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清时,内忧外患,国势飘摇。同治、光绪两帝年纪轻轻又撒手西去,同治帝载淳去世时年仅19岁。他的堂弟兼表弟载湉继承了他的大位,是为光绪帝。光绪帝的寿数也不长,在38岁时暴崩。而同治帝和光绪帝有四位妃子却活到了民国时期,她们被人们称为四大太妃。

在四大太妃中,其中有三位是同治帝的遗孀。她们分别是同治帝的瑜妃,即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瑨妃,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珣妃,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剩下的一位太妃就是光绪帝的瑾妃他他拉氏,她的妹妹就是光绪的珍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西逃之前,将珍妃投井杀害。这四位皇妃身处兵荒马乱的清末民初,又会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首先来看一下瑜妃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满人权势显赫的家族之一,清帝的多位后妃都来自这个家族。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平妃及道光皇帝的常妃都是来自赫舍里氏。瑜妃也是家世显赫,她的祖父舒兴阿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后历任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陕甘总督等要职。瑜妃的父亲崇龄也官至知府。

瑜妃在同治十一年选秀入宫,被册封瑜嫔,当时只有17岁。在这次选秀中一同入选的还有慧妃、珣妃、瑨妃和皇后阿鲁特氏。当时瑜妃和珣妃被册立为嫔,瑨妃只被册立为贵人。而两宫皇太后对皇后人选意见不一。慈安太后钟意阿鲁特氏(即孝哲毅皇后)、慈禧则对心胸狭窄的富察氏(即慧妃)情有独钟。同治帝本来对严苛的母亲慈禧毫无感情而言,就选择了慈安喜欢的阿鲁特氏为后。虽然慧妃没当上皇后,却被慈禧直接册封为妃,而一同进宫的其他三人只被册立为嫔或贵人。

在两宫皇太后和同治帝之间的权力争斗中,主要是皇后和慧妃身处漩涡,瑜妃则置身事外,在夹缝中生存。同治帝病重的时候,两宫皇太后为给同治冲喜大封妃嫔,瑜妃这时才由嫔升格为妃,此时瑜妃年仅19岁就成了节妇。同治死后,皇后也被慈禧欺凌吞金自尽,慧妃则更加张狂,晋封皇贵妃,欺压各位妃嫔。瑜妃的日子痛苦而无聊。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带着光绪帝的皇后及瑾妃等仓惶西逃,却将亲生儿子同治帝的妃嫔遗弃在北京。危急之中,瑜妃力撑危局,领导起后宫自保,又召集留京的大臣共商对策,而那个平时嚣张的慧妃却束手无策,只知痛苦流涕。

溥仪继位后,光绪的皇后隆裕被封为皇太后,瑾妃被封为太妃。瑜妃进见隆裕时,还要自称奴才。这下瑜妃不乐意了,本来与隆裕是平辈,这一下子成了奴才,这分明是抬高光绪遗孀、压制同治遗孀。于是瑜妃三番五次找载沣评理,隆裕为息事宁人,这才把瑜妃升为皇太妃。

1913年,废帝溥仪晋封瑜妃为敬懿皇贵妃。1932年2月,瑜妃以77岁高龄病逝,棺椁存于柏林寺。三年后,瑜妃被葬于河北遵化惠陵。

瑨妃西林觉罗氏,出身比较低微,其父罗霖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司官主事。她在同治十一年时选秀被封为贵人,在同治十三年时才进位为嫔。光绪二十年时,升格为瑨妃,14年后才晋升为皇贵妃。民国二年,溥仪封瑨妃为荣惠皇贵妃。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瑨妃与瑜妃等出宫寄居荣寿固伦公主府。

1933年5月,瑨妃去世,终年78岁,谥号“敦惠皇贵妃”。1935年,她与瑜妃一起葬于清东陵。

珣妃阿鲁特氏,她与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姑侄俩,两人同时入宫选秀,姑母阿鲁特氏被册立为嫔,侄女阿鲁特氏却为被封为皇后。同治帝并不喜欢珣嫔,慈禧因为不喜欢皇后阿鲁特氏,因此也嫌弃珣嫔。同治十三年时,珣嫔才晋封为珣妃。光绪二十年时,封贵妃。溥仪继位后,珣妃入住储秀宫,这是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的地方。溥仪退位的次年,珣妃晋封庄和皇贵妃。

1921年4月,珣妃病逝,享年65岁。谥号“恭肃皇贵妃”,葬于惠陵。

最后我们看一下光绪皇帝的瑾妃。光绪十四年的时候,瑾妃和妹妹珍妃一同被选为嫔,当时瑾妃只有15岁,珍妃13岁。

入宫后,妹妹珍妃备受光绪帝宠爱,瑾妃和隆裕太后备受冷落。之后,姐妹俩同时晋妃。

隆裕太后去世后,瑾妃实际成为四大太妃之首。在四大太妃中,她的年龄最小,思想也比较开通,她和溥仪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瑾妃爱好比较广泛。她喜欢书画、盆景,对美食也有一套,经常在永和宫的小膳房里自己捣鼓饭食,赏赐给身边的人品尝。瑾妃体形偏胖,她一生安守己份,淡泊名利,可谓心宽体胖。

