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洲的枪炮都是从明朝开始被传教士偷偷摸摸搞出去的军事技术!大航海时代也是明朝永乐年间最盛大,当时明朝就已经有最早的世界地图了(坤舆万国全图)。

再怎么夸朱棣的功劳都不过分。要知道,现在北京的故宫是啥时候建的?

最佳贡献者
2

不能这么问,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都会享受的,比的不是圣贤,比的是谁会享受。至于火器那是个意外,大臣们能干有啥办法。说明朝火器发展的好,他们会说你家火器才好呢你全家火器好。气不气人,人家一家子昏庸比清朝一家子贤明还多活十年。

以上是笑话也是事实,明朝火器好但周围土地统治成本高。如果有称霸的需求得让明朝再多活六十年。因为明朝皇帝不上朝给了士大夫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资本萌芽的条件。民间资本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对外扩张的需求。现代称霸其实都是商业行为。

正是因为明朝放任民间资本市场发展。所以造成民富国穷。但明朝是捧着金饭碗活活穷死的。

其实明朝也有人称霸过,他就是汪直,汪直是古代著名的走私家。走私还要评个家吗?别人不行他不能不评。因为汪直在日本有根据地而且是自封为王的。其它日本诸侯都对其点头哈腰因为他们的手中武器都是靠汪直从西班牙倒卖来的。具体的事自己去查不在此多说了。

3

这个问题的逻辑漏洞很多。

首先,有火器就可以称霸世界吗?当时,火器已非明朝独有。火器传入欧洲后,其技术突飞猛进,与明朝建立同时代,14世纪后期的弗兰德斯起义,根特市民大量使用架在手推车上的多管火炮。他们在1382年的会战中击败了法兰德斯伯爵的军队,创造了历史。嘉靖之后,明朝不得不向欧洲购买或者仿制火器,早已不复当年的一骑绝尘。

其次,称霸世界需要诸多条件,并非只要武器先进。比如交通,中国向西是高山大漠,向北是冰雪苦寒,向东是大海,向南是海岛蛮夷,这些在古代都是天堑,征伐成本极高。还需要有进攻型的文化,竭尽全力征服世界,无论本国是否需要,可否支撑,比如亚历山大帝国、帖木儿帝国等(扩张突破国力极限,领土并不能维持,很快崩溃)。这些条件明朝当时均不具备,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内敛保守的帝国,特别是宋以后(元朝是例外)。

第三,明朝不称霸并不是清朝后期落后挨打的理由,不应让明朝背锅。如前所述,明朝即使火器落后,但从未拒绝引入西方技术,相反,学习热情很高,因此促进了中国火器的发展,与当时西方并不存在代差。明末火器专家毕懋康出版《军器图说》,介绍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燧发枪(自生火铳)技术。但清朝初期以后就固步自封,固守骑射这种落后于时代的军事技术,唯恐汉人掌握火器后对旗人形成相对优势,相关技术被封印,比如《军器图说》也被禁毁,从此军事技术彻底落后西方,在人类的第一次全球竞争中处于极端不利地位。

4

这个问题有点怪,明朝为什么会去称霸世界?拿什么去称霸?清朝又背什么锅?历史不是玩游戏,历史有其局限性,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首先,说说明朝的火器,其实在宋朝就已经出现火器了,并应用到军事之中。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火器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在火器出现最初的几百年中,火器在战场上的威力是比不上冷兵器的。



火器虽然厉害,但是局限性很大,射程有限,灵活性不足,威力有限,受天气等外界影响很大。因此,在战争中,虽然已经应用了火器,但主要还是靠冷兵器。

到了明朝,虽然火器发展比较快,但和欧洲比起来,还是稍慢一些。当时传教士带来很多欧洲的科技,包括火器等,明朝也以此为基础改进了原有的火器。但是,到了中后期,火器的发展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明朝中后期以后,在火器上与欧洲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



其次,中国的文化造成了统治者很少有扩张领土的野心。从秦朝统一天下一直到明清,中华文化的范围合合分分,但都没有过多的去阔张领土,都是守着这片土地。

第三,明朝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充分,在欧洲传教士达到中国之前,没有人知道世界有多大,中国人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的中心,而在中央之外都是蛮夷之地。直到利玛窦绘制了若干副世界范围的地图后,明朝统治者才对世界有了些认识,才只是中国对于世界来说也只占一部分。



但是,就这个认识在之后也被忽视,明朝末期一直到清朝,大多数的皇帝依然认为自己的世界的中心。这种自大的思想限制了中国的发展。

因此,以明朝的技术水平,是不可能称霸世界的。一方面科技发展比不上欧洲,另一方面根本没有实力去称霸世界,最后也没有那个野心。

5

???

