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汉时代

秦朝末年,农民出身的刘邦消灭了项羽以及他所分封的诸侯王国们,继秦朝以后再度统一中国。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惠帝刘盈即位,发生了吕后专权。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诸臣平定诸吕之乱,拥立刘邦与薄姬所生的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汉文帝。文景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趋于安定,但是依然对匈奴采取怀柔政策。

汉武帝时期,南平百越,北克匈奴,西通大宛,东灭朝鲜。“寇可往,我亦可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强音。武帝后期,国力有所衰微,但“昭宣中兴”挽救了局面。宣帝刘洵在位时期,西汉国力达到极盛,进一步击溃匈奴,并且在神爵2年设置西了域都护府(历史教科书所选用的西汉最大版图即是汉宣帝时期)。



宣帝以后,国家终于日渐衰落,不复当初强盛。元、成、哀、平四代帝王个个纸醉金迷、放任外戚专权,埋下了灭亡的隐患。公元9年,权势滔天的外臣王莽篡位,废除孺子婴,建立了新朝。

东汉时代

西汉舀陵侯刘买的后裔,南阳人刘秀、刘演兄弟聚兵反抗王莽,逐渐形成气候。在新朝末年的乱局中,刘秀扫灭群雄,克定祸乱,复兴了大汉王朝。历史上将刘秀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光武帝刘秀虽然结束了国内的乱局,但是他无力对外用兵,只能维持百废待兴的现状。一直到他去世后,明帝刘庄和章帝刘炟励精图治,并收复西域,北击匈奴,开启了“明章之治”的时代。汉和帝永元年间,凭借着前代的良好根基,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汉和帝以后,东汉王朝陷入内外交困、一蹶不振。首先是长达13年的西羌之乱,导致关中地区荼毒深远,民生凋敝。其次,自汉顺帝以后,邓氏、宋氏、阎氏、梁氏等外戚家族先后专权乱上,创下了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的巅峰。桓、灵时期,外戚的势力虽然瓦解,但是宦官干政又步入前台,造成了更加惨烈的结果。汉灵帝时期,在黄巾之乱和诸侯割据的冲击下,东汉已经日落西山。公元220年,权臣曹丕篡位,结束了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

东汉与西汉的联系与分别

西汉是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汉高祖刘邦本人出身于布衣草莽,他的幕僚武将集团也大多来自于民间。这些开国显贵大多不是世袭阶层,背后没有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东汉是士族与地主阶级所建立的政权,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大士族可以主导国家政治,小士族则形成地方割据。

刘秀这一支南阳刘氏距离汉高祖刘邦的直系血脉已经比较遥远了。刘秀属于没落的贵族阶层,他的出身远高于当初白手起家的刘邦,本人在南阳当地颇有威望。光武帝刘秀建国时,过于优待士族,虽然他本人能够压制士族集团,但到了后来,外戚、士族逐渐坐大、盘根错节,成为了拖垮东汉的原因。东汉时期,许多庞大的封建士族集团正式形成。三国时代的袁绍家族,司马家族;西晋时代的杨氏家族;东晋时代的王、谢家族都是在东汉时期才逐渐发迹的。
因此,刘秀建立的东汉虽然是西汉的延续,但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个崭新的政权,因为无论是开国过程、统治阶级的成份都与西汉时代相去甚远。

最佳贡献者
2

西汉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建立于公元前202年,西汉共历12位皇帝 ,享国210年;东汉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建立于公元25年,东汉共历14位皇帝,享国195年。

由于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所以刘秀建立的东汉,算是刘邦建立的西汉的延续。



东汉与西汉有哪些不同呢?