1924年,瑾妃因受风寒,在中秋节后一病不起遂病逝,年51岁,以端康皇贵妃身份安葬崇陵。但在13年后,瑾妃之墓便被盗墓贼鄂士臣、关友仁等人挖盗。

在清帝退位后,四大太妃还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对自己的头衔还非常在意,多次要求朝廷封自己为皇太妃。于是在溥仪退位的次年,四大太妃纷纷升格,瑜妃被封为敬懿皇妃,瑨妃被封为荣惠皇贵妃,珣妃被封为庄和皇贵妃,瑾妃被封为端康皇太妃。在清廷灰飞烟灭之际,太妃们还在忙着争名头,真是太妃不知亡国恨啊。

最佳贡献者
2

所谓明国时期“四大太妃”指的是逊清皇室四大太妃,也就是同治帝的三位遗孀,即敬懿皇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太妃西林觉罗氏、珣皇太妃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一位遗孀端康皇太妃他他拉氏。



敬懿皇太妃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1856年7月,据说是四位皇贵妃中容颜最美的贵妃,并且饱读诗书,琴棋书画皆通。入宫之初仅封瑜嫔,两年后才晋升为妃。光绪二十年晋封为贵妃,光绪驾崩之后被宣统尊封为瑜皇贵妃,后被溥仪尊封为敬懿皇贵妃、敬懿皇贵太妃。1932年2月3日病死于北京麒麟胡同寓所,终年七十七岁,被伪满朝廷谥为献哲皇贵妃。在其去世二十天后,在北京举办了最后一次皇家葬礼,棺木先存于柏林寺中,后移葬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这位赫舍里氏算得上是后宫斗争中的胜利者,善于心计的她,在宫中拉拢得宠妃嫔,为自己争取有利地位,利用宣统皇帝与隆裕太后的冲突来巩固自己的位置,并培养出自己势力的文绣做宣统帝的淑妃。1924年,冯玉祥部队逼宫时,宣统皇帝当天就被赶出来皇宫,而赫舍里氏却能周璇半个月,并顺利带出了国宝《中秋帖》和《伯远帖》。其聪慧事迹也受到了段祺瑞的尊敬,当段祺瑞执政期间,以六国饭店为其安身之处,后又为其修建了麒麟胡同寓所。

荣惠皇贵太妃



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1856年9月,十七岁入宫为贵人,同治十三年晋升为瑨嫔,光绪二十年时,受慈禧懿旨晋为瑨妃。光绪二十一年尊封为贵妃,光绪三十四年又尊封为皇贵妃。民国二由溥仪尊封为荣惠皇贵妃。民国十一年,尊封为荣惠皇贵太妃。民国十二年被迫与献哲皇贵妃一同出宫。1933年5月18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谥为敦惠皇贵妃,后与献哲皇贵妃一同葬入清东陵。

庄和皇贵太妃



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生于1857年9月,虽然是同治帝的妃嫔。但阿鲁特氏却是同治帝皇后的姑母。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为赛尚阿第三子,而阿鲁特氏又是塞尚阿的庶出女儿,所以同治帝皇后的父亲就是阿鲁特氏同父异母的哥哥,辈分虽然大,但阿鲁特氏却比皇后年龄还小3岁。

同治十一年初,此姑侄二人同时入宫,侄女成了皇后,十六岁的姑母却只是个嫔位,也就是珣嫔,同治十三年晋升为妃。光绪二十年,也就是慈禧六十岁大寿时,晋升为珣贵妃。光绪帝驾崩以后,与瑜皇贵妃同时被宣统帝尊为珣皇贵妃。清亡以后,被溥仪尊封为庄和皇贵妃。1921年4月病逝,终年六十五岁,谥为恭肃皇贵妃,同年十二月葬于清东陵。  

阿鲁特氏虽然是名门出身,却是庶出之女,也可能是这个原因,相貌虽好却未得同治喜爱,入宫之初的位分也比较低,又加上三年不得子嗣,慈禧也未加重视。十六岁为嫔,十九岁便开始守寡,孤苦一生。

端康皇贵太妃



他他拉氏,生于1872年,是后世常提起的瑾妃,其父为礼部侍郎长叙,其同父异母之妹为珍妃。光绪十四年,姊妹两同时入选进宫,时为瑾嫔与珍嫔。光绪二十年时,姊妹两人同时晋为瑾妃与珍妃,同年,珍妃得罪慈禧被降为贵人,瑾妃受连累同样降为贵人,次年又恢复妃位,而珍妃被慈禧监禁,瑾妃独善其身。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时,慈禧逃出北京时还将瑾妃一同带走。  

溥仪登基后,尊封他她拉氏为兼祧皇考瑾贵妃。相对来说,溥仪对这位四大太妃中最年轻的瑾妃还是比较亲善的,尊称她为皇阿娘,特别是隆裕太后崩逝之后,由于瑾妃思想开明,溥仪在重大节日里还会邀请这位长辈一同庆贺佳节,民国十三年的中秋节,还被溥仪邀请到养心殿赏月,并以首座的席位立于众皇室中间,婉容也是她力挺给溥仪的皇后。  

瑾妃常居永和宫,喜欢美食书法,按照现在的话讲就是比较小资,自己常做书法、盆栽修生养性,还请了一套美食班子为自己做饭,在其五十岁寿诞之时,还邀请了名角梅兰芳入宫献艺,生活过的无忧无虑。1924年的中秋赏月也是其最后的美好时光,瑾妃也是在赏月中受风寒而一病不起,并病死于永和宫,享年五十二岁,被谥为端康皇贵妃,1925年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而当时的清庭已经是凋敝不堪,就连其墓穴都是其父亲自己掏腰包给改造修建的,她也成为清西陵最后一位入葬的皇妃。