你认为的称霸世界是什么?全世界大一统吗?在工业革命前,不管在任何时期,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啊!

然后是火器问题,谁告诉你明朝的火器天下无敌了?明初的火器确实是相对领先的,但是在万历皇帝之后,已经算是落后的了啊!到了明朝末年,明朝的火器连清朝都不如了啊!更何况,明朝初年的火器,装填速度慢,精准度低,射程距离短,说白了就是个用火药发射铁沙石子的大弹弓,远程威力根本不如弓箭,你跟我说要拿下图这玩意统一世界?



还有,清朝不背锅你让谁背锅?

西方各国对中国施行殖民策略是道光年间的事儿了吧?我们知道的著名时间点,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

明朝是啥时候灭亡的?1644年。200年了喂!我们现在距离清朝灭亡才100年嘞!

200年被列强瓜分,你怪200年前的大明?

更何况,大明啥时候让列强给欺负了?

这个锅,大明不背!

6

拿现代的思想去要求古代,我只能说愚蠢,还能说什么

7

大家好,我是唐岛渔夫。

很高兴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针对题设说我的结论——明代再去拿着火器称霸世界,已经晚了。

下面讲理由,如下

(1)明初,中国火铳依然领先世界

火药以及火器西传之后,万古如长夜的西方世界终于如获至宝。

因此,公元13世纪后半期成了东西方历史的转折点,蒙古人的入侵带来了欧洲战争形态的彻底改变。从此,欧洲人慢慢走上了热兵器时代。

当然,也不能说与此同时的东方世界就没有热兵器的演进。

只不过,两者慢慢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公元14世纪,是一个关键时期。

此时此刻的元代以及明初,在中国出现了现代步枪的雏形——火铳。



火铳脱胎于南宋的“突火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一种金属管状射击武器。比起当年比较简陋的突火枪,火铳同样是从后部装填火药,之后再将弹丸塞入。但火铳枪身的制作材料,已经扩展到了铜,生铁,青铜等金属。因此,火铳能够装填更多的火药,耐受较高的膛压,也能够塞入更大的弹丸,乃至于大石球。在此基础上,枪身侧面设置火门,火门可以用引信点燃。而在枪身后部,则出现了木柄,方便单兵操作者手持,或者瞄准。

(2)明初,三眼铳的威力很大

不仅如此,从最早突火枪的形制百态,元代出现的火铳已经明显形成了固定形制,能够较为大规模地装备部队。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枪和炮的分野并不明显,因此“火铳”可以看作是今天步枪的前身,也可以看作是今天火炮的前身。比如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火铳就被分成了三种制式——单兵装备的手铳,战船装备的中型铳,城防装备的大型铳炮。那么这最后一种,已经非常接近于我们后世所看到的火炮了。

在火铳的基础上,古代中国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后来又开发出了“三眼铳”。三眼铳的出现更加接近实战,三根枪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火铳击发之后到下一次装填的时间间隙,可以进行连发。为了增加战场上的威慑力,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三铳并发。更加符合中国战场实际的是,如果从远程射击来到了近身肉搏,来不及装填火药,三眼铳可以作为近战冷兵器使用。只要挥舞起来就可以当成棍棒,甚至于狼牙棒,尤其在骑兵手中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3)欧洲火门枪技术,最开始和火铳并驾齐驱

中国古代的火铳,在西方人看来应该叫做“火门枪”(handgonne)。事实上,火铳这个单词自从来到欧洲,就直接被改造成了英文单词“手炮”(hand cannon)。

