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养肥了再杀,这点老八是替雍正养猪,他当然高兴。故意把他抬高,再让雍正摔死他。这点老八投其所好。其实要是年造反成功,杀死雍正,老八就是年的头号敌人,老八一定也要死。所以对付年的事上,老八和雍正不自觉的统一战线了。还有一重意思,万一年回心转意,重新忠于雍正,雍正又有十三爷,他老八是一辈子也翻不了身的。所以及早除掉这个能领兵的狠主,也算砍掉雍正一只胳膊。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事件发生在年羹尧在邬思道的帮助下,平定西北叛乱后回京述职在入皇城的那一刻。

老八胤禩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百官跪迎。

站在左右迎接的百官先是一愣,因为在他们的第一反应里,年羹尧纵容有天大的功劳,但是也只是朝廷的一个奴才,雍正的奴才,与百官地位无异,凭什么要给他下跪?

结果老八紧接着又扯了一嗓子:

百官跪迎。

百官摄于总理王大臣的威严,所以才陆陆续续的跪下了。百官心里只怕又在琢磨:今儿是怎么了,连总理王大臣都发号施令了?若是十四爷胤禵仍然是大将军王,我等下跪还有个说头,因为他是皇亲国戚,是王爷级别的,一个雍正潜邸的奴才,当了大将军王,不过还是个奴才,凭什么,到底凭什么要给他下跪?朝廷是有礼制的,老八胤禩的这两声明显的有违礼制啊?

百官心里的怨气随着老八胤禩的两嗓子开始冒烟儿了。

可是站在城头的雍正,面对如此情形,面上似乎没有多余的表情,也没有吱声,他是不知道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这两声“百官跪迎”背后,有多少政治利益的博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年羹尧西北平叛胜利后的各方心理:

雍正:感谢菩萨,感谢佛,西北那摊子终于摆平了,这大清的江山老子算是坐得个九成九稳了。老爷子的遗愿算是了却了一半,下一步,就可以开始老子的新政了。你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们,不是想看我的笑话吗。恩恩,这下我看你们怎么掰?只要这边稳了,我也不怕你们掰了,哼。

年羹尧还是有功劳的,这个奴才我还是用得不错顺手,该奖励还是要奖励的。这个我舍得。

不过邬思道提醒过我,我还是要看看他的表现,西北给我打仗,害得我几年心神不安,国库的钱财也耗费不少。虽然目前表现还不错,但是还是要注意这家伙。手握几十万重兵,不牵制一下看来是不行的。我想个什么办法来牵制他呢?等哈,我想想。

老八胤禩:这回年羹尧算是给老四出了一口气,不过,我可不会轻易让他出气的。我就是要跟他死磕到底。

我当初拉拢年羹尧,老四又给拉了回去。看来年羹尧这人禁不住拉,一拉就会丧失立场和意志。年羹尧固然对大清江山有恩,但是终究是个奴才。我这回就好好拉他一下,拉得他找不着北。

把他拉厉害了,其他人就会有意见,哼,看你年羹尧禁不禁得起拉了。

年羹尧:说实在话,我也晓得兔死狗烹的道理,要不是邬思道去瞎搅合,我的以患养患的策略还要继续执行。不过时间久了也不是个事儿,雍正肯定要怀疑,所以干脆就给邬思道一个顺水人情,把罗布赞但僧灭了。不过老罗还真不是我放的,这丫脚底打滑,溜得太快了。

不过这回,我也算是给雍正长脸了,想想资本也是攥够了,也没人再小觑我这个奴才,再说还有妹妹年秋月在宫里给雍正造耳边风,我这下半辈子应该是够了。

只是,雍正这人心底有点狠,我当初屠戮江夏镇一事,心里这些年一直犯嘀咕,不晓得这回他还是不是记在心里的?

六部堂官:感谢老天,年羹尧算是消停了,也不必为钱粮工程等事儿操心了,该好好歇歇了。只要雍正不翻什么幺蛾子,我们按部就班,还是很开心的。

上书房堂官:这丫的年羹尧,这回立功了,我们也算是轻松了。只要雍正和八爷党不翻什么幺蛾子,我们也算是清净了。

2.老八胤禩两句“百官跪迎”彻底改变了各方的想法:

雍正:这这,老八什么意思。我没有传达这丫的指令啊?他又想干什么?是离间我和年羹尧的感情吗?还是离间年羹尧和百官和我的感情?

这丫太坏了,又在使阴招了。不过,老八,我告诉你,夺嫡的时候你就没使出什么好招,这回你也别想离间我。邬思道提醒我也是提醒得对,我姑且先看看再说。先防备起再说。

年羹尧:啊?这,这,把我当亲王还是什么了?难道是雍正的旨意?应该是雍正的旨意,不然不会这么办。哎,心里还在为江夏镇犯嘀咕,这下我这小心脏啊,更犯嘀咕了。

可是我纵横一生,这天大的功劳谁也抹不去啊,至少现在还抹不去。我是下马还是不下马?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扶谁起来吧?我,我。

