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作业,7岁娃好玩、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怎样提高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作业,7岁娃好玩、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怎样提高

2020-08-24 07:37阅读(82)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作业,7岁娃好玩、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怎样提高?:你好,谢谢邀请。我是漠北以北01,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题主说的小朋友好玩,注意力不集中

1

你好,谢谢邀请。我是漠北以北01,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题主说的小朋友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学习大多数的时候很枯燥,对学生很难说是一件有趣的事。

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题主提出以下建议:

1、想办法尽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利用课程当中孩子感兴趣的点来激发孩子的需要,进而转化为学习动机和兴趣。

2、多学些心理学知识,运用正面管教的原则和方法。正面管教是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创立的,她提倡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对孩子既不骄纵也不过分严厉。

3、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告诉孩子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不可以做的。现阶段,就要告诉孩子,你是学生,作为学生每天完成作业就是必须要做到,长时间打游戏、看电视、玩玩具这些事是禁止的。

4、和孩子一起读书,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好的学习动机和习惯的养成,喜欢阅读的家长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喜欢上读书和学习。

5、培养孩子认真听的习惯,训练注意力。从上小学开始,我们传统的授课方式还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所以倾听很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听的能力。如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孩子认真听,听完让他复述一下,看他听的是不是认真,是不是能抓住重点。一般会听课的孩子,学习都不会差。

以上是对喜欢玩、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如有不同意见和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我是漠北以北01,读书点亮生活,关注我,与你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孩子教育成长的点点滴滴!

2

家长你好,看到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对现阶段孩子学习有一定的焦虑感。

我们首先分析你问题的关键信息

第一:孩子七岁。孩子在七岁到了有逻辑的进行思考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有对抗情绪的产生。成人和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不同,可能错误的思考方式会让问题加剧。
第二:孩子好玩、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孩子在学习上专注力不强的表现,是孩子内因决定还是受到环境等外因的影响。
第三:怎么提高成绩。对于这个信息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每个家长都面临的问题,都想要解决的问题。成绩影响因素很多,但是最终的解决因素还是从孩子自身出发。

我有一些辅导经验,对于七岁孩子而言,可塑性很强。对于孩子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我们要找到“病根”。孩子注意力怎么培养,我们要找对“方法”。怎么加强延续孩子注意力培养,我们要学会“策略”。

我根据个人的一些经验,提供一点建议给你,希望对孩子有所帮助。

一、找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病根”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根据我的经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孩子内因,可能有多动症。表现在,容易被外界无关因素所干扰,厌恶花心思的学习和工作。“闲不住”,静不下来,一直动,及其爱说话。听话的时候“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例如:
我曾经带过一个多动症的孩子进行辅导,能让老师崩溃。你说东,他说西。你在旁边坐,他飞身出教室。家长知道孩子有多动症的病情,却不重视。家长不敢主动承认多动是一种病,认为是活泼。这样孩子可能得不到系统的治疗,可能到成年有不可挽回的损失。

原因二:孩子内因,学习怕困难,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孩子在七岁的时候表现自律性较差,当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容易“知难而退”,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经常坐着“假学习”。

例如:
孩子当遇到学习苦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候如果他能够解决的外部因素进行干扰,他很容易就会被容易的因素所干扰,导致“走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还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既然学习那么痛苦,我为什么要学,家长讲“大道理”孩子又不懂,不听。孩子被迫坐着假装学习,注意力飞到九天之外。

原因三:家庭因素,父母的过度干预。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在干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永远在身边。导致了孩子注意力无法专注于某件事情。

例如:
孩子在作业的时候,家长一会一趟,看看做到哪了?一会递一个水果,一会倒一杯牛奶,一会进来提醒一下做作业要认真,一会进来问一下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情。孩子可能刚刚沉下来的心就被你的“好意”所干扰。

原因四:家庭因素,长辈对孩子的放任自由。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眼中,孩子就是“小祖宗”。有求必应,可能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困难。