虽然名字和原理都十分相似,但盛行于公元14世纪到15世纪的欧洲火门枪,说到底跟古代中国的火铳,还是有那么一点区别。

归根结底,还是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造就。

比如中西方铠甲的发展,就一直沿着完全不同的方向。

枪械的发展,也是一样。

古代中国人所使用的火铳,主要为满足大规模野战以及惨烈的围城战的需求。因此,火铳并不要求太高的精度,反而是追求了火力并发数以及饱和攻击等等。而同时期欧洲人所使用的火门枪,从一开始就慢慢从精度上下功夫。比如同时期的欧洲火门枪,往往在金属枪管的前端设计一个支架,或者在枪身设计一个绳子。无论支架还是绳子,都可以用来借力,使得士兵们能够更好地瞄准。

(4)火门枪在早期欧洲,是个鸡肋

看上去很美的火门枪,其实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时的火门枪,它的火门设计在枪管后端的上面。而不同于中国人在火门中使用引信点燃。欧洲人往往是比较简单粗暴地用燃烧的木炭,烧红的铁丝,直接插入火门点燃火药。使用引信的中国士兵,点燃引信之后往往还有时间调整。而欧洲士兵由于引燃火门的时间差过小,则必须是手忙脚乱地一边点火,一边瞄准,一边还要保证不让火药产生的后座力击伤自己或者队友。

所以,单兵掌握火门枪的使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此一来,欧洲人既要射击精度,又要火门的引燃速度,于是索性就平均每把火门枪,配备两名射击人员。一个人负责装填火药和引燃火门,另外一个人则专门负责瞄准射击。这么大阵势,根本就不像是射击,这分明就是打炮

所以,火门枪早期在欧洲,更加像是一个鸡肋般的存在。

(5)胡斯战争期间,火门枪在欧洲才显示威力

正因为如此,当公元14世纪古代中国骑兵们使用三眼铳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时候,欧洲中世纪手持火门枪的士兵们则根本没法骑马,也无法将火药的威力最大化。所以跟中国明代初年几乎同时期的百年战争,虽然已经出现了用火药以及火炮进行攻城战的案例,但这事是早在公元13世纪中叶蒙古西侵期间就已经出现过的,历经一百年也并无稀奇之处。而在大规模野战中,远距离大显神通的是英格兰长弓,而近距离还有欧洲十字弓,火门枪的作用并没有怎么体现出来。

或者退一步讲,火门枪的最大功能或许并非杀伤对手,而是利用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声响与浓烟震慑对手,而实际上依然是使用冷兵器乱中取胜。

而到了公元十五世纪早期,也就是中国明代永乐年间,欧洲爆发了胡斯战争。在这场战争期间,火门枪才逐渐派上了大用场。当时的胡斯部队发明了一种战车,这种战车后来被称为“胡斯战车”(Hussite Wagenburg)。

胡斯战车一般每辆车会配备16到22名士兵,其中有两名驾驶员,两名盾牌手,6到8名长矛兵或者梿枷(flail,类似长柄两节棍)兵,此外就是非常要紧的,一定要配备4到8名十字弓弩手(crossbowmen),以及两名火门枪手(handgunners)。近距离使用火门枪的胡斯士兵,能够用弹丸穿透中世纪重装骑兵们的板甲。因此,胡斯战车当时也算是威风八面,让德意志士兵吃尽了苦头。

(6)明成祖之后,欧洲火门枪技术开始领先中国

火门枪固然无法一统天下,甚至还要配合冷兵器使用,但其技术演进却一直没有停止。

我们知道,公元15世纪是欧洲千年大变局,当时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阶级兴起,民族主义思潮涌动,因此各种名目的战争也层出不穷。在欧洲当时连绵不断的战争中,火门枪也出现了各种改良。比如后来火门枪的火门,也像火铳一样被调整到了侧面,而不是一开始的上方。枪身后部出现了木制枪托,后期的火门枪枪托已经十分接近于近现代步枪枪托,士兵使用时可以用枪托抵肩,抵胸或者像原始状态一样夹在腋下,因此瞄准的姿势已经多了许多。与此同时,金属枪管被越做越长,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射程,甚至在后期还出现了照门和准星。