1、首都不同。

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末年大混乱时期,汉献帝曾被董卓挟制到长安,并在长安待了5年左右,汉献帝后来又回到洛阳,被曹操挟制到许昌。

2、开国皇帝身份不同。

刘邦以一介布衣身份起兵,经过3年灭秦之战和4年楚汉战争,击败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秀以皇族身份起兵,经过12年的战争,消灭了更始政权,赤眉军,及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东汉政权。



3、统治阶层的内部势力组成不同。

西汉刘邦以布衣身份起兵,跟随了一批同样出身不高,以军功获得身份地位,成为汉初的一股最大的政治势力,称为军功集团,再加上皇帝自身的皇亲国戚势力,及皇后这边的外戚势力共同构成西汉政权的三股政治势力。

西汉到后期,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时,皇权衰落,军功集团也早已没落,外戚势力崛起,成为西汉王朝的掘墓人,最终西汉王朝亡于外戚王莽之手。

东汉刘秀以没落皇族身份起兵,聚集了一批地主豪强及以军功获利权力地位的开国功臣集团,再加上皇帝自身的势力,地主豪强势力、功臣集团、皇权成为东汉初期的三大政治势力。



东汉历经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明帝四朝后,开始走向没落,之后外戚与宦官势力崛起,开始交替执政,而地主豪强势力演变为士族集团,东汉晚期的政治势力为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士族势力三股政治势力。

到了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火拼,双双覆没,军阀势力趁机进入洛阳控制朝政,开始了汉末三国几十年的大乱世。最后曹操之子曹丕代汉建魏,东汉灭亡。

4、政治制度不同

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是郡国并行制,也就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列的制度,在中央直辖地实行郡县制,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这一制度直到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发布,才最终消灭了分封制。

西汉初期的官职基本沿袭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及三公管理百官,到汉武帝时期有所变化,汉武帝人为的形成内外朝制度,架空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而东汉从开始之初,到最后灭亡 ,始终是实行郡县制,而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仍然一直在用,郡国基本上与郡县没有区别。

而刘秀建立的东汉,制度上彻底架空了三公,政事全归尚书台,相当于中朝内朝变成了外朝。在地方上,刘秀启用的刺史制度,成为中央监管地方官的制度,但到汉末,刺史却成为地方上的实权官员。

5、人才选拔制度不同。

西汉基本上是采用察举制推荐人才,人才任用的权力在于皇帝。到东汉时期, 这一制度彻底被掌握在士族集团的手中,垄断了官员的推荐,人才任用的权力在士族集团手中。

6、文化制度不同

西汉建立之初,实行的是黄老学说,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直到西汉灭亡 ,儒学一直盛行。而东汉基本上以儒学为主 ,后期流行经学、玄学。

3

东汉和西汉的区别简单来说东汉是西汉的延续,还有就是国都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正式来讲西汉已经被王莽篡位灭亡,东汉的建立者“位面之子”刘秀在西汉灭亡十几年后,起义打败了篡位者王莽,推翻王莽所建的新朝,刘秀以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的身份,为汉室皇族,为表示其合法与正统,仍然继续延续“汉”的国号,因为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和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这两个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被后人称为东汉、西汉,而东汉和西汉按时间算则被称为后汉和前汉。

西汉从汉高祖刘邦称帝到西汉灭亡,共历十二帝,享国210年。


沛县泗水亭长刘邦,有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刘邦看到秦始皇威风八面的坐在装饰豪华的车上,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脱口道:“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又一次在送服役的人去骊山路上,刘邦遇到了一个难题,去服役的人在半路上有很多逃走了,刘邦想想这就算到了地头,人数不够也没法交差啊,这左右都是个死,还不如放这些剩下的人逃命去,自己也跑路算了,于是索性把这些人的绳子解开,说你们都走吧,我也要逃命去了。

其中有十几个人却没走,自愿跟随刘邦,此时秦帝国已经大厦将倾,各地起义纷起,思前想后的刘邦决定赌他一把,豁出去了,这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随后刘邦就开始斩白蛇、设祭坛、立赤旗,在萧何、曹参等拥戴下,揭竿而起,这个时候刘邦已经48岁了,妥妥的励志哥。

此后刘邦带着兄弟们投奔项氏义军立的楚怀王,投靠来的还有各路人马,于是大家订立协议,分工合作,还约定先入关中者称王。

实力不够的刘邦虽然先入了关中,却不敢称王,最后在参加了西楚霸王的鸿门宴后,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汉中。之后刘邦在众多优秀员工的帮助下,与西楚霸王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最后杀的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获胜后,在公元前202年2月在山东定陶举行了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在后来听从娄敬的建议,定都关中,在咸阳以东的长安乡修建新城,建好后长安就成了西汉的政治中心,汉朝也成了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此后西汉王朝经历了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8年为王莽新朝所灭。

王莽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是西汉外戚的重要人物,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在公元8年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公元23年,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共在位15年!

