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完美主义怎么治愈?

完美主义怎么治愈?

2020-08-24 20:10阅读(79)

完美主义怎么治愈?:有时候,我们会患上“个人完美主义”,把自己逼上进退两难的境地,也因此常常很受困扰。当你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不如意的时候,心理:-完美主义

1

有时候,我们会患上“个人完美主义”,把自己逼上进退两难的境地,也因此常常很受困扰。

当你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不如意的时候,心理落差就会很大;

当你发现自己怎么做也不够完美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在一次次努力变“完美”的路上,我们一次次地失败到怀疑人生,也终于意识到:越拼命追求完美,结果就会越失望。

那么,怎么克服“个人完美主义”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1、犯错或者失败并不可怕。

人的一生中,从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开始,我们就不停在犯错,然后在不断纠正的过程中,我们才逐渐迎来了成长。

我们要允许自己有犯错的机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才是比犯下的错更重要的!

从一次次跌倒擦破皮的痛苦中缓过神来,拂去膝盖上的尘土,下一次记住不再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长。



2、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完美主义的心理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完美心理的驱使,一开始就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总想做足一切准备后再开始任务。

也正是因为这样,往往连开始都很困难。

所以你需要先忘掉自己的完美主义,把完成先做为首要目标去攻克。


不管能不能做成完美的样子,至少我们先开始,再一步一步去调整、去完善,总比一直停留在原地还要好吧!



3、尽善尽美就好,凡事不必苛求。

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自己这么想追求完美?

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你想比别人强,或是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经常被老师和家长要求要考出好成绩,还经常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和他人比较的心理,埋下了事事追求完美的心理。

只要认清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放下这个心结,告诉自己:我知道自己很棒,我只需要和自己比就可以了。



总之,完美主义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这个旋涡里出不来,看不清事实的全貌,被完美主义搞得束手束脚、心情崩溃才是最大的危机。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的话,请点个赞支持一下呀~


我是夏奈KK,一个爱研究情感、心理的95后已婚少女,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小知识点,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2

方法在正文底部,没时间的同学可以直接下拉查看,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看看分析的(*^_^*)

要想克服完美主义就要先了解他,知道什么是完美主义?

安德鲁·希尔曾说过:完美主义并不是行为模式,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认知问题,是一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极端思想。

要么光芒万丈,要么一事无成,这就是完美主义者眼中的世界,它被定义的非常狭隘。

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存在任何过渡地带,而完美主义者对成功的定义往往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很失败。

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完美主义者永远会选择直线前进,因为这是看起来最完美、最有效率的方式。

但是他们并不允许这条直线有任何的瑕疵,任何的偏差、停顿都无法被接受。

自我要求过高,又不允许任何失败,这就是完美主义者的症结所在,也是他们痛苦的来源。

完美主义会带来什么?

? 负面情绪

对于完美的病态追求,会导致完美主义者很难感受到快乐。

他们在面对失败对自己更加苛刻,会更自责、更暴躁、更羞愧,情绪波动更大。

即使完成了任务,也总是会有各种细节在他们眼中被放大,变成致命的缺陷,成为一种另类的“失败”。

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很无能、愚蠢。从而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到其它任务的进行,这种恶性循环会在愈演愈烈,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是生理健康。

? 拖延与放弃

丘吉尔曾说过:完美主义使人瘫痪。

就像上面提到的一样,失败与认知会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循环的持续运转,最终会发展成一种充斥于生活中对于失败的“失能性恐惧”。

出于对“失败”的恐惧,完美主义者在面对困难时会选择拖延甚至是放弃。

把自己活成了一只鸵鸟,头埋到沙子中不肯抬头。

没有行动,又有谁能说我失败了呢?

? 人际关系

我们怎样看待自己,就怎样认识世界。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将对自己的高标准迁移到他人身上。而这种不切实际的标准,又有几人可以达到呢?

与此同时,完美主义者总是会力图营造完美的形象。所以他们往往不会与人坦诚相待,暴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这同样会阻止亲密关系的发展。


什么带来了完美主义?