所以,从明成祖之后,中国的火铳已经渐渐落后于欧洲火门枪

当然,火门枪仅仅算是一个最最原始的枪械形态。热兵器历史革命性一幕,是火绳枪(Matchlock)的出现。

(7)欧洲火绳枪出现之后,开始反哺中国大明

在火门枪基本构造的基础上,点燃的火绳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击发装置,于是火门枪也就改了个名字,成了“火绳枪”。火绳枪解放了士兵们的双手,从而使得精确射击成为可能。尤其是蛇形杠杆装置,后来被巧妙地设计成了扳机。早期在火绳枪的前端,还设计了一个钩子,用来更加方便地利用各种地形瞄准,因此火绳枪也经常被“钩枪”(hook gun,或Arquebus)。后来出现了比较重型的火绳枪,也可以用Y形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进行瞄准射击。

火绳枪后来传到了中国大明王朝,被改了个名字叫做“鸟铳”(因蛇形杠杆击发时下压,形似鸟嘴)。得到鸟铳的戚继光,为鸟铳量身打造了“三段击”(volley fire)战术。三段击的意思是,持枪士兵们被分成三队,一队装填弹药,一队预备射击,一队瞄准开火。于是如此搭配下来的话,就实现了火绳枪威力的最大化。

从公元15世纪末开始,火绳枪在欧洲,改变了欧洲历史,也改变了人类历史。

最终,火绳枪成为西班牙人拿下美洲的最重要的利器,并且成为欧洲三十年战争之前的主力作战武器。

结论一句话,明代拿着火器去称霸世界,几乎不可能,已经晚了。

8

这并不奇怪,因为对外侵略扩张不属于中华民族的思维。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没有对世界其他地区构成威胁的意愿,明清两朝也同样如此。

有人或许会说,明朝是个内敛型王朝,固然没有对其他地区构成威胁。可是在大清王朝的前半期,佂服蒙古、青藏、大小金川、以及西域地区,难道还不是对外扩张,试图佂服世界吗?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囿于清朝统治集团的特殊性,使其得以与蒙古各部保持着密切关系,使清朝皇帝成为蒙古诸部的大汗,从而既削除了绵延1000余年传统边患,并使草原诸部内附中原。

至于清朝得以统治青藏高原,也是继承了元明两朝的既有成果。只是增设西宁办事大臣,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而大小金川属于叛乱,清朝为了巩固统治而对其实施镇压。

而西域地区自西汉时代便与中原有了密切联系,其后即使在后汉、三国、西晋、唐代、元代,也没有中断联系。只是由于蒙元帝国的崛起,打乱了当地原有的政权结构,使蒙元的势力在当地占据了统治地位。准噶尔部得以在西域崛起,便是蒙元帝国统治时期,留下的后遗症。

而清朝统治者为了重新收复西域,与准噶尔部进行了几代人的较量,历经康熙、雍正直至乾隆时代,才终于彻底消灭了准噶尔部的势力,把这片土地重新收复。因此,清朝对此地的用兵,乃是为了收复故土,避免其落入沙俄之手,当然不能算侵略世界了。

此外,清朝与传统的中原王朝一样,对于不属于传统王朝统治区域的周边地区,也是利用其影响力实以羁靡统治或者建立宗藩体系,只要周边国家愿意称臣纳贡,清朝与明朝一样也会对其厚往薄来。这样看来,作为宗主国的中原王朝,不仅没有在宗藩体系中获得利益,反而是在倒贴,近乎于赔本赚吆喝!周边国家何曾吃亏?

既然明清两朝对周边国家都如此厚爱,又怎么会凭借军力优势,向世界其他地区侵略扩张呢?因此,不要说明清两朝的火器,在当时的世界上,并没有比欧洲人先进多少,就算是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火器,也不可能对世界构成威胁!

总而言之一句话:对外侵略扩张不属于中华民族的思维,和平与繁荣才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终极目标。明朝如此,接受了中原文明的清朝也同样如此!

