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武王与姜子牙用突袭的方式占领商都,商纣王自杀,天下由周部落说了算。周王大封功臣及宗室,形成以分封的形势拱卫王室。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公国,周赧王病逝,西周灭亡。公元 前249年,秦灭东周公国。周朝正式进入历史。

秦始皇灭掉六国,他认为他们是继承了周的天下。

周朝为什么能存八百年,为什么秦之后的王朝大多不超过三百年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主要的功劳是分封制。

分封制从商朝就开始了,但是周朝开始大规模推广,周天子分封功臣或者宗室到各个封地任诸侯,每个方向都有一个伯,称为方伯。比如东方齐国就是伯,他们有征伐周边诸侯国的权力,这是周天子给予的。

诸侯继续将境内的土地分给诸侯的宗室及有功的大夫,大夫的领地就是家,诸侯的领地就是国,合起来就是国家。这个国家与我们现在的国家不一样。因为当年国之上是天下,现在的国家与天下是完全融合的。

他们的责任是什么?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

③随从作战;

④交纳贡赋;

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除了这些任务之后,周天子是不具体对诸侯国内部进行管理的。


我们简单地总结一下:

周天子为最高,拥有绝对的权力,但这个权力只管到诸侯一个级别,诸侯之下不属于周天子管。周天子管理的天下还有四方侯伯分担管理,四方侯伯相当于周天子的助手。

这等于将天下分成若干分,然后进行承包责任制,每一个人负责一块。

这个与秦始皇实施的郡县制刚好相反,当时郡县制度的权力直接通到县一级别包括一些交通要道的乡。


分封制的好处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齐国有老百姓对齐王不满意,他们起来推翻齐公室,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齐国内乱,但天下呢?

没有太大的影响。鲁,燕,楚肯定不会受到波及。

这相当于责任和权力都进行了承包。

天下的老百姓如果有什么不满,他们不会找周天子,只会找管自己的诸侯。诸侯出问题大多了换掉,对整个天下的局面没有影响。

因为天下的诸侯肯定有混的,但不可能几百个诸侯国都同时出现混国君。

分封制的优势就是郡县制的劣势。

秦朝的朝廷不是管诸侯而是直接管到县。如果某个县的老百姓对这个县令不满意,他们举事,可能会引发领县跟随,然后会突然变成全国之事,因为大家都一样嘛,例如陈胜吴广的大泽乡一举事,天下应之。

如果周天子很混,但下面的诸侯不混,这样老百姓也不会受到大影响,只有诸侯受到影响。

郡县制之后就不一样了,因为皇帝只可能出现一个,那皇帝英明或者混的概率是50%,这是很高的比例了。

当皇帝出现很混的,天下老百姓就受苦了,他们受不了时候,那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分封制的坏处

如果分封制真的只有好处,那也不会出现郡县制度,因为分封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给诸侯的权力太大,诸侯发展好国之后反过来可能会威胁到周王室。

因为不断分封,导致周王室的地盘越来越少,实力自然越来越弱。周王室的实力一弱,自然天下诸侯就会各行其事了。周王室也不能回收某个诸侯的土地。

这一点刘邦作了调整,西汉朝廷可以回收分封出去的土地,这样保证了朝廷的绝对权力。

秦始皇因为看到这种劣势,站在万年秦朝的考虑,他选择全面郡县制度。郡县制度因为是皇帝与百姓直接对接了,所以只有在确保每一代皇帝都是英明的,那自然天下太平,但这个可能吗?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皇帝的四代,五代早就不知道民间之苦了,自然就开始犯混了。再往后就更混了,再往后想混也混不起来了,因为被人拉下马来了。

这就是周朝为什么能有八百年,而其他王朝做不到的根本原因。

所有的制度都不可能一劳永逸的,都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比如虽然分封制度有优势,但是在大一统上明显不例,天下大同又是大势所趋,所以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自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最佳贡献者
2

武王克商,推翻纣王,建立周朝,从西周的兴盛,到东周的衰弱,周王朝历经近八百年的山河变化与兴衰,于公元前249年,被秦国所灭 ,周朝从此结束。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长达800年之久,那么为何周朝能存在近八百年?今天,我们从西周说到东周,一文读懂前后缘由,一起来看看吧。