3

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得上是太妃,一般是皇帝、亲王、诸侯等人死后,他们的遗孀才可以称得上。其中皇帝的是太妃,王爷的是太王妃,还有一些诰命夫人,可以被称的上太王妃。


那么清王朝的四大太妃又都是谁?分别是同治帝的三位妃子瑜妃赫舍里氏(敬懿皇贵太妃)、珣妃阿鲁特氏(庄和皇贵太妃)、瑨妃西林觉罗氏(荣惠皇贵太妃)。光绪帝的瑾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贵太妃)

比如说同治皇帝,死的时候才19岁,嫁给他的妃子又能有多大?再加上宫里面的条件都比较好,所以说一直熬到了溥仪都还很滋润。至于瑾妃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和被投井的珍妃是姐妹。

我们言归正传,末代皇帝溥仪在1912年才退位,但是在故宫里面一直住到了1924年。除了四大太妃之外,当时还有隆裕太后,不过他在1913年就去世了。

想当年溥仪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的位置,是因为前面的同治和光绪都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才找到醇亲王的儿子。慈禧的理由是“继承同治,兼祧光绪”。

兼祧一开始先起于皇室,比如说本家没有子嗣,从叔叔伯伯家过继来一个,继承自己财产。如此一来既可以不用找养子,也可以避免财产落到外星人的手里面。

所以说在名义上面,上面的四个太妃都是溥仪的母亲,只不过是庶母。虽然是庶母,但是也是他名义上的母亲。按照清朝的传统,溥仪每天早上都要去跪安。

因此这一趟下来,也费着不少功夫。不过每天的对话都很单一,主要就是问问溥仪晚上睡不睡得好,有时候也会问一下他的功课。就像走流程一样,毕竟都不是他的亲生母亲。

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就更加热闹了。虽然溥仪的时候清朝已经灭亡,但是这些太妃对于名头,可是看的非常紧。

当年溥仪退位之后,这些太妃都争着抢着要把自己封为皇太妃。后来隆裕太后去世,这些人又都争抢着想做太后。尤其是其中的端康太妃(瑾妃),照着与袁世凯的关系比较好想做太后,可惜由于无案可藉只得罢休。

不过他在光绪帝活着的时候过得可不好,虽然当年她和自己妹妹珍妃,两人前后脚嫁过来。但是光绪皇帝更加喜欢珍妃,对于他这个瑾妃还有皇后都不待见,基本上就没有宠幸过他们。

可能是由于光绪帝时期太过憋屈,等到隆裕太后去世的时候,她成了后宫里面的老大。曾经当着溥仪的面羞辱他的生母,造成溥仪亲生母亲受辱而死。因此在溥仪心里面的地位大打折扣,而她本人的地位也有所下降。

而且她还是一个十足的吃货,最喜欢的是天福号的酱肘子,也经常让永和宫的人给他开小灶。不过后来在1924年中秋赏月的时候,受了风凉生病。再加上之前患了甲状腺肿大病,没撑多久便去世了。
▲瑾妃

瑾妃这一死,后宫里面也就只剩下了同治皇帝的几个妃子。不过也就只剩下了两个,因为庄和皇贵太妃,在1921年的时候便因病去世,比瑾妃早走了几年。然而两人也因此因祸得福,没有经历后面的事情。

两人虽然死得早,但是死后并没有得到安宁。其中的瑾妃墓穴,在1938年被盗。他的陪葬品不仅被抢劫一空,而且连尸体都被拖了出来。庄和皇贵太妃和他的下场基本上一样,陵墓被盗于1945年。

所以冯玉祥在1924年赶人的时候,皇宫里面也就只剩下了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与皇帝溥仪和他的两个妃子婉容和文绣。赶人的时候冯玉祥没有亲自过来,派的是自己的部将鹿钟麟进入紫禁城。

溥仪得知此事之后,也没有说什么,非常干净利索的带着文绣和婉容出宫。毕竟亡国的皇帝能有这个待遇,其实已经很好了。身边无人无兵,就算是反抗也打不过别人。被迫离开皇宫之后,暂时住在了醇亲王府。

不过同治皇帝的两个妃子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在皇宫里面大闹一场,不是上吊就是绝食。死活不愿意出宫,说是为了刚刚死去的瑾妃守陵。

但是瑾妃生前什么样的人,他们再清楚不过了,关系还没有好到为她守陵的地步。其实说破了天,还是不想离开那守了一辈子的财产。虽然同治皇帝死得比较早,但是作为妃子,也是敛了不少的财。

当时冯玉祥有要求,皇宫里面不能再允许留下任何一个人。然而两个太妃年纪都比较大了,鹿钟麟也不好直接动手,就不断的给溥仪施压。最后搞明白了问题在哪,才把他们两位请了出去。

溥仪向他们做出保证,银两如果是两人的私人物品,可以允许他们带出去。还有一些其他的衣物用具,如果不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他们也可以自行带走。

有了溥仪这些保证之后,两个老人才算是吃了定心丸,终于同意从皇宫里面搬走。最后经过清算发现,敬懿太妃带走了1万多两的白银,而荣惠太妃存款也超过1.5万两白银,养活一个家族都够了。

刚搬出来之后,先是在大公主府住了一段时间,不久之后又搬到了东城麒麟碑胡同。两人靠着这么多的钱财,也没有过上什么苦日子。在1932年敬懿太妃去世,同一年时间荣惠太妃去世。

两人死后都被埋在了清东陵,不过和同治皇帝的其他太妃一样,也是在1945年被盗。陵墓被破坏的一塌糊涂,尸体也被别人扯出来。就算是生前再风光,死后又能奈何得了什么呢?

