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的时候,印度只是充当英国在缅甸以及新加坡同日军作战的大后方和补给基地。印度的军队战斗力:在战斗中更多的充当了仆从军和辅助军的作用,在二战中没有什么明显的作为。只有部分的廓尔克军队尚可算得上精英,随从英军在对日作战中偶尔露峥嵘。



与我国的浴血奋战相比,印度显得很消极,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没有我们浓郁,因为他们经常受到各国的压迫,对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个统治阶层。所以这也是印度在二战中的表现乏善可陈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战期间印度还没有独立,当时的印度军队没有独立参战,而是以辅助部队的形式在英军中配合参战,因此谈不上什么战绩。



我觉得北非首先就是二战的一个次要战场。整个北非战场在二战中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它的历史地位更多来自于政治影响和宣传需要。况且在北非战场真正决定性的战役发生在托普鲁克,克伦战役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当然,由于二战是一个整体,克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间接的牵扯了整个战争的进程,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了。要说起来,规模更小,而且仅仅打了不到10天的张鼓峰事件的重要性就远远超过了克伦战役,毕竟它对于二战中决定性的战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1947年之前的历史中从来就不存在“印度”这样一个国家。印度在当时是英国在南亚次大陆所有殖民地的统称。参加克伦战役的是英印第4和第5师,军官是英国人,而士兵多数是“印度人”(约60%)。那么在这支部队中出现的“印度士兵”到底属于南亚次大陆上哪一个国家的居民呢?是尼泊尔人,准确的说是“廓尔喀人”,世界著名的雇佣兵民族。



欢迎评论哦。

最佳贡献者
2

印度(当时还是英属殖民地)对二战的胜利做了大量的后勤贡献,出了很多物资、粮食,也直接参加了战斗,对缅甸战场和中国远征军帮助很大。


有大量印度人志愿加入了英军。二战时期,在整个英联邦范围内,印度人是参军最多的。1945年8月,有250万名印度人加入了英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志愿军。印度军队参加了对日作战,而且表现出色。英国还通过对印度军队的训练,发展出了比较完善的丛林战战术。

英国驻缅甸的第14军主要由印度士兵组成,由英国军官斯利姆将军指挥。1944年春天,第14军在英帕尔和柯希玛战役当中,成功地遏制住了日本军队的前进之势。日军死伤10万多人。斯利姆爵士在回忆中说,印度士兵经过训练,能够成为第一流的军队。他们“忠于宗教,忠于部队,忠于军官”,能够成为高效率的战争机器。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印度人投靠了日本法西斯。但是也要看到,他们助纣为虐,也是有理由的——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赢得独立。其中最有名的,也最有争议的,就是钱德拉·鲍斯。

鲍斯是一个激进的独立主义者。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争取独立,他先后跟很多大国求助,苏联、美国都去了,但是这些国家都不愿意得罪英国。最后也只有德国和日本为了利用他,给他空头承诺。他先是在德国得到了希特勒的召见,后者帮助他训练了一支印度纳粹军官团,从北非的印度战俘里招募部队。到1942年2月,日本人开始在马来亚及新加坡战役中俘获的7万名南亚战俘中招募所谓的“印度国民军”,以在南亚推翻英国的统治。钱德拉·鲍斯担任了领导人。这支部队战绩不佳,没起到太大作用。日本投降后几天,鲍斯病死在台湾。今天印度还有不少人纪念他。

3

二战中的印度,准确的讲,当时还属于英联邦,所以还不能作为一个国家去看待它。不过既然是英联邦的一员,也建立了英属陆军,一方面用来维持本土的政权,一方面则是被英国人派到世界各地去参战。比如说上海在二战前的英租界就经常能看到印度的士兵,以及再往前一点的八国联军中也有印度士兵的身影。

二战期间,基本上就是哪里有英军部队,哪里就有一部分印度士兵。比如说非洲战场上,就有被编入英国第八集团军的印度士兵,随着英军大声了阿拉曼战役,又参加了登陆西西里岛战役。不过大部分的印度士兵在军中主要还是以后勤补给等工作为主,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战斗力。

此外,还有的就是在轴心国部队中或者支持下的印度军。二战期间印度的一个激进分子钱德拉在德国还有日本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伪政府,即“印度自由政府”,在新加坡成立临时政府后,不仅组建了一直国防军,还对英美宣了战。之后还配合着日军一起进攻印度本土。这支国防军连同为原本属于英军之后被德国意大利俘虏的英联邦印度士兵一起,在1942年的时候被编入了德国的国防军,即第950印度步兵团,甚至还上了战场。但是这其中有个大问题就是,很多俘虏的印度士兵之所以加入这个伪军,就是听信了钱德拉的许诺,可以回到印度。所以可以说这支部队从一开始就有离心力,更别提战斗力了。之后派到了法国,又是各种为非作歹。战后大部分的部队都被盟军俘虏了。钱德拉则死于飞机失事。