不想已经到胤禩跟前了,年羹尧还在遐想。没来得及整理好思路,只好先作个揖再说。

朋友们,真不是我高傲自满,我真的还没想好怎么办。

堂官们:这丫老八胤禩又出幺蛾子了,咱们等着看好戏吧。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么表述,大家或许对当时的情景更加了然于胸。年羹尧到底是怎么样的心理,只怕这才是事实。


老八胤禩的两声“百官跪迎”是典型的越矩办事,严格的说是矫旨。但是雍正当时没有吭声,是因为局势尚不明朗,在雍正封老八总理王大臣的时候,我说过他心中的顾虑。西北平定,雍正座下的江山稳了八成,但是还有两成皆来自于八爷党,所以雍正按兵不动,不理会老八胤禩的这两声,是引而不发的策略

3

征西大将军年羹尧在邬思道的指点下,率大军包围法轮寺,大败以罗布藏丹增为首的叛军主力,取得西北大捷,稳定了雍正继位后岌岌可危的局势。雍正闻奏后喜不自胜,立即召年羹尧班师回京,他要好好犒赏这位立下不世之功的征西大将军。年羹尧率大军入城时,奉旨主持仪式的总理王大臣胤禩,向站在道路两旁的文武百官喊了一声:“百官跪迎!”众官员都楞住了,因为无论在哪一条礼制中,都没有跪迎臣子的规矩。即使年羹尧取得西北大捷,立下不世之功,但他仍是朝中臣子,与百官地位相当,世上哪有臣子跪迎臣子的道理。

胤禩见左右官员站立不动,又扯起嗓子喊了一声:“百官跪迎!”这一回,百官摄于总理王大臣的威仪,纷纷心不甘情不愿地跪在了地上,内心顿时升起了疑云:“胤禩这两声明显有违礼制,为何这个时候他会作出这样有违常礼的举动呢?站在城楼之上的雍正对所发生的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却视若无睹,他的内心对此究意是个什么意思呢?

破格礼遇年羹尧平定西北之功

首先,西北大捷的胜利对焦头烂额的雍正来说可谓至关重要。雍正继位后,相继爆出山西通省官员欺瞒朝廷和科场舞弊案,八爷党就等着看雍正出丑闹笑话,看着他焦头烂额地收拾残局。

如果西北打了败仗,胤禩就会召集关外的铁帽子王进京,逼雍正退位让贤;如果拖延下去,国家财力难以为继,最终大军会因粮草不继,无功而返。只有取得西北战事的胜利,雍正才会被称为英明圣主,朝中危急四伏的局势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因此,雍正不惜破格礼遇年羹尧,称他是“朕的恩人,也是大清的恩人”。对于胤禩违背礼制,号令百官跪迎的举动,雍正并没有多说什么,在他看来年羹尧平定西北之功,足以获得到这种破格礼遇。

未查明真实动机前的故意无视

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一直是雍正继位前后的重要威胁,而年羹尧却是雍正在潜邸时一手调教出来的奴才。雍正继位后采用授职笼络和分化瓦解的方法来对付八爷党,委任胤禩为总理王大臣,让他参与国家政令的拟定与施行。这回又委任他主持入城仪式,却没有料到胤禩不经请旨,擅自号令百官跪迎凯旋而归的年羹尧。胤禩是想借此离间雍正和家奴的关系,还是想挑起百官对年羹尧和雍正的不满,在真相不明之前,雍正决定暂且忍耐,继续暗中观察。

顾全大局下的隐而不发

年羹尧立下不世之功、凯旋而归,雍正亲自出城相迎,这已经是对臣子的破格礼遇。胤禩号令百官跪迎的举动虽然有违礼制,但在这场举国关注的庆功仪式上,容不得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更不能容许出现大煞风景的行为,否则将会被天下人传为笑谈,在史书中也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明知胤禩的举动有违常礼,雍正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隐而不发,依旧满脸笑意地继续完成迎接征西大将军凯旋归来的入城仪式。很明显的一点,当雍正走下城楼,来到百官中间,面对端坐在马背上的年羹尧。隆科多小声嘀咕“什么东西”,老十胤誐伸手指向年羹尧,尚未开口便被旁边的胤禩摁了回去,老十三、老十四也表露出不屑的神色,难道雍正就看不到年羹尧骨子里表露出的妄自尊大和毫无人臣之礼?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雍正只不过是不愿在庆功仪式上大动干戈,好让天下臣民看朝廷的笑话,于是选择了隐而不发,视若无睹。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


第184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老八让百官迎接年羹尧,无异于是给了年羹尧皇帝般的待遇,看似是腹黑僭越,但大家仔细想想,老八真的敢这样明目张胆的唱反调吗?