4

民国“四大太妃”指的是满清皇室遗留下的四位遗孀,三位来自同治皇帝,即:敬懿皇贵太妃瑜妃赫舍里氏、庄和皇贵太妃珣妃阿鲁特氏、荣惠皇贵太妃瑨妃西林觉罗氏;光绪皇帝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既然称之为遗孀,在幽幽深宫之中,即是获得荣华富贵,尤其能得到想要的欢乐!

敬懿皇贵太妃瑜妃赫舍里氏

据说赫舍里是四为太妃之中最漂亮的,相传其身材苗条、肤若凝脂、面如覆霜,有沉鱼落雁之荣,闭月羞花之貌。赫舍里出生满族镶蓝旗(八旗实力最强旗),其本人也是聪明好学,文采斐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入宫两年后被晋升为瑜妃。同治皇帝死后,赫舍里一直独守空房,与诗书字画为伴。光绪二十年,赫舍里被进封为为瑜贵妃。光绪死后,溥仪即位,尊封赫舍里为瑜皇贵妃。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居住在北京紫禁城的溥仪尊封赫舍里为敬懿皇贵妃。1922年,溥仪大婚,尊封赫舍里为敬懿皇贵太妃,此时的赫舍里已经六十六岁。

一辈子在深宫大院之中,孤独寂寥的他从没有得到过同治皇帝的宠爱。同治皇帝天不假年,早早便死了,留下赫舍里,在漫无天日之中,依托广泛的兴趣排遣孤寂之感!1932年2月3日,赫舍里在新居东城麒麟碑胡同病逝。1935年3月,她与荣惠太妃二人同时安葬于河北遵化的双山峪惠陵妃园寝。

荣惠皇贵太妃瑨妃西林觉罗氏

西林觉罗仍然来自满清镶蓝旗,但是西林觉罗相对于赫舍里,前期要较为悲惨一些。西林觉罗于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才被封为瑨嫔,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懿旨封为瑨妃,随后一路升迁,在溥仪大婚之际,被尊为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与赫舍里一样,常年身居幽幽宫墙之中。与赫舍里也算是有缘,两人同在紫禁城生活很久,最后由一同搬去东城。后来二人在同年病逝,并在1935年3月同时安葬于河北遵化的双山峪惠陵妃园寝。

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

阿鲁特,蒙古正蓝旗人氏。同治十一年初,姑侄二人同时被选入宫,侄女被立为同治帝的皇后,即孝哲毅皇后,姑母却被同治皇帝选为嫔。一生波折之后,宣统帝尊她为皇考珣皇贵妃,并且移居到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庄和太妃19岁即守了寡,同治皇帝在时,也对其默默不闻。后来光绪皇帝时期,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对庄和太妃也并不感冒,就这样在众人记忆之中都难以保留片刻地位的她,孤苦地在宫里过了46年后,于1921年4月病逝。

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他他拉是四大太妃之中唯一的光绪遗孀,人们习惯称其为瑾妃。在光绪十四年,她与妹妹同时被选入宫中,他的妹妹就是被慈禧投入井中的珍妃。在入宫之后,瑾嫔住在永和宫,妹妹珍妃住在景仁宫。虽然入住东六宫,但是瑾妃被没有受到光绪皇帝的待见,而是一直被冷落,就如同苦命的孝定景皇后一样。局面的改变是在隆裕太后(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后,瑾妃的地位才有所提升。最重要的是,她曾支持婉容为皇后,这下子边子啊后宫之中有有了一席之地。她和溥仪关系很好,溥仪称他为皇阿娘,逢年过节都会叫上她一起欢乐。

他他拉是四大太妃之中年纪最小的,而且体态颇为丰硕,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不受待见,那还不能吃点东西嘛?因为她住在永和宫,所以当时永和宫的小厨房伙食是最棒的,很多大臣都喜欢吃端康太妃上次给她们的膳食。这也证明了端康太后的人缘其实很不错,而且本人也常常以书法丹青自娱自乐。在后宫的小日子过得也是很滋润的!

四十岁前后,他他拉不幸患上了甲状腺肿大,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胡吃海喝!本就体态丰盈的她,在疾病的困扰之下,眼睛下凹,脖颈肿大,十分难看。但是溥仪等人并没有因为疾病原因而排斥他他拉。最后在1924年中秋节后,瑾妃不小心受了风寒,随后在五天内去世。她最终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下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谥为端康皇贵妃。

总结:虽然我们可以在这里随便谈起她们的过往,她们或许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是在晚清的风雨飘摇之中,这种富贵之后的代价又有几人知晓?宫闱之中的他们,就像一具具活死人,在无心的束缚之中,荒废了青春与一生!

5

民国时期的“四大太妃”即端康皇贵妃、庄和皇贵妃 、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

其中端康皇贵妃是光绪的妃嫔,庄和皇贵妃、敬懿皇贵妃和荣贵皇贵妃都是同治的妃嫔。这四位皇贵妃,直到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时,都依然生活在紫禁城中。



那么这“四大太妃”最后的结局都是如何的?

