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内忧外患,国势飘摇。同治、光绪两帝年纪轻轻又撒手西去,同治帝载淳去世时年仅19岁。他的堂弟兼表弟载湉继承了他的大位,是为光绪帝。光绪帝的寿数也不长,在38岁时暴崩。而同治帝和光绪帝有四位妃子却活到了民国时期,她们被人们称为四大太妃。
在四大太妃中,其中有三位是同治帝的遗孀。她们分别是同治帝的瑜妃,即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瑨妃,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珣妃,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剩下的一位太妃就是光绪帝的瑾妃他他拉氏,她的妹妹就是光绪的珍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西逃之前,将珍妃投井杀害。这四位皇妃身处兵荒马乱的清末民初,又会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首先来看一下瑜妃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满人权势显赫的家族之一,清帝的多位后妃都来自这个家族。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平妃及道光皇帝的常妃都是来自赫舍里氏。瑜妃也是家世显赫,她的祖父舒兴阿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后历任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陕甘总督等要职。瑜妃的父亲崇龄也官至知府。
瑜妃在同治十一年选秀入宫,被册封瑜嫔,当时只有17岁。在这次选秀中一同入选的还有慧妃、珣妃、瑨妃和皇后阿鲁特氏。当时瑜妃和珣妃被册立为嫔,瑨妃只被册立为贵人。而两宫皇太后对皇后人选意见不一。慈安太后钟意阿鲁特氏(即孝哲毅皇后)、慈禧则对心胸狭窄的富察氏(即慧妃)情有独钟。同治帝本来对严苛的母亲慈禧毫无感情而言,就选择了慈安喜欢的阿鲁特氏为后。虽然慧妃没当上皇后,却被慈禧直接册封为妃,而一同进宫的其他三人只被册立为嫔或贵人。
在两宫皇太后和同治帝之间的权力争斗中,主要是皇后和慧妃身处漩涡,瑜妃则置身事外,在夹缝中生存。同治帝病重的时候,两宫皇太后为给同治冲喜大封妃嫔,瑜妃这时才由嫔升格为妃,此时瑜妃年仅19岁就成了节妇。同治死后,皇后也被慈禧欺凌吞金自尽,慧妃则更加张狂,晋封皇贵妃,欺压各位妃嫔。瑜妃的日子痛苦而无聊。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带着光绪帝的皇后及瑾妃等仓惶西逃,却将亲生儿子同治帝的妃嫔遗弃在北京。危急之中,瑜妃力撑危局,领导起后宫自保,又召集留京的大臣共商对策,而那个平时嚣张的慧妃却束手无策,只知痛苦流涕。
溥仪继位后,光绪的皇后隆裕被封为皇太后,瑾妃被封为太妃。瑜妃进见隆裕时,还要自称奴才。这下瑜妃不乐意了,本来与隆裕是平辈,这一下子成了奴才,这分明是抬高光绪遗孀、压制同治遗孀。于是瑜妃三番五次找载沣评理,隆裕为息事宁人,这才把瑜妃升为皇太妃。
1913年,废帝溥仪晋封瑜妃为敬懿皇贵妃。1932年2月,瑜妃以77岁高龄病逝,棺椁存于柏林寺。三年后,瑜妃被葬于河北遵化惠陵。
瑨妃西林觉罗氏,出身比较低微,其父罗霖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司官主事。她在同治十一年时选秀被封为贵人,在同治十三年时才进位为嫔。光绪二十年时,升格为瑨妃,14年后才晋升为皇贵妃。民国二年,溥仪封瑨妃为荣惠皇贵妃。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瑨妃与瑜妃等出宫寄居荣寿固伦公主府。
1933年5月,瑨妃去世,终年78岁,谥号“敦惠皇贵妃”。1935年,她与瑜妃一起葬于清东陵。
珣妃阿鲁特氏,她与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姑侄俩,两人同时入宫选秀,姑母阿鲁特氏被册立为嫔,侄女阿鲁特氏却为被封为皇后。同治帝并不喜欢珣嫔,慈禧因为不喜欢皇后阿鲁特氏,因此也嫌弃珣嫔。同治十三年时,珣嫔才晋封为珣妃。光绪二十年时,封贵妃。溥仪继位后,珣妃入住储秀宫,这是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的地方。溥仪退位的次年,珣妃晋封庄和皇贵妃。
1921年4月,珣妃病逝,享年65岁。谥号“恭肃皇贵妃”,葬于惠陵。
最后我们看一下光绪皇帝的瑾妃。光绪十四年的时候,瑾妃和妹妹珍妃一同被选为嫔,当时瑾妃只有15岁,珍妃13岁。
入宫后,妹妹珍妃备受光绪帝宠爱,瑾妃和隆裕太后备受冷落。之后,姐妹俩同时晋妃。
隆裕太后去世后,瑾妃实际成为四大太妃之首。在四大太妃中,她的年龄最小,思想也比较开通,她和溥仪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瑾妃爱好比较广泛。她喜欢书画、盆景,对美食也有一套,经常在永和宫的小膳房里自己捣鼓饭食,赏赐给身边的人品尝。瑾妃体形偏胖,她一生安守己份,淡泊名利,可谓心宽体胖。
1924年,瑾妃因受风寒,在中秋节后一病不起遂病逝,年51岁,以端康皇贵妃身份安葬崇陵。但在13年后,瑾妃之墓便被盗墓贼鄂士臣、关友仁等人挖盗。
在清帝退位后,四大太妃还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对自己的头衔还非常在意,多次要求朝廷封自己为皇太妃。于是在溥仪退位的次年,四大太妃纷纷升格,瑜妃被封为敬懿皇妃,瑨妃被封为荣惠皇贵妃,珣妃被封为庄和皇贵妃,瑾妃被封为端康皇太妃。在清廷灰飞烟灭之际,太妃们还在忙着争名头,真是太妃不知亡国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