东汉从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到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王莽篡汉后,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新政,触动了大豪强和上层官僚的即得利益,遭到激烈的反对,加上盲目崇古和理想化的改革,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又遇上天灾不断,最终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

刘秀虽然是刘邦的九世孙,却属于远支旁庶一脉,刘秀的先世,遵行“推恩令”的原则从列侯递降,到刘秀父亲这一辈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了。在刘秀去长安求学的时候,立下了一个心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不过刘秀求学回来后没事做,只好回家种田,他的哥哥刘縯为人喜交天下豪杰,锋芒外露,天下大乱初期就开始筹谋举事,刘秀则处事极为谨慎,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

公元22年,刘秀去舂陵找他大哥的时候,起义军兵少将寡,装备很差,刘秀上阵连马都没得骑,充分发挥了他躬耕南阳的特点,骑牛上阵,刘秀还特别牛,有打有赢,被后人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在后来杀死了来攻城的新野尉,刘秀才骑上了战马。

刘秀参加起义军没多久,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縯和南阳的刘姓宗室虽然不服气,只是势力没绿林军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好暂时作罢。

公元23年,王莽因为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就派了王邑、王寻带了四十二万大军来攻打昆阳,昆阳城中起义军只有九千多人,刘秀先劝阻城中众人撤退的打算,自己领了13个人出去搬救兵,带了一万七千人来,城里城外总共就两万六千多人马,在刘秀的带领下,王莽的几十万大军覆灭于昆阳城下,新莽政权就此土崩瓦解,绿林军趁势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覆灭。

新朝覆灭没多久刘縯被更始帝无故杀死,刘秀强忍悲伤,隐忍负重。更始帝后来派刘秀去河北招抚,刘秀到河北势力日渐壮大,公元25年,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仍用“汉”为国号,定都洛阳,此后刘秀又经过十一年的东征西讨,终于在公元36年克定天下,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此后东汉历经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恒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4

笼统地说,东汉和西汉都可以叫做汉朝,或者正式一点儿,称呼为汉代。但是,东汉和西汉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应该被看成是两个王朝。西汉的建立者刘邦最初被封为汉王,于是在登基称帝之后,宣布建立的新王朝国号为汉。刘邦登基是在山东,之后就来到洛阳,准备定都于此。后来遇到谋士娄敬对刘邦进行了劝说,指出当时的天下形势定都洛阳是不明智的。于是,刘邦在定都洛阳之后三个月迁都关中。此后二百多年,首都一直都是在长安。皇位也一直在刘邦的子孙之中传递,刘邦之后是汉惠帝,汉惠帝死后了吕太后临朝,然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从汉元帝去世,皇权逐渐转移到王氏外戚手中。汉平帝去世后,外戚王莽彻底掌握政权。经过了三年多的表演,王莽撕破了伪装,取代刘家二正式登基称帝。王莽以前的爵位是新都侯,所以王莽即位后所建立的朝代被命名为新朝。

王莽即位后的许多举措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反对,经过了十多年,社会各阶层几乎都成了王莽的敌人。而在反对王莽的势力之中,不少人都打着汉朝的旗号,他们的首领也都是当年刘邦的后代。最终公元23年王莽在长安被杀。王莽去世后两年,刘邦的九世孙,南阳财主刘秀登基称帝。经过了十二年的努力,刘秀最终消灭群雄一统天下。

刘秀宣称自己是刘邦的后代,刘秀登基称帝后,宣布自己所建立的王朝还叫汉朝。这样就事实上存在了两个汉朝,一个是公元前202年刘邦所建立的汉朝,一个是公元25年刘秀所建立的汉朝。刘秀宣布自己所建立的汉朝是刘邦所建立的汉朝的合法延续。但事实上,这个汉朝已经不是原来的汉朝了。后来人们为了区分两个汉朝,因为刘邦所建立的汉朝定都长安,刘秀所建立的汉朝定都洛阳,长安在洛阳的西边,所以人们称呼刘邦所建立的汉朝为西汉,称呼刘秀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因而,东汉和西汉,其实是两个王朝。他们之间不仅仅是首都所在地不同而已,在许多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西汉的时候,朝廷百官之首是丞相,而到了东汉,百官之首是太尉。如此等等,差别很大。不能简单笼统地看成是一个王朝。