西周:诸侯分封制、礼乐制度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和集中王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天我们说两个主要的:①诸侯分封制,②礼乐制度,下面分别细说。

①诸侯分封制:有利于周朝的稳定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就对财产和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将封地赐封给姬姓贵族和一些有功劳的异姓贵族。

诸侯得到封地后,又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卿大夫进行分封,卿大夫又再对士进行分封,这样通过层层分封,就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

诸侯分封制,是周天子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有利于周朝的稳定,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 其一,有利于边疆的稳定。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可以看出,周天子将这些贵族分封到边疆去,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周朝的一个屏障,达到保护周朝、防止边疆各国进攻的目的。

而周朝如此做,也是从前朝的失败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从成汤推翻了夏朝,再到周武王推翻了商朝,都是来源于其他方国部落的入侵,因此周朝从历史中学到了经验,将大量的贵族分封到边疆,如此做法,有利于边疆的稳定,也是周朝能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宋国在殷商早期的都城商丘周围,是殷商早期的主要统治地区,还存在一点残留的殷商势力,而周朝为了安抚殷贵族,将微子启封于宋国,作为殷的后人。

虽然微子启是主动投靠周朝的,然而毕竟是一个较大的异姓势力,因此周朝在宋国的周围,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对宋国进行监督(如下图)。

而当时在东方一带,东夷势力较强,难以控制,于是周朝将善战又有功劳的姜姓贵族分封到齐国营丘,从而达到控制东夷势力的目的(如下图)。

除此,为了加强对江、汉之间对“楚蛮”的控制,周朝又在汉水周围分封了很多诸侯(如下图)。

以上周朝分封的诸侯分布,都是周朝有计划地进行分封,以达到稳定边疆的作用。

  • 其二,有利于周天子对周围方国的控制。

周朝将本族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有利于与周围方国进行融合交流,慢慢同化他们。殷商的时候,商王虽然成为天下共主,但是各个方国还是由方国首领自己管理,因此商王很难控制这些方国,从《史记》中可以发现,这些方国也是时服时不服,一旦商王衰弱,很多就起来反叛。

而周朝将大量本族亲戚分封到各地,打破了以前方国本族自己管理的局面,有利于周天子对这些方国的控制,避免了殷商方国常常叛乱的问题,从而使周朝发展更加稳定。而且这些亲戚贵族到封地时,都会带上他们的家族,久而久之,也会慢慢同化这些方国的臣民,也加强了方国与周天子之间的隶属关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周朝比殷商制度完善了很多。

  • 其三,有利于集中王权。

《诗·小雅·北山》记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天子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而周天子自己的土地、经济、实力等都远远大于任何一个诸侯国,因此周天子能够牢牢控制住各个诸侯,保证了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且,周天子对诸侯,都规定了义务,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按时进贡,随时镇守疆土等。这样就强化了周天子的地位,这些诸侯都是周天子的臣子,要服从安排。

有了这样的等级和规定的义务,也就有利于周天子集中王权,很好地通过控制这些诸侯,从而达到管理天下的目的。因此,周天子在西周期间,一直很有权威,这些分封的诸侯也大多都很听话。

②礼乐制度: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周公在结合了历史灭亡的教训,制定了与周朝等级相适应的礼乐规范,这些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周朝用礼乐来区分贵族等级,有效维护了周朝的贵族等级制度,从而达到巩固在顶端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礼记·乐记》记载:“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可以看出,礼乐也有统一民心的作用,有利于周天子体察民情和管理人民,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为了推行周朝的礼乐制度,周天子非常重视对贵族子弟及人民的教化,礼乐是他们必须学习的,从而让他们提升自身修养和德行,达到彼此之间和睦相处的境界,有利于周朝的稳定。

小结:总的来说,西周周天子通过诸侯分封制和礼乐制度,集中了王权,稳定了统治,使得周朝可以较为平稳地发展,是周朝得以存在较长的一个原因。

东周:周天子有象征意义及诸侯之间相互牵制

东周时期,由于周天子势力的衰弱及血缘关系的疏远,分封制及礼乐制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已经越发无力,然而就算如此,周王朝并不会马上灭亡,还能继续存在了几百年,这有两个原因:①周天子有象征意义,②诸侯之间相互牵制,下面分别细说。

