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

2020-08-24 20:03阅读(118)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谢谢邀请。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及老兵回忆录,身绑集束手榴弹跳下的是陈树生烈士。当时日军由于

1

谢谢邀请。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及老兵回忆录,身绑集束手榴弹跳下的是陈树生烈士。当时日军由于忌惮租界的煤气储罐,不能用重炮和飞机轰炸,对四行仓库坚固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墙束手无策,遂派出几十人带着炸药包举着很厚的装甲钢板推进到仓库墙下实施爆破。电影里这段描述是很逼真的。此时孤军从上方无法打穿钢板,扔下去的手榴弹都被钢板弹开无法奏效,需要有重物砸开钢板之间的缝隙才能炸到里面的鬼子。可是情况紧急,鬼子马上就要点燃引信了,此时往麻包重物上绑手榴弹肯定来不及了,而当时孤军士兵的手榴弹携行具就是在胸前腰际绑一圈,现成的,所以烈士在危急之下带着满身手榴弹又手持好几个,拉开引信直接跳下去用体重砸开钢板间的缝隙掉入敌群,当场炸死近20个鬼子。此情此景被对岸的民众亲眼目睹,还有外国记者拍下了照片,从而记录下了这淞沪抗战中壮烈的一幕。向烈士致敬!向所有的抗日英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英雄不朽!




2

电影《八佰》里有个桥段,陈树生身上梱滿手榴弹从四行仑库墙壁破口跳下去与敌同归于尽。

我们从电影里看到,是日军派出了一小队人马手挚护盾潜到了四行仑库墙角下,企图挖洞安放炸药,如果得逞,四行仑库将万分危险,而仑库中官兵也已知敌之企图,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法消灭护盾下的敌人,手榴弹扔在上面也无用,陈树生依然赴死,在身上梱滿手榴弹从6楼纵身跳下以巨大的冲击力砸开护盾与十几名敌人同归于尽!

陈树生,湖北利川人,时为国民革命军88师补充团一营二连二排的一名付班长,在谢晋元奉命率部守卫四行仑库时被补充加入,在战斗间隙中留下遗言“舍身取义,儿所願也”!竖日,便为粉粹日军炸墙图谋而舍身赴死!时年21岁

影片中如实的描述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亦是影片的泪点之一,但是作为电影在描写这一情节时却有点用力过猛,可能是为了表现壮士们都悍不畏死吧?其一,十余名日军每人手挚一硕大钢板护住潜往墙角,楼上手榴弹扔下亳发无伤,这个不大可信,钢板能单人手拿应不会很厚(厚了根本拿不动)虽不至被弹片贯穿,但手榴弹在上爆炸震也有可能将执板之人震损伤。其二,有陈树生一人纵下其冲击力和身上绑的十几枚手榴弹爆炸威力应足以破了日军这一企图,可电影中却有一班人排着队一个个从破口中喊着名字接踵跳下,这就纯属为宣染而宣染了,实为夸大其词画蛇添足也!

3

在激烈厮杀的战场,一切皆有可能,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最大限度挖掘装备潜能,正符合民间一句俗,能拔出脓的都是好膏药。

手榴弹在当时,作为步兵手中的远程杀伤武器之一,最是有效,各种用法都有,尤其八路军和新四军,像李云龙的集中使用,在战场上常自这样干。不像子弹,只是一个点,而手榴弹则可给予一定的面积杀伤。

电影上映日,观者如潮,给疫情过后的电影市场,添了一把柴火。战争电影,拍技高,自然受喜欢。当年的国军兄弟,也是蛮拼的,从6楼跳下去,用身体自由落体的惯性力量,砸开鬼子头顶上的防护,在落下砸倒敌人的瞬间,捆在腰上的手榴弹也爆炸了。

此举勇智可佳,也够惨烈。不少观者哭湿口罩,身捆手榴弹冲向日寇的壮举,应为泪点之一。不牺牲,或少牺牲,以较小的代价换得大的胜利,是军队都知道,可是楼上没有现成的石头,危急时分以身体来冲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一个真事。

当年有记录,留下了历史档案,此人有名有姓,陈树生时年21岁,为了民族大义,既壮且雄,临难慷慨赴死。不得不说,在战场上,顽强的战斗意志,是摧毁强敌的重大武器之一。勇于牺牲,四行仓库这一幕,就永远可歌可泣。

还要指出的是,东方战场正是对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正因为我们付出了重大民族牺牲,才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胜利正是凭决绝意志赢得的。

