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羽不是一位帝王,按道理司马迁应该将他像陈胜一样列入世家,但是司马迁却将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这是为什么呢?

《史记》中对汉朝帝王的描述有阴暗的一面,为什么《史记》没被销毁?

我认为把项羽列入“本纪”,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历史因素,也有司马迁个人的主管原因。

至于为什么《史记》没被销毁,是因为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让它问世。

历史客观因素

1.本纪是纪录什么的?

“本纪”之意是法则、纲纪。以天子、国君的事迹作为纲领,采用编年、记正朔的形式,反映朝代的变迁、时代的大势。

也就是说,本纪是按照编年的体例,依照年月的顺序,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以及当时的重大事件的。

它的内容并不简单是帝王的传记,其主要的作用是按照编年的形式来记载一朝的大事。

本纪作为纪传体史书的编年部分,其实是贯通全书的纲要部分。刘知几在《史通本纪》中说:“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则见之于年月。”

2.本纪中的两个例外

在《史记》中一共有十二本纪,其中《吕后本纪》和《项羽本纪》中的吕后和项羽都不是帝王,但司马迁却把他们都位列本纪。其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项羽本纪》是表现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之际的历史。在其之前是《秦始皇本纪》,其后为《高祖本纪》,在秦始皇之后刘邦开朝之前这段时间内,也唯有以项羽为主线才能完整的纪录当时的历史。

司马迁个人主管原因

1.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形象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著之中。通过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了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司马迁的个人感情对《史记》的影响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们也盛赞司马迁的“直笔”。但是,这里所说的“直笔”不是完全按照历史客观公正的意思,而是司马迁知道什么写什么,尽量的去客观的纪录,所以《史记》里面的内容就不可避免的加入了司马迁的个人感情因素。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史记》中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来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

他赞扬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的伍子胥,塑造出一位烈丈夫形象。他笔下的虞卿、范雎、蔡泽、魏豹、彭越等人,或在穷愁中著书立说,或历经磨难而愈加坚强,或身被刑戮而自负其材,欲有所用。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带有悲剧性,其中暗含了司马迁本人的人生感慨。

因此,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仍把他归入“本纪”中。虽然《项羽本纪》司马迁对项羽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表达了对项羽的尊重、惋惜和同情

《史记》的问世

1关于汉武帝知不知道《史记》的问题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并没有立即“发表”,所以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至于汉武帝知不知道《史记》,史书没记载。

有人认为汉武帝不知道,因为以汉武帝的性格,如果知道了司马迁《史记》中对汉朝皇帝的描写,很可能司马迁人死书销。

也有人认为汉武帝知道,因为里面没有记录汉景帝和汉武帝,所以汉武帝默认了他的存在。

现在版本的《史记》一百三十卷,篇数跟司马迁自序所说的相符。但是,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说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余篇”。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冯商所续《史记》七篇;刘知几认为续补《史记》的不只是褚、冯两家,而有十五家之多。

也就是说,司马迁所著《史记》里面包括《汉景帝本纪》、《汉武帝本纪》等十篇只有题目而没有内容。这十篇是后人补上去的。汉武帝看到没有关于自己和父亲汉景帝的纪录,就默认了它的存在

2.《史记》重见天日

《史记》共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另一部是副本,存放在司马迁的家中。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

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司马迁和《史记》的影响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而《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又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刘邦本身就没想着贬低项羽,他一直把项羽当做一个神仙当做一个强大的对手,一直在敬重着!