这其实是雍正的一石二鸟之计,提前授意老八这样做,却没有通知百官,使包括年羹尧在内的人认为老八这是故意捧杀年羹尧,从而使老八与年羹尧决裂。意味着两个人的暧昧关系结束,年羹尧这个功高震主的武将和老八这个权倾朝野的八爷党领袖联合不起来,然后再各个击破,逐步收拾他们。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通过老八下令百官跪迎以后,百官的反应来看,他们是临时知道的,并非早就知道这个命令的,那么老八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有些朋友认为这是老八刻意为之,腹黑的想捧杀年羹尧,但宋安之认为并非如此。

首先古代大将立下大功凯旋归来时,皇帝亲自出城迎接都是常事,天子亲迎可谓是巨大的政治荣耀,属于是精神褒奖之一。但百官跪迎是什么呢,一般也就是皇帝才可以享受的待遇,大将就是立下的太大的功劳,也不至于皇帝亲迎,然后百官跪迎的,即使是百官跪迎,那也应该是皇帝亲自下令。

雍正王朝电视剧虽然是电视剧,艺术加工在所难免。但这些历史常识,还不至于太过脱离实际,天马行空的。毕竟雍正王朝电视剧能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贴近现实,形象而生动的刻画出了清代的宫廷政治。


老八即使是要捧杀年羹尧,方法多的是,又何必这样僭越,代皇帝发布这样的命令呢。要知道当时雍正虽然看似对他是推心置腹极为倚重,实则是对他是虎视眈眈提防有加,他何苦这样落人口实呢。

更何况他巴不得联合年羹尧这个大将,来获取外援,借机推翻雍正的统治呢,何必无缘的树立年羹尧这个敌人呢。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仔细琢磨琢磨剧情,宋安之认为,这是雍正的一招狠招,先是与军机大臣秘密商议时,下令老八负责百官跪迎,来迎接年羹尧。并没有通知百官,使老八临时下令百官跪迎,使百官和年羹尧造成老八这是要捧杀他年羹尧的假象,造成老八与年羹尧的决裂,使两人再也勾搭不起来。

因为老八和年羹尧勾搭已久,雍正这是离间分化他们,然后各个击破。

同时雍正还可以借年羹尧的西北之捷坐稳皇位,并且来压八爷党,自己居中引导,加以平衡。

说起来老八与年羹尧的勾搭是由来已久了,早在九子夺嫡时期,年羹尧任四川提督就是老八举荐,任陕甘总督是老八一方的老十四举荐,事后更是明目张胆的随着老十四前往老八府上表忠心,结果被当时还没有登基的雍正扣下了任命文书,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年羹尧跪了一下午为雍正洗了洗脚,才被原谅,才没有改换门庭。

在雍正登基以后,老八身为失败的一方,年羹尧自然没有再想着暗送秋波改换门庭了,但也并没有与老八划清界限。


这一点我们通过老八的死党老九和十名大内侍卫,被雍正发往西北年羹尧军前效力,就可以看出。

其实雍正派老九和十名大内侍卫前往军中效力,是一石三鸟之计。一是借此既监视了年羹尧还监视了老九,避免了年羹尧在西北一家独大,要知道以穆香阿为首的十名大内侍卫都有密折陈奏之权;二是趁机暂时分化八爷党,使八爷党的智囊老九被调离北京。三是雍正起用了年羹尧这个汉人为大将军,此举是为了缓和满汉矛盾,以示依旧重用满人。

年羹尧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自然是大为光火,知道雍正对他并不是真正的放心,想必此时君臣二人已经埋下了反目的萌芽。因此对老九他们是爱答不理的,但老九身为八爷党的智囊,并非是泛泛之辈,先是在路上用一万两银子初步收买了这十名大内侍卫,然后与年羹尧两个人密探之时,老九就试探性说了一句“八爷托我向你问好”。

年羹尧的反应很是耐人寻味,之前气焰嚣张的没有对老九行礼,此时马上转变态度向老九跪下请安。这说明什么,说明之前年羹尧与老八是早有勾结,但雍正登基以后,年羹尧并没有与其联系,此时老九的试探性问好,其实言下之意是你还认不认八爷呢。年羹尧这个汉人当时成为大将军,虽然有着雍正的支持,但反对者不在少数,更何况还没有平乱立下大功,自然还想得到老八支持,所以马上转变态度,以示对方是自己人之意。

经过老九和年羹尧初步试探以后,两人联手打破了雍正的谋略,年羹尧作势要杀十名大内侍卫,老九不惜下跪求情才救下了他们,使十名大内侍卫对年羹尧是敬畏无比,吓得下跪以表忠心,对老九是感激涕零的。


关于年羹尧为何会让十名大内侍卫下跪的具体分析,宋安之在之前分析过,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来发链接。

十名大内侍卫被年羹尧收拾服帖以后,穆香阿对雍正上密折时也是一个劲夸年羹尧。但雍正可不是这么好忽悠的,更没有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还在年羹尧军中安插不少暗探,比如说伊兴阿就是其中之一,不像穆香阿那般谎话连篇,伊兴阿的密折是实话实说。

看完伊兴阿的密折,雍正想了想穆香阿的密折,又拿着两人的密折陷入了沉思,想必已经知道了年羹尧与老九的勾结,并且收买人心之举。

十名大内侍卫,天子亲卫,就这样被年羹尧和老九合伙做局降服。更令人震惊的是,年羹尧身为西北二十六万大军的统帅,手握重兵,与八爷党的老九勾搭在一起,对于雍正这个皇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因此雍正又开始设局,在下令年羹尧回京后,与军机大臣密议时,令老八负责百官跪迎年羹尧,但没有通知百官。