9

很高兴能参与这一问题的回答。

1840年鸦片战争后,当时列强配备的洋枪洋炮让大都还在使用大刀长矛的清朝人吃尽苦头。然而早在中国的明代中国就已经大批使用火器了,那么为何明朝却没有凭借火器的优势称霸世界,反而火器的发展却在之后的清朝不如从前了呢?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清代对其的不重视。

火药很早就被在无意中发明,但真正把火药用途扩展应用于军事上的是在唐朝之后,到了宋代火药就被人们大量使用,而在明朝则是火药被使用的巅峰。

明朝初期,神机铳与三段射击大显神威。

朱棣北征蒙古的时候,明军所使用的火铳就大发神威。这就得益于他新设立的京城三大营,这其中的神机营就是当时专门使用火器的部队。当时所使用的火铳被称为神机铳,是一种入门级别的的火门枪。它的威力并不大只在近距离杀伤性较强,再加上它还需要每次点燃引线来引爆火药才能将弹丸射出。然而在十四世纪,这种火器绝对算得上是很先进的。

神机营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配备有火铳。这因为当时火铳复杂的发射方式,就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其中,先有盾牌手负责防御敌方攻击,然后枪手们分成三列互相配合,而且只有在第一排的人负责射击。不同于现在的大部分枪支,当时的火铳是没有准星和造门的做不到三点一线。后来发明了三段射击的战术,多排的轮番射击可以保证射击的持续性。

而正是这套战法在明朝士兵面对蒙古骑兵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在面对蒙古骑兵时,明军枪手在前、之后则是骑兵、最后才是步兵。在对方骑兵冲锋的时候,先用火铳射击在杀伤敌人的同时使敌方所乘的战马受惊,接着己方骑兵才冲锋与敌人骑兵交战。最后大批的步兵压上一举取胜。这套战法的运用,使得明朝的防线从原本的长城向其纵深大大推进。不仅如此,神机营在北京保卫战中同样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瓦剌进攻北京的战役中,明军将其引入事先准备的埋伏圈后,神机营则利用地形大量射杀敌军,从而一举赢得保卫战的胜利。

明朝中期,鸟铳成为明军制式火器。

但在此之后,明朝火器没有了什么大的发展,导致了明军火器发展变得慢于西方。嘉靖年间,明军在双屿岛俘虏了葡萄牙工匠,通过模仿发明了火绳枪即鸟铳。火绳枪是火门枪的升级版,正因为火门枪射击复杂,所以欧洲人发明了火绳枪。其大大简化了射击的过程,后来成为明代火铳兵的制式武器。嘉靖年间鸟铳就被大量使用,到了之后的万历朝,更是成为大名鼎鼎戚家军的制式装备。

明朝后期,欧洲燧发枪难以超越。

之后便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燧发枪。燧发枪使用燧石,燧石通过摩擦再产生火花,在17世纪就大量配备于欧洲军队。后来直到19世纪,明朝终于也发明出了燧发枪。然而当时已经是崇祯八年,那个时候朝廷上党争不断,地方上也流民起义,再加上边关外的女真人虎视眈眈。像这样的新武器当时的朝廷根本没空搭理。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局势才有所稳定,但由于满清对火器处于一种漠视的状态,火器一途也就再难有所发展。

可见,虽说在明朝后期火器略落后于西方,但火器的交流与发展并没有被中断。

而到了之后的清朝,火器落后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崇尚“马上打天下”的女真人夺取天下主要依靠骑兵,努尔哈赤在宁远城战死的原因,就是袁崇焕在采用的炮火守城的策略,所以满清对火器是相当仇恨的。再加上建立满清王朝的女真族本就是个渔猎民族,崇尚骑马射箭的勇武,对于火器从始至终都自认为是“奇技淫巧”。

作为少数民族,女真的人口基数较小。为了维护其统治防止叛乱,对于火器的管理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清军曾吃过火器上的大亏,如果放任火器继续发展下去,一旦局势有变,凭借八旗骑兵是否还能取胜就成了重大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由于清朝“文字狱”的盛行,导致了文人思想被禁锢。对于当时外来的传教士也是如此,当时远道而来的的欧洲传教士,清朝只允许其在京城附近活动,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交流被阻断。所以百年之后,当英国战舰已经开到中国沿海的时候才意外发现,当时中国的火炮还停留在数百年前的水平,甚至变得还有所不如。

一点愚见请多指正。

10

明朝是我国最不该存在的朝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