4

二战时印度,曾受到过法西斯战略威胁,那就是德日憧憬要在印度洋会师。实际的威胁来自日本对东南亚的入侵,由于中国远征军的浴血奋战,日本占领缅甸后已无力继续向西进攻,印度才免遭生灵涂炭。由于中美英结成了盟军,英国为防止日军进攻印度,在印度作了一定的被动防御部署的同时,接纳了向西突围的中国远征军,并同意美军顾问在印度训练武装中国军队,还为中美驼峰航线提供了后勤基地支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贡献源于丘吉尔、罗斯福的安排,作为英国的家奴,印度只是服从而已。

5

印度在二战时期是英国殖民地,其中印度的士兵与英国心军官组成英印师,无论在亚洲打击日军,还是在北非打击德意军,说句公道话:其表现得还都不错,但在中印边境之战中,其最著名的,战绩最显赫的陆军第四师则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了,旅长都被俘虏了,师长要不是不在战场,也难逃进战俘营的下场……

6

整个二战中,印度啥事基本都没做。印度当时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充当大后方的任务,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后,一部分经过野人山回国,损失惨重,一部分有孙立人带领转到印度兰姆伽,接受美式装备与训练,参加了第二次滇缅会战。印度只是充当训练与物资装备基地。印度军队的战斗力确实不敢恭维,印度阿三也只能作为英国人的狗腿子,在英租界提着警棍,狗仗人势而已,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可见一斑。阿三的奴性到现在也无法改变,提着警棍殴打国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7

二战时期,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尚未独立,仍旧是英属印度,因此其在二战中的立场和作为基本都由英国主导。

和我国成为二战东亚主战场、全民浴血抗战相比,印度幸运地躲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炮火。此时的印度精力更多集中在争取独立上,被德国拖得精疲力尽的英国很快宣布印度参战,但国大党决议要“先独立后参战”,把印度民族独立置于第一位。1939年,国大党工作委员会通过决议,谴责英国把印度拖入战争,指出“印度是否参战,必须由印度人民自己决定”。甘地发起了“反战不合作”运动,英殖民当局对运动大肆镇压,将尼赫鲁等领导人纷纷投入狱中,双方口头上陷入僵局。

(尼赫鲁1942年被关押的监狱)

其实日本也曾动过拿下英属印度的念头,1944年1月,日军大本营下达了代号为“乌”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国在印度的重要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迎战的英军、英属印度军队官兵与日军在丛林和山地中鏖战5个月,最后以日军的惨败收场。以单一作战损失规模来衡量的化,英帕尔战役日本帝国陆军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损伤最惨重的战役。

(英帕尔战役中的印度军人)

整个二战中,英属印度军队由站前的18.6万人增至200多万人,由100多万人被派到海外作战,土邦王公另提供兵员37.5万人,伤亡工8万人,战死约1/6;(引自林承节《印度史》);印度还为英国的作战贡献了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支出,贡献也不可否认。

8

日本人染指东南亚侵入缅甸之前,英占印度就是英国人在亚洲的的大后方和老巢。日军侵入缅甸后印度改为几乎直接面对日军的前沿了,可喜的是此时美国参战了,印度成为美英牵制日本的基地,成为资助中国的翘板……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此时中国派出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日本的势力范围也就未真正染指印度。因此印度本土士兵在60年代面对身经百战的中国军队时一败涂地!

9

二战时期,我国在浴血奋战时,印度在干什么?印度在为了英国主子流血牺牲,丘吉尔就说过“在死光最后一个印度人之前英国人决不投降。”

其实印度人死在正面作战上的人数真不多,因为英国虽然征召了大量的印度人参军,但主要是防守交通线、仓库什么的,就印度人的战斗力谁敢让他们和纳粹在一线作战啊?

但因为印度的各种物资被抽调去供养英国本土了,大量的印度本地人在高强度的工作和饥饿中死亡。比如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发生大饥荒,这种情况下英国还抽调印度的粮食去英国本土,数百万人被饿死。这也是二战后大量印度士兵起义反抗英国统治的原因之一。

曾经有人问过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怎么看因为英国殖民者抽调印度粮食饿死印度人的事,丘吉尔说:印度人是动物般的民族。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繁殖起来像兔子。

10

二战时期印度还属于英国的殖民地,部分人员被英军征用,在非洲作战,主要起到了大后方的辅助作用。单独的印度军队作战能力较弱,当年的中印边界之争,解放军打的印度人50多年来不敢挑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