4

从抗战题材的电影《八佰》中的情节来看,当时,侵华日军慑于苏州河南岸是美英等国的租界,且四行仓库外围有煤气储存罐,因此,担心用黄浦江上海军战列舰、巡洋舰上的大口径重炮炮击时,炮弹会打到租界,引发不必要的国际争端。

因此,日军只是在少量坦克掩护下步兵用步枪、轻机枪等轻武器的进攻,遭遇了守军第第88德械师第254团第1营官兵居高临下的火力打击,日军在战场上遗尸数十具,却始终无法攻入墙壁厚重铁门挡住的四行仓库。

于是,侵华日军改变战术,许多人头顶上举着厚重的钢板,快速突进到四行仓库墙壁下,用军镐凿开墙壁放入炸药包,企图凭借炸药包爆炸的巨大威力,炸开四行仓库厚重的墙壁,以便于日军从外向里突击。

日军钢板厚重,手榴弹往下投掷时,不能有效阻止日军凿壁按放炸药包的企图,危险关头时,机枪连的战士让战友往身上捆绑大量手榴弹,接连从屋内跳下去,引爆身上手榴弹,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行为。

这一幕不禁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压抑不住的热泪脱眶而出,其情节真的非常感人,守军为了不被侵华日军攻占四行仓库,真的是不惜拼命了。

据考证四行仓库保卫战时,陈树生身绑手榴弹。拉响导火索以后,从六楼跳下来,跳进了由10余个日军所组成的突袭小队中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在白色汗衫上,给远在四川大巴山里的老母亲,写下了一行悲怆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因此,抗战题材的电影《八佰》这感人的一幕,是基于战场真实的场景,进行的艺术加工而成,演绎成了数名机枪连战士喊着口号,身上绑满手榴弹跳下去的情景。

在情急之下,根本就来不及思索,陈树生身绑手榴弹从高处屋内跳下,以自身重量砸开日军钢板,引爆了身上的炸弹,与日军同归于尽,破坏了日军的炸墙企图,瓦解了日军的进攻。

仍然是可信的情节,这一幕被对岸观战的民众所看到,此外,还有西方新闻记者用照相机记录了当时这惊天动地的一幕。

5

《八佰》的战场环境为啥叫“四行仓库”吖?顾名思义,就是四家银行用来存放物资所用的仓库重地,不仅要防盗抢,还得能防小贼,所以你去过现场的话,会发现四行仓库下面几层基本都是没有窗户的。孙元良第88师能够选择这里作为师部所在地,那也是相中了四行仓库的坚固和易守难攻,“孙跑跑”基本的军事素养是具备的。



这样对于进攻的日军来说就比较尴尬了,顾忌到河对岸就是公共租界(美英租界合并而成,按当时的法理属于美英“领土”)以及两座大煤气罐,重型轰炸机和重炮都不方便使用,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步兵强攻。开句玩笑,你要是日军前线指挥官,你会怎么打这场攻坚战斗?第一招当然就是架云梯“爬城”。


那就是在机枪火力和步兵炮的掩护下,士兵架起云梯试图爬进仓库的上层窗户,然后再冲进去跟中国守军肉搏,战斗经验丰富的鬼子兵肯定要强于多为新兵的“400壮士”。可问题是这招也最容易破,古代人用刀箭都能对付的云梯爬城,88师的轻重机枪和手榴弹更是得心应手,日本人伤亡惨重并且没有丝毫突破性进展。



第二招就是在仓库底层用炸药崩出缺口,然后步兵一拥而入,应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日军敢动用大口径加农炮,其实两发炮弹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可麻烦在不是不能用嘛!所以就得组织突击队,冒着守军火力冲到仓库下面进行爆破,怎么样防止突击队在守军居高临下的火力下不至于全员“玉碎”呢?最专业的办法是战车掩护接近,然后人手一个“盾牌”组成对上方的屏障,再实施爆破作业。


这是个很古老的办法,明末清初由于火药和火器的发达,清军攻城已经采用了这种手段,并且有专门的“重甲步兵”举着盾牌干这个活,他们冲到城墙下面冒着箭矢安放火药,而守军当然会从城墙上开枪放箭连带扔滚木擂石乃至于热油,所以是个挺危险的工种。不过一旦安装好足够的火药把城墙炸开缺口,以清兵的野战能力冲进去就是鸡犬不留,所以日本人学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古代的重甲也未必能挡住现代化的枪弹,所以日军使用了钢板作为盾牌,人手一块聚在一起就是装甲防护罩,面对这样的装甲防护,中国守军的捷克式、中正式步机枪弹肯定是打不透的,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