实验:称赞的力量

研究人员找来一些 10 岁的小孩,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并让他们所有人做一道简单的题目,在孩子们顺利做完后给予称赞。

其中一组的孩子听到的是:“你真聪明。”

另一组孩子听到的则是:“你真努力。”

随后让孩子们自行选择下一道要做的题。一道很简单,他们可以轻松完成,而另一道比较难,但是他们可以学到更多。

结果显示聪明组的孩子有 50 %选择了难题,而努力组的孩子们有 90 %选择了难题。

而这个实验还有第三部分:研究人员给所有的孩子出了一道很难的题(基本无法解出),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结果显示聪明组的孩子坚持的时间更短,更快放弃,且表现的更加沮丧。而努力组的孩子们不仅坚持了更久,还表现的更加享受解题的过程,即使他们最终也没有成功。

完美主义的诞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对于过程的不关注。

而我们恰恰所处于一个拿结果说话的社会。从我们蹒跚学步开始,我们就会接受各项指标的评估。

我们听到的称赞往往是这样的:

“宝宝会走路了,真棒!”

“宝贝今天拿了 100 分,真棒!“

“今天拿了第一名,真棒!

赞许总是伴随着成绩而来,而努力的过程往往被忽视。一次又一次,我们的眼里也只剩下目标,开始不由自主的去追求完美。

当我们逐渐长大,获取自我价值不在依赖父母的称赞时,我们又接受了新一轮的信息轰炸。

各路媒体不遗余力的给我们兜售各种完美的形象。

广告、杂志、影视剧,我们看到的都是“男神”和“女神”。他们穿着精致、天赋异禀、身材完美、言出必践。他们有着我们艳羡的工作,为其两肋插刀的兄弟闺蜜,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爱情……

也难怪被称呼为神,他们实在太过完美,完美的脱离了“人”这个范畴,被我们赋予了神性

而在他们的激励之下,我们怎如何能“不求上进”呢?

事业、爱情、人生,我全都要!成年人的世界哪里有什么选择题。

但现实是我们没有主角光环,而现实也真的很“现实”,在它面前我们疲于奔命,却还是狼狈不堪。

我们可以做什么?

? 接受自己,调整心态

接受真实的自己,即使 ta 并不完美。

完美主义的表象太过美好,以至于我们难以分辨它究竟是优点还是缺陷。许多人不愿放弃这种性格是因为他们认为完美主义是通向成功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但现实总是骨感,通往成功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接受并承认这个事实,产生改变的想法才是一切的开始。

同时,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这种改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不要用完美主义的方式去解决完美主义,试图一步到位,这只会导致情况更加恶劣。

? 积极的看待失败,奖励努力的自己

认识到过程的重要性,去享受过程。失败是很正常的,接受失败,去思考事物中积极的一面。即使现实非常糟糕,也要努力看到任何能使我们获得成长的经验。

现实有那么黑白分明,凡事不要走极端。没有成功也不意味着全盘失败,只要在努力中能有所收获,我们也可以试着奖励自己。

? 舍车保帅,分清主次

生活中的琐事很多,为所有的事情投注精力是不现实的,不会有人有那样的时间与精力可以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必须要做出取舍,认清真正重要,值得我们投注精力的事情是什么?

被砍掉手臂的雕像: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一次他应作家协会邀请,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雕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但他却长得又矮又胖,怎样塑造出美好的形象呢?罗丹为此伤透了脑筋。经过反复琢磨,罗丹决定着力刻画这位大作家的精神美,雕塑出一位磊落、高尚和智慧的人。他前后花了七年工夫,终于完成了任务。罗丹看着自己的杰作,心情十分激动,便叫来几位学生,让他们一起来欣赏。一位学生为之称赞:“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赞美之词却引起了罗丹的沉思。不一会儿,他猛地操起一把斧子,朝雕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都惊呆了!罗丹却平静地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哪一部分会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清楚的知道,他想要人们关注的重点是雕像的精神美,而不是一双完美的手。

即使那双手很完美,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将之砍掉,不去追求所谓的面面俱到。而最终,这尊无手臂的巴尔扎克雕像也确实成为了传世经典。

当你感觉到疲于奔波,精力不济时,可以试着这样设想:你现在焦虑的事情在一年以后会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吗?这件事做到80分和做到90分之间差别有那么大吗?

分清主次,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你会发现,许多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可以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码字不易,如果喜欢就点赞支持吧 ,关注公 号:撒利加,可以领取超多免费心理学书籍,更多心理学干货分享等你来哦!