5

东汉与西汉虽然都是汉,皇帝都姓刘,而且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也确实是西汉刘邦的后裔。但是,从政治史与社会史的角度来看,东西汉的差别之大,远大于两个不同姓的王朝。

西汉的社会结构延续自秦朝,是一个平民社会,基本上已没有贵族。而东汉已形成世家大族,完成了再度贵族化,是一个门阀社会。中国的门阀制度,即形成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延续至南北朝,并为隋唐所继承,于五代时瓦解。

从政治制度来说,西汉以外朝三公为政府领袖,而东汉则设“尚书台”架空三公之权,一切政令皆经尚书台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时人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西汉有外患,匈奴一直是西汉的威胁,东汉则从未有外患,只有内患。东汉中后期,外戚、豪族等权臣以“录尚书事”之衔入主尚书台,垄断了朝政。而君主要夺回权柄,只能依靠宦官,宦官得势之后,复擅权乱政。所以东汉后期的政局,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轮流专政。

6

西汉与东汉,看上去很像是一个朝代的延续,但实际上应该看作是两个不同的朝代。

表面上看,西汉与东汉,无非是一个建都于西面的长安,一个建都于东面的雒阳(东汉时这个字就这么写),皇帝都姓刘,而且往祖上数都是一家人;中间虽然隔了王莽篡汉的15年,还有玄汉两年,但是这更像是个小插曲,主流还是一个朝代。东汉的皇帝也是这样自居的,后世史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好像一切都没有问题。

但实际上,西汉和东汉(或称前汉和后汉,在五代的后汉出现之前,更多是这样称呼),无论从立国基础、皇权强弱、社会结构等等,都是非常不同的。

西汉建立在秦朝的废墟之上。彼时,古之封建被秦始皇彻底消灭,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时,天下已是一个平民社会。汉高祖刘邦在跟旧贵族、新军阀的斗争之中崛起,破除了项羽为首的旧贵族封建复辟势力,建立起了西汉的中央政权。

西汉,是个晚熟的朝代,草创之时并不甚强,为安抚群雄,不得不行郡国制,依然保留部分封建残余;又受北方匈奴压迫,不得已行和亲。隐忍数十年,汉皇渐次翦除异姓王,拆分同姓王,北击匈奴,南收南越,降服西南夷、东南夷,奠定了汉文明的基本版图。

这一过程,跟西汉中央政权的不断集权是分不开的。所以西汉总体上是一个中央强势的政权。

但中央的权威,在西汉末年受到了挑战。汉初开始的休养生息,催生了地方上的豪强势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大措施,就是裁抑豪强,打击游侠。但是到了西汉末,地方豪强与儒家官僚阶级相结合,对皇权形成了威胁。

西汉中央政权从未放弃加强中央权威的努力。在儒家“禅让”思想的影响下,甚至推出了王莽来和平地改朝换代。

本来,王莽出身外戚,又是“当世大儒”,是皇权和儒家都能接受的人物。但是他上台后全力推进“改制”,可是食古不化,又太过着急,招致了豪强阶层对他的怨恨,终于酿成天下大乱。

豪强阶层要想掌握政权,一定要寻找到合适的代言人。由于汉朝声望尚在,这个人选最好是刘姓后裔。从新莽年间数个被推上前台的人物都可以看得出来,无论是刘盆子还是刘玄,都是汉室宗亲,刘秀本人,也是汉室后人,这是一个必备的条件。

可是这个人要想坐稳天下,就不得不获得豪强阶层的支持。这就决定了,未来的政权,无论是谁当皇帝,都不再是西汉那样的强势政府。

经过一番角逐,刘秀胜出。这就是东汉。

刘秀本南阳大族,他哥的威望其实比他要高,可是死于斗争之中。刘秀继承了兄长的遗产,又有一群出身豪族的“云台二十八将”辅佐,当了皇帝。这个政权的立国基础,就是这些豪族的支持,这就跟西汉很不一样。

东汉的格局,整个就比西汉来得小,虽然仍然可称“强汉”,但是比起西汉鼎盛时期要弱。

西汉的皇帝,多数都比较强势,只是到了末期,才由外戚把持朝政;而东汉只有前面几个皇帝像样,后面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小,外戚跟宦官轮流执政,政治也比西汉黑暗得多。

如果不是两汉的皇帝都姓刘,这就是彻头彻尾的两个朝代啊!