例如:
孩子在玩某个玩具的时候,现在正是放他想看的动画片的时候,孩子会怎么办?长辈会怎么办?孩子的要求肯定是我要看着电视,玩玩具。如果孩子的爸妈关了电视,孩子一哭闹,爷爷奶奶心里就会炸锅了。开着,必须开着。孩子想要啥我就给啥。

原因五:教师因素,课程枯燥乏味。由于七岁的孩子,注意力相对成人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师不善于利用教具和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等手段,让孩子养成看一种天然的自然发展状态。

例如:
一节数学课,老师在讲课的课程中,只是按照课本的设置来讲授,没有把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入。天天念经,学生不听。久而久之,老师的课堂就成了一堂催眠课,学生容易出神。孩子回家之后,课上没听懂,不能顺利完成作业,注意力就不能很好的放在作业上。

原因六:教师因素,教育方式不当。七岁孩子,自尊心开始成长,很多老师对孩子管教过于宽松或者过于严格,都会导致物极必反。

例如:
老师因为孩子过于吵闹,特别是年轻老师没有管理经验,不能很好的稳定孩子的学习状态,孩子的思维就不能放在学习上。还有一种情况,过于严格,由于一次学生发挥不好或者一些其他因素没有认真听讲,批评过度,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他肯定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就出现了情绪对抗。加上给家长告状,加深了家长和学生的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病根”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家长要做好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二: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家长要根据原因制定规划,最好做到标本兼治。达到孩子能够在学习上专注的效果。

心理学行为治疗理论指出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注意力问题是孩子与父母沟通的一种方式。因此改变的方法就是替换一种新的沟通模式,然后学习新的学习习惯。 认知流派认为是孩子的认知引起了注意力问题,因此改变的方法就是改变孩子的认知。

鉴于此,我给家长几点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尝试独立,提高“自我意识”,把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

具体方案有如下几个:

一、孩子做事时,家长少干预。如果孩子在沉下心来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特别是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做到不打扰孩子,抽身事外,做到不干预,少干预。

少干预体现如下:
1、孩子如果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是“隐形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等孩子写完作业才能解决的。切记端茶送水等操作的发生。
2、给孩子独立空间,做到互不干扰。以前住房条件差,现在孩子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孩子在房间内的时候,家长如果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等影响孩子的事情尽量不要干扰到孩子。把孩子房间内可能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电子产品尽量拿出来。
3、提高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如果孩子对某件事物特别感兴趣,可以尽自己所能,让他研究并且提供一定的帮助。如果孩子对外星人感兴趣,买一些科普读物,让孩子自己去看,适当的情况下告诉如果想要深入研究就要学好数学学好科学,把孩子的注意力进行引导。

二、孩子的成长,长辈尽量少参与。很多长辈反客为主,成为了家庭教育孩子教育的主力军。这个时候家长要与长辈进行沟通,沟通之后。让孩子不要在过于宠溺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过度宠溺,后果就是自私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久而久之,注意力就不会得到相应的锻炼!

建议二:家长营造学习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沉浸在环境中耳濡目染。学习型家庭是家长孩子都在学习的状态。

对策如下:
1、孩子的房间布置一些与学习相关的图片,多放置一些书籍。让孩子深处一个学习的环境中,比如适合孩子学习的一些地图,一些少儿读物。
2、如果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进行引导,给孩子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看的视频科普类节目,比如《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等等。
3、家长不能干过多影响孩子学习的事情,比如电视声音过大,看个视频乐哈哈,这样无关的刺激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根本就无心把注意力放在课本上!

建议三:家长注意孩子的状态,孩子是否是生理上的疾病。如果孩子出现了,任何事情都无法专注的情况,家长需要考虑孩子是否是“多动症”。如果孩子在医院或者心理医生的咨询下,确实有“多动症”,家长应该多配合医生进行孩子注意力的康复训练,这个训练的周期可能很长,可能很累。但是坚持肯定会有成效!

