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场跨时空对决,以各自巅峰时期为标准。结果是明成祖朱棣完胜成吉思汗。



01

明成祖朱棣自幼受封燕王,驻守北平,发动靖难战争夺取皇位,曾五次亲征草原,戎马一生,开创举世公认的永乐盛世。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自幼丧父,凭借黄金家族曾经的声望,几起几落,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



02

明军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挂帅,有骑兵,也装备了大量的骑兵克星火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前,仍旧是轻骑兵冷兵器为主。

两支军队都属于进攻型军队。不同的是明军是保家卫国,成吉思汗是有史以来最残暴的军队。

成吉思汗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到处追杀你的敌人,侵略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然后听他们妻子儿女的痛哭声 。

蒙古军队虽然能征善战,但人数少,经不起损失,装备上更不如明军。

而明成祖朱棣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肯定选择御敌于国门之外,背靠长城,即可攻,又可守,后续兵员、粮草源源不断。



03

如果成吉思汗选择分散进攻,除了增加明军防守难度,但面对高大城墙,成吉思汗的骑兵也是一筹莫展。

成吉思汗的军队一旦分散,就会被逐个歼灭。明军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以步骑互相配合形成关门打狗。

成吉思汗大军是有来无回,骑兵行动迅速,可别忘了明军也有骑兵,只要牢牢缠住,以火器、弓箭远程打击,成吉思汗再勇猛,缺少粮草,拖也能拖垮成吉思汗。

如果是在草原上正面决战。明军步步为营,依托长城,成吉思汗无法包围明军,又不能实现突袭,明军的火器也会让成吉思汗损失惨重,根本无法近战,只能远遁。

短时间内双方难分胜负,长时间的话,游牧的成吉思汗首先承受不住,明军后续支援源源不断,随时可以出击,而成吉思汗的军队又要兼顾放牧。

明军骑兵时不时发动袭击,成吉思汗防不胜防,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投降,要么是逃的更远。



明成祖朱棣和成吉思汗都是优秀的统帅,朱棣的背后有亿万国民支持,又是保家卫国,实力雄厚,完全经得起持久战。

成吉思汗不同,本身游牧部族就是靠天吃饭,打不起持久战,经不起一点巨大的损耗。

最佳贡献者
2

毫无疑问,成吉思汗赢。游牧民族出身的成吉思汗,他的雄韬伟略、骑兵劲旅,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曾经把中国的版图扩大到欧洲地区,在冷兵器时代真是一位王者,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一位帝王了。

3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假设,根据假设我们编排了这样一个情景对话,希望能够喜欢。

要完成这次比试,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异次元空间,确定下比试地点、作战方式、作战时间,等等,如下所述:

公元1368年7月(灭元之战最后一年),元大都大明殿前,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与明太祖朱元璋并排而坐,他们即将见证一场决定皇朝命运的比试。

为了取得胜利,双方派出了各自的最强武力。元一方派出的是战力强大,号称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铁木真,顺帝的老祖宗,时年206岁。明一方则派出的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同样是一位战功彪炳,一生戎马的虎将,时年8岁。

这样一场老幼之间的比赛定为三局两胜制,第一场文斗,第二场武斗,第三场则是比较排兵布阵,为智斗。

首先是文斗,要求每人作诗一首。朱棣斟酌再三,想起征战漠北时写的诗:“维日月明,维天地寿,元石勒铭,与之悠久。“,”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于铄六师,用歼丑虏,山高水清,永彰我武。” ,遂挥笔写就三章。行文工整,气势雄浑,不愧是接受过名师教导的。诗句一方面打击了对方的气势,一方面写出了自己豪迈,甚合喜欢八股的老父亲的心意,看得老朱直点头。

反观铁木真,因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所以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后来终于想到在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便不自觉念了出来。这种不太高明自嘲惹得哄堂大笑。