①周天子有象征意义:使得周朝得以继续延续

在东周,周天子虽然势力衰弱,然而在诸侯心中,仍然是天下共主,有着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比如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给“伯”的称号才正式成为诸侯之长,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越发严重,可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伐齐,仍然要请求周天子的正式赐封,才能成为诸侯,自立为君王,这样才合法,不然他们就名不正言不顺,无法稳定地做好君主的位置。

在诸侯的观念里,有着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周天子的臣下,他们就算怎么争霸,就算实力超过了周天子,仍然有“尊王攘夷”的观念,因此不敢公开与周天子对抗,更不敢想要推翻周天子的统治,这种观念到战国才逐渐松弛。
因此,周天子在东周的象征意义,使得周朝在逐渐衰弱的情况下,得以继续延续。

②诸侯之间相互牵制:周天子得以苟延残喘
春秋初期,周朝衰弱,边疆方国又多有侵犯,因此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霸主,来稳定局面,因此春秋霸主也随之出现。

控制了边疆后,春秋的诸侯又互相争霸,而此时的争霸也非常重视礼仪和品德,约战时双发约定好时间,再一起较量,此时的战争主要是争夺霸主之位,并不为攻灭对方,因此大多是礼仪之战。

因此在春秋时期,诸侯之间都是如此有贵族礼仪风范,更不会去冒犯攻打周天子,周天子在春秋时期又得以继续苟延残喘。

到了战国,诸侯之间的战争,开始以兼并为目的,作战方式也变得诡诈,“兵家诡诈之道”也由此盛行,而从各国的局势,各个诸侯相互兼并,相互牵制平衡,任何一个诸侯都还没有强大到能号令所有诸侯的地步,因此暂时还不能对周天子造成威胁。

而且,此时如果贸然攻打周天子,也怕会引发其他诸侯共同讨伐,因此周天子在战国时期,还是可以苟延残喘,直到秦国势力强大到可以不用惧怕其他诸侯,才将周朝灭了。

小结:东周时期,周天子在人民心中还是有着象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加上诸侯之间的相互牵制,使得周朝在衰弱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存在几百年。

结语

周朝为什么能存在近八百年?西周时期,周天子靠诸侯分封制和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集中王权,强化统治,和东周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弱,靠着象征意义和诸侯之间的平衡,继续苟延残喘,得以继续延续周朝。

3

周朝能够存在八百年之久,主要原因是其制度体系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同时,其统治阶级的大有作为也不可忽视。

从制度体系来说,周朝创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制度框架,甚至至今也能看到周朝制度的部分影子。比如说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等,周朝还制定了《周礼》,影响了一代大儒圣人孔夫子,影响了全体中华儿女。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史称周八百年。

回到问题上来说,周王朝为什么能存在八百年之久?

其一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中华民族主动侵占外国领土的例子(有人会说蒙元如何如何,要我说,蒙元在当时,实际上算是外夷,不是华夏正统。)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本性我,决定了社会环境不会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人民渴望和平生活,就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和平的环境。

其二是,周王朝的统治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靠谱,比较让人满意,统治前期中期几乎没有太多出格的事情,即使有,也在人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统治者的荒唐才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周朝才走向彻底的灭亡。

还有一点,应该说是时代的大环境问题,周朝长久的统治,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分不开,当时社会生产能力低下,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节奏也慢,衣食无忧的生活可能都达不到,人们根本没有精力去思考更深层次的追求,也不太会考虑统治阶级的残暴。可以说是民智未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4

这个问题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有一个原因需要阐述下。

为什么秦、隋享国很短?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新朝的建立是否通过农民起义而来的,是否具有对于前朝灭亡历史因由经验的汲取。

秦朝的建立是通过商鞅变法,通过军事手段打通了底层人民向上流通的渠道,激发了底层人民的军事积极性,从而强大了秦国,并通过吞并六国,实现全国统一。但秦国统一后,随着军事功能的弱化,底层人民失去了上升通道,进而也失去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注,错估了底层民力的潜力,从而激发了农民起义。

隋朝的建立与秦朝相似,也是通过兼并其它国家而统一全国的。缺少对于底层人民的关注和民力的正确估计。当然由于隋朝有隋文帝的存在,所以比秦朝要常点。但对于隋朝统治阶级来说还是缺少对民力的正确估量。从而也激发的农民起义。