建议四:家长多与孩子沟通。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如果说是外界因素对他影响更大,让他具体说一说,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比如:
“怎么最近学习的时候老是走神,是上课听不懂吗?还是想玩一会手机了。”这时候七岁的孩子通常会把最真实的想法说给你。如果孩子说是上课没听懂,那么家长如果能自己辅导的情况,找到孩子的薄弱点进行补习。如果不能补习,帮孩子找一个合格的辅导老师进行辅导。
如果孩子是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感。制定良好的奖惩策略。如果作业完成的很好,正确率很高,可以奖励孩子看一会手机。但是约定好看的内容。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孩子感兴趣看的。

总之,孩子注意力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和学生多配合,多交流。往好的方向引导,孩子就能克服弱点,健康成长!

最后关于成绩,成绩涉及的因素太多,注意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注意力,成绩肯定不会太差。这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都要共同努力的一个话题。

最后,把一位出色的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一句话送给您,大家共勉!

孙瑞雪他曾说过:“孩子只有通过反复的专注,才能深入事物的本质,才能触摸事物的内在。”

个人观点欢迎交流,关注评论点赞!

3

您好,我是一个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妈妈,我认为一个做作业都爱玩的孩子,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孩子综合能力的表象。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要从以下几个习惯去调整:

一、学习态度的转变

做作业是一个孩子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好玩,说明孩子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孩子还处理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大人“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状态。所以我认为,如果孩子的学习态度不转变,您给孩子讲太多的学习方法、学习理论,孩子都不会往心里去的。“我要学”这种状态,也是大部分孩子欠缺的,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要靠家长不断的强化孩子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像我们这次疫情的钟南山爷爷,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通过知识帮忙中国和外国很多受病毒感染的病人,像这种例子,要给孩子多多举例。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习习惯差的孩子,成绩大多不怎么样。在做作业前,预习的习惯,让孩子在上新课前,根据预习单,预习课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提前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吸收老师上课讲课内容。课后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作业前,把吃东西、洗手、喝水等等一系列借口全部在做作业前完成。在独立的房间里面独立完成作业,并且给自己设定时间,做作业要有时间概念。

三、家庭父母的模范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当孩子的成绩上不去的时候,要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原因,和孩子好好沟通。孩子做作业好玩,不认真,这个是由于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从自己原因去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给孩子做出榜样作用。

4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7岁的小孩应该是在上小学2年级吧。

对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认同成年人期望的一样,要注意力集中于学习,难度比较大,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孩子对家长的脾性比较熟悉,在熟悉的环境里,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就需要采取一些方法。


首先,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

学习习惯的本质就是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因此,一份适合孩子状态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学习的内容,列一个时间安排表,根据时间安排表,执行到位,要长期坚持。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一定会有抗拒或逃离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比孩子更有坚定的执行力。

要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学习环境上就要清除掉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桌面简单、整洁,没有多余的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坚持一度时间后,孩子会慢慢适应这种时间安排,要集中注意力,就是要养成规律的学习和作息习惯。


其次,注重方法,才会有效果

对儿童来说,他们记忆知识比较快,但遗忘也比较快。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学习的课程有三门,分别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语文重点是字词部分的学习,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字->词->句->短文->文章,因此,要掌握字词,就要让孩子“经常”看到学习过的字词,如何做呢?其实就是重复,重复也是有方法和规律的,具体推荐题主看看这个问题的答复《孩子学习不好该怎么办?》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842816058399736072/?origin_source=user_profile_answer_tab

英语、数学的学习和语文一样,离不开重复。


最后,锻炼孩子专注的能力,要从规则开始

针对孩子习惯和专注能力的培养,对儿童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励”,如何激励?采取及时奖励的方式——建议题主设计一张表,把孩子作息、生活习惯和学习状况的要求,作为“激励”项,每天针对孩子的表现,通过奖励“红花”、“红心”等方式来引导孩子向着约定的方向前进。

但这种方式需要把小奖励,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变成让孩子更为“心动”的大奖励,具体方式,要根据孩子的喜好来设计。

当然,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要有对应的惩罚措施,这个需要事先和孩子约定清楚。


总之,作为家长,针对孩子的成长,需要明确学业上,素质培养上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寻求有效的方法,劳逸结合,奖惩相符,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起来,与孩子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互相协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内外部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助力铺路。

