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陆逊到底应不应该阻止孙权远征辽东呢?,首先我们要弄懂孙权为何想要通过海路远征辽东来完成一统天下呢?

孙权身为一方霸主,其实也是非常希望一统天下的,周瑜给他出的主意是先攻取巴蜀,然后图汉中,再联合西凉马超合围曹操。只可惜在攻取巴蜀之前,周瑜早逝。

鲁肃继任周瑜的位置后,提出了剿灭黄祖,攻取荆州,取巴蜀,控制江南,然后对抗江北,这就是著名的吴中对。

后来,刘备集团崛起后,攻占了巴蜀,前面所提到的方针不得不破产,改为联蜀伐魏。蜀汉和东吴均进行过多次北伐战争,但都没能撼动曹魏的霸主地位。


其实陆路上面的征战,强大的骑兵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只有北方的马匹才比较适合做战马。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历来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如隋的统一,晋的统一。

东吴的陆军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但其拥有天下第一的水军,不然的话曹操也不会败于赤壁。也不至于,蜀汉灭亡后,司马炎要间隔17年之久才能灭东吴。不要以为东吴的水军就能在长江上跑跑,孙权曾派水军去台湾,日本开疆扩土,可见其水军之强大,这也是孙权敢于通过海路征讨辽东的原因。

攻占辽东也是有好处的:

第一,可以在曹魏的背后插一把刀子,有利于以后合围曹魏。

第二,可以拥有辽东的土地和人口,提升国力。

第三,可以获取南方稀缺的北方战马。

能够成功攻占辽东当然是好的,但是还是要衡量一些这个方针的可行度,其实这个方案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第一,虽然东吴拥有强大的水军,但毕竟是海战,风险巨大。

第二,辽东离东吴比较远,后勤供给不一定能跟得上。

第三,辽东天气恶劣,东吴军队大多是南方人不一定适应的了。

第四,辽东占据地理优势,东吴军队不能轻易攻下。

第五,辽东联魏后,攻占的可能性几乎为0

所以,这也是陆逊阻止孙权这一方略的原因。最后的结果八成是得不偿失。

最佳贡献者
2

只要是个正常的脑子都会去阻止,你要是这么打仗的话,你无异于把自己的军队送到别人的嘴边,那就相当于把肉送到了别人的嘴里面。

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一下地图的话,我会就发现孙权如果真的想把自己的军队运到辽东,然后进行两栖登陆作战,咱们暂且不论这个难度究竟有多大,我们先想一下孙权能够派多少人过去?

孙权就算是卯足了劲儿,他顶多也就派个3万到4万人左右去辽东地区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数据?孙权曾经有过一次壮举就说把1万人的使团派到辽东过去,结果就是这1万多人的使团出了大事情,咱暂且不论,后来这1万多人使团直接被人送给曹魏,做了礼物,(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就说一下手底下的大程度于这件事情的反对态度。

万里迢迢的海运,那无风三尺浪,历史上面曾经由于运河不畅,所以只能够使用海运的时候,由于风浪导致损失惨重,全这一次能够成功,纯粹是不幸中的万幸,而这1万多人的使团是当时东吴方面能够派出来的最多战力,为什么更多的船都在水师的手里面?东吴的水师就是维护东吴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水军没了东吴靠什么去抵抗曹魏的进攻?

4万人的军队运输到辽东地区,面临的是什么?是骑兵的冲击!我们都知道辽东这块地区临近于幽州,幽州,曾经是谁的老巢公孙瓒,公孙瓒是靠什么军队纵横整个幽州地区无人匹敌,就是靠他的3000白马义从或者说白了就是骑兵。

在这片地区,其兵作战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抵抗骑兵的冲锋,此时孙权派过去的军队三四万人,能有1万人是骑兵,已经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而且这1万多骑兵总不可能连码一起带过去吧,带人吃的粮食都已经不够了,更何况带马匹的草料。

大家想想三四万人两栖登陆作战,损失一些途中因为海上的风浪损失一些,再加上疾病粮草等等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还得损失一些。一上岸面对的就是曹魏集团的骑兵集团冲锋,你靠什么去赢?你怎么去打这一仗?你这三四万人运上去不就是给别人送菜的吗?

