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刘邦一生,邦是个英雄!看其行,邦实属无赖!

说人家坏话是要有证据的,无中生有是不行的。因时间、篇幅关系,在下就不引经据典,仅笑说三个耳熟能详的事例:

例一:早年放荡形骸

刘邦年轻时,性格豪爽,为人豁达。不喜舞文弄墨 ,不喜种豆割麦。整日游手好闲,猜拳行酒。惹是生非,吹牛撒谎。经常被其爹训斥:“我说老三,你咋不学好呢,你看你大哥刘伯,再看你二哥刘仲,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无赖?”刘邦笑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依然我行我素,该喝酒就喝酒,该和寡妇曹氏打情骂俏就打情骂俏,后来,未婚就和曹氏生了个胖儿子,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期间,一次出礼,因吹牛震惊四座,引起吕公注意,抱得美人归,娶妻生子,方安分了一些。

例二:中年绝情心狠

若干年后,已是汉王的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争夺天下。彭城之战,刘邦大败而逃,犹如丧家之犬。途中碰见自己的一双儿女,司机夏侯婴下去报到车上,邦嫌影响了车速,为逃命两次将亲生儿女踢下车。试问为人父母,有几个这么狠心?楚汉之争后期,项羽和刘邦胜负难分,两军僵持,羽无可奈何,将所俘刘邦老爹老婆押在阵前,扬言刘邦如不投降,就活煮了他们。刘邦说:“煮后分给我一碗汤”。气的项羽跺脚大骂:“我怎么遇上这么个无赖对手?”羽无奈,放邦父妻归。

例三:老年翻脸无情

又若干年后,刘邦坐了天下,立马不要老脸,无情打击昔日患难与共、出生入死的战友。邦整整用了七年的时间,专门来对付八个战功显赫的异姓王,斩藏荼、诛韩信、烹彭越、杀韩王信。连从小尿尿和泥的最好朋友、不要命的好战友卢绾也被逼的叛逃匈奴,客死他乡。且不说张良聪明,早早隐退。连萧何都为保命学坏,自污名声。要不是死去,鸿门宴救驾有功的连襟樊哙必死无疑。刘邦的无赖行径,就是其后代子孙世世为皇,史书都难抹去。笔者估计,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已经给刘邦很大的面子了,否则,邦更是一个活脱脱的无赖。

呵呵,耳朵有点发烧了,可能是背后说人家邦哥坏话的缘故。文章收尾怎么也应该说一句好话,毕竟邦哥后来成了汉高祖。想起了一句诗: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最佳贡献者
2

刘邦是一个流氓英雄。乍一看,这俩词咋还组了个cp呢,这两个词语有时候并不是对立的,这两个词在刘邦身上得到了统一。

好吃懒做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如果一个农民的儿子补喜欢种地,那么他就应该饿死。可刘邦有方法蹭吃蹭喝,刘邦经常到武负、王媪两家赊酒喝,据说这二家经常看到刘邦头上有龙,而且每次刘邦喝完酒生意都会变好。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刘邦人缘很好。凡是有刘邦的地方人就会很多。

不尊重人

如果翻一下《史记.高祖本纪》发现刘邦出场几乎自带BGM,开场必是“沛公骂曰”、“高祖骂曰”等等,当然刘邦对张良言必称子房,其他人可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如秦朝末年有一个顶级说客郦食其去投奔刘邦,刘邦就往儒生佩戴的帽子里撒尿。

无赖行为

刘邦在攻克徐州以后麻痹大意,项羽趁机捉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项羽在荥阳对峙最艰难的时候(北边韩信给的压力非常大,还经常被彭越爆菊花。)刘邦就在阵前架了一口锅,威胁刘邦如果不投降就把他父亲给煮了。没想到刘邦竟然说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说:“咱俩曾经一起给楚怀王打过工,我们都是好弟兄。我爸当然是你爸,煮了你爸分我一盅。”项羽最错误的就是他企图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那当然是流氓更流氓。

当然,令刘邦有恃无恐的估计是他安排的间谍项伯。项伯前后帮助过刘邦多次,我大致上数一下吧。

  1. 鸿门宴
  2. 替刘邦索要汉中地
  3. 保刘邦之父太公
  4. 鸿沟议和

总结

刘邦可以说他是个流氓,但他也是个有文化的流氓,他所创作的《大风歌》卫汉赋的开山之作。可以说他是个无赖,但他是个成功的无赖。刘邦成功主要靠死皮赖脸,而项羽就是拉不下那张脸。