5

孩子走神和小动作是有生理心理原因的,建议您看我的文章《揭秘孩子走神、小动作》

揭秘孩子走神、小动作

A安其心2020-04-14 09:57:27

今天为大家解密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孩子走神和小动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豆豆上课,看着窗外,开始愣神,不知道在想什么,半天回不过神来。老师过去敲敲桌子,一下子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看着书本。没过一会儿,又开始愣神。就这样一节课过去了。回到家里,妈妈陪着写作业,身体扭来扭去,一会儿捡橡皮,一会儿去喝水,半个小时的作业,磨磨蹭蹭2个小时完成。


我相信很多家长听到这个例子都深有感触,一脸无奈,我家孩子就这样,可把我气坏了。不提学习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一提学习就鸡飞狗跳。

让我们回到例子本身,对其进行分解。豆豆让家长苦恼的行为有2个,第一爱走神,第二小动作特别多。所以,今天的主题围绕这两个行为展开,共介绍4方面的内容,第一,我们需要了解走神的原因;第二我们有什么办法减少走神;第三小动作多的原因是什么;第四我们有什么办法减少小动作。

让我们先来说说第一部分,孩子为什么这么爱走神?我们先来看看走神的定义,走神是一种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适用于各种年龄阶段。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适用于各种年龄阶段。走神这种现象很常见,不仅孩子走神,成年人也经常走神,比如我们在开无聊的会议,听不重要的讲座也经常走神。看到这里,家长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也经常有的行为,是不是该对孩子降低一下要求。

那让我们了解一下走神到底为什么?他是有生理和心理基础决定的。

第一个原因,走神是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说白了就是大脑自己刺激自己。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觉得无聊或者大脑不兴奋的时候,更容易走神,是因为大脑需要不断接受外界刺激,来进行自我完善,是大脑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大家可能会疑问,我走神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为什么说大脑在进行自我刺激?明明在休息。其实不然,科学家发现,走神时大脑的血流量只比精神集中时低5~10个百分点,而活跃区域面积比精神集中时还要大。功能性核磁共振表明,我们在走神的时候,大脑负责集中注意力的脑区会沉浸下来,负责评价、回忆、想象的脑区异常活跃,这也就是我们走神的时候为什么会天马行空。从科学的角度讲,大脑从来不会真正休息,那么一个由来已久的谜团也就能说得通了:为什么大脑需要耗费人体20%的能量,但我们已知的大脑活动其实只需要5%的能量呢?科学家将剩下的15%的能量称作大脑的“暗能量”,正是休息状态下的大脑活动耗费了这些能量。也就是说,大脑是天生工作狂,走神对大脑来说是另一种工作状态而已。

家长会更疑惑了,走神这么浪费能量,就别走神了。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不断进化,保留下来的行为肯定会有意义。原因在于刚才提过大脑需要复杂多变的刺激来对自己的大脑系统进行维护。一旦外界提供的刺激不充足,大脑维护就会受到阻碍。无聊就是大脑刺激不足够的表现。走神的意义就是为了战胜无聊。

我相信说到这里,家长应该明白,走神是人类共有的特性,孩子可能觉得无聊才会走神,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大脑得到足够的刺激,从而减少走神。

走神的第二个原因是前庭器官发展不足导致。家长可能又疑惑了,什么叫前庭器官呢?人有7大感觉,其中4个最基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大家都很熟悉。前庭觉是另外一个感觉通道,他的感受器位于我们的内耳窝内侧,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家长只需要了解前庭器官的作用是什么?前庭器官会接受眼前的视听嗅味触等感觉信息,经过前庭神经核进行过滤,将信息再传递到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有的孩子,你会发现,你叫他,他不一定搭理你,你叫了好几声,他才回复你。你问孩子,我叫了你这么久,你都听不到吗?孩子一脸无辜的说,我刚刚听到。如果我们的孩子经常这样,家长要注意了。我们的孩子可能前庭器官发展不足。孩子接收的信息太多了,太混乱,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要注意什么。