所以那天的情景就成为老八被雍正当枪使了,却不能违抗圣命,只能面无表情的下令百官跪迎,百官惊讶之下,并没有跪下,老八只能再次加重语气说道百官跪迎,百官才跪下。

这样一来,造成了老八要让百官跪迎的假象,对年羹尧怨气极大的百官,自然认为老八不地道,同时使百官还有年羹尧认为,这分明是捧杀年羹尧。


年羹尧肯定会认为老八是见不得他立下大功,所以这样捧杀他,真是用心险恶,两个人是彻底划清界限,勾搭也彻底结束。

其实雍正这般算计也有试探年羹尧之举,就如当年雍正刚刚登基以后,试探功劳甚大的邬先生一般。不过不同的是邬先生面对巨大诱惑之下的暗藏杀机,是看的一清二楚,因此急流勇退。而年羹尧是自信心膨胀,利欲熏心,并没有适可而止,所以面对百官跪迎,是视若无睹,更是面对雍正的亲自迎接,并没有下马跪下,而是不可一世的驱马上前两步,傲视雍正及其群臣,方才下马跪下请安。

此时百官自然是愤怒无比,雍正对于这个功臣这个恩人,不论心里有多么不痛快,只能是表面笑呵呵的上前迎接。张廷玉是眼神不对的下意识看看旁边;隆科多则是直接小声说道“什么东西”;老十三眼睛是眨了又眨;老十四面无表情,想必心想这小子在作死,竟然敢跟老四这样玩;冲动的老十就要指着年羹尧鼻子骂,被心机深沉的老八制止住,来看雍正的笑话。

年羹尧接下来又开始了作死,雍正叫将领们卸甲时,这些将领竟然不听圣命,只听年羹尧的。年羹尧还示威式的对雍正说道“他们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这其中有两个细节很是耐人寻味,雍正让张廷玉宣布册立年羹尧的旨意时,这个人精想必也是看出雍正在捧杀年羹尧,因此不失时机的补刀,宣读道上谕,看了一眼年羹尧,见他没有马上下跪接旨,立刻宣读起来,不再给年羹尧反应的机会。而老八身为总理王大臣,坐在哪里看着年羹尧飞扬跋扈,知道年羹尧在作死,早晚会被收拾的,因此一直冷笑着,虽然一句话没说,但是面部表情对于年羹尧的不屑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年羹尧如此毫无人臣之礼,雍正刚刚称他为恩人,自然不能当场发作,因为此时他发作,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接下来的两个剧情也是将雍正的憋屈刻画的淋漓尽致。

白天雍正让将领们卸甲不成,憋了一肚子火。因此晚上跑到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哪里发泄,让年秋月卸甲,一脸无辜的年秋月只能迷茫的脱着衣服。

雍正堂堂一国之主,身为言出法随生杀予夺的九五之尊,被年羹尧气的憋屈如此,还真是窝火。

第二天孙嘉诚就弹劾年羹尧,雍正又开始疑神疑鬼的认为是不是老八他们在背后煽风点火,可见雍正对于八爷党的忌惮之深。

在之前分析系列文章中,宋安之多次说过雍正王朝电视剧的主题在于“改革”。跳出剧情来看,可以说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前半部分九子夺嫡是雍正的成长之路,从中认识到社会的弊端所在,因此有了推行新政之心。后半部分就是雍正呕心泣血的为了新政,清理各种反对势力,比如说老八这个最大的反面人物,还有不听话的年羹尧,就是雍正推行新政路上的拦路虎,而这两个剧情,将雍正的心酸是刻画的入木三分。

虽然雍正引导了老八与年羹尧的决裂,使手握重兵的年羹尧和八爷党首脑老八走向对立,但年羹尧和老八都不是省油的灯。年羹尧是居功自傲,惹怒了百官,孙嘉诚成为百官代表来弹劾年羹尧,而老八是借此在背后冷眼旁观。


雍正能成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终究还是更胜一筹,之后雍正开始继续捧杀年羹尧,并且为了避免前明朋党再现,将清流领袖孙嘉诚派往西北监视分权于年羹尧,年羹尧自然是按捺不住将其杀死。搞的天怒人怨人人弃之,然后雍正不用背负杀害功臣的罪名,顺理成章的将年羹尧赐死,而孙嘉诚的死,意味着朋党的萌芽被扼杀,还真是一举两得。

收拾了这些内忧外患以后,面对最大的敌人,雍正又引蛇出洞钓鱼执法,使老八等人发动了八王议政,彻底集权于一身,将新政进行到底。

而不论是贤王老八,亦或年羹尧亦或清流领袖孙嘉诚,只不过是雍正皇图霸业中的棋子罢了,被腹黑的雍正不着痕迹的逐一收拾。

当然受限于雍正王朝电视剧的艺术加工,还有电视剧的点到为止,给人处处留下伏笔的安排,使观众对于雍正是难以看出其腹黑的,更是难以看出这背后的勾心斗角,也难怪这部电视剧使人回味无穷。

现在大家对于这部经典之作,是否认识更深了呢?

