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唐朝的情况大体相似,蒙古帝国(包括蒙古汗国和元朝)的女人们在政坛上通常扮演着关键角色,参与、干涉乃至专断朝政的皇后并不在少数,但能把国家管理好的却很少,甚至还有人险些把帝国带向毁灭之路。比如,作为蒙古帝国最糟糕的摄政女主,钦淑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又称海迷失后),便是失败者的典型。
海迷失出身于斡亦剌部(即瓦剌,居住在阿尔泰山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与蒙古“黄金家族”世代通婚)由于史料记载阙如,其生年、家世、何时嫁给贵由(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的长子)等情况俱不详。贵由有妻妾数人,其中海迷失排行第3,所以史书中又称呼她为“三皇后”。海迷失虽非正宫皇后,但最受贵由的宠幸,并且生下3位皇子(忽察、脑忽、禾忽),因而在朝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贵由自幼性格懦弱、体弱多病,加之在位期间沉溺酒色、施政混乱,因而形象很差、名声不佳,诸王常常对他阳奉阴违,根本不把大汗的命令当回事,尤其以钦察可汗拔都(成吉思汗之孙,贵由的堂兄)为甚。在这种情况下,意在树立权威的贵由,决定以“西巡”为名义,率大军讨伐拔都。
1248年春,贵由正式率领大军西行,3个月后抵达横相乙儿(今新疆额敏县附近),并派人将拔都召来问罪。但就在此时,贵由突然罹患重病,在横相乙儿驻扎没几天便撒手人寰,终年43岁。根据随军法国教士鲁不鲁乞、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的著述,贵由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拔都派人刺死或毒死的。但无论真相如何,贵由的突然离世,给本已危机重重的蒙古帝国,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按照“父死子继”的原则,贵由的汗位理应由长子忽察来继承,但由于贵由当年继位时便带有极大的争议性,因而包括拔都等在内的多数藩王并不赞同由忽察来“接班”,更是要求通过忽里勒台(蒙古诸王大会)公开推举大汗。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汗位落到其他家族的手中,窝阔台系诸王经过商议后,联合推举海迷失出任摄政,由她暂时治理国家,然后再想办法解决汗位之争。
海迷失上台后,迫于各种压力,只好表示无意于让3个儿子继承汗位,而是把皇侄失烈门(贵由异母弟阔出之子,窝阔台在位时曾想把他立为储君)立为准储君,每天抱着他临朝摄政,并承诺待他长大后一定会将其扶上汗位。对于海迷失的做法,还没等拔都等人发表意见,忽察、脑忽便率先跳出来反对,另建府邸跟母亲相对抗,以致出现“一国三主”的乱象,严重削弱海迷失的统治合法性。
更加糟糕的是,海迷失完全没有政治智慧,执政3年间对诸王滥行赏赐,并赐予他们各种特权,极尽笼络之能事。结果,这样做不仅导致国库入不敷出、百姓遭受盘剥的局面出现,而且造成帝国上下号令不一、各自为政的乱象,导致帝国的局势日益危急。
就在海迷失把国家搞得一团糟的同时,大规模的旱灾强势来袭,使蒙古草原出现“河水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的惨景(见《元史·卷二》)。但是,面对多年未见的灾情,海迷失并没有进行积极赈灾,反而颁布诏令大幅提升税率,要求家家户户每十头牲畜就要交纳一头,结果导致民怨沸腾,反抗运动此起彼伏,使蒙古帝国面临崩溃的危险。
海迷失的乱作为,无疑为拔都等反对派诸王提供“反攻倒算”的口实,择立一位年轻有为、深孚众望的藩王担任大汗,成为帝国上下共同的呼声。在这种情况下,贵由的婶母唆鲁禾帖尼(托雷之妻)果断出手,积极拉拢拔都等宗王,请求他们拥立自己的长子蒙哥为大汗。拔都等人大多感念唆鲁禾帖尼或托雷的恩德,加上憎恨海迷失后的行为,便在1251年7月联合拥立蒙哥为大汗。
在蒙哥被推戴为大汗的同时,海迷失被废黜、幽禁,但她并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而是在暗中策动窝阔台系的宗王反叛,并且施巫术以暗害蒙哥,但不久便被人检举揭发。对于海迷失的做法,已升任太后的唆鲁禾帖尼果断采取霹雳手段,下令处死海迷失后、失烈门,并对窝阔台系诸王进行残酷的清洗。从此,蒙古大汗的位子便在拖雷的子孙中进行传承,而窝阔台的子孙则失去继承权。
虽然海迷失统治蒙古帝国3年时间,但由于她施政混乱,一度把帝国推向崩溃、瓦解的地步,加之她最终落得被杀的下场,因而后世对她的评价非常低,而正史中关于她的记载也是极为简略,因而毫无争议地成为蒙古帝国最没有存在感的摄政女主。海迷失虽然是一位政治失败者,但元世祖在位时,依然为她追上皇后的谥号,这也算是某种安慰吧。
史料来源:《元史》、《新元史》、《草原帝国》、《蒙古秘史》。