所以第一局,朱棣胜。

第二局,比武力值。

铁木真输了上一局,正憋着劲,裁判喊过开始后,就急急的拿着自己的成名兵器苏鲁锭出来了。

苏鲁锭是一只大纛(dào),跟矛相似,只是矛尖处有一圈像帽子缨。只见执纛的铁木真威风凛凛,多少英豪曾葬身此纛,此刻祭出,杀气腾腾。

而朱棣平时习惯用马刀,想想以短敌长不划算,在常遇春等将领的建议下,所以也选了一根丈八长矛。

几十个回合下来,武将出身的朱棣终不敌如天将下凡的铁木真。遂生一计,拖枪而走,欲施回马枪。而久经战场的铁木真岂能不知,一番欲擒故纵,终于在第三百回合将朱棣打于马下。之所以是三百回合,据后来铁木真对记者讲,是为了戏耍一下朱棣,以报第一局赋诗之仇。而且,书上大都说大战三百回合,为了增加故事性,所以掐秒定下的。

所以,第二局,铁木真胜。

双方各胜一局,一下回到原点,两位皇帝都紧张了。紧急的召集自己一方的人面授机宜。如此约盏茶功夫,比赛终于继续开始。

第三局,斗智。

双方合议了一下,决定比排兵布阵。双方各选五十名执戟武士进行模拟拼杀,战到最后,哪方站着的越多谁就赢。之所以选择戟,是因为戟作为兵器的同时也作仪仗器具,是权利的象征。

当然,选戟作为比斗武器,老成于谋的朱元璋又有另外一番计较。《周礼·冬官考工记》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注》戟,今三锋戟也。内长四寸半,胡长六寸,援长七寸半。所以,中原地区的戟实际长过草原地区一寸的。

另外,戟作为矛戈合体的兵器,中原地区一直盛为流传。作为礼器与武器的集成体,大家并不陌生,使用套路也或刺或砍或割,套路也熟悉。

而蒙古的善使的长矛或者说戟,在铁颈处有一个钩,可以把敌人从马上钩下,与中原地区有很大不同。虽然杀伤力也很大,但对上长出一寸的同类武器,自然相当不妙。

结果显而易见。铁木真的五十员士兵才不到十个回合便已溃不成军。

第三局,朱棣胜。

元顺帝见此结果,只得仰天长啸一声:天不助我大元,遂带着家眷及一干人马北走朝上都而去,把这中原大好江山和大都皇城让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又当作顺水人情,将赢下大都封给了朱棣,敕封燕王,并将大都更名为北京,嘱咐其好好守边,以防元人卷土重来。于是,后来朱棣就常年驻守北京,非诏不能回南京。

此为原创,希望能够喜欢。

4

干一架?不就是单挑吗?!肯定是成吉思汗赢面大啊。

先说身体素质。成吉思汗活了65岁,朱棣活了64岁,两者身体素质差不多。

再看早年经历。成吉思汗是个苦命的孩子,9岁时父亲死了,就开始自己在草原上摸爬滚打。这期间,肯定会学到很多打架斗殴的本领。但是,成吉思汗比较惜命,手下有军队后就不带头砍人了。

朱棣早年经历也很坎坷。他虽然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因为老朱忙着打仗,没能力给他一个安稳的童年环境,也不注重文化教育。朱棣从小就是在军营中长大的,7岁才有了自己的名字。他耳聋目染的,就是打打杀杀的事。他的老婆是徐达的女儿,也是“将门虎女”。李景隆偷袭北平时,就是“徐氏"带人守住北平的。也是因此早年的环境影响,朱棣当皇帝以后还喜欢拿着刀跟着骑兵冲锋。所以,论单挑武力,朱棣肯定比成吉思汗强。

(铁木真手下的哲别,蒙古人骑射的典范)

但是,两人胜负还要考虑使用什么武器。真要是骑马拿刀对砍,我赌朱棣胜。朱棣常年拿刀砍人,肯定比常年从事指挥工作成吉思汗强太多了。

不过,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时,非常擅长“骑射”!如果,让成吉思汗用弓箭的话,朱棣赢的希望基本上没有。就是朱棣从神机营拿一把火枪来(射程近,准头也不行),也打不过蒙古人的弓箭。