关于年羹尧为何使十名大内侍卫下跪,还有雍正以孙嘉诚之死换来年羹尧的倒台,及其八王议政是否是引蛇出洞钓鱼执法,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私信宋安之,会奉上文章链接的。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84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5

这一跪一箭三雕:蒙帝、骄年、固己。

第一雕:表面上臣服雍正。跪年羹尧,实际跪的是雍正。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西北一战大胜,打稳了雍正的皇位,皇帝心里正高兴呢,礼制本来就是人定的,人高兴的时候超越一点反而符合人心。老八正是拿捏了这一点,才敢擅自逾制,实际是做给雍正看的,贵为总理王大臣,能够屈尊跪大将军,说明心气不足了,表明不再觊觎皇位的心思。两个因素叠加,雍正窃喜还来不及呢,哪会去纠正?

第二雕:助长年羹尧的骄横。年羹尧这个人,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打仗花那么多钱,杀了不少官员,把整个大清国都折腾得够呛,早已官怨冲天,如今本尊虽然得胜归来,但怨气只是潜伏,而非消失,如果年回来之后能够低调一点,主动向皇帝和官员赔罪,后方就会安定得多。这一跪,百官实属无奈,王爷跪大将军,百官更是愤懑,再看他那么趾高气扬的,更是恨得牙齿咯吱响,为他后来的被杀埋下伏笔,终于在孙嘉诚被杀时引爆众怒。

第三雕:巩固自己在百官中的影响。敢在皇帝面前违背朝廷定制,皇帝还一言不发,一方面向百官证明自己的实力,说明皇帝四哥还是不能完全掌控他这个总理王大臣的,他的话语权还是很高的。另一方面,八爷也想看看新皇登极后,自己夺嫡失败,在百官中还有多大影响力。第一声,百官发愣,很好理解,毕竟有违礼制,提前也没打招呼,第二声,百官就纷纷服从了,就像赵高指鹿为马一样,越是有违常规的事情越能体现权威,这一跪,也让老八心里有了底数,感觉还有资本争夺皇位,也为后来的彻底失败埋下伏笔。

6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西北平叛胜利后回京,在欢迎年羹尧入城前的那句“百官跪迎”是八阿哥胤禩安排的么?根本不是,是雍正自己安排的。

同样的场景在《雍正王朝》前面剧情中也出现过,就是雍正和十三爷胤祥江南办差回京后,在朝阳门码头遇到了一出“鸿门宴”,帝王的仪仗礼仪,龙旗、宫灯和奏乐以及整个的排场,处处都是“僭越”之举,而雍正和十三爷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化解了这次“危机”。

同样的,在年羹尧回京的仪式上,也同样采取了“百官跪迎”的越级礼仪来欢迎年羹尧,而主持“百官跪迎”的正是雍正一直以来的政敌,八阿哥胤禩。那么会不会是八阿哥胤禩也要给年羹尧来一出“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的大戏呢?

必然不会,要知道“僭越”这项罪名太大了,风险太高了,并且没有丝毫的隐蔽性,只要一查就能查到是谁主使,同时所要承担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八阿哥胤禩谨防慢防都要提防着雍正用各种理由和借口处置自己,他怎么会自己漏出这么大的一个破绽和处罚自己的机会给雍正呢?

所以,安排这场“百官跪迎”的人只会有一个,那就是雍正自己了。


雍正让“百官跪迎”,是对年羹尧的表彰与肯定,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其他想法。

首先,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成为了雍正的“恩人”,“恩人”配得上这个礼遇。

可以说在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之前,是雍正最为困难的时候。一方面,国家财政吃紧,全国都在支持西北,一旦年羹尧不能取胜或者再继续拖下去,必然引发朝廷的动荡而动摇雍正的帝位;另一方面,雍正在此之前的两项举措都出现了重大失误,封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竟然曝出了惊天丑闻,主持雍正朝首届科举考试出现了考场舞弊的闹剧,雍正正处在极为不利的境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更是把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放在了年羹尧身上,而年羹尧也不负重望打赢了这场仗,让雍正将他称为“自己的恩人,大清的恩人”,愿意同他做“古今君臣的典范”。

“百官跪迎”就是雍正心中喜悦之情的体现,也是雍正对于年羹尧毫无保留的重视与喜爱之情的表露。


其次,雍正希望借“百官跪迎”好好杀一杀那些不支持自己人的威风,特别是八爷党人的气焰。

雍正继位初期,统治根基薄弱,在朝堂之上可以获得的支持力量非常的有限,朝中的八爷党依然是势力庞大,为了稳定住朝局,雍正甚至不得不启用八阿哥胤禩担当了总理王大臣的重任。

可是即便如此,八爷党人依然是我行我素,除了几位阿哥明里暗里反对雍正外,朝堂上的大臣也是阳奉阴违、各怀鬼胎,特别是在“山西藩库丑闻”和“科场舞弊案”之后,朝堂之上的反对声音是非常的激烈,可以说雍正是盼着西北胜利,而他们则是盼着年羹尧在西北失利的消息,从而可以继续给雍正施压。而年羹尧的胜利则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不仅帮助雍正稳定了政局,更是有利的支持了雍正。

雍正让“百官跪迎”年羹尧,实际上,就是让这些人在自己这面的年羹尧面前下跪,让他们用一副卑躬屈膝的态度来面对年羹尧,面对自己,打击这些人的气焰,同时,更让这些人觉得羞愧与汗颜的是,主持“百官跪迎”的是他们的首脑,八阿哥胤禩,目的就是要打八阿哥的脸,好好杀一下八爷党人的威风。