端康皇贵妃

端康就是光绪时期的“瑾妃”,她的妹妹就是光绪最宠爱的“珍妃”。



瑾妃。1888年,她与妹妹同时被选中,次年行大婚礼,被册封为“瑾嫔”。1894年,适逢慈禧60大寿,瑾嫔被晋升为妃。不过晋升为妃不足数月,因其妹妹珍妃忤逆慈禧,瑾妃受牵连被贬为“瑾贵人”。



1895年,慈禧复其为妃。1909年溥仪即位,端康被加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1912年,瑾妃再上尊号“端康皇贵太妃”。二年后,因疾病缠身,瑾妃病逝于紫禁城永和宫中。

庄和皇贵妃

庄和就是同治时期的“珣妃”,她的侄女就是同治的皇后孝哲。



1872年,同孝哲一起入宫,被册封为“珣嫔”。1874年,晋升为妃。1894年正月,光绪照例,晋升珣妃为珣贵妃。

1909年溥仪即位,珣妃上尊号“皇考珣皇贵妃”。1913年农历二月初五,再上尊号“庄后皇贵妃”。1921年4月14日,庄和皇贵妃病逝于紫禁城储秀宫。

敬懿皇贵妃

敬懿就是同治时期的“瑜妃”,史评瑜妃“身材苗条,冰肌玉质,花容月貌”,她可谓是清朝后宫中难得一见的大美女。



1872年入宫,光绪选妃大典时,她被选中,后册封为“瑜嫔”。1874年11月15日晋升为妃。1894年正月,光绪晋升其为贵妃。1909年溥仪即位,瑜贵妃上尊号“皇考瑜皇贵妃”。1913年3月12日,再上尊号“敬懿皇贵妃”。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还住在紫禁城的清朝皇族,包括溥仪等人,全部赶出。敬懿皇贵妃也不例外,她被赶出皇宫后,就前往位于麒麟碑胡同的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直至终老。1932年2月3日因病逝世。

荣惠皇贵妃

荣惠就是同治年间的“瑨妃”。

1872年二月初三,她在选秀女时被选中,十月十九日被册封为“瑨贵人”。1874年,同治奉慈安和慈禧懿旨,晋升她为嫔。1894年,瑨嫔同珣妃、瑜妃一起被光绪晋升,她被册封为“瑨妃”。



1895年,再次晋升为贵妃。1909年溥仪即位,晋升为皇贵妃。1913年,上尊号“荣惠皇贵妃”。 1924年11月5日,紫禁城中的所有清朝皇族皆被冯玉祥下令赶出皇宫,荣惠同敬懿皇贵妃一起前往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直至终老。1933年5月18日因病逝世。



可以民国“四大太妃”的结局都不错,虽然她们在各自的丈夫面前都不受宠,但是在其后她们都受到了不错的待遇,都先后被晋升为皇贵妃,都得到了相应的礼遇。而后她们也都得到了善终,这样的结局真的不差。

6

1924年11月,紫禁城里出了桩大事,宣统皇帝溥仪所住的紫禁城,被冯玉祥的国民军包围了起来。

(溥仪剧照)

面对荷枪实弹的国民军,溥仪虽然胆怯,但还是不断向冯玉祥抗议,表示按《清王室优待条例》,他理应继续住在紫禁城里。不过他愿意把每年400万的经费降低,只求不要让他离开紫禁城。

冯玉祥却铁了心,坚决要把溥仪赶出紫禁城。

在冯玉祥看来,紫禁城是国家的,绝非他溥仪个人财产。

再说,继续让溥仪住在紫禁城里,也就意味着承认封建帝制。所以冯玉祥懒得和溥仪啰嗦,直接命人在景山架起大炮,并把炮口对准了紫禁城。然后警告溥仪,再赖着不走,就拿大炮把你轰走。

受了惊吓的溥仪,不敢再哀求,只得带着他的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绣,仓促地离开了紫禁城。

其实,当时住在紫禁城里的,除了溥仪、婉容和文绣外,还有几位太妃,她们被称为逊清王室四大太妃,她们分别是谁呢?

这四大太妃分别是: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和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也就是珍妃的姐姐瑾妃。

在这四位太妃中,除了端康皇贵太妃是光绪的遗孀之外,另外3人都是同治皇帝的遗孀。

(网络配图)

那么,这四位太妃最终去了哪里呢?

说到同治皇帝的3位遗孀,还真是活得相当不易。

早在同治十一年,她们3人被选入宫后,便不甚得同治皇帝的宠幸,一直寂寞寡欢。同治去世后,她们3人又不得慈禧的关照,因此过得相当苦闷。

等光绪在位时,后宫更没有她们3人的事了。

后来,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时,慈禧带着光绪和隆裕皇后等人出逃。她们3人却被抛弃在宫中,任其自生自灭。幸好赫舍里氏有些见识,知道与外臣商议对策,才不致让大家受到伤害。

然而,这在慈禧眼里,似乎并不值得夸赞。

到慈禧和光绪去世后,3位遗孀的待遇就更加不堪了。

原来,慈禧遗诏命隆裕为太后。做了太后的隆裕,不把同治皇帝的3位遗孀放在眼里。不光不加封她们的位分,还令她们以后必须自称奴才。

这事,让3位同治遗孀颇为恼怒。于是在慈禧的葬礼上,她们当着王亲贵族和文武大臣的面,口口声声称要给慈禧殉葬,闹得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脸上颇不好看。无奈之下只得退步,她们这才得以被晋封为太妃,不再称奴才,并享受太妃的规制和待遇。

