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放到以前(指封建社会),我认为,纯属“书生”的义愤之举;放到当今社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更是不太正确,不太恰当的。原因如下:

一,旧社会的“义愤”之举

明代曹学佺写的这幅对联还有前半句,前后连起来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讲义气,够朋友的人,大都是普通人民群众。而干出背信弃义,违背良心事情的,往往是“读书人”。

这幅对联背后的典故,可能大家都知道:曹学佺在审理一件关于“狗咬秀才,屠户杀狗”的案件时,因为秀才(指读书人)畏惧皇亲的权势,还收了点贿赂,就临时翻供,说自己和狗是闹着玩儿,而屠户是有意杀狗。曹大人知道其中有鬼,杖责秀才,秀才才重新说出实情。

曹大人于是就义愤填膺地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大家都知道,曹学佺曹大人本身就是一介书生。他可是大明天启年间“闽中十才子”之首。他的这一说,他因为这一个秀才的罪过,可是把自己都圈了进去,更是把天下读书人都“辱骂”了一遍(当然也包括他自己),这应该说是不够明智,也有失公允的——难道天下大部分读书人都如同这个落魄的秀才吗?

所以我说,这只能是“书生”的“义愤”之举。至于这幅对联如何能流传至今,可能于它的“特别”有关吧!

二,新社会的“不当”之言

新社会,新中国,新时代,人民的文化素质已经显著提高,“读书人”也越来越多,包括曹大人眼中的“屠狗之辈”,也已经成为了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人民群众。

如果依照此对联的说法,岂不是重情义的人越来越少,而背信弃义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显然是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

放眼当今社会,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都明显提高,好人好事越来越多,英雄壮举越来越多,大家都在向好的人和事积极看齐,比如尊师长,尽孝道,努力工作,团结合作等等。

我们说,“屠狗之辈”已少见,重情重义很普遍。无论高低和贵贱,向善向良向前看。

三,结语

当然,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无论新旧社会,无论在哪个行当里,背信弃义之人都存在,仗义重情之人也存在。

但是我相信,新社会比旧社会的文明程度更高,新社会的社会风气更正,这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

但愿我们人人都存好心,做好人,办好事,行好运!

一家之言,请君指教!


我是头条创作者“登攀”,感谢您关注,留言,评论,点赞!

最佳贡献者
2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古书读多了,还是古典戏剧看多了?不然也不会提出“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个很尖锐的问题。

民间有“公子遇难,小姐养汉”的说法。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土匪的打劫,使得读书之人外出旅行、还是进京赶考可以说举步维艰。不是被抢了盘缠就是被打个半残,被人救了,留得一线生存的希望。若这家正好有一年龄相妨的小姐,日久生情,私订终生。

公子进京应试,一不小心中了头名状元,被皇家招为附马也就再说难免,这不就是传统戏剧《铡美案》所描述的故事。

确实有“负心汉是读书之人"这一社会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几十万经过高考被录取到大中专学校读书上学的学生,可谓是构成复杂。年龄从十五六岁的娃娃,到年近不惑之年的大爹大妈,大家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谁也不知道谁遇到了婚姻问题的麻烦。

本博有一个同事,上世纪八二毕业的本科生。上大学之前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上大二的时候,利用假期对老婆提出了离婚要求。一切谈妥,就剩下到民政部门去办手续。

经过一个夜晚,女人受到高人指点,提出了一个让男方哭笑不得的条件。女人向男方及其家人哭诉到:你考上大学,本想后半生跟着你享福呢,没有想到落下如此下场。条件不高,我这一生从未出过三门四户,只想在咱二人离婚手续未办之前,跟着你到大城市里看一看,即使自生自灭不留遗憾。男人竭力反对,被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劝止了。

男方只好在暑假结束,开学时带着毫无共同语言的老婆来到个人上大学所在城市,下了火车上汽车,女人不住旅馆,经过打听得知大学的位置,直奔校长办公室,向学校领导陈述个人的遭遇。

学校领导安抚了这位苦命的女人,告诉她学校会正确处理这件事。并指示办公室工作人员,给她买了返家的火车票。

然后召见了这位读大二的学生。当时这种现象全国各地大学都有所发生,为了稳定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具说从上层领导口中要煞住这股歪风邪气。学校领导告之这位学生,离婚是你的权利,学校有学生守则,开除你也不是不可能的。

校方领导的几句话,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要知道,七七、七八两年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付出了多少血汗。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前途,只好作罢。

这算不算“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个问题的指向?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己去判断吧。

需要強调的是不仅有“负心汉",也有“负心女”。女人别说上了大学,就是有一份正式工作也看不起务农的老公。见多不怪,很正常的社会现象。(2020/08/11)

3

从古至今,读书人“背锅”的事还少吗?