主要参考资料

《汉书》

《史记》

《资治通鉴》

3

看到这类问题,我就忍不住说几句,刘邦并不是无赖,这种说法并不客观,也没有什么依据。如果从史料入手来看,刘邦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只不过由于刘邦出身寒微,因此才被很多人所不耻,于是就有了“世无英雄,竖子成名”的说法。

那么刘邦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用三言两语其实很难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邦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他没有项羽那样的出身高贵、勇武不凡,却是从平凡走向伟大的真实之人。

刘邦是个有志向的人,我们看一个人怎么样,既要看他怎么说,也要看他怎么做。首先我们来看看刘邦是怎么说的,他在咸阳出差的时候,看到秦始皇的威仪,不仅感慨万千,情不自禁的说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把秦始皇当做了自己的目标,他不仅有宣言,也有行动,这个具体行动就是参与到了秦末的反秦运动中来。实际上刘邦一直在沛县经营自己的圈子,刘邦大人长者的形象不是一下子建立起来的,而是慢慢积累出来的好口碑,刘邦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他在沛县建立起来了自己的影响力。

这也是刘邦可以在沛县揭竿而起的原因,他身边的这些人都是平时物色的人选,这也是刘邦起义的资本。

说刘邦无赖的人,很多人是看不惯刘邦的做派,实际上刘邦的做派不是无赖,而是一种变通,实际上背后有其自己的原则,刘邦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原则。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用人之长略人之短。在这一点上刘邦做的很到位,他选人用人的根据是时势和能力,而不是人品,天下人皆能为我所用,因天下人皆能为我所控。

刘邦为人大度、不吝啬,可以与天下人共利,因为他知道对于自己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看不上说道理头头是道,做事情一无所长的腐儒,但是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从内心到行动上都十分尊重。

我们看不惯,是因为我们做不到,但刘邦这个很多人眼中的无赖之人,却可以得到众多能人异士的跟从。刘邦说自己得天下仰仗着汉初三杰,实际上没有刘邦提供的平台和足够的信任,就没有所谓的“汉初三杰”,他们跟从刘邦,建立了自己的不世功勋,而刘邦则击败了自己最大的对手项羽,而夺取天下。这个时候的刘邦,从内心深处可能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我终于不负前言,成为了那个自己眼中的大丈夫,建立了不逊于秦始皇的功业!”

被目标所牵引,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者,不是世人口中的无赖,而是从平凡走向不凡的世之英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4

刘邦起底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小流氓,当时还谋得一份小差事:亭长。充其量可能也就是村里的村长、派出所所长之类的小官职,但当时估计没有纳入编制,所以刘邦根本没把这份工作放在眼里。那么他的“无赖”是否属实呢?刘邦确实比较无赖,但他的逆袭成王也是一部人生奋斗励志史。

真相一:刘邦的无赖是村里出了名的

早年的刘邦是什么德行呢,在他年轻的时候,刘邦在家里家外,都是非常“讨嫌”的主。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父亲刘老太爷,还是他自己的嫂子,他哥哥或者说左邻右舍,刘邦都是非常不招人待见的。他喜欢经常带着狐朋狗友到酒店大吃大喝,而且经常赊账,久而久之刘老太爷知道后,经常骂他是无赖。还有,刘邦也经常带着哥们去嫂子那里蹭吃蹭喝,嫂子也厌恶至极,经常跟丈夫和刘老太爷说,得抓紧给刘邦找个媳妇、成个家,省得整天跟个“游魂”似的。足见,刘邦在村里已经是响当当的“无赖”了。

真相二:称帝前后他将“无赖”发挥的淋漓尽致

刘邦举事前后破天荒地成家了,而且娶的妻子也是大户人家,即吕雉,就是后来的吕后。刘邦发展事业的时候,吕雉在家里任劳任怨地操持着家务,刘邦也算步入正途。此时刘邦的“无赖”可能更多地带点政治色彩。

比如跟楚霸王项羽之间发生的一些历史故事,就可以看到刘邦“无赖”的影子。反观项羽会输,可能就是碍于面子,在这点上,项羽确实没有刘邦会玩心思,否则“过了江东”一样可以东山再起,但直男项羽没有。