所以说这件事情本质上来讲根本不可能,正常人想想就明白,但孙权为什么要远征辽东?其实跟我上面说的那件事情有关,也就是孙权听说北方的公孙渊要称帝,孙权觉得自己肯定要过去庆贺一下,但手底下的大臣都反对,孙权算是撕破脸皮了,决心要和公孙渊好好庆祝一下,所以派了1万多人的使团过去庆祝结果。公孙渊不领孙权的勤,把这1万多人的使团直接交给了曹魏。

在这种情况之下,孙权恼羞成怒了,想要不听手底下大臣的劝,派军队过去直接远征辽东。

你说这个时候孙权的脑子还属于正常的那种吗?你要去维护一个已经歇斯底里恼羞成怒人的一个疯狂的决定,那你这个人又正常到什么地步?

3

东吴距离辽东路途遥远,孙权想要通过控制辽东南北夹击曹魏,本身就是一个行不通的计谋。陆逊作为东吴的头号大臣,为了东吴的长久发展,肯定要阻挡孙权讨伐辽东的错误决定。其实不管是孙权讨伐辽东,还是孙权讨伐夷洲和朱崖,都是徒劳无功的决策。对于东吴来说,只有联合蜀汉正面攻击曹魏,才是东吴一统天下的最好方法。

在魏蜀吴三国中,东吴的综合国力排在第二位,东吴的人口大约有曹魏的一半,兵力也达到了曹魏的一半左右。而蜀汉人口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兵力也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从实力对比来看,东吴要比蜀汉更有希望消灭曹魏。

在曹丕称帝之后,东吴和曹魏爆发了多次战争,虽然东吴取胜的次数更多,但是东吴和曹魏的领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便开始想要另辟蹊径,寻求其他的方法来攻击曹魏。

在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时候,辽东地区还有一个独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就是公孙渊的“燕国”。公孙渊家族在辽东地区经营数十年,同北方的游牧民族关系密切,而且公孙渊还有数万军队,能够作为东吴的强援。

为了拉拢公孙渊,孙权派遣了使者带着金银财宝出使辽东,想要让公孙渊帮助自己共同对付曹魏。公孙渊收下了孙权的金银财宝,又害怕曹魏会攻打辽东,于是公孙渊杀死了孙权的使者,投奔到了曹魏的麾下。孙权听说使者被杀非常的愤怒,想要亲自带领水军讨伐辽东。

陆逊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孙权结交公孙渊,当他听说孙权想要攻打公孙渊的时候,也慌忙出来劝阻。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孙权攻打公孙渊取胜的几率并不大。公孙渊在辽东地区驻扎数万军队,国力不亚于蜀汉,而且公孙渊得到了曹魏的支持,如果孙权攻打公孙渊,很可能有去无回。

况且辽东和东吴相距甚远,即使孙权攻占了辽东,也难以抵御曹魏的攻击。孙权并不是一个蠢人,经过大臣们一劝告,孙权放弃了攻打辽东的计划。

陆逊等人阻挡孙权攻击辽东,是一次非常正确的决定。假如陆逊等人不劝阻孙权,孙权远征辽东肯定会大大损耗东吴的国力,给曹魏可乘之机。在孙权放弃征伐辽东之后,曹魏因为公孙渊在辽东拥兵自重,派遣大军消灭了公孙渊在辽东的势力。后来孙权还曾经派遣军队从海上进攻过辽东,掠夺了大量人口回到了东吴。

4

远征辽东,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期东吴集团最具设想的一次战略规划,企图将自己的手伸向远离本土的数千里之外,可这个计划却在实行之前就直接在满朝文武的反对之下宣告流产,话说司马懿因为在后来平定辽东而名扬天下,可同样的目标在孙权面前,为何却难以实施?可以说,如果孙权执意出海北上,等待他的悲剧恐怕要比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还要惨烈。

由公孙家族把持的辽东地区,从东汉末年到三国争霸时代,由于战火始终集中在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远离这片火灾的辽东地区反而在公孙家族三代人的领导下过着相对太平的生活,更保持着绝对的独立,无论东汉末年还是曹丕篡汉时期,辽东公孙家族虽在字面上一直保持臣服的状态,但在实际上却保持着独立的态势,而不同于远在西南的蜀汉政权,由于江南的东吴与辽东地区存在海路联系,因此孙权也一直有一个打算,就是希望能远程将这块领地纳为己有。