家长这时候就会问,前庭器官如何发展呢? 前庭器官其实在胎儿期就开始发展了。一般顺产的孩子前庭发展会更好,因为前庭影响平衡感,胎位正确就是平衡感的表现。听到这里家长会苦恼,我家孩子是剖腹产怎么办?没关系,孩子出生以后前庭器官不断发展,比如孩子学抬头,爬行都是前庭器官不断发展。

前面我们提到的都是走神的生理原因,那接下来说一下走神的心理原因。

走神是孩子缓解压力的方式。听到这里,家长可能要暴跳如雷了,作为孩子,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有什么压力。

其实家长可以静下心想一下,我们一直告诉孩子你应该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却没有告诉孩子学习的标准是什么。和家长的每日互动,大部分都和学业有关系,当孩子不知道父母的标准是什么,家长不教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越来越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而家长一直要求孩子,你要做的好,孩子就会觉得很无助,脑子里面全是情绪和想法,这些已经让孩子身心疲惫。所以上课、回到家用走神来应对自己的压力。或许您不能理解,就这一件事情,还让它想的如此复杂。但是孩子终归是孩子,他的思想意识并不成熟,克服焦虑是他的本能,孩子自我保护的方式。


到这里,我相信家长们了解了孩子走神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也会更加宽容孩子走神这件事情,作为家长应该做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因为杜绝走神是不可能的。如果想消灭走神,只能消灭带来走神的客观事物本身。所以接下来让我们聊聊减少走神的好方法。

第一,我们知道走神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支配走神,达到课堂质量。可以选择课前走神。这个方法,对于大孩子来说会比较好操作,对于小孩子操作起来就比较难了。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孩子,你可以让他试着课前想一个事物,比如苹果,发散性思维好的孩子,没准会想到亚当夏娃了,听到铃声响就收住自己的小想法。

第二个方法针对走神的生理特点,我们通过刺激前庭器官,提高大脑过滤信息的能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减少走神的频率。推荐一些家里方便好操作的活动。前庭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来维持各种功能,首先是抗重力感,让我们身体可以平衡的站在地面上。

第一,所有抗重力抬头的项目都会刺激前庭器官,比如小燕飞、趴地推球、小推车等,根据孩子体力情况,每天10-15min,微微出汗最佳。

第二,旋转类项目刺激前庭最有效,推荐项目摸墙转。旋转中还能保持平衡的能力是刺激前庭的有效手段,久转不晕和一转就晕都是前庭不好的表现。这个操作是需要专门的感统训练师来指导最好。需要转完以后看眼球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可以从20圈开始,左转完右转,切记不能一会左一会右。转完以后微微晕,不眼颤。无感觉或者吐了就要适当增加或者减少单次量。在做旋转的时候,一个时间段做一组即可。

第三,针对听觉、视觉进行训练,目前孩子听课以听通道为主,视通道并用的双通道接收。增加孩子听和视的能力,提高孩子敏感度也有助于减少走神。下面分享几个关于听觉和视觉家庭小游戏和项目,家长们可以借鉴一下。

听分辨分享2个小游戏。第一,准备不同的器具,锅碗瓢盆等和一双筷子,用筷子敲击让孩子听高低音;第二,听节奏快慢走,通过家长用拍手的形式快拍和慢拍的节奏来让孩子快走和慢走。这两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听的分辨能力更强,听觉更敏感。平时在家里可以带孩子听绕口令,说绕口令,看孩子的听说通道是否一致。

第二个是听广度的游戏,广度顾名思义是让孩子听一句话的时候,能够听到更多的字。提供给家长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叫学电视,家长可以随便找一个电视节目或者喜欢刷抖音的家长直接找个抖音段子就可以。家长一句句的学,要和视频里的话一模一样,孩子认真听,挑家长的错,这个游戏孩子可喜欢玩了。挑家长错这件事情孩子还是很乐忠的,平时家长总挑孩子的错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游戏要家长有参与,在玩中提高孩子的能力。

