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这个提法有问题。历史上有两个孙承恩,一在明朝,一在清朝。为了厘清原委,很有介绍一番的必要。
明朝的孙承恩(1481——1561),松江人氏。官至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32年,斋宫设醮,因不肯穿道士服,而被罢官,回归田园。
清朝的孙承恩(1620——1659),原名曙,字扶桑,为苏州府第一位状元,为翰林院编修。深为顺治帝依重,常召至宫中咨询政事。
这两个人都颇具才情,名动一时。但对武则天深恶痛绝的当是明朝的孙承恩。他在著述中对武则天作了如下评述:“今古之大变,宇宙穷凶。虐滔一时 ,秽名无穷”。指斥武则天为“妖后”。他的依据便是:牝鸡司晨,有违纲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滥杀无辜,穷凶极恶。屡治大狱,重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良善被冤无数,以至于唐人路遇以目,屏息重足。后宫多养男宠,移乱宫闱,致使千年之后,尚令人掩鼻作呕。
大明的这位礼部尚书,是个方正耿直之士,身上具有浓厚的中国封建士大夫情结。嘉靖皇帝痴迷道术,沉醉于长生不老乃至于房中术中不能自拔,孙承恩刚正不阿,决不苟从 ,斋宫设醮,兼管詹事府的他,居然拒穿道士之服 。时于今日令人读来,也不禁为他的烈烈罡风,啧啧赞叹!
如此刚烈之人,对那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以至大加诟病,称其为“妖后”,实属正常,不足为奇。
当然,武氏则天也并非如孙承恩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也有人对她做出了如此的评价:“芳流华夏,光被九洲”。这就看评述者所看的角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