再次,就是雍正也希望年羹尧感受到他对于自己的这份重视,能够更加坚定的支持自己,为自己做事。

雍正在性格上是典型的“知恩图报”,“施恩望报”和“有仇必报”,面对年羹尧对于自己如此大的功劳,雍正给予了极大的褒奖,而在褒奖年羹尧的同时,也是对于年羹尧提出了新的要求。

年羹尧接受了“百官跪迎”,雍正就是想让年羹尧看到自己对于他的重视,而年羹尧则更应该坚定的支持自己,支持自己的改革和新政,帮助自己去治理好地方,同时也能真正成为官员们的楷模,成为“古今君臣的榜样”。

这既是一种嘉奖,更是一种新的期望。


但是年羹尧最终还是让雍正失望了,但却让八阿哥胤禩感到了欣喜。

年羹尧在西北打了胜仗,成为了雍正的“恩人”,而年羹尧也就此开始了居功自傲,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恩人”,竟然做出了有失君臣之礼的事情。

这次的“百官跪迎”,在正史中也有例可参照,年羹尧仗着雍正对于自己的宠爱,曾经就勒令与自己平级的地方督抚向自己下跪。《雍正王朝》中,年羹尧面对百官跪迎,没有下马表示谦逊,而是骑着马趾高气昂的穿过跪拜的人群,这已经是非常狂傲的举动,进而引起了在场文武百官的极大不满,就连隆科多都在斥责年羹尧“什么东西”,以孙嘉诚为首的清流和御史大夫们,也开始了对年羹尧的弹劾,而雍正对于年羹尧也开始有了不满。

与此同时,原本受气的八阿哥胤禩瞬间变得亢奋起来,因为他自己吃过“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的亏,他看到的是年羹尧的桀骜不驯与居功自傲,知道了年羹尧必然的结局,雍正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得年羹尧日益膨胀,最终会让年羹尧走上了不归路。雍正在失去自己精心培养的年羹尧的同时,也让雍正自己落下了一个擅杀功臣的罪名,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八阿哥胤禩自己亲自动手,就能见到雍正和年羹尧两败俱伤。

7

导读:雍正继位前几年日子过的是相当的艰难,雍正元年的科考舞弊案和山西诺敏藩库案都让雍正脸上无光。除此之外雍正一力保荐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迟迟找不到叛军的下落;每天前线消耗的20万两白银逼得负责后勤的官员辞职,逼得江苏巡抚李卫抄了几家官员的家才勉强供得上西北大军的军饷。在如此困难的境况下,年羹尧在打赢了这场大仗的同时也稳固了雍正的帝位。而一旦雍正帝位稳固,就没有老八什么事了。所以老八在年羹尧回京的迎接仪式上做足了功夫。腹黑的胤禩可以用逾制的百官跪迎的方式来激化年羹尧和百官的关系,而年羹尧居功自傲的形象也在雍正心里扎了一根刺。也为将来年羹尧被杀埋下了伏笔。至于雍正为何不吱声,接下来我们详细叙述。


年羹尧西北大捷来之不易,稳固了雍正的帝位

雍正是经过九龙夺嫡好不容易登上了帝位,所以想急切做出几件漂亮的大事给诸位阿哥和天下臣民来看。但是由于太过鲁莽,雍正元年的两件大事都办砸了。无论是科考舞弊案还是山西诺敏藩库案,都让雍正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没烧起来。如果雍正亲选的西北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在打了败仗,那雍正的帝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西北前线年羹尧虽然把青海团团围住,但是无法判断叛军主力方向无法剿灭。而每天西北大军的费用都在二十万两白银,庞大的开支已经掏空了国库。国库存银才一千多万两,如何能支撑长年累月的开支?军费的压力甚至逼得雍正不得不以命令江苏巡抚李卫抄了苏州织造曹寅、江宁织造李煦家以弥补亏空(两家拖欠三百万两多年不还)。

雍正的压力是很大的,正像他自己说的如果年羹尧再打不赢这场仗他都无法给列祖列宗交代了。而在前线的年羹尧也非常着急,为了寻求叛军主力屡屡杀掉寻找叛军的探子。这君臣二人其实都面临这有进无退的窘境。新成立的军机处大臣隆科多等人也是牢骚满腹,指责年羹尧。


西北大捷百官跪迎年羹尧回京

在邬先生的引导下,年羹尧找到了叛军主力的驻地法轮寺。然后一战消灭罗卜藏丹津,解除了西北大患。这样的结果对于雍正、年羹尧这君臣二人都是一种解脱。所以年羹尧要回京报捷,而老八胤禩的百官跪迎的套路也在这个时候推出。

对雍正坐稳了皇位谁最上火?肯定是老八胤禩。从九龙夺嫡时期就开始拉拢年羹尧,无论是四川提督的提名还是陕甘总督的任命都有老八的影子。即使雍正称帝后,老八也没有放弃对年羹尧的拉拢,老九就是带着老八的吩咐去的西北前线送上了巨额银票。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西北失败推翻雍正好取而代之。

而年羹尧打赢了罗卜藏丹津,让雍正的帝位稳固。当重压之下的雍正听闻西北大捷的消息,以帝王之尊在佛祖前痛哭失声。让老八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所以他心中的怒火和愤懑是急需发泄的。所以他要报复,要离间年羹尧和百官以及雍正的关系。这才是年羹尧抵达城门时,他那两句百官跪迎的由来。

老八这两句百官跪迎算是彻底把年羹尧给坑了,可已经日渐跋扈的年羹尧居然生受了。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百官跪迎是天子应有的待遇,臣子怎么敢生受?难怪百官有意见:孙嘉诚咆哮“毫无人臣之礼”;而上书房大臣、九门提督隆科多更是轻蔑的说|“什么东西”。别说逾制,就是官场的规则都不允许年羹尧摆架子。如果大家都给你掣肘,你还怎么打胜仗?