再说刘邦,在鸿沟广武战场,刘、项双方对峙形成僵局,项羽派人给刘邦传话:要与刘邦单打独斗,一决雌雄。刘邦答复:“我宁斗智,不能斗力。”另外,在进军关中之后项羽没有仿效秦始皇继续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而甘心做一个楚霸王,所以这给了汉中王刘邦以可乘之机。刘邦的无赖和惯用伎俩,窃取了“楚皇帝”的果实,最终夺得大汉天下。

除了在打天下上刘邦善于使用“无赖”伎俩,在建立大汉王朝之后,他的“无赖”也没有少用。著名的刘邦诛杀开国功臣,分封异性王就是典型的“无赖”之举。再如吕后和戚美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可以窥见一二。吕雉作为刘邦的结发之妻,在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刘邦身边以后,刘邦理应好好待人家,可他却不是这样。刘邦的身边美女无数不说,还整天跟戚美人混在一起,导致后来“易储”事件,招来吕后的疯狂报复,不得不说这也是刘邦“无赖”间接造成的。

真相三:晚年的刘邦为了江山社稷有时“无赖”,更多的是“无奈”

刘邦晚年疾病缠身,经常偷懒不理朝政,最为无赖的是,他经常跟太监们厮混在一起。有一次,英布造反,萧何,曹参等重臣不敢去跟刘邦说这事,但樊哙却直接推开刘邦的房门,只见他正躺在太监的身上闭目养神呢。这里说樊哙为什么敢呢,因为樊哙是刘邦的连襟,吕后的妹婿,所以樊哙多长了一个脑袋。樊哙生气地把英布反叛一事说了,还骂了刘邦两句。刘邦破涕为笑,说这样下去的确不是办法。于是带兵亲自平叛,未成想却身重箭伤。

在经历了“易储事件”、英布反叛、卢绾反叛等历史事件以后,刘邦深感自己真的老了,加上重病缠身,更多表现出的则是一种无奈。

(注:关注@四季文史一起发现历史、品读历史。欢迎留下您精彩的点评。)

5

谢邀,【刘邦史称流氓、无赖】倒想问问,哪一本正史这么称呼刘邦?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史记高祖本纪,刚开头就写刘邦仁而爱人,很大方,同时不干普通活儿,是因为心有抱负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而且刘邦后来有了正经工作,当了亭长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怀王身边的人都称赞刘邦是宽大长者

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

王陵之母称呼刘邦为长者,告诉儿子,千万别跟项羽,一定要跟刘邦,为了让儿子安心跟刘邦,王陵之母自杀以送王陵归汉(和郭靖之母李萍有得一拼)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无以建业。非命无以定众。或以文昭。或以武兴。或以圣立。或以人崇。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斯之谓乎。故观秦项之所亡。察大汉之所兴。得失之验。可见于兹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汉承秦弊。得天下矣。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汉书对刘邦之评价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东汉史学家荀悦评价

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苏辙

“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朱重八说的

所以,某些人说的【刘邦史称流氓、无赖】,不知道看的是哪一本历史?不会是胡歌的神话,或者tvb的楚汉骄雄吧?

6

汉高祖刘邦,出身底层,年轻时候游手好闲,所以有无赖之名。

元曲《哨遍·高祖还乡》这样写:"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一曲歌罢,把刘邦的出身“无赖”揭示得淋漓尽致。

刘邦的“少年无状”是连他老父亲都很看不过眼的,经常数落他。

与刘邦相反,其兄长则是乡下人里老实巴交、勤劳苦干的典型,也是他父亲最喜欢的儿子。

然而,乱世之中,老实人填沟壑,无赖之人反而能成事,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

无赖,其实也就是不安分,说好听一点也可说是胸怀大志。

就像另一个“无赖”陈涉要说“苟富贵,勿相忘”,“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秦始皇巡游天下,威风凛凛的时候,老实巴交的臣民们只敢诚惶诚恐,跪伏于地,而一无所有的年轻diaos刘季则敢口出狂言“大丈夫当如此也”!

不是“无赖”少年,安能如此?