传统史家是要强调东汉的“正统性”,并且要强调新莽是“乱臣贼子”篡权,所以延续东汉的说法,把东汉视作西汉的继承者。我们现在正是要看到两汉的根本不同,才可以对其中的某些现象加以辨别清楚。

以上。

7

东汉和西汉虽然都是“汉”,只不过是历史学家为了区别而进行的称呼,但是两者确实是不一样的,从根底上就完全不同。二者不同之处颇多,我们就从两个最明显的地方略微说说吧。

首先,不同身份建国。西汉是建立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背景下,东汉也是在绿林赤眉大起义下,看上去相同。但西汉是“草根”刘邦的逆袭,东汉则是“皇亲国戚”“贵族”“豪强地主”刘秀的逆袭。这就奠定了西汉和东汉的不同政权基础。


其次,东西汉的不同气质。西汉建国伊始就有刘邦的妻子老婆吕氏专权,似乎有外戚专权之意,然而,作为和刘邦打天下的女人,吕氏之手段比刘邦更狠、更毒,这就奠定了西汉政权“阳刚气”十足。

然而,刘秀的成功主要靠哥哥的威望、豪强地主、世族地支持、农民军的支持,刘秀在这三股支持者中其自身实力并不彰显。因此,这就使得刘秀对于各派势力都比较“隐忍”。

另外,刘秀的出身在皇族里并不高贵,王莽在位时许多更高贵的人都藏着,刘秀登基之后就不藏着了,论出身比刘秀高贵的并不少,对他的皇位威胁就出现了。

最后,刘秀的儒家身份,使得必须要装作成为“文王”“武王”“明主”,对武将文臣们也有意抑制自己的性格。不想刘邦、吕雉他们并不以儒家为尊,做事情除了畏惧一下人情言论,其他的可以说毫无顾忌

西汉的“阳”使刘邦背负了杀害忠臣的流氓式皇帝,东汉的“阴”促成刘秀“千古万人”的美誉。

所以,西汉的皇权直到西汉后期才丧失统治权力,被外戚控制。东汉则不一样,从刘秀开始,皇权就受到抑制,第二位皇帝受外戚影响颇大,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时期外戚掌权,从第四代皇帝开始外戚、宦官交相掌权。

8

答案是很明确的,东汉与西汉不是一个朝代。

一、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废汉建立新朝,推出新政,因未能化解矛盾。十几年后,农民起义不断,最后由刘秀统一天下,建东汉。王莽终结了西汉,而刘秀又终结了新朝。

二、刘秀虽然也是刘邦子孙,但传到他那里已经是平民了,所以他是通过农民起义起家的,跟皇室宗亲没什么关系,只是打着汉的旗号而已,这跟东汉末年的刘备是一个道理。刘秀是创建,不是继承也不是收复。

三、西汉都长安,东汉都洛阳,朝庭是重新组织的朝庭,军队是不一样的军队,所以两者不能同一而语。

四、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县与封国同时存在的地方管理制度,到了东汉封国已经不存在,实行州县制,将全国分为十三州,由刺史管制。

9

西汉和东汉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汉无世家,东汉有豪门。

刘邦诛杀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但仔细研究两汉历史后会发觉,正是因为刘邦所谓鸟尽弓藏的驭下之术,给西汉后来的皇帝带了一个好头。不论是景帝时期的周亚夫家族,还是宣帝时期的霍光家族,最终在西汉时期都没有形成威胁皇权的世家势力。成帝以后的外戚王氏的崛起,主因还是皇室自身堕落造成的,与西汉中早期形成的皇室对待世家的态度并没有太大关系。