就像有些穷人仇富一样,很多人看“读书人”不爽,自己弱时,倚仗“读书人”变强大;而自己一旦强大起来,又把“读书人”看的一文不名。极尽“扣屎盆子”之能力,极力抹黑,甚至屠戮“读书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最好的诠释。

  • 秦始皇想长生不老,被方士欺骗后,冲天一怒“焚书坑儒”,致使多少学界名流惨遭杀害,多少古书典籍葬身火海。最后还把所有的不好,都堆积到“读书人”身上。
  • 汉高祖靠“读书人”打败项羽,由顽皮泼赖登上九五至尊,龙椅之上,屁股还没坐热,就把绞索套在了“韩信”的头上。
  • 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雪“靖康之耻”,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熟读兵法,诗名斐然的一代名将命殇风波亭。
  • 满清大兴“文字狱”,多少“读书人”因为“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而懵懂入狱,命丧黄泉。

纵观古今,哪一个朝代的开创不是“读书人”出奇谋,用险略得来的。又有哪一个时代的兴盛不是“读书人”助力的结果。

姜子牙助文王推翻商纣谋得周之兴起;

张良凭《素书》帮高祖打下汉室江山;

诸葛亮轻摇羽扇帮刘皇叔“三分天下”——

可这些助推历史变革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不遭到“诟病”的。

至于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丑化“读书人”的诸如陈世美之流,不能代表全部,有,也只是个别现象。

试问——

帝王明君中“负心”者少吗?

王侯将相中“负心”者少吗?

商贾富翁中“负心”者少吗?

贩夫走卒中“负心”者少吗?

请不要动不动就把脏水泼向“读书人”,

他们也不容易啊!

不论过去,还是当下。

4

这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来源于一个故事。

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

明朝末年,一些皇室国戚素来骄横,好养斗犬,用来做宫廷赌博娱乐,家奴也依仗其势骄横跋扈,欺压百姓,每当闲时无聊时,就牵出斗犬,让其任意撕咬路人,以此取乐。

一天,他们又故技重施,放出斗犬,让其任意撕咬路人,一秀才奔跑不及,被斗犬扑倒在地,骑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眼看就要命丧狗口,这时路边冲出一杀猪的屠户,手起刀落剁了狗头,救下了秀才。

皇亲的奴才一看,区区平民竟然把主子心爱的斗犬杀了,那还了得!他们把杀猪的屠户捆绑起来,连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让官府判他死罪给狗偿命。

曹学佺正好审理此案件,详细看过状纸后,他觉得事出有因,情况危急,人名关天,屠户的做法是对的,便不惧皇亲宗室,判其屠夫无罪,更判皇亲要赔偿给秀才医药费。

皇亲一看,这样判决自己脸面不保,但在章法上又拗不过曹学佺,便心生一计,要求重审,并暗中重金贿赂并威逼恐吓秀才改口供,说他自己和斗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斗犬和其在玩闹嬉戏,是屠夫恶从胆边生杀了斗犬,要屠夫给斗犬偿命!

再审时,秀才惧怕皇亲势力又贪图财物,就更改了口供,出卖了屠夫。曹学佺听完秀才改的口供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骂道:“人证,物证皆在,况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反要置他于死地,与狗相好,认狗为友,伤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说完就要衙役杖击秀才,秀才挨不过,终于招了是皇亲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案件真相大白于天下。

曹学佺重判:屠夫无罪;秀才,与狗相好、认狗做友、恩将仇报,革去功名,给皇亲当狗!

并愤然在案卷上写下:“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千古名联。

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一偏盖全,不能轻易下结论,要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事论事,不能片面的下结论。




5

所谓“负心”,其实大多数本就“无心”,何来“负”字!这只是古代一种片面、愚昧的说法!古代很多指腹为婚、童养媳、包办婚姻等,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有的甚至都没见过面,随着男方读书涉猎知识越多,思想越加开放自由,古代普通女子又少有读书者,自然是没法相处!鲁迅和朱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母亲未得鲁迅同意包办婚姻,他俩也从未有过夫妻之实,朱安却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可能离婚改嫁,给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烦恼和痛苦!

6

用辨证唯物论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负心多是读书人,只是社会极少部分,不能一概而论。当然了,读书人,有文化人有抱负,有梦想,想问题过余现实,沒有留有余地,做出了辜负社会,辜负家庭的事情,还有一个对信仰认知上有差异。绝对多数读书人都是德才兼备,报效祖国的精英,懂得回馈,更懂得感恩。

7

“负心多是读书人”。这种说法太偏激,不

可取。不要拿某一个案去盖全。

8

人的道德观念与读不读书没多大关系。所以说读书人负心多是错误的,这句话存在的原因是指背叛的方式。因为读书人有学问、心思缜密,所以背叛的方式和时间会更含蓄隐蔽和长远,以致最终被揭穿时会令人很意外、很深刻,所以才有“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一说。其实屠狗辈和读书人都一样,并不少缺负心人。只是屠狗辈的文化属性对负心的形式表现的更加直接,给人们造成的映像更多的是一种即刻的道德败坏,还没有酝酿、发酵到负心的感觉而已,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谢谢阅读!