文明产生,社会秩序就是分级的。

但是,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

从本性上讲,任何人都不愿屈居于别人之下,所以,社会分级是扭曲人性的,严格来说没有合理性可言,不过是服从丛林法则罢了。

当秩序稳固,刘季们无可奈何,尽受奚落之名。

而一旦天下有事,刘季的机会就来了。当然,收益很高,风险也很大。首先发难的陈涉,就没能笑到最后。

刘季有“大气运”,最后建立汉朝,按说是“赢者通吃”,受尽人们的膜拜。但是,刘季当年想取嬴政而代,他所建立的秩序,又何尝不会有新生的“无赖”,苦其久矣。

天道好还,历史总是可悲地不断重复自身。

现代文明产生之后,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成为目标之一,丛林法则下的循环出现一丝突破的曙光,不过前景如何,现在还难说也!

7

刘邦具备一个优秀皇帝的素质,但又时常显露出街头混混的狭促。他其实打破了我们传统文化对于人的观察标准。刘邦这个人集霸道、王道、君子、小人各种特质于一身。

局部看,刘邦的确很无赖,小毛病比较多;但又在大事上很清醒、关键时刻又能拿得住。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刘邦的那些特质。


一、泗水亭的“山鸡哥”

很多人都看过《古惑仔》,里面陈小春饰演的“山鸡哥”形象深入人心。他有情有义、又有些好色,时而放荡不羁,时而霸气无双。青年的刘邦就有点像“山鸡哥”。《史记》有云:


(高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太史公在描写青年刘邦的时候,用的词汇是“仁而爱人,喜施”、“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等相互矛盾的词汇。一般人的常识是,仁而爱人很难与好酒及色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但偏偏青年刘邦酒同时具备这种特质。



从能成大事的角度看,仁而爱人,喜施肯定是极其重要的素质,只有你愿意照顾下属,并且愿意给赏赐,底下的人才愿意跟着你一起打江山。当年,韩信就嘲笑项羽虽然口头上对下属好,但是真正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又舍不得,比刘邦差远了。


所以,在“仁而爱人,喜施”这个帝王必备的素质上,“好酒及色”这点无赖的小气质,并没有什么妨碍。同时,刘邦还能在大事面前控制自己的酒色之欲。


汉元年十月,刘邦打进关中,好色的毛病又犯了,流连秦宫不肯离去。但“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刘邦能听下属谏言,抵挡诱惑,很不容易。


二、踹儿女下车、求分老父肉羹的无情之人?

刘邦被很多人诟病的地方是他对于亲情的淡漠。这一点上,太史公也有详细记载: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楚军在后面追击刘邦,刘邦着急,把随车的汉惠帝、鲁元公主推下车,如此反复多次;而车夫夏侯婴每次都停车将两个孩子又带上。



史书上这段的记载,解读为刘邦为减轻车马重量,方便自己逃命而不顾儿女生死。当然现在很多人解说刘邦这样做实际是在给两孩孩子留活路,自己把追兵引开。


这里姑且不论刘邦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我们将刘邦的行为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许能得出符合逻辑的解释。解读历史,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不能以后世的价值观评价前人,而必须以当时的社会价值去评价。


刘邦身处秦末时代,经过春秋战国长达几百年的战乱,社会价值体系早就崩塌了,而新的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价值要等他的重孙子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才能确立。


而春秋秦末,“天下以武力相雄长”,“父子相杀”、“献妻求荣”的事情特别常见。大名顶顶的魏武卒开创者,吴起就为了功名利禄而杀了自己的妻子。


所以,在当时人心里,妻、子可以说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危机时刻,放弃他们保存自己,是合乎常理的做法。


我们再看,刘邦说的,“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过河拆桥、杀尽功臣的刽子手


刘邦在取得天下之后,志得意满,于雒阳南宫大眼群臣,并对“汉初三杰”进行了盖棺定论,说出了响彻千古的那一段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然而,这边刚刚夸完自己的功臣,接下来就开始各个翦除了。韩信被刘邦借吕后之手,镇杀于长乐宫;萧何被猜忌,被逼贪墨自污,以苟延残喘;张良早早隐退,是三人中严格意义上善终的人。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在我们后世看来,虽然一边骂着那些个过河拆迁的皇帝,但内心还是理解这种做法的。


严格来说,刘邦是中国历史是的第三个皇帝,更是大汉的开创者。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先用你,再杀你的逻辑链条是十分清晰的。虽然很小人,但很管用。