虽然年羹尧在百官跪迎的时候有点懵圈,但是骄横的心里让他还是没有下马。而雍正即使有意见也不能在这个当口发火,否则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随后的封赏晋升一等公、加太子太傅衔、赏四团龙服、三眼花翎,甚至雍正有“论理封你个王爷也不过分”的惊人之语。

也就是说虽然年羹尧骄横跋扈,包括百官跪迎以及后来的西北将士的卸甲事件都在雍正心里扎了一根刺。但是现在还不是清算的时候,因为年羹尧代表着雍正的脸面和战功。所以当孙嘉诚上本参奏年羹尧时,就是触动了雍正的逆鳞。异常敏感的雍正大怒,非要查查是谁指使他参年羹尧的?



百官跪迎以及卸甲事件后期影响

虽然在雍正和年羹尧君臣的蜜月期什么都不是问题,但是确实在雍正心里留下的不小的阴影。为以后清算年羹尧埋下了伏笔,所以在回宫后才发生了雍正明令年秋月卸甲之语。

雍正是个对礼制非常敏感的人,也是心眼很小的帝王。所以有些事情还是放到了心上。当年雍正在做王爷的时候去江南筹款归来,百官欢迎。雍正就敏感的感觉到了礼乐和宫灯两处的逾制,所以怎么会对年羹尧生受百官跪迎的事情无动于衷。不过是时机未到罢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8

“八贤王”这一招“百官跪迎”年羹尧可谓是一石二鸟的一招



第一,借此可以看看年羹尧的态度。

如果年羹尧得意洋洋、趾高气扬的接受了百官的跪迎,那可知年羹尧此人已不知收敛,也已不将雍正皇帝放在眼里,那么胤禩就可以接触年羹尧,会产生两种可能。

1、年羹尧接受了胤禩的招揽,那么就为野心勃勃的胤禩添加一个助理,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军中,两人相辅相成,都能捞到不少的好处,胤禩以后如果想造反也方便得多。



2、年羹尧并没有搭理胤禩。我老年连雍正都不放在眼里,还会在意你一个老八?那么心胸狭窄的胤禩定不会放过年羹尧,可以以此来弹劾年羹尧。如果年羹尧受到了处罚,这样即打压了年羹尧,又让雍正失去了臂膀,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让雍正难堪

雍正估计当时也被弄的一头雾水,压根就没想到胤禩能喊出来这么一句,当时的心情估计也就差一口老血喷出来了,但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还不好发作。胤禩本来就觊觎皇位,能看着雍正如此的难堪,心里肯定是暗爽啊。

雍正此时肯定不能出声

雍正如果当时出声了,那么场面一定会十分的诡异而尴尬。



首先,他出声说谁?

1、说胤禩

如果出言阻止胤禩,那么胤禩既然敢这么说,那么一定准备好后面的说辞了。如果被胤禩据理力争,那么既在胤禩这丢了面子,又在大臣面前失了威望,得不偿失。

2、说年羹尧

就算年羹尧默认了百官跪迎,雍正也不能出言责备。年羹尧凯旋归来,雍正高兴,不能泼年羹尧的冷水,一旦出言责备,那么难免年羹尧心生怨气,也容易生变。

3、说百官

出言说百官,正好中了胤禩的计了。本来年羹尧打压别的官员就已经让这些官员怨气十足了,胤禩整这么一出,皇上还说我们,那么君臣离心离德,胤禩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傻事,雍正当然不干。

所以,闭口不言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年羹尧和胤禩都都是秋后的蚂蚱,一贯能隐忍的雍正也自然不会放过他俩。实际上这一出“百官跪迎”的闹剧还是胤禩帮了雍正的忙,让雍正看清了他俩的面目。

9

因为雍正太需要这样一场胜利了,所以即便从仪式上稍微有违礼制一点,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

在年羹尧西北大捷之前,雍正的执政已经狼狈到了极点——提拔诺敏追缴欠款,结果发现诺敏欺君;搞了一场恩科大考,结果却出现了泄题和夹带,副主考张廷璐因此落马;西北罗布藏丹增造反,力排众议选了汉将年羹尧做大将军出征,结果国库已被掏空,也没有等来胜利的消息。



这个时候,不仅是他那些虎狼一般的兄弟在盯着他,全天下的群臣和百姓都在盯着他,想看看这个新继位的冷面王到底要把这个国家带向何方。

可就在这时,西北大捷的消息传来。外患已经解决,雍正喜极而泣,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整顿吏治,推行新政了,而自己的皇位呢,也随着这场大捷彻底坐稳当了。

你说雍正能不开心吗?当然开心。所以他颇有些扬眉吐气地在谕旨中说:叫年羹尧进京,叫他们看看,叫天下人都看看!