前些日子回答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项羽他的历史形象在整个历史里面会这么光明,这么伟大,大家想想,刘邦后来建立大汉王朝,击败项羽主管整个历史的记载却没有污蔑像,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刘邦要告诉自己的后人自己的江山来之不易,如果说你从一个愚蠢的对手手里面把江山给抢夺过来,那这江山来的太容易了,那这天下丢了也就丢了,可如果自己手中的江山是从一个高明的对手,是从一个强大的对手手里九死一生度过来的。那就是警告后人江山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所以刘邦他并不想贬低项羽,相反,他把项羽提高地位。当然,项羽干的那些事情也不需要过多的赞赏,过多的描述他本身干的那些事儿就有点儿惊为天人!比刘邦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历史记载在历史之中呈现出来的一个项羽是游学,有肉有光明的,有伟大的,有黑暗的,也有小气的一面!他是一个真正的霸王,同时也是一个真正的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汉王朝早期对于项羽的传闻!那都是偏向于正大光明的,人们从来都不以成王败寇来形容项羽!项羽就是英雄,这也正是因此,(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写到项羽,她想把它并入到本季之中,这个思想是来自于哪里,很显然就是皇宫之中。就是整个汉王朝的教育让他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还是一个王者!

当然,出于个人角度上来讲,司马迁本人呢,也是一个人,她也有自己的情感寄托,也有自己想要发泄情感的地方,比如说他把为卫青,霍去病编入到了佞幸传里面去!其实更多的也是对于自己的好友,李广之孙,李陵!那一种愤怒和愤慨,他又不能把这种情感给他爆发出来,向全天下证明,所以他默默地把这些事情记录在书里面!

当然写道西楚霸王项羽的时候,由于民间传说几级大汉王朝并没有横加阻止,所以大家对于西楚霸王心里面是存在敬佩之情的,当然看过刘邦干的那些事情,自然大家也会更加偏向于项羽,所以在记录项羽的时候,项羽光明伟大的形象。给了司马迁写作的动机,也因此把他编入到了本纪之中!

3

项羽是推翻秦朝的实际主导者,并且建立了张楚政权,分封了诸侯,他自己为“楚霸王”,刘邦为“汉中王”等。

4

项羽,楚人,亡秦之\"三户”!称为帝王,当时之共识耳!

5

本纪是专门写皇帝的一种史书分类,司马迁将项羽纳入帝王本纪中是有原因的。

我认为司马迁这样做可能是为了黑刘邦,黑汉武帝。

用抬高对手――项羽的方式黑刘邦,通过黑黑汉武帝的祖宗,实现黑汉武帝的目的!这是高级黑,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刘邦影视剧形象)

当然了,这种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我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但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毕竟司马迁与汉武帝是有矛盾的,司马迁受宫刑这是对于文人的侮辱。或许,司马迁会用这样隐晦的方式报复汉武帝。

其次,本纪这种专门用以记录帝王的类别大概是由司马迁开创的,因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是开创者,而后史的史书大多是沿用司马迁的这样分类方式。所以,司马迁是有权将自己认为合适的人物放到本纪中的

因为书是司马迁写的,本纪这种分类是司马迁首先发明的。专利权在于司马迁,他有权力这样做。

再者,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文后说明了他将项羽放入本纪中的原因: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岁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影视剧形象)

司马迁将项羽纳入本纪的理由有两点:

一方面,他怀疑项羽可能是远古五帝之一舜的后裔,说明项羽的出身其实是挺尊贵的;另一方面,他认为项羽灭秦有功,是项羽领导各路诸侯灭了秦朝。

项羽已经称王,是号令天下的人物,是古代少有的英雄人物。所以,项羽足以位列帝王本纪。

本纪是记录帝王的,而项羽本身就是帝王,号称“西楚霸王”,所以纳入本纪名正言顺。

(吕后影视剧形象)

此外,《史记》的本纪中除了项羽本纪还有吕后本纪

虽然现在我们不承认吕后是皇帝,不承认项羽是皇帝,但司马迁认为他们是堪比皇帝的历史人物,所以记录在本纪中无可厚非。

文人鬼说自己的观点,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欢迎关注与交流。

你的点赞、评论、转发与关注都是对我的支持!