对于周朝为什么有800年的囯祚,则需另行分析。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同时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奴隶制度时期。所以周朝建立后,对天下实行了分封,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出现各个诸侯国发展快慢,强弱的区别,进而实现相互之间的吞并,而不是立马对周天子进行推翻,所以享国较长。

5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朝代,共传30代37王,延续了能够800年,有人也说有868年,二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这里不予讨论,为什么会延续这么场地时间,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发达的手工业、相互制约的制度和尊崇中央的道义

首先 有发达的手工业

  周朝时期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制造业,甚至商品的交易都是用青铜来流通,成为当时的硬通货,刚好,周朝大量的劳动力刚好满足手工制作的需求,这些劳动力不仅可以赚钱养家,还能提升技能,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很满足现状,而这些基本上都被中央掌控,形成一整套严格的系统化标准,这才能让周朝有序长久运转下去。

其次有相互制约的制度

众所周知,周王朝最显著的应当是分封制跟宗法制了,而分封制,将天下分封给自己亲戚,功臣。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地享有极高的自主权,除了军事支援外,每年只要纳贡就可以了,统治者就相当于整个王朝的精神领袖,同时,使得各诸侯之间,相互征伐,相互吞并,同时,各个诸侯国对于中央的感情不同,有亲有疏,为了利益,以尊崇中央的目的相互牵制,就算是周王朝陷入孱弱的时期,也不会被彻底灭掉,甚至有些诸侯,为了不背上忤逆的名声,还特别地去保护周王朝,已让他长存不灭。

再次 有尊崇中央的道义

  这一点也很重要,当时,楚庄王打到了中央,被王孙满以诸侯不可问鼎,周朝天命未绝,便将楚庄王逼走了,这一点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行不通的,怎么就凭一句话就退兵,事实上,很多诸侯国已经从实力上超越了中央,关键点还是尊崇中央。

  所以,我认为这几个方面让周朝延续了几百年的国运。

6

因为周天下的构成,变成大家以为的那样,起码要到春秋中期以后了。

一般我们看历史地图册,会发现,西周时期的地图是没有国境线的,只标注出城市的位置,甚至到了春秋时期的地图,依旧如此,诸侯之间没有国境线,只标注出都城在哪里。比如,随便拍一下手头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春秋时期全图——

那么我们可以琢磨琢磨,到底为什么不做国境线呢?因为诸侯的实际控制能力并没有达到可以清晰划出国境线的地步,在这些城池周围,就有少数族裔杂居。

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提出一个口号,叫“尊王攘夷”,在当时很有市场,攘的这个夷,就是杂居于诸侯之间的少数民族。

这部分势力是需要消化的。

等到真正消化得差不多了,春秋也就快结束了,比方说第一次弭兵之盟后,晋国挫败了北狄、秦国、齐国,号称“三强服晋”,依旧在和北狄作战。


也就是说,大家可以这么理解,玩《文明》系列这样的策略战旗类游戏,开始每人一座城,不同势力之间并不接壤,空地活动着蛮族随时准备干你一波,所以大家要先尽量多建造城市,让自己的领土连成一片,大家土地还有发展余地之前,攘夷永远是没错的,但是等到慢慢地大家的土地接壤了,你的野蛮发展就到头了,不同势力之间赤裸裸的战争才会大规模开始。

我们称呼那个时代叫战国。

周朝能有八百年,是因为中原地区有着大量的土地等着去开发,诸侯之间的矛盾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激化到“竞于力气”。

而这一天终于来临的时候,周朝完蛋也就不远了。

7

秦朝与隋朝,实际上都亡在透支国力上。秦朝灭六国、扫匈奴,征百越,修长城,建阿房宫,修秦皇陵,国力透支的太厉害,结果官逼民反,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大乱;隋朝也是一样,杨广亲征土谷浑,三征高句丽,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也是国力透支,遇到灾害,又舍不得开仓赈粮,结果激起各地反王,就连表兄弟李渊都反了。两个朝代都亡在了不恤民力上。

周朝和秦朝与隋朝大一统江山不同。周朝表面上是大一统江山,实际上是封建制。天下几百个小诸候国,尊周王为共主。那时生产力落后,没有哪个小国有觊觎周朝的野心,因为有了这个野心,天下就会群起而攻之。后来生产力越来越发达,诸候之间便互相兼并,但还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直到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才有大国敢对周王示威。最后秦王废了周朝。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周天子自有他的统治方法,那就是制定一套规范制度,各诸侯国遵守。周礼的伟大在于,这套制度深入人心,直到现在人们还受其影响。孔子的儒家就是深受周礼的影响而来。谁违反了这套周礼,是要受到舆论谴责的。这也是周朝能够持久的原因。