但是也有问题,第一是在敌人的火力威胁下,再考虑抛物线的落点问题,从楼内准确地扔到完全垂直的墙角下颇不容易。第二就是由于手榴弹的自重较小,容易被钢板弹开落在远处爆炸,如果真得让鬼子兵爆破成功冲进楼内,那麻烦就大了,400壮士非得全军覆没不可。



德械师普遍使用的德制M24手榴弹或者仿制的“巩式”手榴弹都不太重,尤其后者为了更适合于东方士兵的体力和身高,它的弹体较短,只相当于M24的2/3,重量也只有450克(一斤不到),大约为M24的70%,木柄形状也做了调整使之更适合携带,


虽然挺好用,不过也有明显的弱点——装药量只有50克,爆炸威力比M24要小得多,在日军的钢板防护下,单单甩手榴弹杀伤力大打折扣了,估计不能破坏其炸墙的企图。而如果是一个大活人绑满手榴弹坠下去,那就是100多斤了,足以撞开鬼子的钢板幕然后炸它个七荤八素。




所以《八佰》这个桥段是有真实战史的,如今的四行仓库纪念馆里也有这个模型,即第88师524团一营的一名叫陈树生的班副,在日军试图爆破墙体时情急之下,毅然在身上绑满手榴弹跳了下去,用身体的重量撞开钢盾,然后再炸得鬼子兵血肉横飞,这个湖北小伙子牺牲时年仅21岁。因此在电影中,导演把这个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和放大,剧情变为机枪连士兵排着队喊着口号和遗言纷纷跳下,确实令人泪目。


作为军事爱好者,其实笔者个人对此举有点质疑,因为四行仓库内存有许多装满货物的麻包,完全可以把这些麻包当作滚木擂石一样砸下去,撞开日军的钢板幕之后,再甩手榴弹破敌,并且一堆麻包扔下去以后,还能够有效保护下层楼体不被敌人接近,何必一定要用人命去填呢?打仗不光靠勇敢,还得动脑子,如果说陈树生慷慨赴死是情急之下,那么机枪连排队跳楼就大可不必了。


6

为啥过桥那段不用钢板遮挡自己呢???

7

这个问题么,先上结论:其实无此事,应该是以讹传讹。

陈树生身缠手雷坠楼一事,初闻令人热血沸腾,感慨不已,但本人有一习惯,凡事都需见出处。网上都说,此事记载于524团1营营长杨瑞符的《孤军四日日记》中,幸亏此文并不难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原国军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第三卷-八一三淞沪会战》一书中就收录了此文(网上也有在线版可供一览)。

但我翻遍了全文,也未见陈树生三字!根据百度百科所写,陈树生殉国之日是10月28日,但文中关于28日的记载并无投掷手榴弹一事,反而提到27日有日军70余人聚集仓库墙根,被尹排长等数十人从楼顶投下手雷多枚炸跑。

该书中收录的另一篇老兵陈德松的回忆文《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中也没提到此事,飞将军孙元良回忆录《一亿光年的一瞬间》中亦未提到陈树生之事。

那陈树生此事究竟是谁先提起?已知38年版的老电影《八百壮士》中就有此事,笔者斗胆认为,应该是影片编剧将租界围观人群的传闻加入片中,但想不到一代代流传下去,变成八百壮士的固有战例。至于网友所讨论之此举合理不合理,不过是基于电影中的表现而已,至于日军举钢板云云,亦为导演丰富想象力之表现而已,实则并无此举。

笔者此意并非贬低陈树生烈士之壮举,只为探明此事之虚实,并且不管此事究竟是真是假,其舍生取义之行为与精神自然是值得我等后人所敬仰的!

如有不同意者,可上网查找阅读杨瑞符日记全文以供辩驳。

8

根据电影里的情节分析。

由于四行仓库前身是银行,墙体非常厚实,日本人用外部火炮很难打破墙壁,必须采用外墙爆破的手段。

于是就有很多日本人举着金属盾牌,列队移动到银行外墙,准备爆破。

枪弹无法击穿金属盾牌,手榴弹也很难伤害到盾牌下的日本人。于是四行仓库的国军士兵就把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跳下来砸散日本人的防护阵型。

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砸散日本的盾牌阵,杀伤盾牌下的日本有生力量。

9

认真看过电影的人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10

梦中问一问导演,他说这样处理一下,更好点,会让手榴弹威力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