因此在第三代领导人公孙渊与孙权没有翻脸之前,两个政权与两个领导人一直保持和谐的关系,公孙渊接受孙权的封王,公孙渊也放宽了辽东与江南地区的海上马匹贸易,两人保持了一定时期的蜜月关系,但随着近在咫尺的曹魏政权对公孙家族这种做法的逐渐不满,考虑到辽东地区所处的实际威胁,曹魏的军队随时可以通过幽州进军辽东地区,而孙权很难从海上向辽东进行快速增援,经过利弊考虑后的公孙渊决定翻脸,再一次向曹睿称臣,并在这一期间向孙权派往辽东的最大商务代表,一支规模高达万人的船队发起偷袭进攻,造成孙权的这支海上远征军全军覆灭,一怒之下的孙权做出了出海远征辽东的想法。

可孙权的想法真的现实吗?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完全是不现实,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找死!

如果单纯的对比政权实力,孙权与公孙渊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东吴政权拥有200万人口约20万军队,而辽东公孙政权所掌握的也不过是30万人口,军事力量甚至可能不足两万,东吴政权的实力几乎十倍于对手,但战争光凭借着字面比较决定不了胜负,考虑到两个政权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以当时的条件限制,孙权远征辽东半岛几乎是痴人说梦。

参考一下随后司马懿辽东地区的远征情况就知道了:

司马懿远征辽东之战,从洛阳带领嫡系部队四万人,到达幽州后与幽州的守军会合,随后向公孙渊把手的辽河防线发起进攻,期间辽东周边的乌丸鲜卑和高丽先后派兵参与,为保障粮食运输,更从青州山东半岛调动水军从海路进入辽河运输粮食,前后各路人马不下十万,即便如此在围攻公孙渊老巢襄平的战斗中,也仍然陷入到吃紧的状态,一个多月的围城,连绵不断的大雨和经常跟不上的粮食供应,让围攻的魏军苦不堪言,甚至不断的有人提出撤军返回,以至于司马懿在连杀多人后,才得以稳住军心,最终攻破襄平剿灭公孙政权,从司马懿出发到战役结束,前后历时将近一年之久,这样的代价孙权承受的起吗?

首先要想跨海进入辽东半岛,孙权至少要组建一支可以运送十万人的海上船队,尽管三国东吴的水军天下第一,但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就算孙权能够顺利登上辽东半岛,就算能够击溃担任阻击的公孙军队,接下来面对长时间的围城,远离本地数千里的东吴军队又如何保障物资供应?司马懿在得到山东半岛和幽州海陆两地物资补给的情况下,完成辽东作战尚且如此困难,孙权想从更远的距离跨海作战,实在是难上加难!

所以陆逊及其他群臣的想法更为实际,还没有能力染指的地区,就先暂时放弃念头吧!

5

孙权征辽东应该感觉机会不打,辽东山林地区,海上能打过敌人 ,能登陆上岸吗,就算上岸了孙权的军队陆战山地战能打过敌人吗,当年忽必烈征伐伐日本就很难登陆上岸,所以孙权应该也很难上岸,远征孙权粮草跟不上,不能快速征伐辽东,曹魏就有可能发觉,到时会更危险,我觉得陆逊应该会阻挡的。

6

这绝对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东吴的国力本来就远不如曹魏,如果一味单干死磕必然被耗死,联蜀抗曹才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其次千里远航补给兵员补充,往返,费时费力,加之远海航行风险极大,在造船业并不发达的古代,木制装甲难以抵挡海浪侵袭,如果遇上风暴,全军覆没势不可免。

再说,偷袭曹魏大后方没有数万大军基本属于隔靴搔痒,如此大规模的调度,曹魏必然有所警觉,以劳对逸兵家大忌,千里奔袭贵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反之无异于自杀。

最后,即使得手,在辽东孤军深入又有何意义,难道还能南北夹攻?我想面对的现实是,后援不济,粮草不足,曹魏和少数民族武装必然两面夹击,溃退是迟早的事,只能白白削减自己的实力,给江东平添危机,百害无一利。

陆逊作为一代名将必然要阻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