3

追求完美主义本身就是一种迷思!世上没有完人、完美的事、完美的东西!所谓完美与否也仅仅是符合当下的需求和利益,当条件和时空有所转换,心境变异时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世间万物均依照此规律在运作,阴极转阳,阳极转阴,物极必反是亘古不变的定律,人间事就在不断的变换中交替,一时的完美永远定不住江山,这也是咱们老祖先的易经智慧里不断传递的基本道理!做人做事无一不出此原则,要是执拗想无限度追求完美肯定累死自己,同时付出惨痛代价。不断追赶更完美的头脑会把你带离当下,失去与真实链接的敏感度,终其一生活在头脑的限制和牛角尖里不可自拔,而失去更多成长和开拓视野的机会。

掉进完美主义这个大坑的你如何警觉自己已陷入一种精神恐慌,和不断追逐成功的恶性循环里?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是否笼罩着你?首先问自己累吗?开心吗?好睡吗?压力大吗?这些追求是否发自内心的渴求?还是人云亦云的梦呓?如果答案是负面的,就用心把这些生命中的限制一一解除,只有你知道自己给自己上了多少条枷锁,也只有你知道追逐完美的过程中你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只有你能释放囚禁在众多框框里的自己,重获自由的方法就是回归真实,做真实的自己,不再做别人眼中的你,勇敢放下社会脚本的窠臼,学会做真人、做真事、说真话,就可以摆脱完美主义的禁锢!

4

谢谢邀请,愚认为

是现实中人就不可能完美

要求完美是一种病,就像洁癖

要求完美者应该先照照镜子,你自身完美程度有多高。

至于如何克服嘛?就是学会看得惯

并且每天默念十遍:留一分不足,得无限完美。

本身完美就是一种缺陷。

珠宝鉴定师最怕就是太完美,太完美就有人为嫌疑,毕竟自然一定存在或多或少瑕疵。

5

  • 正如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同样的树叶,每个人生而不同,即使是再相像的两个人,也总有各自不同于对方的特性。因此,在这个多变的社会,基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然而即使是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我们现在社会不乏一些完美主义者,他们事事皆追求完美,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
  • 当下,“完美主义”一词在人们眼中往往自带光环,仿佛凡事都力求做到最好的信念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要素。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对完美的过分追求,反而陷入了不敢前进的泥沼之中。眼高手低,这不仅仅是缺乏行动力的表现,更会使人离目标越来越远:连开始的一步都迈不出去,又怎能奢求圆满的结果呢?“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只有抛却不必要的得失心,才能有行动的力量。我们始终要明白,完成比完美要远远重要得多。



不完美的你我他,才构成了这最美的世界

  • 对于完美主义者,凡事做到淋漓尽致,理论追求简洁完美,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然而,不完美的你我他,却构成了这最美的世界。
  •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即使有时由不得自己,在这世间,不完美之事太多太多。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倘若没有背井离乡之苦,那也不会流传出千古不朽的怀乡绝唱,倘若没有恋人别离之苦,那也不会产生那么多悲哀婉转的爱情诗篇,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不完美,情感才变得丰富多彩,人才变得积极向上。
  • 我赞颂不完美,是因为这其中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往往理想与幸福的火花就迸发在不完美与完美之间。因为有一个不完美的我,所以有了一个更精彩的我。



抓主要矛盾,放次要矛盾,不纠结

  •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 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当然每做一件事想要俱全。然而,不可否认总是难得圆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是一个现象,也是普罗大众的生活经验总结。
  •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或者说,我们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看这个道理,一个是意愿形成的时候,追求自己内心最主要的渴求,直视那些最强烈的欲望,放过完美主义中一些无必要的诉求。这个渴求如果实现了,即使不用100%完全拥有,也能触发内心极大的快感。另一个层面则是,事后看待客观事实时心态的选择和调整。一件事情总有许多得失,在得失列表上,选择正面积极的事实存进内心,一面是因为阳光总能驱散阴霾,一面是因为惯性积极的思维总能带来蓬勃生命力。
  • 如意,不过是想要的,得到的。



  •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可以作到完美。随着年岁渐长,才发现,完美是个伪命题,是很难达到的目标。时至今日,我已经学会和自己妥协,不去逼迫自己事事完美。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

————笔名:青柠

6

??怎么治愈?

1.认识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一种源于匮乏的脆弱。

源于生活在一种“匮乏”文化中,一种“永远不足”的文化中。完美主义认为成就和成绩会带来快乐和意义,但正是如此,才如此的疲累,唯恐放松下来。

2.如果想过全心投入的生活,我们必须主动养成好的睡眠的习惯,抛弃“将疲倦当做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将高产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的看法。

3.完美主义是我们用来防止脆弱感的保护伞。为了克服完美主义,我们需要承认我们是脆弱的,以及那些包括羞耻、评判和责备在内的普遍经历;开发对羞耻感的适应能力,实践自我同情。当我们更爱和同情自己时,我们就拥有了对羞耻的适应能力,可以拥抱自己的不完美。

4.脆弱是耻辱和恐惧的根源,但它同时又是欢乐、创造力和爱的源泉。有种方法可以试试:卸下自己的面具,让自己被看见,深入地被看见,即便是脆弱的一面;全心全意地去爱,尽管没有任何担保,而这是最困难的;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保持快乐哪怕是在最恐惧的时候,哪怕我们怀疑:“我能不能爱得这么深?我能不能如此矢志不渝?”