两汉四百年风雨,多少风流与精彩;甚至于汉族之名,均源自这位传奇的皇帝——刘邦。

8

我是真君,我来回答。

汉语中,“流氓无赖”一词的意思是指无固定工作、经常寻衅闹事的人,平时所作所为,常常表现为恶劣下流,与地痞、混混、无赖和泼皮这些词汇,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近读司马迁的《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我发现刘邦是个活脱脱的大流氓。

刘邦他爹刘太公,当年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三儿子刘邦常常摇头,生气时,就直接大骂一句“你这个无赖子!”并劈头打去,还口口声声表扬老二(刘仲)好,以期刘邦见贤思齐,向二哥学习,好好种田。但这样的打骂和劝说,都没用。

所以,司马迁也是毫不客气,在《高祖本纪》的开篇,就说刘邦这小子“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愿意干平民百姓所干的活。懒也就懒吧,但他还特别大方,喜欢施舍(“喜施,意豁如也”,见《高祖本纪》,阿瑟注)。自己不干正活不去赚钱,怎么可能特别大方、喜欢施舍呢?只能是靠歪门邪道了。

刘邦出生在今天的江苏徐州的丰县,成年后去隔壁的沛县混社会,有次有个叫吕公的外地有钱人,在沛县县长家里小住一段时间,沛县的党政军和社会各界名流,都前去赴宴祝贺。刘邦当时已经在沛县混到了一个“村民兵连连长”的小职务(泗水亭长),按理,以他的级别是不应该去的或者说是没有资格去的,但他厚着脸皮,使出流氓习气,硬着头皮去了。

去这样的场合是要送礼的,当时主持收礼事项并负责记帐的是萧何(即后来的西汉丞相萧何),萧何高声招呼着来宾,说道:“凡是贺礼不满1000元的请坐在堂下”,意思是只有红包封了1000元以上的才有资格入VIP席。刘邦没有钱也不想送礼,但就是想要吃白食并出风头,于是便在自己的名片上假意地写了“贺钱一万”(实际上他身上一块钱也没有),要萧何马上通报进去,让吕公直接出来接见。萧何当时也在沛县混社会,知道刘邦的底细,人艰要拆,说了实话。一句“刘亭长刘季这个人一向好说大话,很少能兑现”, 当场就戳穿了刘邦,弄得刘邦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见《高祖本纪》,阿瑟注)

那个吕公,从单父县来沛县,就是为了躲避仇家,怕黑社会报复,才来沛县县长家里小住的。听得萧何与刘邦的争执,再看刘邦的这张“万元白条”,心想:糟糕,砸场子的来了!我才在单父县遇到流氓勒索,今天来沛县,又碰到流氓啦!天下到处是流氓呀!

但这个吕公到底是个老江湖,吩咐自家婆娘,把女儿唤来。婆娘不解,问道,为何?吕公笑笑,对老婆大人小声说:这个刘邦是个泼皮,身无分文敢到老夫宴席耍流氓,想必有几分本事,我这人好相人,只能说他器宇不凡,这小子惹不起,这一万元的白条,就权当礼金,将女儿许于他吧。

这样,刘邦就白吃一顿,并得了个老婆(后来的吕后)。

刘邦家里穷,本来不可能取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为妻的。这样吃了霸王餐,娶了霸王亲之后,按常理,刘邦应该知道怜香惜玉,应该懂得珍惜。但流氓是不管这些基本价值观的。新婚燕尔没有几天,就打发老婆到田间干活去了。自己不事生产作业,这没事,但女人则应该是个全劳动力,这便是刘邦的流氓逻辑。

刘邦与吕氏生了儿子(后来的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自己的骨肉,总该得生死相保了吧?不的。当时刘邦与项羽打得正酣,刘邦处于下风,被项羽的骑兵追杀,刘邦自己的车太重,车速特慢,眼看要被追上,刘邦心一急,为了逃命,竟不管什么儿、女死活,做出一个不可思议的举动:直接把儿子、女儿推下车去!要不是随从的下属夏侯婴同志,几次三番地下车捡回“包袱”,孝惠和鲁元恐怕早就命殇乱马之中了。在刘邦心里,老婆可以再娶,儿女可以再生,抛弃一个儿子和女儿,这算个啥事呀?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见《项羽本纪》,阿瑟注)