6

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是应该的,避免了秦汉之间的五年出现空白。

7

这涉及到西汉初重视“张楚”的历史背景,也体现了司马迁的主观意识。

首先,西汉初对于“张楚”,对于陈胜、义帝、项羽,都是重视的。

“张楚”的词意

张楚的楚,自然是楚国,这个张,有人认为是张大的意思,因此张楚为张大楚国;也有人认为张是弛的反义词,强调张楚与暴秦的对比。田余庆坚持的是张大楚国之意,这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能互相印证。

“张楚”的法统

张楚是国号,也是年号,张楚纪年的存在,又被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所证实。

这样,秦汉之间就是存在一个“张楚时代”,有了张楚,继而才有汉朝。

“张楚”受重视

司马迁《史记》有“秦汉之际月表”,史记有把陈胜列入世家,更把项羽列入本纪,不同于《汉书》只把陈胜和项羽放在列传,这可能因为,在司马迁时代楚的意义很大,而入东汉,时人观念中,历史人物的地位有所改变。

刘邦时,陈胜的守冢之数有十家(汉书·高帝纪)/三十家(史记·陈涉世家),这也说明西汉初陈胜受重视。

但司马迁不以义弟纪年列入本纪,却把项羽列入本纪,则有反映了司马迁的混乱,何以陈胜作为首事者,义帝作为张楚最高名义地位者,却居项羽之下?但毕竟张楚的地位没有被抹杀。

后世的《太平御览》皇王部历代帝王中,秦汉之间也有楚怀王的部分。这也能说明张楚的法统和地位未被抹杀。

有了西汉初重视“张楚”的历史背景,将陈胜和项羽列入列传之上的世家乃至本纪,就不显得奇怪,也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


项羽入本纪,陈胜入列传

接下来,是项羽为什么在《史记》中的地位,居于“首事”的陈胜之上,也位于义帝之上。

我认为,这与陈胜、义帝、项羽三人的功绩有关。

陈胜首事,燃天下灭秦烽火;义帝继而为尊,倡六国灭秦之盟;项羽百战,斩暴秦有生之主力。

亡秦之功,项羽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伟。

项羽的功绩,远大于义帝;项羽的出身,也远贵于陈胜;项羽的历史地位,是可以居于义帝之上的,居于刘邦同等地位,则反映了西汉初尊张楚的历史背景,即司马迁敢这样做;也体现了司马迁对项羽的主观感情,即司马迁确实这样做了。


参考文献:田余庆《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

8

白痴,项羽本来就是帝王,只是他个人性格问题,他不喜欢坐拥天下,他喜欢的是平分天下,分封制。他选择的是楚王,这样的人,何其伟大?你们谁能明白他的志向?他希望天下太平,共和制!其实,他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他在维护他心中的共和制,一个太平的天下!他反对霸权,反对称帝,这也就是他不希望诸侯侵袭,谁发起战争,他就打谁的原因!其实这也就是类似于墨家,也就是秦时明月动漫里面的那个项羽。你们不明白,之所以你们成不了他!伟人,一定是因为他有一颗伟大的思想。

就连他的死,都是何其壮烈?他最后一句,非战之罪,而是天要亡我。你想象一下,他已经明白了,这是天道不允许他的存在,何其伟大?圣人也!就算如今,不也不允许这样的王存在吗?国与国之间只有不断的侵扰,不断的逐利,没有永恒的太平。

一个几千年前的兵家,都明白的道理,难道不伟大?他成为帝王分分钟的事,如果他要称帝,当时并无人反对,把刘邦封在蛮夷之地,他都乖乖的去了,可想而知,项羽当时的威望,无人可及。而刘邦统一天下后,不是一直有人起义,都是以前的部下,看不惯他。人格魅力太差了吧。我记得有一个田横的五百人不愿归降全部自杀,想想刘邦多么不得人心,人家宁死也不愿意承认他是帝王!

司马迁喜欢的就是这样的英雄,而不是反面的刘邦。

9

项羽堂堂正正的做了七年的楚王,为什么不能入帝王本记?司马迁的正直之处,就在这些地方体现。

10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违背历史潮流分封天下,造成社会动荡不安。西楚政权建立到灭亡只有三年时间,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其地位相当于皇帝,司马迁将项羽列入帝王本纪是正确的。分封天下是帝王干的事,项羽灭秦后曾经分封十八个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