溥仪大婚时,再次尊封她们为皇贵太妃。

可以说,这3位同治遗孀历经4帝,后宫之路颇为坎坷。

其中庄和皇贵太妃去世于1921年,也就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前两年,她的葬礼办得颇体面,死后葬在了清东陵。

(网络配图)

端康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的关系,较庄和皇贵太妃要亲近些。

其中端康皇贵太妃颇有主意,荣惠皇贵太妃顶听她的,两人曾一起为了尊封,闹过慈禧的葬礼,算得上是革命战友。因此,在清朝退位后,她俩在宫里居住时便互相照应,形同姐妹。

溥仪被赶出宫后,端康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也只得出宫。她们先借住在荣寿固伦公主的府邸中,后来又搬到东城麒麟胡同居住。

说起来,这两位皇贵妃出紫禁城时,可没少拿古董文玩。冯玉祥用在溥仪身上的那一套对她们可不灵。她们出宫比溥仪晚,为的就是多拿些值钱的东西,所以冯玉祥每次来催,她俩就一把鼻涕一把泪,还口口声声要吊死在紫禁城。冯玉祥可不想因为她们俩,被国人指责,所以干脆任由她们俩随便带东西。

有了那些古董字画,端康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的生活自然过得舒服安逸。她们俩一前一后,分别死于1932年和1933年,一个77岁,一个78岁,死后,两人都被葬在清东陵。

端康皇贵太妃是4位太妃中年纪最小的,相比而言,也是挺有福气的一位。

端康皇贵太妃是光绪的遗孀,但从来没得到了光绪的垂爱。这对她而言,并不难过,反正隆裕皇后也不得皇帝宠爱。

光绪去世后,隆裕被尊为皇太后。不过隆裕并没有为难她,该有的待遇,隆裕一点也没有短她的,所以她一直百事无忧。

不过,端唐皇贵太妃也是有野心的人。溥仪小时候,她对溥仪是很巴结的,故意还挑拨溥仪和隆裕的关系,希望将来溥仪掌权后,她能有机会被封为太后。

1913年,隆裕太后在颁布退位遗诏后不久,便病逝了。

(网络配图)

这下,端康皇贵太妃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哄着溥仪尊她为皇太后。

可是想要被封为皇太后,那也得有个说法啊。端康皇贵太妃在光绪在世时,不过是个小小的妃子,怎么能被封为皇太后呢?这显然会遭到王亲旧臣们的阻挠。所以在无籍可考的情况下,端康皇贵太妃只得放弃做皇太后的梦想。

端康皇贵太妃是个很有品味的人,她的永和宫里,各种机巧的钟表和雅致的摆设无一不讲究。平时她以书法丹青自娱,有时也喂喂小金鱼。

另外,端康皇贵太妃还是个胃口很好的美食家,经常差遣太监出宫给她买酱肘子吃。她的小膳房里做的点心菜肴也最为讲究,那些王公旧臣特别喜欢她赏赐的饭菜。

端康皇贵太妃晚年时,得了大脖子病。尽管容貌有所变化,但她也不在意,毕竟长得再好看,也不过是虚度年华,这个她看得很明白。

1924年8月,端康皇贵太妃像往常一样和溥仪等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谁知那天夜里,大概是受了点风寒,次日她就生了病,病势凶险,仅5天便要了她的命。

在端康皇贵太妃下葬不久,便发生了溥仪遭冯玉祥驱逐出宫的事情。

有人感叹,端康皇贵太妃很有福气,她死得不早不晚,正好在被驱赶出宫之前去世了,免了一番惊吓和羞辱。

(参考史料:《清史稿》)

7

四大太妃的由来

清朝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秋季,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南方各省或者在督抚的带领下宣布反正,或者被革命军夺取了政权,总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大清帝国丢失了整个南方,甚至北方的山西,也一度宣布脱离清政府。

此时的清帝国处于隆裕太后和摄政王的统治之下,但是,隆裕太后生来没有主见,而摄政王则为人软弱,天生不是从政的材料,对于南方的革命形势,两位最高决策者拿不出有利于自己的应对方案。

最终,在袁世凯的调停和威逼之下,南方的革命阵营和清政府达成协议:宣统帝颁布让国退位诏书,授权袁世凯建立共和政府,同时,南方的中华民国政权宣布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由此,中华民国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民国二年(西历1913年),隆裕太后在紫禁城里去世,一时间,紫禁城里的主宰者,除了宣统皇帝之外,只剩下了“四大太妃”。

所谓“四大太妃”,指的是清朝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留下的皇妃,其中,光绪帝留下的妃子,只有瑾妃——既光绪帝宠妃珍妃的姐姐。其余的三位太妃,都是同治帝留下的妃子。

那么,这四位太妃在民国时代的余生中,都有哪些遭遇?

