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苏联从冷战一开始就输了。无论苏联怎么做,结局都是一样。那冷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资料上说冷战是在1946年3月5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到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但笔者个人的拙见,冷战其实在二战进行中就己经开始。在苏德战争期间,美英一方面从物资上大量援苏,一方面又不顾斯大林的多次请求,迟迟不肯开避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的压力,直到苏军在43年7至8月份的库尔斯克进行了东线最后一次大会战,使得东线德军丧失了最后的战略进攻能力,苏军兵锋直逼东普鲁士,眼看就要进入柏林时,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才开始认真考虑进攻欧洲大陆,并于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这与其说是给纳粹最后一击,不如说是与苏联争夺欧洲地盘。在向柏林挺进时,大批西线的德国溃兵被收容起来,且并未完全解除他们的武装,其目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让这些德国人去跟苏军硬杠,以阻止红军进入西欧。
而苏联在战后的岁月里一开始就出现了昏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切实际地跟美国争霸。这一战略构想直接给冷战的失败和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要知道,苏联的经济体量跟美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一场二战打下来,苏联的国民经济己经濒临崩溃了,在战争中失去了三千多万军民,俄国的人口结构至今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当时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因为偷了集体农庄的一根黄瓜被判刑15年!苏联政府当时应该做的是静下心来发展自身的国民经济,依托苏联丰富的资源和辽阔的疆域,还有在欧洲还算众多的人口来打造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而斯大林从一开始就错误地认识了自己的国家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展开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其结果是冷战的初始就掉入了西方的陷阱之中。斯大林和他的继任者们实际上一直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从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苏联的国民经济一直将重点放在了军工产业和重工业上面,而不重点发展农业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导至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不满情绪也与日俱增,再加上苏共上层的特权与腐败,这一切都极大地动摇了广大民众的政治信念。
即使在苏联最善长的军事领域内,莫斯科也出现了偏差。二战刚结束时,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敏锐地察觉到今后苏联军队建设应当以建设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为主,美国军队的强大正是建立在一支以航空母舰为主,其它舰种与之配合作战的全球攻击性的海军之上的。斯大林未必不认同这种看法,但由于苏联的国力所限和海洋环境的先天不足,这一方案被否决,而是大力发展陆军和空军。苏联在鼎盛时期拥有两万多辆坦克和装甲车,逼得西方开发出了对付装甲集群的中子弹,而想像中的坦克大战却从未到来,这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国力。莫斯科的国家战略实际上是把西欧各国作为人质,一旦形势有变就以滚滚铁流向西推进,以此作为跟美国抗衡的筹码。然而由于苏联跟德国一样,从一开始就拱手让出了世界大洋的制海权,以至在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对抗中屡屡吃了暗亏,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是个导弹万能论者,认为一切大型水面舰艇都是漂浮在水面的铁棺材,他甚至要拆除苏军仅有的13艘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级巡洋舰,在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海军大将的据理力争下方才作罢,直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海军用潜艇给商船队护航,在美国强大的舰队拦截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在全世界面前出了大洋相,苏联高层这才回过神来,开始将建军重点向海军倾斜,然而为时己晚,直到苏联解体,海军中称得上先进的舰种只是常规潜艇和核潜艇,然而这种舰只是无法用来争夺制海权的。而做为舰队核心的航空母舰也由于缺乏大型驱护舰只的护航,被设计成了四不象的载机巡洋舰,要是真的跟美国人交上火,结局可想而知!至于光荣级,现代级,和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缺少航空兵力的配合,在战时根本开不进远海。再说苏联空军,战后英囯由于担心美国一家独霸,有意放水让罗罗公司对苏出售尼恩喷气发动机,还故意让克格勃间谍得到了飞机材料的粉末,苏联空军进入了喷气机时代,但苏式武器从二战时代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片面追求数量,而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上并不重视,苏联在战时就是靠着这种群蜂战术战胜了纳粹德国,然而在战后又用同样的办法去和美国竞争,其结果是在冷战的初期,以米格15为代表的苏式军机尚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冷战的延续,由于苏联在材料科技和加工工艺方面的落后,与西方战机的差距日益扩大,米格29由于腿短,被西方讥为机场保卫者,而且苏联尽管在战机的气动布局上有着相当优势,却极不重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战机的隐形功能,而且苏式军机内部空间狭小,严重影响了后期的升级改造,这一切都使苏式战机与世界先进水平渐行渐远,在中东战争中,埃及空军的米格战机在与以色列空军的F一15,F一16战斗机的对阵中一败涂地,即使苏军教官亲自上阵也无力回天,这里面当然也有苏联在电子战,特别是在C4次方ISR系统方面落后的原因。这一结局直接导致了埃及当局动摇了对苏联的信任度,为以后纳赛尔总统倒向美国埋下了伏笔。在冷战中,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每一次出动,都极大地震憾了北约,然而那是在和平时期,如果是在战时,由于缺乏其它兵力的配合,这些武器平台一出动就会成为被围猎的猎物。事实上,苏联真正能够威慑住北约的武器是核武器和战略导弹,以及它毁灭世界的战略决心!尽管苏联在全世界率先开发出了战舰的垂发系统和人造地球卫星,空中预警机等先进的军事科技,还率先造出了联盟宇宙飞船等划时代的科技产品,却是以牺牲整个国民经济和几代人的生活水平为代价的。而美国战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彻底拉开了和苏联在科技和经济上的时代差,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计划更是榨干了苏联并不丰厚的家底。
在政治上,苏联最大的战略失误是将中国这个极具分量的战略盟友推向了敌对的位置。本来在五十年代前期,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以轻装步兵为主体的志愿军部队战胜了拥有海陆空立体战力的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极大地改变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以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意识到了中国的分量,相继向中国提供了以156项工业技术为主的经济援助,使中国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本来中国可以在苏联的南翼分担极大的战略压力,两个社会主义强国可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但在五十年代末期,由于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岐与日俱增,最终于六十年代酿成了珍宝岛事件和铁列提克事件,苏联甚至打算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出于对华的敌意,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在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由于中越战争,更是熬干了苏联本身就有极其有限的经济实力,在这段时期内,苏联向越南提供了海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为了防止中国和美国合作抗苏,更是在79年直接出兵阿富汗,企图从西部包抄中国,进而取得印度洋的出海口。由于国际社会的孤立和阿富汗各派势力的反抗,最终陷入了长达十年的战争泥潭,不得不于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同时期的苏联还一直在策划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此时原本亲苏的埃及政府看出了莫斯科的虚弱转而投向美国,美囯势力沿苏伊士运河进入中东,并与沙特联手作空油价,使苏联经济雪上加霜。而于1986年上台的苏共首脑戈尔巴乔夫,由于自身政治信仰的动摇,一味讨好迎合西方,纵容西方在国内的颜色革命,终于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现在的印度也正在步她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