或历经磨难而愈加坚强,或身被刑戮而自负其材,欲有所用。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带有悲剧性,其中暗含了司马迁本人的人生感慨。
因此,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仍把他归入“本纪”中。虽然《项羽本纪》司马迁对项羽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表达了对项羽的尊重、惋惜和同情。
《史记》的问世
1关于汉武帝知不知道《史记》的问题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立即“发表”,所以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至于汉武帝知不知道《史记》,史书没记载。
有人认为汉武帝不知道,因为以汉武帝的性格,如果知道了司马迁《史记》中对汉朝皇帝的描写,很可能司马迁人死书销。
也有人认为汉武帝知道,因为里面没有记录汉景帝和汉武帝,所以汉武帝默认了他的存在。
现在版本的《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但是,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说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余篇”。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冯商所续《史记》七篇;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有十五家之多。
也就是说,司马迁所著《史记》里面包括《汉景帝本纪》、《汉武帝本纪》等十篇只有题目而没有内容。这十篇是后人补上去的。汉武帝看到没有关于自己和父亲汉景帝的纪录,就默认了它的存在。
2.《史记》重见天日
《史记》共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另一部是副本,存放在司马迁的家中。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
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司马迁和《史记》的影响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而《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又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