瑾妃

瑾妃,既著名的端康太妃。

本来按照大清朝的宗法制度,宣统帝是同治帝的继子,因此,宣统帝应当奉同治的后妃为母,但是,宣统初年,隆裕太后获得了对宣统帝的抚养权,并由此成为太后。民国成立后不久,隆裕太后去世,理论上,端康太妃并不比同治帝的三位妃子占任何法理优势,并且宣统帝的抚养权(或者说紫禁城里的主事权)也应该回归到正统的同治帝妃子那里。

不过,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对瑾妃采取支持态度,因为有了民国政府的支持,瑾妃成为了紫禁城的主事者。张勋复辟期间,瑾妃还负责和张勋等复辟活动参与者进行交涉。

民国十三年,瑾妃因为风寒去世。

瑜妃

瑜妃,既敬懿太妃,系同治帝的妃子。

在同治、光绪两朝后妃中,论开明珍妃第一,但论起个人能力水平,一般认为,瑜妃地位较高,因此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对瑜妃较为喜爱。

光绪二十六年(西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隆裕皇后以及瑾妃逃到西安,将紫禁城的事物,交给瑜妃处理。在北京处于列强管制期间,瑜妃对紫禁城内秩序的管理,做了最大的努力。

慈禧太后去世后,瑜妃曾和隆裕太后争夺宣统帝的抚养权,最终,为自己争取了一定的权益——既不必向隆裕太后行跪拜礼。

隆裕太后死后,瑜妃遭到瑾妃的压制。余生堪称平淡。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政变,将宣统朝廷从紫禁城里赶了出去,瑜妃为此不得不搬离生活了大半生的紫禁城。

民国二十一年,瑜妃去世。

荣惠太妃

荣惠太妃,原本是同治帝的瑨贵人,直民国时代,逐步地位提高到太妃。民国十三年,荣惠太妃因为宣统帝被逐出紫禁城的关系,而被迫迁移出紫禁城,于民国二十二年去世——荣惠太妃也是四大太妃中去世最晚的一位。

庄和太妃

庄和太妃,既同治帝的珣嫔。

庄和太妃出身庶出,从传统角度来说,在古代东亚。庶出的女儿要比嫡出的地位低很多。因为庄和太妃出身太低,因此,并不被慈禧太后待见。而同治帝也不喜欢她,可以说,从庄和太妃入宫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人生悲剧的开始。

民国十年,庄和太妃去世,成为四大太妃中,第一位去世的。

8

所谓民国时期的四大太妃分别指的是同治帝遗孀:敬懿皇贵太妃(瑜妃)、荣惠皇贵太妃(珣妃)、庄和皇贵太妃(瑨贵人)和光绪帝遗孀端康皇贵太妃(瑾妃)。这四位太妃经历了清朝灭亡,经历了逊清小朝廷,其中最为长寿的两位太妃还经历了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皇宫。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四位太妃。

一、同治三妃:

同治皇帝选后时,两宫皇太后为了自己的人选能够成为未来的皇后而暗中较劲,最后由于双方互不妥协,因此皇后的人选交由同治帝自己选择,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嫡母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为了挽回面子,硬是将自己钟爱的富察氏推给同治帝,并封为慧妃,后来同治帝的后妃之争也正是此时埋下的祸根,而瑜妃等三人作为皇后与慧妃之争的编外人士在同治一朝几乎没有任何恩宠,由于是庶出,慈禧太后也并不待见她们。直到同治十三年,因为同治帝病重,瑜妃等三人才因为冲喜而各自被晋封一级。同治帝驾崩后,光绪帝即位,同治帝皇后在新帝即位后不久就自尽了,而慧妃始终有着慈禧太后的宠爱,瑜妃等三人则是无人问津的状态,慈禧太后宁肯跟光绪帝的瑾妃亲近,也从不见她们,据说是因为见到他们会让慈禧太后伤心的想起自己早逝的儿子。光绪一朝也只是在慈禧太后60大寿时,这三位嫔妃才被晋封了一级。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前,慈禧携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等人仓皇出逃,缺将包括慧妃在没的同治四妃扔在宫中任其自生自灭,好在联军并未进入内宫。瑜妃等人因此逃过一劫。1908年,两宫先后崩逝,新即位的宣统皇帝虽然有着“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说法,但是同治三妃(慧妃已于1904年病逝)却被隆裕太后打入冷宫,好不容易清朝灭亡后的第二年,隆裕太后病逝,光绪帝的瑾妃却暗中买通袁世凯,获得了主持宫中事务的领导权。此时同治三妃依旧在宫中过着无聊的日子,这期间,庄和皇贵太妃和端康皇贵太妃先后于1921年和1924年去世,端康太妃去世后不久,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将溥仪等人逐出皇宫,而此时的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因为年仅七旬行动不便,被要求可以暂缓半个月出宫,两位老太妃在宫中居住的最后半个月期间搜罗了宫中好多珍宝包括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在出宫时,全部带出,溥仪出宫后暂住在醇亲王府,两位老太妃因为是先皇遗孀,又属宫中女眷,所以不方便住在外藩亲王的府邸,因此二人住进了荣寿固伦公主的府邸,此时无儿无女的荣寿公主已经去世,两位老太妃成了这里唯二的主人,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十多年,1932年和1933年,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分别以78岁高龄一前一后去世。据说出殡当日,北京街头人山人海,由于这是展现在北京人面前的最后一次皇家葬礼,人们都想看一看同治皇帝的遗妃们如何出殡。警察局和宪兵队不得已出动好多警力来维持秩序,与先于她们去世的两位同治帝遗妃一样,她们两位未被葬入同治帝惠陵的妃园寝。

二、光绪瑾妃:

瑾妃就是民国时期被称为胖娘娘的端康皇贵太妃,光绪大婚时,她与妹妹珍妃被一通选进宫中,大婚后,光绪独宠珍妃,瑾妃和隆裕皇后一样不得宠爱,但瑾妃并不以为意,她在宫中每天以丹青书法自娱,一首楷书写的有模有样。清朝灭亡后,瑾妃兄长志锐向袁世凯行贿,因此瑾妃获得了主持逊清小朝廷宫中事务的权力。瑾妃在宫中过着很有品味的生活,她酷爱美食,其居住的永和宫的小厨房做的吃食经常被她赏赐给昔日的王公大臣,瑾妃尤其爱吃京城天福记的酱肘子,宫中太监几乎每天都出宫为其购买。瑾妃还经常将梅兰芳等京剧大师招至宫中演戏,在光绪一朝饱受压抑之苦的瑾妃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期可以说过的相当舒心。1924年,瑾妃病逝,葬于光绪帝崇陵妃园寝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9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溥仪小朝廷仍被允许继续生活在紫禁城中。

次年,负责抚养溥仪的隆裕太后去世,在此之后,后宫四位太妃的地位便是最为珍贵的。

她们分别是:

1、同治皇帝的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瑜妃);

2、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瑨妃)。

3、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珣妃)。

4、光绪皇帝的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瑾妃)。

一、敬懿皇贵太妃(1856-1932)。

瑜妃据说是四位太妃中最漂亮的一个,她聪明机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据满清遗老的回忆录中记载,瑜妃十分有修养,但也颇有心计。

她经常瞧不起懦弱的隆裕太后,在溥仪登基后,除了隆裕被封为太后,瑾妃也被封为太妃。

但作为同治帝遗孀的她却什么封赏也没有,还必须在隆裕面前自称奴才,心怀不满的瑜妃拒绝向隆裕表示任何祝贺。

一次,在拜谒慈禧和光绪的陵墓前,瑜妃当着大臣的面在载沣和隆裕面前撒泼哭闹,甚至装作要用头撞柱的样子,载沣担心出人命,便和隆裕太后商量封她为皇太妃。

隆裕太后死后,瑜妃想获得溥仪养母的身份,但在瑾妃的反对下才作罢。

1924年,冯玉祥逼宫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瑜妃开始哭闹不愿离开,后来收拾了一堆金银财宝后才搬往荣寿公主府中。

1932年2月5日,瑜妃去世,中年76岁。

二、荣惠皇贵太妃(1856-1933)

荣惠皇贵太妃也是同治的妃子,最早封为瑨嫔,光绪时晋封为瑨贵妃,溥仪时尊为皇贵妃,溥仪退位后封她为荣惠皇贵妃,一直生活在紫禁城。

1924年北京政变被赶出宫后,和敬懿皇贵太妃一起,先被安顿在六国饭店,后居住于政府提供的麒麟胡同。

1933年去世,享年78岁,她和和敬懿皇贵太妃一起葬入清东陵的惠陵妃园寝。

三、庄和皇贵太妃(1857-1921)

庄和皇贵太妃是同治帝的皇后,光绪皇帝死后第四天,宣统皇帝尊她为皇考珣皇贵妃,移居到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

清朝灭亡后,1913年农历二月初五,溥仪又尊封她为庄和皇贵妃。她既不曾受到同治帝宠爱,又不受慈禧太后的喜欢。

她一生默默无闻,没什么特别的事迹流传,1921年4月病逝,孤苦地在宫里过了46年。

四、端康皇贵太妃(1872-1924)

端康皇贵太妃是光绪帝的遗孀,是光绪帝最痛爱的珍妃的姐姐,隆裕太后身后,她便成为逊清宫中的领头人物。

端康太妃是太妃中最年轻的一位,她长相并不美观,甚至有点那啥,但是地位非常高,清朝灭亡后她仍旧居住在永和宫。

她是一位“吃货”,喜爱美食,经常派人到天福号买酱肘子解馋。永和宫里的小膳房烹饪水平很高,那些王公旧臣都爱吃她赏的饭。

后来,端康太妃得了甲状腺肿大病,颈凸目凹。1924年中秋刚过,她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五天后去世,时年52岁。

结语

所以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时,遗留的4位太妃只剩下2位老太太,当时政局难辨,年龄太大了不能跟着溥仪东奔西走。

在段祺瑞的授意下,住进了六国饭店,然后在麒麟胡同专门给修建了房子养老,算是有了最终归宿。

而溥仪身边的2个女人,皇后婉容一直跟着溥仪,淑妃文绣在逐出宫之际想与溥仪决裂,反对投靠日本人,但被溥仪制止未果,跟到天津,于1931年离婚。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10

民国四大太妃分别是端康太妃,庄和太妃,敬懿太妃,荣惠太妃

端康太妃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民国初年,端康太妃因为收到袁世凯的支持,所以名列四大太妃之首,也成了溥仪的“首席母亲”。她因为当面斥责溥仪的亲生母亲瓜尔佳氏,所以地位被敬懿太妃超越。端康太妃个人非常喜欢美食,后来,因为得啦甲妆腺肿大病,也因为受了风寒,所以一病不起,于52岁时去世。

庄和太妃,19岁就守寡,因为不得皇帝和太后喜欢,没什么事情,最后在宫里病逝。其实也不能说她的结局不好,最起码是自然病逝。

敬懿和荣惠被鹿钟麟赶出宫,她俩是因为财产问题不愿意出宫。后来因为鹿钟麟保证财产归她们所有,所以两位就搬到了北兵司的大公主府。两位太妃在公主府住了一段时间,又搬到了东城麒麟碑胡同,1932年,敬懿太妃去世,同年的5月,荣惠太妃也去世啦。二人被葬在惠陵妃园墓,是在河北遵义那里。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