另外再提供一个提高听知觉,减少愣神提高注意力的听觉项目,叫即时听写。

操作过程是,家长可以任意说一组数字,在10-15位左右,说的要比孩子写的快1-2位,让孩子不抬头边听边写,每天练习10组。需要注意的是数字不要按照顺序说,比如123,要打乱如533605。如果想跟上,走神可是做不到的,经常训练的孩子会发现走神现象明显减少。

对于视知觉的训练最经典的项目就是划消,可以练习孩子的视广度、视分辨。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比如3min内和家长比赛看谁找的多。操作为,从左往右一行一行的,像看书一样,找到某个字或者某个图形划掉,边划边数。时间到了家长和孩子各自汇报找到多少个。家长可以通过比赛的性质来进行,但是家长不要太快了,容易挫伤孩子自信心。同样的时间,找同样的字,有的人找的多,有的人找的少,家长还可以检查一下是否有丢漏,这就是视知觉能力的差别。但是做这个题的时候,是不是想走神就不太容易了。家长可以带孩子经常在家里比赛做,对提高孩子视知觉很有帮助。

第四个是家庭教育手段,这一块我们放到后面和小动作一起来说。

下面让我们来说说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另一个问题小动作,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家长会说,同样的班级,有的孩子就能乖乖听课,为什么我家孩子就动来动去。其实这是由每个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心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4种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应4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分别是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兴奋型的孩子就非常容易兴奋;活泼型的孩子就会活泼好动;安静型的孩子很安静;抑制型的孩子容易压抑自己。孩子的行为是由他们的神经类型决定,所以我们看到孩子课堂上动来动去,其实是兴奋型和活泼型孩子克制自己的结果。有的家长说孩子就是故意气他,越说他越动的想法可能并不正确。课堂上动来动去,操场上疯跑的基本上就是兴奋型的孩子。家长想我怎么这么倒霉,生了一个兴奋型的孩子。其实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的孩子都有他的优势和不足。兴奋型的孩子积极热情,做事有充劲,抗挫折能力强,是别的类型的孩子不能比的。林黛玉就是典型抑制型,想到这个例子,我想家长应该对气质类型会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也能更好的看待自己活泼好动的孩子。

第二是因为孩子的本体感还未发展完善。刚才提到的7大感觉,除前庭外的另一个是本体感,本体感在所有感觉中最后发展,本体感是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觉知,帮助我们判断空间位置。本体感的感受器是我们的的骨骼肌肉关节等。小学低年级孩子骨骼和肌肉的耐力都比较弱,一个动作坚持的时间不能太长,大脑神经系统,兴奋大于抑制,表现出来就是活泼好动,精力非常充沛。现在小学一节课40-45min。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善于观察的老师和家长会发现:孩子在上课,或者做作业之前都会有一很混乱的时间,从上个活动中没有抽离出来。5min以后,孩子才进去状态。15-20min以后神经系统又开始兴奋。如果不是在课堂上孩子已经开始大跳大叫了,正是因为孩子知道,自己在上课,大动作转变为小动作,随着本体感的增强孩子的小动作会逐渐减少。

孩子小动作多还可能是触觉失调导致,这就是第三个原因。触觉的感受器是我们全身的皮肤。对于触觉异常的孩子,不适应的感觉会让他们很难受,比如教室的温度,座椅的材质,有的人觉得皮毛摸起来很舒服,有的人就会觉得很难受,就是触觉不同的原因。触觉失调严重的孩子还会导致失眠。

第四,孩子小动作多的心理原因是他的无意注意在低龄阶段占优势。小学低龄的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又叫做不随意注意,没有预订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课堂上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比如教室窗外突然飞过来一只鸟,在家里孩子写作业门外一点响声都会让孩子抬头去看,就是这个原因。孩子对于新颖的,强度大的,运动的外部情况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像写作业抄作业、单一的讲课方式,很难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孩子被无关事物吸引就是小动作的外显形式。

孩子小动作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家长干预的手段。总是用否定的方式进行干预,在家长教育方式部分我们会展开来说。