而再看东汉,则与西汉截然不同。刘秀善待功臣的做法,虽然给自己赢得了仁厚之君的名声,但却给后世的政治生态留下了极大的隐患。东汉皇后,出于政治联姻的目的,基本上出自邓禹,窦融,梁统,马援,阴丽华几大家族。东汉前期,皇室和豪门之间的联姻对稳定政局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豪门势力的过度扩张,导致皇权被逐渐分化。再加上东汉皇帝寿命普遍较短,新皇帝继位时年龄都不大,这也使得以皇太后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为了保证自身权利不被削弱,必然对皇权进行无情的打压。而新皇帝为了收回权利,也就不得不借助宦官清流的力量。最终形成了外戚、宦官、清流这三股力量时而联合,时而对抗的局面。到了东汉后期,整个政治生态就成了清流被两次党锢之祸彻底清洗干净,而外戚和宦官轮流登场的态势。皇权在这几大势力的轮番挤压下,最终沦为牺牲品。

所以说,正是因为刘秀与刘邦对待功臣家族不同的态度,才造成东、西汉国运走势的极大不同。

10

我国历史上以“汉”为朝代的王朝至少十几个: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刘备)、汉赵(刘渊)、成汉(李雄)、后汉(刘知远)、南汉(刘?)、北汉(刘旻)等。刘尼、刘芒荡、李金银、邢杲、侯景、刘武周、朱泚、郝定、陈友谅这些起义造反的人也是以“汉”为王朝的名字,以汉朝代名,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后人为了方便辨识,给他们加上其他特征来区别这么多“汉”朝。

东汉和西汉的区别?

一、西汉。西汉是继秦朝以后大一统的王朝,由刘邦(汉高祖)建立,刘邦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被王莽的“新”朝取代,享国210年,一共有12位帝王。(刘邦剧照)

二、东汉。东汉是刘秀建立的,刘秀(东汉光武帝)是刘邦的九世孙,不过建国前的刘秀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地主而已,和直系的西汉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了很多了。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灭亡于公元220年,曹魏代替了。享国195年,一共有14位皇帝。(刘秀起义时骑着牛参战,剧照)

三、东汉和西汉的区别。西汉建国都于长安,现在的西安,东汉建国都于洛阳,现在的洛阳。地理位置上,长安在西。洛阳在东,习惯上将它们称作西汉和东汉。

四、前汉和后汉。根据建国的时间先后,习惯上刘邦建立的汉朝还被称作“前汉”,刘秀建立的汉朝被称作“后汉”。现在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一般称它们为“前汉”和“后汉”,不过后来的历史中还有一个“后汉”政权。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西汉东汉为“先汉”和“后汉”。

刘秀建立的汉朝不是继承得来的,而是开创一个崭新的王朝,中间隔了王莽建立的“新”朝,“更始”政权(刘玄,玄汉)和“建世”政权(刘盆子)。只不过刘秀为了打江山,借助皇室宗亲的名义起家,聚拢的势力非常之多,后来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是这样做的。

刘秀为什么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

一、长安的周期性繁荣。西周建国都于西安附近,西汉也建都在哪儿,繁荣的同时,也将该地的土地消耗殆尽,都城消耗品的供给都依赖洛阳等地的转运,刘秀建立王朝后在这里发挥的余地非常少。(西汉长安图)

二、西汉末期长安地区的破坏。王莽建立的新朝定都于长安,公元23年,起义军攻破长安。此后绿林、赤眉军等在长安地区进行拉锯战,城市被毁,人口骤减,一片破败景象。长安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在,已经失去了继续作为首都的有利条件。

三、洛阳首选。刘秀是南阳地主出身,他身边的武装力量大都来自于宛洛之间的豪强,定都洛阳是一个相当安全稳固的地方。刘秀必须稳固自己才能一统江山,洛阳是不二之选。(东汉洛阳图)

四、长安地理位置偏远。长安居于西北,中东部人口众多,王朝建立不适宜偏于一隅。况且北方少数民族虎视眈眈,长安地区经常受到骚扰,不宜在这里建立首都。

有鉴于以上种种原因 ,刘秀放弃了长安,定都洛阳,并将南阳设置为陪都。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当时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