5.我们往往以为自己拥有了什么之后,就可以成为谁。但事实上这个顺序是反过来的,我们只有成为了自己,并且做自己做的事情,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而成为自己的第一步,是认识和接纳自己。拥有自己的人生并且爱真实的自己,这将会是我们所做的最勇敢的事。




7

太过追求完美主义会对人们的亲密关系、情绪等,造成负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缓解完美主义呢?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f6940bb51e398d90c746638626b95196\

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间鲜有十全十美之事,世间却不乏追求十全十美之人。

世界不完美,故世界在运动中发展;事件不完美,故事件因屡屡发生而被改变;生活不完美,故追求美好的生活就成为人生的动力;自我不完美,故追求自我实现与超越就成为一个人一生中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完美主义者用十全十美和至善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事件看待事物看待他人,他们把心中对事对物对人对自我都抱着完美追求的美好憧憬幻化为现实世界对事对物对人对自我的苛刻要求。

他们事事较真,他们若有所失,他们反复思考,他们再三检查。他们焦虑!他们惆怅!他们辛苦!他们疲惫!

他们因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一致而抑郁苦闷,他们因自己言行与他人言行格格不入而恨恨不平。他们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真爱与快乐,他们因事物的发展每每与自己的预期有所悬殊而无法接受。

完美主义者需要改变吗?完美主义者需要治愈吗?

要踢到了石子,你才能知道河水的深浅!

需不需要改变,需不需要治愈,这得取决于完美主义者自己。

完美主义者或许可能因为追求完美而在现实世界中苦苦挣扎,他们在孤独中徘徊,在暗夜里失眠;完美主义者也或许因追求理想世界中的完美而脱离了现实世界,他们云游四方,他们遁入空门。

需不需要改变,需不需要治愈,这得取决于完美主义者自己的主观感受。

如果你在追求完美的时候感受到了痛苦与挣扎,如果你因为追求完美时所感受到的痛苦挣扎而想改变自己,那么改变就将发生。

用客观替代完美

用宽容替代苛刻

用事实替代标准

用接纳替代排斥

用轻松替代焦虑

用愉悦替代失落

用及时行动替代无边思考

用部分放弃替代全部执着

让生活充满愉悦,让生命充满阳光,让轻松常相陪伴,让岁月静静流淌。

完美主义者,你需要治愈吗?或许要,或许不要。

完美主义者,你就是你今生唯一能拯救你自己的人。

9

感谢的提问,大家好我是少数派报告,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觉得有完美主义并非是件不好的事情,凡事都讲究做到极致的人,心思都是非常缜密的。

相对选择是和大条毛手毛脚的人还是和这样严谨紧密的人做朋友我更喜欢后者,从行为角度上说这样的人对待自己和生活有集齐严格的自我要求,外在及内在的规格也都不同于一般人,给人干练利索不拖沓的形象。

完美主义者多半也伴有强迫症的症结,一般来说有强迫症的人都深受老板们的喜爱,自带的律己技能哪个领导能不喜欢呢。

但如果是极致的完美志愿者,不达到自己预期就会不受控,这种类型的完美主义,是因心理遭受过的剧烈影响造成的诱发因素,应及时就医,以免延伸出更强烈的心理疾病。

谢谢大家的观看,我是少数派报告,给你不一样的解答。







10

我就是喜欢做事完美的的人。要做什么怎么做,都要先考虑好,谋划好,这样做起事来,才能有条有理,不容易出错。

正因为如此,我最气那些做事丢三落四,忘这忘那,把事情搞糟的人。

做事尽量完美,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还需要克服?

要克服的是自己的脾气。因为明明可以把事情做好的,但由于一两个细节错误,却把事情搞砸的人。重新来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就忍不住发火发脾气。

现在才逐渐明白,人无完人。我们不能把自己有的心思也苛求别人要有。别人不清楚,不明白的事,我们应该耐心去教,耐心去指导。发火发脾气对健康也不好。

和睦相处,是我们过好生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