看什么?当然是看打了胜仗的年羹尧如何风光啊,他就是要让天下人看,只要忠于自己,并干出名堂,就能够得到垂青和奖赏。



在这样一个基调下,年羹尧进京的仪式自然排场小不了。不仅百官都在正阳门前迎接,还派了总理王大臣、廉亲王胤禩主持仪式,这自然都是得到雍正首肯的,也是雍正非常愿意看到的。雍正就是想让这些跟他貌合神离的皇子和大臣们看看,跟着他雍正混就是拽。

所以即便胤禩自作主张整了个百官跪迎,雍正可能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心里可能还有些窃喜:你们天天给我下绊子,不还是跪在朕的贱奴才脚下了吗?看你们还有啥牛的!

不过,胤禩毕竟是违背旨意、违背礼制了,雍正就在城头,不会看不到这一幕。当场追究这事儿也不合时宜,那为何事后也不追究呢?他难道看不出胤禩有挑拨关系的想法吗?

在这里,雍正可能也留了个心眼,用这个违背礼制的行动试探年羹尧。毕竟在潜邸时,年羹尧就多次与八爷胤禩眉来眼去,雍正为此动用了各种手段,威胁、打压、拉拢他,他的狐狸尾巴才暂时藏了起来。



可现在,年羹尧有了西北大捷之功,逐渐开始居功自傲,恃宠而骄。雍正在开心之余,也意识到年羹尧势力膨胀,急需翦除。所以,也不排除雍正顺水推舟,利用胤禩违背礼制之事试探年羹尧的态度,以便日后做出应对。

结果,年羹尧竟然丝毫不顾及礼制,骑在高头大马上,大摇大摆地接受百官的跪迎,直到雍正走出城门迎接,他这才下马。想必这时雍正虽然脸上笑开了花,但内心已经掠过了一丝阴翳。而后来的卸甲事件的发生,使得雍正与年羹尧潜伏的矛盾公开化了。

10

像“百官跪迎”这样的超规格大动作,老八胤禩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自作主张,很显然,这是雍正事先安排好的。所以,谈不上是老八腹黑。至于说“有违礼制”,那是必然了,但只要皇帝点头,那就不违,而是皇帝的天大恩赏。

雍正为何要给与年羹尧如此高规格的恩赏呢?

雍正登基之初,帝位是不稳固的。首先,康熙传位于他,他的很多兄弟是不服气的。明着的,比如老十四,一直怀疑康熙是传位于他,而雍正是矫诏篡位;暗着的,比如老八、老九、老十那一伙儿八爷党,时时刻刻憋着坏,就等着看雍正的笑话。而朝臣中,雍正也并没有多少心腹——不然,后来老八勾结关外的四大铁帽之王逼宫,群臣中也不会只有老臣张廷玉和新科状元王文昭站出来为雍正辩白。

此外,西北起了战事,需要派兵平定。打仗就需要钱,偏偏国库空虚,囊中羞涩,如果战事再拖下去,朝廷真就拿不出军饷了。那时候,面对内忧外患,雍正的帝位就会更加不稳固。

所以说,年羹尧及时地平定了西北,就像雪中送炭一样,巩固了雍正摇晃的帝位,雍正自然对他感激涕零,给与他再高的恩赐都不为过。

以上是其一。还有其二。

当初选将时,老十四蠢蠢欲动,但雍正还是选了自己的心腹年羹尧。这让朝野大为震动。不仅老十四不服,军中的很多将领也不服气。尤其是那些满族将领,一直心高气傲,觉得年羹尧不过是雍王府里走出来的包衣奴才,他们自恃屡立战功,又是八旗出身,不愿意受年羹尧指挥。

但因为雍正坚持己见,那些满族贵胄们虽然心中不服,却无可奈何。不过,他们都在憋着看雍正的笑话。一旦年羹尧无功而返,他们就可以嘲讽雍正没有识人用人之明。

鉴于此,雍正选了年羹尧做大将军,是担了极大风险的。此番,年羹尧得胜还朝,位雍正争了光,同时狠狠地打了那些八旗贵胄的脸面。雍正之所以把欢迎年羹尧的场面搞得那么盛大,使用的礼仪规格那么高,就是给某些人看的:你们不是要看朕的笑话吗?那我就让你们给年羹尧下跪。

雍正其实一直是一个腹黑的人,腹黑的人都有报复心。后来年羹尧惹了雍正,雍正却去羞辱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这就是雍正腹黑性格的鲜明表现。

所以说,雍正让百官跪迎年羹尧,固然是给与年羹尧的恩赐,但也是他对百官的羞辱。年羹尧也许猜到了雍正的心思,所以,面对百官跪迎,年羹尧不下马、不还礼,让羞辱达到了极致。

想想真够刺激的。

当然,年羹尧也因此狠狠地得罪了百官。后来雍正杀他,有一小部分原因,也是摄于百官的威逼——当然,也可能是雍正故意为之,不愿意担上杀功臣的骂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