孩子小动作的多的原因我们搞清楚了,那我们就想想如何减少小动作。

第一,提高孩子的本体感,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多进行跑跳等大运动。让手脚器官同时动起来,使脑神经功能更完善。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跳舞、拍球、跳绳等运动,不仅能使孩子的脑神经系统更加稳定,同时能够增加孩子的协调性和灵敏度。

第二,对于触觉失调的孩子,提供几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孩子洗澡的时候用不同温度的水温,擦洗的毛巾要不同材质、穿不同材质的衣服、盖不同材质的被子。家长每天15min以上的不同力度的全身按摩,改善孩子的触觉问题。

第三, 分段式学习加奖励的方式。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展并未完善,对于兴奋型的孩子,持续做一件事情太难了。所以让孩子学习或者写作业每次时间不能太长。我相信很多家长肯定尝试过,要求孩子一动不动不可商量一次性完成所有作业,结果就是孩子小动作更多,开始磨洋工,结果1小时的作业能写2小时。家长可以采用分段作业的方式,要求孩子先做一科作业,根据这一科的时常来安排。如果作业在25min内可以让孩子一口气做完,做完之后奖励孩子玩几分钟自己喜欢的游戏。稍微休息一会,然后开始另外一科,如果这一科需要1个小时,分为几个25分钟。如此循环,到作业写完。特别注意,中间的奖励要是他真心喜欢的,不然会影响效果。

第四,家庭教育手段。我们在这里重点说几个小方法改善我们的教育手段。试想一个画面孩子上课走神,小动作特别多,老师会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家长孩子的情况。家长听到老师的反馈第一反应还是批评孩子。同样的话孩子一遍遍的听到批评,根本引起不了孩子的无意注意。听多了根本进不了孩子的耳朵。家长更多的是批评并没有给到孩子相应的方法。这个时候我们家长该怎么做?

第一个小方法,把不要做什么改成你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呢?否定句是被内隐的,我们做个游戏。请闭上眼睛,我开始说了:你不要想大象,千万不要想,千万不要想白色的大象。您的感觉是什么?控制不住的想大象。您可能都在什么时候见过大象,大象有多大了。这就是否定首先被激活的是否定的答案,如你不要吃糖,我先听到的就是吃糖。年龄小的孩子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对于否定句不能很好的理解。所有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直接说你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什么。比如,你看到孩子动来动去,不要说不要动了,可以说,请你坐好。再比如你和孩子说,你不要吃糖了。你可以说,我们吃点水果吧,吃糖多了牙齿就疼了。家长可以回家试试,将自己的否定的句子,全部转换为肯定句,您的孩子有什么变化。

第二,让孩子明确知道父母的期望是什么,他们就有行动的目标感,正向引导。举个例子,当你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看到孩子走神或者小动作开始的时候。您说,你这个字写得不错呀,看看接下来能不能写更好的。这句话中没有批评,让孩子在夸奖中把注意力拉回。再比如,你看到孩子不停的动,你可以说,来让我们坐直了,接着写等等。

第三个小方法是采用提问或者请求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注意。人类都是偏向于去帮助别人的,人有被尊重的需要。比如。我现在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想让豆豆来帮帮我,这个时候你的孩子一定特别乐于帮您,同时将注意力拉回;当你发现孩子走神了,可以说,这道题你都会计算呀,这么厉害,能给妈妈讲讲吗?孩子肯定特别欣然的帮您解答。


其实家庭教育是很深奥的话题,在家庭的教育中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理解。

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多的是给到孩子具体目标、信任和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服所遇到的暂时的困境。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出生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陪同孩子长大,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创造和谐的环境,让孩子在爱与支持中自我成长。

6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平时在生活中,借助生活即时的情景问孩子:“你知道西瓜是怎么来的吗?西瓜籽有什么用吗?我们吃的是西瓜的什么部位呢?西瓜在什么季节结果呢?”吃每种食物都可以提很多问题,同时还可以讲相关的故事和诗词。比如吃红豆时读红豆诗,吃黄豆时读“煮豆燃豆萁”。这样可以让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让孩子明白知识的意义,同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拼拼图、堆乐高、画画等,这些游戏都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3.多表扬孩子,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每个孩子内心都是自尊自爱,渴望被欣赏被认可的。但孩子好的表现被表扬,这就是加强这种行为。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启发孩子想:怎么可以更好?

