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军事爱好者大多看过,“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东北野战军司令员这句平淡而又霸气的话,昭示着塔山阻击战对全局的重要性和战斗的残酷性。为了突破塔山防线增援锦州,国军“东进兵团”在数级督战下发起了一次次疯狂的集团冲锋,不仅有“军官敢死队”的组建,战斗中甚至真的运用了以尸体为掩体的办法。
1948年的塔山村,是个位于锦州和锦西(今葫芦岛市)之间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东临渤海,西接白台山,是“辽西走廊”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大约只有12公里宽,北宁铁路从村子东侧穿过。当然,它也是敌“东进兵团”增援和解救锦州的必经之路,蒋介石曾亲临停泊在葫芦岛港外的“重庆号”军舰上,布署作战方案和督战。
从军事上说,塔山基本无险可守,它是一片高差不齐的丘陵地带,唯一的制高点是西侧的白台山,仅仅海拔200米且又偏离防线中央。东北野战军紧急部署的部队是: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冀热察辽军区独立第4、第6、第8师和炮兵旅,统一归第二兵团指挥,抗击敌人四个军11个师的精锐部队。
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兼任司令官的“东进兵团”,在兵力上稍稍占据优势,但国军却拥有极大的海空优势,从北平等地起飞的战机不停顿的狂轰滥炸,同时“重庆号”等军舰的大口径舰炮威力极大。按照东野老人们的说法,一颗炮弹能打掉一个排,所言非虚,那可是152毫米口径的重炮(这艘舰后来起义了)。
敌人最先投入进攻的是第54军一个师、第62军的两个师,战斗从1948年11月10日凌晨4时打响,仅第一天的战斗,国民党军伤亡即达到1100人,而东野四纵伤亡319人;第二天的战斗更加残酷,敌人伤亡1300余人,四纵伤亡563人,解放军的阵地前沿,横七竖八布满了敌人的尸体。
当天下午,“华北剿总”直辖的所谓“赵子龙师”独立第95师赶到战场,一起到来的,还有该师老师长、“总统府战地视察第四组组长”、黄埔一期的罗奇中将。
很有信心的罗奇准备依靠老部队一举突破塔山防线,并且建议停止进攻一天,以便他率领独立95师的大小军官们赶赴前沿认真观察地形,同时布署攻击方案。而敌人突然的停火,也让东野四纵的指战员们警觉起来,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和补充弹药。
1948年11月13日,这是被四纵政委莫文骅称为“对塔山存亡具有决定意义的惊天动地的一天”,独立95师以凌晨偷袭拉开了进攻的序幕。到天亮以后,飞机轰炸不算,敌人的炮火准备时间竟长达两小时,然后步兵向潮水一样以波浪式战法冲了上来,就是以团为单位分成三个冲击波,一个冲击波为一个营,轮番交替冲锋。
在四纵28团2连的阵地前沿,战士们把敌人放进几十米才开火,登时放倒一片,然而后面的敌人居然把尸体堆起来,推着这道尸体墙向前移动,在接近战壕时再由军官敢死队带头发起冲锋,几乎突破了我军阵地,就在2连战士弹药将尽之时,从侧翼增援的兄弟部队赶到,又一次把敌人压了下去。
这一天,国民党军伤亡1245人,四纵伤亡1046人,足见战斗的残酷。11月14日凌晨,独立95师再次出动两个营偷袭,罗奇在战前宣布:攻下塔山的每人加发三个月的军饷,临阵退缩的军法处置,然而无论是偷袭还是多次冲锋都被英勇的解放军打了下去。守卫塔山正面阵地的四纵34团,战至最后阵地上仅存21人。
独立95师腿也有点软了,巨大的伤亡和对手的顽强让该师官兵丧失了继续进攻的信心,为了整补部队和恢复士气,罗奇只好决定再休战一天,整顿部队后以便于11月16日恢复进攻。
然而一切都晚了,11月16日凌晨,锦州守军的一名副团长逃至塔山附近,给侯镜如和罗奇带来了锦州解放和范汉杰全军覆灭的消息。
如此“东进兵团”的进攻已无意义,独立95师撤回塘沽时,所余部队仅够编成四个营,“塔山阻击战”胜利结束。电影《大决战》对这场战斗虽然有一定的刻画,然而受片长所限,并未完全展现出战斗的残酷性,这是解放战争中“三大阻击战”排名第一的惨烈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