9

这个问题挺有趣!为什么古代一直有“负心多是读书人”的说法呢?因为,在那个盛行精英教育的时代,只有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或许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

但是由于处境的改变,某些读书人也会发生心态变化。于是乎,便有了如“陈世美抛弃秦香莲”之类的故事!

又因为,在一般人的眼里,读书人一旦高中状元、榜眼或探花,将会高官尽做、骏马尽骑,金银财宝大大的有。所以难免会诱发其他人的羡慕嫉妒恨,由此一旦读书人出了差错,尤其是犯了“陈世美抛弃秦香莲”那样的错误,就必将为世俗舆论所不容!

另外,古代读书人号成孔门弟子,是要为人师表的。因此,如果哪个读书人犯了严重的作风错误,必然会为古代的伦理道德所不容。而责任与权力越大,受到的关注也就最多,所以在无形中他们的错误必然会被放大。

其实,难道其他阶层就没有负心人吗?只怕会更多!那些商人、地主之类的有钱人,又何止是拥有三妻四妾呢?只是由于他们的地位不如读书人高,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

10

事物都有两面性,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古语云:负心多是读书人。那只是古人针对一件事发感慨而作的一副对联而已,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地去理解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副对联是明代曹学佺针对自己审理的“屠狗案”,抒发愤慨之情而作的,后来写为对联。他当时也没有想到被演绎成众多意思吧。

案件是皇亲遛狗,狗发狂咬了秀才,正在危难之际,有一个人挺身而出,把恶狗杀死。秀才迫于皇亲的淫威,帮着皇亲陷害杀狗的人。曹学佺明察秋毫,公正断案,还见义勇为者以公道。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两句连读才能呈现完整的版本,秀才负心固然代表一部分读书人,但是我从中读出的却是曹学佺对见义勇为的表扬,对正义的支持,对屠狗辈代表的大多数劳动人民的肯定。

一:屠狗辈的义举从古至今常有,而读书人的负心却是不常有。

? 中国劳动人民朴实善良,待人真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古有武松醉打蒋门神,程婴救孤的故事。

? 文武全才的名人爱国的故事很多,岳飞精忠报国,既是武将也是读书人,为了南宋抗金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冤死风波亭,能说他是负心人吗?辛弃疾、苏轼、陆游都是爱国诗人词人,没有谁知道这样的读书人是负心的。

二. 见义勇为的行为是高尚情操的表现,好人好事能得到人们称颂。

? 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物。雷锋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敬仰的。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带动了社会面貌提升到一个更到的层次。希望工程,一对一帮扶教都是把见义勇为诠释到更高的境界。

? 在现实社会中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打击见义勇为者,有的还是受帮助的人,一度引起公愤。

那年春节晚会的小品《扶不扶》很好地展现了这种事,由沈腾马丽扮演的角色深入人心,因为扶摔倒的老太太而被误会是肇事者。小品最后的话引发国人深思:这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

【小结】人心是不能倒的,好事要做,见义勇为的还是要挺身而出。只不过要讲究策略,注意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现在是法制社会,凡事讲证据,讲法律。做好事之前做一下安全准备,比如找人帮忙一起做,或者是看看有没有监控,起码事后有证据证明自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不求有麻烦。

只要不是专业碰瓷的,误会总会解除的,对付专业碰瓷的诉之于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去年,我曾经遇到过一件事,在去XX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刚要过马路,看见一个老大爷等红灯时摔倒,自行车压住他的腿,费力地要起来,却起不来。在我纠结要不要去扶的时候,在轿车里走下一个帅哥,朝老人走去,大爷别动,我来帮你。

我也走过去,那人把大爷的车子拉起来,在扶大爷时,大爷哎呦哎呦地起不来,原来是腿受伤了。他要求帮忙送去医院,那帅哥犹豫了,我赶忙掏出名片,上面有我的电话,有什么事情给我打电话,我会做证。

他欣然接过我的名片,把老大爷包上车送去医院,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提心吊胆了好几天,但是并没有接到电话

愿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

社会上只有好人多,懂得感恩的人多,社会风气才会良好。主持正义,只要法律不缺席,让做好事的人不寒心,雷锋精神会代代传承下去,社会文明就会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沙滩阳光飞 认同这个观点的朋友,欢迎评论留言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