最能淋漓尽致地看出刘邦是个流氓本色的,是他对待他父亲这件事上。

在被项羽追杀的过程中,刘邦不仅丢了两个孩子,革命必要的时候,连老爹也是完全可以丢掉的。当时,刘邦的老爹还真给丢了,成了项羽的俘虏,作为人质,押在项羽的军营里。楚汉僵持,项羽也使起了流氓招数,搬出刘老头,对刘邦隔空喊话:小刘啦,老刘一直在我这儿,活得挺好的,我看你还是从了吧,也来哥这儿坐坐?如果你忙,如果你不赶紧投降,也罢,哥把老刘炖了。

……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见《项羽本纪》,阿瑟注)

哪知,刘邦的流氓招数更大:面对老父亲要出人命的事,他一点也不当回事,刘邦说道:哥啊,当年咱们俩,可是在楚怀王那儿拜过把子的,这老刘啦,不仅是我的爹,也是你的爹。你若当真狠心要煮你的爹,就请分给我一碗肉汤喝吧!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见《项羽本纪》,阿瑟注)

你看,这耍流氓的把式,项羽怎能比过刘邦?

至于革命事业稍有起色后,刘邦往儒者帽子里撒尿(轻文人),叫上两个美女,一边做“足按”一边要黥布汇报工作(侮武将),这样的事情更是不可胜数,但比起他轻妻子、抛儿女、弃老父这些违背基本人伦的荒唐事来,都只能算是小意思了。

9

刘邦真是无赖吗?即使是无赖,也是一个有本事的无赖,不然怎么带领兄弟们打天下?怎么打败力能扛鼎、英勇善战的项羽?怎么能坐拥天下,登上皇帝宝座?

为什么这么多人产生了刘邦是无赖的想法呢?我觉得原因在于历史的记载。

表面上是无赖

其实刘邦这个人在年轻时并不受人待见,他的父亲都觉得他没出息,说他不如他二哥会挣钱。

刘邦的父亲对刘邦的教育一点儿也不上心,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也没学好,整天吊儿郎当,跟一群“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史记》中记载:“刘邦好酒及色”,意思就是说刘邦这个人既喜欢喝酒,也喜欢女人。青年时期的刘邦,从表面看,的确就是一个典型的无赖,好酒、好色,游手好闲。

刘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脸皮厚。有一个吕公与沛县县令是好朋友,因为与人结仇,于是到沛县避难,沛县的大小官吏听闻县令家里有个贵客,于是纷纷前往祝贺,每个人都带了贺礼。由于人太多,主事的萧何便说:“送礼不满一千钱的坐外面”。而刘邦也去凑热闹,一分钱都没带也就罢了,他还喊了一句:“贺万钱”。

吕公知道后,以为来了什么大人物,便出门迎接,但不曾想到是刘邦这么个无赖。不过,也正是因为刘邦这样一闹,反而让吕公高看一眼。

后来,吕公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可见,脸皮厚还可以讨媳妇。

内心中英雄

虽然刘邦这个人表面上是无赖,但心中却藏有大志气。根据《史记》记载:“高祖尝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意思是说有一次刘邦到咸阳去事,恰巧碰见秦始皇出巡,刘邦看见秦始皇的车队后便长叹道:“大丈夫就该这样啊”。后来,他果然成为了帝王。

刘邦也是一个重义气、具有仁慈之心的人。有一次,他押解劳工前往骊山,但途中好多人都跑了,于是到了丰泽西的时候,反正也交不了差,左右都是个死,于是刘邦索性将所有的劳工都放了,打算落草为寇干革命。

正是他这种仁慈,吸引了无数有才的人,甘心为他卖命。

写在最后

综上,刘邦脸皮厚、爱喝酒、好色,这是他无赖的一面,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重义气、心怀仁义的帝王之人。

刘邦和朱元璋一样,都出身草根阶级,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财富,却靠自己的努力打拼,成为天下之主,这本身也是很励志的故事。

@文史圭璋 关注我,每天带你了解有趣的文史知识 。

10

无赖,这个词看如何定义。如果放荡不羁就是无赖,那么刘邦确实是无赖。但是如果欺善扬恶,欺软怕硬定义无赖刘邦不是无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