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有两位曾被扣押在赵国的秦朝质子先后成为秦王,分别是秦异人和秦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什么是质子制度?
质子也就是人质,古称质子。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处理诸候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当时,各国或是媾和、或是乞援、或是加深友好关系、或是消除芥蒂猜忌,往往通过质子外交来实现。
秦异人的质子生涯
公元前269年,秦赵两国爆发阏与之战,秦军10万大军折损过半,这也是商鞅变法后秦军的第一场大败,在这种背景下,秦异人带着缓和两国关系的使命来到了邯郸做质子。
初到邯郸的异人日子应该过的还不差,秦国虽新败,但仍然是当时的第一强国,赵国不敢过于怠慢。异人还结识了大商人吕不韦,取了美妻赵姬,异人度过了在赵国最欢愉的时光。
但是好景不长,公元前260年,赵国长平惨败,40万赵军惨遭坑杀,异人顿时陷入了异常危险的境地。
秦国的统一大业到了关键时刻,自然顾不得异人的安危,秦军继续挥兵围攻邯郸,打算一举灭赵。在秦军围攻邯郸期间,也就是长平之战的第二年,“质二代”嬴政出生了(绝对跟吕不韦没关系),
嬴政的出生与危机
长子出生本应是件喜事,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反而更加重了这个家庭的危机。
《战国策》记载,秦围攻邯郸期间,赵国上下一心,公子平原君发动自己的全体门客参加防守,自己家的女眷全体走上街头为将士们缝补衣裳,整个赵国军民实行战争总动员,同仇敌忾。
赵国军民不屈的战意对异人一家来说好像时刻坐在火山口上,随时都有被怒火吞噬。
秦异人的的逃亡
吕不韦这时候显示出一个大商人的果断,谋划异人马上逃离赵国,而且是安排异人独身逃离,不带上赵姬和嬴政,带上他们只会增加不确定性(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嬴政和吕不韦间没有血缘关系)
只要异人能够顺利逃离邯郸,吕不韦的投资就有“增值”的机会。《史记》记载吕不韦动用“金六百斤”贿赂看守城门的官兵,异人充分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最终得以胜利逃亡。
嬴政母子的悲惨岁月
秦人坑我子弟,围我邯郸,质子出逃,欺我太甚,赵人的雷霆之火被彻底点燃,赵姬、嬴政看似必死无疑,但最终确安然无恙,原因何在?
《史记吕不韦列传》解释的原因是赵姬是赵国“豪家女,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我虽然很崇敬太史公,但对这个理由不敢认同。
其一,赵国豪家之女不太可能去给吕不韦当歌姬,豪门嫁女代表着两个家族的结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更不会允许吕不韦将赵姬随意转赠。
其二,长平赵军被坑杀40万人,什么概念?约占当时赵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赵国可以说是家家戴孝、群情悲愤。试问,这个时候赵国哪个豪门胆敢为一个女子,不惜激怒整个赵国的子民?哪怕是声名赫赫的平原君恐怕也不敢?
真正有能力保存赵姬、嬴政性命的只有一个人,赵王。个人推测,很可能是吕不韦发动“金元攻势”,买通赵王身边贪财的重臣(赵王身边似乎永远不缺这种人),进言赵王,说异人逃回秦国有继承王位的可能,赵姬、嬴政的价值也就水涨船高,留着他们母子的性命还能让秦军略有顾忌,说不定特殊时候能发挥奇效。很可能是这个理由说服了赵王。
嬴政归秦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赵姬、嬴政一定受到了极大的磨难,给少年嬴政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多年后秦军攻破邯郸,已为秦王的嬴政亲自赶到赵国,找出曾经欺负过他们的人“皆坑之”,这是嬴政人生中第一次“坑人”。要知道嬴政从归秦到统一中国前这段时间仅有三次出巡记录。可见当年邯郸给嬴政造成的伤害,哪怕之后赵国主动放赵姬、嬴政归秦,哪怕在邯郸度过了整个童年,也不能消除嬴政心底的仇恨。
设想
秦异人、秦嬴政,两位曾经在赵国的秦国质子最终彻底埋葬了赵国。如果赵国杀伐果断一些,能否改变历史的走向呢?不得而知,历史从没有“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