实际上不只是周朝,之前的夏朝、商朝,都历史非常悠久。原因首先就在于生产力不发达,一般不敢挑战中央权力。二是诸候国之间互相兼并是有的,但无力挑战中央;三是制度规范深入人心。

8

封神演义说得好,周王抬了姜太公八百零八步,姜太公就保大周国祚八百零八年。当然这是演义的说法,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兴衰,无外乎外因内因决定。

外因就是有没有更强大的敌人,显然周朝成立之后,还没有像后世一样总想着跃马中原的东南西北蛮子,那些在西周后期看似总是欺负人的犬戎等戎狄,还处于半原始社会,不能形成统一的力量,单个实力还不如当时的郑卫等诸侯国强大。唯一让周朝挠头的可能就是蛮夷之地兴起的楚国了,不过等到楚国真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时,周朝也就差不多快亡了。

内因的话,先看政治制度,与一统天下的秦王朝之后的华夏王朝不一样,周朝并不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周朝施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仅仅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对于各诸侯国并没有什么太多实际性生杀予夺的权力。

周朝一开始的分封当然也很有说道,荀子说是除了京畿之地外,封国七十一,其中姓姬的诸侯就有五十三个。虽然到了战国时代,只剩下一个姬姓的燕国,但是在社会发展缓慢的阶段,血缘就是稳定的保证。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就是周朝统治基石之一的宗法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维系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

而且从经济发展看,周朝大半还是铜器时代,地盘虽大,人口却并不富裕,更何况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偌大的周朝,一个政令想下达到地方,没个一年都走不到地头,所以只靠一小撮人是统治不了,周天子也就不得不放权给各诸侯国,各司其职,少对地方指手画脚,反倒使得周朝的寿命延长了。

再有就是除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外,西周前期就定了礼乐制度,以此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使得整个天下,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通过礼的手段巩固阶级分化,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舆论。

当然,归根结底,权力下放给诸侯的周朝只是一个象征性意义的存在,周天子能管的地方不过是东西二京的京畿地区,甚至西京没了才被称为东周。也就是周朝在不在的,都对早就各自为政的诸侯国没有什么实质性危险。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活动能力与范围的扩大,对于诸侯国而言,这个吉祥物的存在也就没什么必要了。

9

颠覆一个国家,夺取皇位,需要几个动机:第一,掠夺资源;第二,贪图享受,觊觎皇位;第三,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周朝时期,以上条件均不具备。

出土的西周文物记录姬克受封于燕,燕国也成为周朝姬姓里面享国最久的诸侯国

第一,资源。春秋前的各个时期,技术落后,人口聚集地区资源有限,公共设施不发达,固守中原地区,不见得享受多少。开发边缘未知地区,虽然艰辛,但充满希望,未必不是好事,所以周朝分封之后,大家都屁颠屁颠去就藩了,也不会有什么不满和资源之争。

养马的秦非子成为秦国发家的始祖,最终实现天下大一统

第二,皇位。直到东周时期,除去个别皇帝如商纣王,做君主都是一件责任多过利益的事情,很少有觊觎帝位的政治军事斗争,这一点从尧舜禅位就可以证明。

武王伐纣,并没有推翻商朝,纣王自焚死,武王不仅没有取而代之,反而原封不动保留了殷商的一切。所谓“伐”,主要是声讨过妄,与后代诸多以讨伐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战争,完全不同。

第三,政权更迭。中国真正出现政权,是自秦始皇,春秋以前的国家管理形态,多为所谓后世推崇的无为之治。

即便到了汉朝,天下人仍以番邦自立的联邦制为自然,是以实现大一统的秦朝,被天下人骂为“恶秦”;项羽虽然摆了鸿门宴,却终于不敢下手杀掉汉王刘邦;韩信以为以天下公认的韩王,刘邦虽有心,却不敢贸然杀他。

10

第一全世界都一样 没有四百年王朝 第二东周郑国造反后就逐渐成为牌子了 名存实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