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明确,核武器的杀伤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光辐射;2.早期核辐射;3.冲击波;4.放射性沾染。

一.光辐射

1.不透明物体都可起阻挡作用

正如日常我们了解到的,从玻璃到衣物对光都有不同的透射系数,具体透射系数列表基于不同厚度及材质有较大区别,故不予一一列出,而金属、建筑物极其结构致密的厚毛料和布料来说,他们的投射系数约等于0,在不引起燃烧的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护光辐射。

高地或土堆对光辐射的阻挡相对效果较强,能够构成对光辐射良好防护的完全隐蔽区,不同比高、不同当量的核爆及不同的反斜面角度产生的最近距离会有一定出入,详见下表(计算公式较为复杂,不再列出):

2.闪光后立即隐蔽尚可减少光辐射的伤害

核爆的光辐射的能量释放分为两个阶段,且两个阶段均会出现一个峰值。

核爆的闪光属于第一阶段的能量释放形式,持续时间极短,以毫秒记。闪光释放的能量仅占光辐射总能量的1%左右,主要成分为紫外线,容易被空气吸收,除爆心外,闪光不易形成皮肤烧伤。

第二阶段光辐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根据不同当量持续数秒到三十余秒,约99%的光辐射能量在这一阶段释放出来,且能造成皮肤、视网膜烧伤或衣物着火。

3.近区火焰可能被冲击波吹灭

吹灭可燃性物体在足够的光冲量作用下可引起燃烧,但继后如有空气速度超过50米/秒(相当于大于0.25kg/立方厘米的超压)的冲击波,通常可将火焰熄灭。

这个不需要考虑,该灭就灭了,如果风速不足,会助燃,然而,改助燃也就助燃了吧。

结论:躲在地下,或者是爆炸后赶紧躲到地下,基本可以预防光辐射伤害。

二.早期核辐射

1.γ照射量有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基本和光辐射一样,直接上图不纠结。

所以,在核爆后1~2秒后利用地形进行隐蔽,可以有效减少γ照射量。

2.物体对早期核辐射有消弱作用

正如我们日常经常听说的,很多东西都可以阻挡核辐射,如下图

可见金属、混凝土等效果相对较好,塑料如果不着的话,也还不错吧。

结论:躲在地下,或者是爆炸后赶紧躲到地下,可以有效预防早期核辐射伤害。

三.冲击波

1.冲击波传播速度慢于光速(感觉还是废话,但原文如此)

一般而言,超压越大或者说当量越大,冲击波传播速度越大,当然,随着能量的逐渐扩散消耗,超压将逐渐趋近于0,作为普通的声波(也就是duang的一声)逐渐消失。简单的说,当量越大,冲击波到你这越快,距离越远,冲击波到你这越慢。

距离爆心5公里左右,冲击波被认为是可以预见和躲避的。

2.地形地物对冲击波有屏蔽作用

背坡面的超压和动压通常小于同等距离下平坦地面的数值(感觉是废话),防护效果与地形地物的特点有关,注意是背坡,因为,迎坡面的超压反而反而会增强,会加重伤情。

至于书上介绍的其他超压计算公式,多用于防御工事的指导,就不一一列出了,对大家也没啥用,记得找背斜面就好了,坡越陡效果越好。

3.岩石可减弱土壤中的压缩波

空气中的冲击波冲击地面时,会压缩土壤,在土壤中产生土地中的压缩波,产生较强的震动。这个对大家也没啥用,修工事的时候上面多铺点岩石就好了,如果你要自己修的话。

结论:只要有地方躲就行了,能躲到地下更好。

四.放射性沾染

1.落下灰沉降到地面需要一定时间(感觉还是废话,但原文如此)

核爆炸时形成的落下灰到达地面,经历了随烟云上升后随重力下沉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落下灰产生及到达时间详见下图:

如果你觉得没明白,没关系,观点是,当你发现落下灰产生时,你还有时间采取防护措施

2.照射量随缩短停留时间、延后进入而减少

早期核辐射照射度是在爆炸后断在的瞬间(十几秒)作用于目标物的,而地面沾染所导致的外照射量,是随着人员在沾染区停留的时间而延长的。

意味着,后期你在辐射区停留的时间越长,你受到的辐射越多,意味着,不管你在什么水平的掩体中,只要有机会,赶紧离开核爆区!!!

当然,按照实验数据,如果你停留时间超过三天,那么,区别就不是特别的大了。

结论:爆炸后赶紧躲起来,过了数小时之后,赶紧远离爆心位置。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有足够深的洞,可以的。

3

个人感觉不能吧,原子弹爆炸威力特别大,有辐射不说,爆炸后气体冲击力方圆几百里那可是寸草不生。真要是原子弹爆炸别说人趴在地下啥都不会存在了。乖乖嘞那毒气的狠。

4

可以的,躲进地下可以避免被炸死,躲不过的是爆炸过后的辐射。

5

短暂是可以的,但是原子弹爆炸后会产生辐射,最终受害的还是地球,所以尽可能不要使用原子弹。

6

深挖洞 广存粮

7

如果只是为了避免核爆冲击,可以,很多地铁的地下线路都有此功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