7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其实我很能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有句老话说是“七岁八岁的孩子狗也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最躁动爱玩儿的年纪,我们身为家长要好好教导,在这个年龄我并不认同家长严厉的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这个年龄要适当的引导,先给他建立起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他学习这个事情,要在他大一点的时候慢慢来,就比如说小学五六年级之后。以下就是我给家长提的建议:

①家长要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从家庭生活向孩子传递的家庭教育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这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一言一行。作为家长,要随时随地的以身为教, 善于发现生活的启示,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

②我们要学会表达我们的爱,表达我们的善意,因为孩子和家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生活的,只有释放自己的爱,才能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温暖和谐,孩子也能在这种环境中健康成长。

③我们要学会倾听,并且积极的向孩子表达我们的观点,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是重视孩子的,是在认真听他们说话的。而不是敷衍了事,让孩子得不到关怀和重视。

④大人要有合理并且具体的期望

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遥不可及或者抽象的目标,家长要学会准确的把握一个度。比如说有些孩子在找东西是家长就会说“在那儿啊,就在那儿啊”。但实际上他确实没有说出具体在哪儿,如果孩子找不到他就会埋怨孩子。

总而言之,就是不要只重视物质提供,也要重视对孩子的精神支持以及心理支持。亲子关系良好,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是双赢的,我们要学会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矛盾。

8

您好 就这个问题我来说一说,在孩子的成长时期,其实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陪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做父母的必须让孩子懂得:学贵有恒,即使面对困难与挫折 ,也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家长要教会孩子合理的分配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格,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几点学习写作业,几点玩游戏,游戏玩多久,并且能和孩子一起来认真的填写,每天坚持,填写表格是让孩子明白,把事情分出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坚持把事情做完并评判结果的重要性。家长不指望孩子能理解其重要性,但家长必须做到的就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强化这些技能。只有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孩子写作业贪玩,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看到就会头疼,就会很烦恼,就会出言不逊”你已经无药可救了”“我已经没法管你了”,这个信号无疑会使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从而就会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来。

所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是有必要的,培养孩子按照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玩耍时间,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制能力,长期坚持,在没有父母的监督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的学习。




9

这个年龄的孩子普遍特点,尽量准确知道他能集中精力的时长,注意分段。

10

7岁孩子的专注力一般是15-20分钟,如果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标准,是正常的情况! 如果不能排除病理因素外,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那么成绩提高这件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是引导孩子慢慢适应学习生活!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简单游戏

1、简单的拼图游戏;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场景拼图,由易到难;

2、让孩子阅读带拼音、图画的故事书,选择孩子喜欢的;

3、可以和孩子互动游戏,写下一组无规则的数字9-12,看一眼然后背给对方;

当然还有很多类似游戏,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就好!

辅导孩子写作业禁忌

1、全程陪应该在引导孩子,自己完成作业,家长帮助检查,不要全程陪同;

2、不要批评,应该用引导方式,比如孩子字写的很草,可以写出一个漂亮的字,和孩子进行对比,问问孩子哪个更漂亮,更喜欢哪一个,而不是批评、甚至侮辱,让孩子从小埋下厌学的种子。

3、禁止对比,打击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比别家的孩子,来所谓的“激励自家孩子”

4、给孩子时间观念,比如好孩子说20分钟如果把作业完成的很好,那么家长可以陪同做游戏等。

5、孩子做得有进步,要及时鼓励。不要吝惜,或者像领导一样提出还有进步空间,这是打击孩子自信的最“最好办法”

1-2年级主要培养的是孩子学习意识和适应学习生活

这个阶段成绩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事情,父母只是暂时帮助下,未来完全靠自己!而让孩子懂得这个,是不能只靠说教的,具体如何做可以参看https://www.toutiao.com/i6864222881619018243/

希望可以帮助您!

@家庭教育虎父说,关注+私信,可获赠一本父亲解救网瘾、休学孩子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