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大多因时过境迁,不可复制,只能从理论上给我们启迪和帮助。但事情总有例外,我们今天就说一则古人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供大家参考。

明朝有一位叫郑淑云的母亲,在她儿子的人生中遇到烦恼时 ,她给儿子回了一封家书。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平原君赵胜)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大意是说,人的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境。孩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一种,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第二种,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到值得交的好朋友;

第三种,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你要多读书自励,不要放纵自己。

今天读来,仍然能够感受到一个伟大母亲的真知灼见 ,拍案叫好!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古人教育子女的故事非常多。这种旧时代的伦理学不值得一提。因为在过去,广大劳动人民奔波于饥饿线上,只有那些官府、地主至于请人诵读诗书,用孔孟之道教育子女。在这里我讲一个故事,从历史的经验来说明,做母亲的要特别注意防止“溺爱”的教育方法。

明朝学者陈继儒所编《读书镜》一书记载,在北宋末代宣和年间,在芒山有一个盗贼被荆处死刑,在他母亲和他会面诀别时,他要求母亲象小儿时那样让他“一吮母乳”,死后也甘心。母亲果然让他吮乳,他竞“啮咬乳头”,将母亲的乳头咬断了。这是为什么呢?盗贼说,他小时候偷盗菜柴等之类的物品,母亲得之后不但不怒,而且十分高兴,并加以奖励。于是他越偷越猖狂,胆子越来越大,最后犯下了死罪。所以他临死前,是因母亲所害,作出如此的报复。

当然,这个故事不能完全所信,但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过份溺爱是有极端害性。特别现在实行国家优生优育政策,一对夫妻只准生一胎。对于家长来说对于父母亲的溺爱纵容,从上面故事来看,便使儿女走上犯罪道路的也不乏典型事例。到头来,儿女依法严惩,父母也难逃其咎,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人生来了就是善良的,有道理的。与他同时的另一个思家荀子却反而不同。他认为“人初初,性本恶。”他认为生下来就是作恶的,不道理的,其实他们的看法都是片面的,是属于唯心的推测臆断。不管如何从古人到现在社会主义对子女的教育经验,要吸取其中正确的、对我们有用部分,剔除其中错误的。孩子是国家的顶梁柱,我们教育子女,要从小做起,为我们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好吧,我就回答到这,谢谢大家。

3

古人熟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和“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他们深知后天教育对孩子一生影响颇深。于是,古人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从古至今,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教子故事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画荻教子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欧母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儿子。 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 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笔,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

2.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3. 曹操教子 。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 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4. 岳母刺字

岳飞,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5. 司马光教子

司马康,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大哥司马旦之子,后来过继给司马光为子。 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着,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 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 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他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希望已“为人父,为人母”的父母们,能够从以上故事中有所启发,重视子女的后天教育。相信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画家……就是你家的宝贝哦!

4

中国古人教育子女的故事很多,最有名气的是孟母三择邻,这个故事影响深远,连外国人都喜欢这个故事,我更喜欢。孟母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不惜劳苦,曾三次选择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最终使她的儿子成为名副其实,千古流芳的人才,孟母三择邻的故事也因此而出名。这个故事使人们得知环境也是会改变人的,所以后人引经据典,在国家教育学上也列入教育方法的其中之一。

5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说三个小故事吧,

1: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了,现实生活中,确很少有这样的母亲,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母三迁


2:曾国藩家书大家都听过吧,其实曾国藩教育后代,也很有方法,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极擅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本书从“一省、二静、三勤、四和、五诚、六学、七明、八挺、九趣、十恒”十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解析曾国藩的教子法。

3:诸葛亮戒子训: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想学习古人的教育方法,可以多读一些国学,历史类的书籍,或者是名人传记,了解他们的思想。

欢迎大家点赞或者留言,感谢大家关注我!

6

太多太多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延绵不断,就是因为家文化教育的好!

7

中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教育子女,三字经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是说: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教育子女的故事很多,举几个比较出名的例子吧。

一、孟母三迁

据说,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后人们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二、曹操颁布《诸儿令》

曹操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曹操曾颁布《诸儿令》:

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虽儿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说,当今寿春、汉中、长安这三个重镇,先打算各派一个儿子去驻守治理。想选派慈善、孝顺不违背我命令的,也不知道用谁好。儿子们虽然小时候都被我疼爱,但长大后德才俱好的,我一定重用他。我说话算数,不但不对我的部下有偏私,就是对儿子们也不想有偏私。

此举反映出曹操对儿子们敢于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接班人的教育思想。

三、诸葛亮戒子训

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被后世广为流传,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四、画荻教子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欧母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儿子。 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欧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 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笔,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学习成绩优异,他于仁宗天圣八年高中进士。

如果想学习古人的教育方法或者激励子女努力学习,可以多读一些国学、历史类的书籍。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欢迎大家点赞或者留言,感谢大家关注我!

8

曾国藩是晚清重要人物,人们最熟悉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他留下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的治家理念,使他的家族后辈涌现出众多有才能的人。大儿子曾纪泽,清代著名外交家,在回收伊犁等外交事务上都有重要贡献。二儿子曾纪鸿,兵部武选司郎官,酷爱数学,而且自学成为近代著名数学家。孙子曾广铨任兵部员外郎,后来担任外务部左丞;孙子曾广銮任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曾孙子曾约农,则为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对他的整个家族,以及现代人的教育观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9

岳飞,宋相州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10

孟母三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他自己会受周围环境影响,毕竟家庭、社会、学校对孩子都是有影响,不能由一个因素决定,“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与黑”,育人先育已,做一个好的榜样,这样孩子就会不自主的跟着学习,我参加好多训练营,就有看到有的同学说,是为了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孩子的天赋我们不能决定,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精神上的引导,以身作则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不需要打骂追赶,孩子自己就会主动自发的向好的方向发展。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