(文|勇战王聊历史)

5

题主赢了。

6

朱棣和成吉思汗不是一个级别,朱棣在成思吉汗哪里不堪一击。没得说。

7

如果让明朝的朱棣和成吉思汗干架,看看朱棣如何干掉成吉思汗。

首先,朱棣统一了大明后,兵强马壮,能文能武,发展经济。国力日进增长,后方扎实,为用兵提供经济基础。

第二,朱棣开始大力发展科技,有规模的海军和炮兵。神武大炮往战场上一放,蒙古人的马齐刷刷的倒。

第三,朱棣不会愚蠢到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他的战略眼观不会让他自己被动。可以联合西夏,女真共同抵御蒙古。

第四,朱棣的时代不是宋末可以比肩的,宋的武力怎么能和最辉煌的大明相比呢?

故朱棣可以打败成杰思汗!

关公战秦琼,随意发表意见,切勿见怪!

8

如果让明朝的朱棣与成吉思汉干一架,谁会赢?

?

如果是二人单个干架,就他们各自的体力、胆略、战术和智慧分析应该是成吉思汗赢。

?

但这二个人,不是普通人,他们是首领、是领袖、是帝王,他们代表着二个利益集团、二个朝庭抑或是二个国家开战,即使这样,综合分析国力、军力、胆略和运筹能力、战略战术,还是相信成吉思汗会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成吉思汗(即孛儿只斤·铁木真,公元1162年-1227年),是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一个蒙古部落首领家庭,取名铁木真。

?

九岁时他父亲被杀,从此家庭中落 ,生活艰难。逆境中长大的铁木真练就了一身本领,逐步征服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 意为拥有四方海洋。

?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越加强大,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先后进行三次西征,直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过60多次战争,先后征服过40个国家720个民族,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外,无一失败。因而有人称他为“战神”。

?

1227年,成吉思汗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时年66岁,被元世祖追尊为太祖,追谥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此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缔造者,他戎马一生,搏击一世,削平群雄,统一蒙古,出击辽金,西征万里。但长期征战也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的灾难。

?

让我们再看看历史上的朱棣。

?

朱棣(公元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年号“永乐”,在位22年(1402-1424年)。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朱棣出生于元末乱世,1360年4月17他出生那天,前线传来陈友谅进攻的告急文书,军情紧急,父亲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

?

1367年旧历年底,朱棣已经7周岁,朱元璋准备正式登基做皇帝了,这时他这才想起还没给儿子取名字,就这样,朱棣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后来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

?

1402年7月17日朱棣正式即位。但他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即位后下令大力搜捕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恢复其叔父在位时所改的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

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

朱棣虽然以不光彩手段夺得帝位。但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力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如五次亲征蒙古,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委派郑和下西洋。他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等。

?

结束语:成吉思汗和朱棣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有争议的人物。数百年来,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他们。总的来说,他们的贡献是主要的,都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

?

?

“我是常长话古今,持续分享历史知识,欢迎关注”。

9

成吉思汗能和上马打天下 下马能治国的朱棣相提并论吗 野蛮人

10

首先来说,如果是单挑的话,估计还是朱棣厉害些,毕竟朱棣打仗历来就喜欢带头冲锋,六十来岁,还拎刀冲锋在前。

当然如果比射箭或者相扑这种单项的话,应该是成吉思汗厉害。

如果是朱棣率大军对阵蒙古骑兵,这个应该还是朱棣赢。因为朱棣有神机营,朱棣的骑兵也挺厉害的,即使没有朵颜骑兵,应该也能和蒙古骑兵差不了多少。

如果是给双方一样的兵种,一样的兵力,一样的配置。双方靠谋略布阵过招的话,应该是成吉思汗厉害一点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